远古生物,恐龙图鉴一览!

第六期

相信不少盒友会对史前巨兽——恐龙,不会感到陌生,那么除了我们常为熟知的霸王龙、翼龙等还有什么恐龙呢,请看本期文章详细给你介绍。

求盒电、点赞收藏!

前言

盒友们熟知的恐龙一词,是对一些史前爬行动物的统称。恐龙最早出现于大约2亿3千万年以前,生活于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存在了1亿5千万年。在大约六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几乎所有种类的恐龙都灭绝了,通常的解释是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灭绝(最早为Walter Alvarez提出),但这一理论尚有争议。

至于恐龙(Dinosauria)这一词,最早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1842年提出。它由希腊词汇deinos(意为“恐怖的”或“极其巨大的”)和sauros(意为“蜥蜴”)组成。恐龙一词为日本翻译,后被中国引用。

那么废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披羽蛇翼龙

肉食性恐龙

披羽蛇翼龙的翼展约11米长,重达500斤。

披羽蛇翼龙是一种翼手龙,名称来源是阿兹特克文明里,披羽蛇神奎玆特克,它也被叫做风神翼龙,生存于晚白垩纪晚期(约8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披羽蛇翼龙的翼展最大可超过11米长,是人类已知最大的飞行动物。

披羽蛇翼龙的新陈代谢很快,需要大量蛋白质作为能量,一只不到三百斤重的小霸王龙,便可被它当成一顿美食。风神翼龙拥有巨大的双翼,这使它们非常适合长途滑翔。

阿马加龙

植食性恐龙

阿马加龙身长约有10米,体重达3吨左右

阿马加龙生活在南美洲,身长约10米,头部长而扁,颈部较长,身上最奇特的地方是从颈部到背部的脊骨上长有一对很长的神经棘,被皮肉完全包裹住形成一对颈帆。它是素食性恐龙,用四肢行走,喜欢一边走,一边吃树叶。

多智龙

草食性恐龙

多智龙身长约8.5米,体重可达4.5吨

多智龙又被译为脑龙,是甲龙科恐龙的一属,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亚洲甲龙科恐龙之一。

目前发现了至少5个标本,包含两个完整头颅骨,与一个接近完整的颅后骨骸。多智龙同时也是已知最大型的亚洲甲龙亚目恐龙,

薄片龙

肉食性恐龙

薄片龙身长最高可达14米,体重约7吨

薄片龙是晚期蛇颈龙类的代表,有着和长颈不成比例的小脑袋,化石分布在北美洲地层,生存时代为白垩纪晚期。

至于体型,薄片龙是一种样子比较古怪的蛇颈龙,很像长着超长脖子的侏儒。薄片龙就是利用这条脖子,远远地对猎物进行偷袭,而不必担心自己被猎物发现。它们悄悄地等待时机,然后闪电般弹起脖子咬住猎物。

虽然薄片龙身材巨大,但它们脑袋很小,因此不可能对大猎物发起攻击。薄片龙终生住在水里,靠捕鱼为生。它们常去海床底部搜寻小鹅卵石吞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胃部研磨食物,而且还增加了压舱物以便游泳。

镰刀龙

植食性恐龙

镰刀龙身长约10米,体重达6.5吨左右

镰刀龙是一种发现于蒙古的大型兽脚类恐龙,它们手部的爪子巨大无比,长度甚至超过成年人的胳膊,早期的研究者甚至把它的巨爪误认为巨型海龟的肋骨。

镰刀龙是最为神秘的兽脚类恐龙之一,迄今为止还未发现过它的完整骨架,也未发现过任何软组织的印痕。

古生物学家对镰刀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方面的推测,主要来源于对镰刀龙类其它成员的研究。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镰刀龙是一种行动缓慢的植食性恐龙,其标志性的巨爪主要用于扒植物或是展示功能,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防御功能。

龙王龙

植食性恐龙

龙王龙身长约5米,体重达625公斤左右

龙王龙事实上有可能是肿头龙的祖先,龙王龙是厚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 生存在白垩纪的北美洲地区,它的名字由Robert Bakker命名。

肿头龙

植食性恐龙

肿头龙体长最大可达6米,体重约4吨

肿头龙又被称为厚头龙,它们头颅上有厚厚的骨板,厚度可达20厘米以上,而且高高地隆起,就像个肿瘤似的,学名原意“有厚头的蜥蜴”即源于此。

头部周围和鼻尖上也布满了骨质小瘤,有的头部后面还有很大且锐利的刺。它们生活在白垩纪的晚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栖息环境为平原、沙漠等。

肿头龙性喜群居,雄性肿头龙以“顶头”的形式来战斗,胜利者为整个群体的领袖,并占有雌性恐龙。

棘龙

肉食性恐龙

棘龙平均身长达16米,体重普遍可达12吨,最大可达18吨

棘龙是一种大型兽脚类恐龙,拥有着比肩霸王龙和南方巨兽龙的体长。棘龙属下目前仅有一种有效种,即埃及棘龙,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斯特罗默于1915年命名。

由于长相奇特,加上体型巨大,棘龙受到的关注不少于霸王龙,可惜的是,棘龙的正型标本在二战时期被炸毁,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对于棘龙的认知都只停留在正型标本的照片和少数的化石碎片上。

文章末尾,还求盒友们投一投盒电、点个赞~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