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噩夢飄雷~
時值618,實在忍不住又開始折騰了。這次作爲桌搭新手,準備好好捯飭一下自己的書桌,也學着各位大佬一樣整個電競風,在此分享一下這段時間的折騰經歷。
由於自己是新手,所以難免有所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讀者大佬多多提出指導意見哈。
遊戲主機
顯卡
上一篇文章發佈後,有些朋友提醒我說用i5處理器搭配RTX4090顯卡稍微有些浪費了,於是決定把那塊頂配版本的索泰GeForce 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挪到樓下的工作主力機上去,換成一張索泰RTX 4070-12GB 天啓 OC,再換上2K高刷顯示器後,感覺整體定位更加協調了。
雖然對老黃有點咬牙切齒,但是無可否認,目前N卡無論是在遊戲娛樂領域還是在修圖剪輯、AI繪圖等生產力場景中都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而這款索泰這款GeForce RTX 4070天啓OC作爲40系中端非公版顯卡,在售價方面就友好多了。
目前市面上的RTX 4070非公版顯卡的供電接口有12VHPWR以及傳統的8P供電接口兩種方案,索泰GeForce RTX 4070天啓OC使用了前一種。與之對應的是,這張非公版顯卡的比公版卡要高出15W,達到了215W,出廠時的加速頻率同樣超出了公版卡100MHz以上,來到了2580MHz,性能釋放更加積極。
索泰GeForce RTX 4070天啓OC的外觀設計延續了自家在30系顯卡上的經典風格,同時也有創新和改進。在保留了銀黑二色搭配的前提下,以衆多線條和棱角展現出了冷冽酷炫的機械科幻風,同時在RGB燈效方面並沒有做得太過浮誇,不會造成過多的光污染。
在顯卡正面,中間以銀色四角構建出一個類似X的簡潔造型,看起來相當鋒銳。中央的風扇周圍有一圈ARGB燈光,在顯卡豎置時同樣,這個方案與上一代30系天啓的風格類似。
對於索泰GeForce RTX 4070天啓OC這樣一張TGP只有215W的顯卡來說,散熱模組給的真的太充裕了。高密度鍍鎳鰭片搭配冰鏡導熱模組和冰脈2.0熱管組成的冰芯散熱系統,再加上三風扇的強大風力帶來了出色的散熱實力,實際使用時能把整塊顯卡的溫度都壓得死死的,溫度表現極佳,可以完全釋放GPU的潛能。
在顯卡的正面配備有三個直徑9CM的仿生盾鱗2.0風扇,且均支持智能啓停,在待機或者低負載狀態下可以帶來更好的噪音體驗。
索泰GeForce RTX 4070天啓OC這張顯卡的尺寸爲334mm*64mm*131mm,在非公版顯卡中也是屬於比較長的型號,大家在選購時還得注意機箱支持的顯卡長度。從側面看,這張顯卡屬於2.75槽位的設計,還是相當厚實的,並且標配了3個DP1.4a和1個HDMI 2.1接口,最高支持8K/60FPS的輸出。
在實際性能表現方面,3DMark的Time Spy測試中顯卡得分爲17997分,在荒野大鏢客2中使用2K分辨率無腦拉滿畫質,不開啓DLSS的情況下平均幀數也有103幀,開啓DLSS質量檔後平均幀更是達到120幀,和高刷顯示器簡直是絕配。
當然,索泰GeForce RTX 4070天啓OC畢竟是一張售價達到4500元以上的中端顯卡,如果對顯卡的預算較低,或者主要使用1080P顯示器玩遊戲的話,更建議入手價格低一些的索泰RTX 4060Ti 天啓OC。
CPU
處理器方面,還是使用手頭的這塊i5-13490F,作爲中國區特供CPU,i5-13490F對遊戲佬來說性價比真的很高,性能幾乎與上一代的i5-12600K持平,即使搭配RTX4090也並不會拖後腿,低U高顯什麼的傳言並不靠譜。
i5-13490F依然沿用了12代的大小核設計,並且由於採用了13代酷睿更加優秀的架構,性能比上代同級別產品提升巨大。
i5-13490F擁有10核心16線程,單P核最大睿頻頻率4.8GHz,單E核最大睿頻頻率3.3GHz,性能基本和上一代不超頻的i5-12600K差不多了,無非只是P核最大睿頻低了0.1GHz而已。
並且i5-13490F由於不帶核顯,價格要優惠的多,這對於必買獨顯的遊戲佬來說性價比更高。其實不能超頻也並不算什麼缺點,目前市面上基本還沒有它帶不動的遊戲,即使換上i7、i9,遊戲裏多跑出來的那幾幀難道還真能分辨出來?
