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提起空心菜,不少人一定會自信示意自己喫過。
但要是我拿出這張圖,閣下又該如何應對?
是的,沒錯,這也是空心菜的一種,常被誤認爲牽牛花。
別看它普普通通,其實花名在外——
什麼ong菜啦,weng菜啦,eng菜啦,讓人傻傻不分清。
還能在藤藤菜、鋼管菜、空心菜、通心菜、竹葉菜、過河菜之間橫跳切換,絕非等閒之輩。
這種學名的蕹菜青菜,有的在水裏種,有的在田裏種,地上有,水塘也有,有的粗,有的細,有的杆白,有的杆綠……會喫的人能從初夏喫到入秋。
它能在中國餐桌上創造很多可能——
要說全國最愛喫空心菜的地方,廣西當仁不讓。
一到季節,相關話題直接登上熱搜。正如一位網友所說“一個愛喫ong菜的人,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
葉尾尖細,杆長翠綠的ong菜,在廣西覆蓋面超級廣,從清明拜山回來,到夏末秋初,餐桌上都少不了它。
在最正宗的螺螄粉8裏,脆嫩的ong菜和炸蛋、鴨腳一樣不可缺席。(就是要慢點喫,小心卡頸)
ong菜在博白,也叫青龍菜,據說古代有詩人嘗過後大讚“席間一試青龍味,半夜醒來嘴猶香”。
所以你要是在菜單上看見一道菜叫“青龍過江”,別懷疑,那就是上湯空心菜啦。
愛喫老友粉的南寧人,則習慣用蒜蓉、小米椒爆香後加酸筍和菜梗爆炒,酸酸辣辣,非常開胃。
用來下飯,食慾驚人。
廣西人喫ong菜,能從中品出百味,所以配一白粥,也足矣。
用刀拍過的菜梗切絲,爆香蒜頭辣椒,再與糖醋同炒,越嚼越香,送粥一流。
米飯做成的酸糟與菜梗搭配,則是廣西專屬的酸爽味道,不論是配白粥,還是炒豬大腸,都十分美味。
在炎炎夏日回到家中,看到桌上的酸糟ong菜,就要忍不住流口水。
那種脫水後獨有的脆嫩,與綿滑的白粥一起,能治癒每一個人。
張愛玲在《連環套》裏寫——
“初夏的黃昏,家家戶戶站在白粉牆外捧着碗喫飯乘涼,蝦醬炒蕹菜拌飯喫”
味道獨特的蝦醬炒ong菜,滋味濃郁,又能回味出一些淡淡的鮮美,也得到不少老廣的喜愛。
ong菜有一個特色,就是必須快炒還要立刻喫,一旦放久了就會變色,脆嫩不再,顏色變褐色。
這恰好與對本味要求頗高的廣東人一拍即合,於是又延伸出不少新花樣。
在廣東,不少孩子都會提前覺醒摘菜技能。
空心菜,雖然中空,但中間也是有節的。要順着節點掐,一梗帶一葉。摘到手指變黑的量,才能證明你聽阿媽的話。
有的人喜歡用黃豆蒜末豬油炒,略帶油光,滋味鹹鮮。
更多人偏愛腐乳炒空心菜,化開的南乳給清淡的ong菜增添了不一樣的香氣,但又不會過於“搶鏡”,很好的體現了粵菜清淡味鮮的特色。
在廣州,ong菜又叫通菜,遇上了啫啫煲,就變身一道蝦醬啫通菜。
到了潮汕地區,有些人也會叫它“應菜”。
普寧人喜歡用普寧豆醬炒空心菜,還會加入紅蔥頭,一絲絲鮮甜交錯其中,無需其他調味,就已足夠出彩。
隔壁福建,還有一種豬油拌空心菜的喫法。
汆熟後加豬油、蒜末、生抽,菜裏有葷香,滋味也很不錯。
據說成都有一句話“要想長得帥,多喫藤藤(ter)菜”。
在這裏,它和豌豆顛兒也能一決雌雄。
當地人也叫它鋼管菜,更喜歡將葉和杆分開喫——
葉子用蒜蓉或辣椒花椒熗炒,嫩尖兒又辣又滑嫩。
杆杆切絲用二荊條和豆豉炒,配着綠豆稀飯,巴適得很。
還可以過水後將杆杆切成顆顆,直接涼拌。
或者切碎和泡豇豆一起炒,非常下飯。
實在懶的話,就加入火鍋、串串。
總之藤藤菜總有辦法,承包四川娃的生活片段。
炎炎夏日,到了重慶,多數人則不會錯過一碗重慶小面。
澆上滿滿辣油的鹼麪條極爲誘人,用筷子挑起底部,便能看見藤藤菜的身影。小面裏的藤藤菜,非常翠綠,過水之後仍然保留着葉子的清香。
一口下肚,菜面合一,江湖紛擾都無需再問。
在湖南,有些人會將空心菜叫“榮菜”“eng菜”“yong菜”。
他們將空心菜連梗帶葉洗淨,晾曬,切段,加鹽揉搓後放入壇中醃製,便成了卜蕹菜。用它炒肉非常美味。
據說還可以將生蒜和焯熟的辣椒一起搗碎,加鹽,生抽,醋,一點米酒和麻油涼拌,夏天喫最爲清爽。
大概是客家保留了古音的緣故,到了江西,它又叫回本名蕹菜。也有的人會叫“wen菜”。
南昌人會將梗掐斷然後撕開,洗淨後用豆豉,蒜末,小米辣爆炒,加些老抽,也十分誘人食慾。
湖北人則用“竹葉菜”來形容空心菜。
他們會用來炒肉絲,菜梗炒臘肉也很香,帶一點鹹鮮的風味。
尤其是武漢人夏日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竹葉菜。
有些人直接在陽臺種菜,生長速度極其迅猛,從根部掐一把,洗淨快炒,裏面的梗子裏都藏着鮮美的汁水。
讓人感覺整個夏天,都生機勃勃。
參考資料:
喫貨研究所《空心菜愛好者何在?!》
南寧圈《每一個廣西人,都是ong菜狂魔》
田螺姑娘hhhaze《實心人喫空心菜》
極物《中國最被低估的蔬菜,它排第二,沒誰敢排第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