CPU-Z測試中單核分數爲731,多核分數爲6673,性能還是很強悍的,對於更喫單核性能的3A遊戲大作來說正好合適。
當然如果有生產力需求的話,還是建議一步到位直接上13700K或者13900K,畢竟核多就是正義。搭配Z790主板進行超頻的話,還能進一步提高生you產xi效zhen率shu。
另外要提醒一下,在購買CPU時建議優先選擇Intel的盒裝產品,雖然成本可能要增加一點點,但是後期能省下很多麻煩。不僅可以確保全新體質,不怕奸商換蓋或者翻新等弄虛作假的問題,而且還可以享受官方的全國三年聯保服務,真出點啥問題時直接以換代修就得了,用起來要放心的多了。
主板
主板方面暫時用的還是這塊技嘉B760M AORUS PRO AX WIFI小雕,默認搭載的內存高帶寬+低延遲功能在主板御三家裏也是獨一份的黑科技,拋開ZZ因素不談,在硬件堆料和性價比方面還是很能打的。
這塊板子搭配不能超頻的i5-13490F和RTX4070顯卡正好合適,前兩天趁着618活動入手的Z790主板目前還沒到貨,到時候準備配合一塊能超頻的CPU搭建一個主力測試平臺。
這塊B760M小雕的CPU部分供電接口爲8+4PIN,核心供電方面採用了12+1+1相供電,單相最高支持60A大電流,應對i5-13490F簡直輕輕鬆鬆,要不是不能給CPU超頻,否則即使帶功耗更高的13900K也沒啥壓力。
硬盤
SSD這裏用的是兩條金百達的PCIe4.0 KP260 2T,直接把B760M主板上的兩條M.2插槽都給幹滿了,加起來總共4T的容量,即使把自己的STEAM遊戲庫都給下載下來也不用怕裝不下。
半速PCIe4.0固態的優勢就在於性價比更高,在滿足系統使用和遊戲載入等場景的性能需求的同時,價格明顯要更低一籌,省下來的錢去喫個豬腳飯不是更香麼。
金百達KP260 2T官方標稱的順序讀取速度是5000MB/s,寫入速度是4500MB/s,已經足以完全填滿Windows的文件讀寫性能了,在實際遊戲載入時更不會有什麼瓶頸。我自己測試過,即使換成傲騰900P 480G,遊戲載入也快不了2秒,所以說還是這種便宜大碗的國產固態香的多。
金百達KP260 2T在CrystalDiskMark中的讀寫測試結果如下,再怎麼說也要比PCIe3.0的固態硬盤更快不是:
內存
內存方面也是繼續使用了雷克沙 ARES 戰神之刃 DDR5 6000MHz的32G套條。
這套內存採用了全鋁金屬散熱馬甲,石墨灰配色,機甲風格的設計棱角分明,RGB燈效也是非常柔和,整體顏值相當出色。
關於內存的頻率和時序方面,個人感覺遊戲佬也沒必要盲目追高。目前D5內存的甜點頻率在6400MHz-6800MHz之間,富哥可以一步到位上到7200MHz以上。不過內存超頻的帶來的性能提升存在比較明顯的邊際效應,頻率越高,成本越大,但是對幀數的提升也越小。並且也不是所有的遊戲都是內存敏感型,從帶來的性能提升來看,真的不如把預算直接全投入到顯卡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目前內存的價格和SSD類似,也在持續走低,目前D5、D4內存在價格方面已經拉不開太大差距了,並且高頻D5內存的性能還是要比D4內存好一些。在當前時間節點,建議兄弟們在裝機的時候儘量還是選擇D5平臺吧,能戰未來就戰未來唄。
電源
由於這臺主機的CPU和顯卡功耗都不算太高,用1000W的電源有些浪費了,所以在這裏選擇使用華碩ROG Strix 雷鷹 AURA 750W電源,主要考慮到它有原生ATX3.0 16Pin電源接口,和40系顯卡可以完美搭配,並且自帶的RGB信仰之眼也是非常酷炫。
這款華碩ROG Strix 雷鷹 AURA 750W電源本身通過了80plus 金牌認證,轉換效率較高,使用了全日系電容,可以保證輸出功率瞬間達到峯值時硬件的安全性,這對於Nvdia 30系和40系的旗艦顯卡來說非常重要。
華碩ROG Strix 雷鷹 AURA 750W電源不僅原生支持ATX3.0供電協議,而且附帶的模組線均爲壓紋線,非常柔軟,在裝機走線時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另外,ROG STRIX雷鷹AURA電源搭載了ROG定製散熱模組,具備更大的散熱面積,搭配135mm雙滾珠軸承軸流風扇和鋁製外殼設計,能夠提供極爲出色的散熱實力,即使長時間滿負載高能電競,也無需擔心電源出現過熱問題。
不僅如此,這款電源還支持低噪音和0dB模式,電源負載低於60%時,風扇即可自動停轉,在低負載使用過程中非常安靜。
在電源的兩側,還有增信仰之眼的RGB燈效,並支持與主板進行神光同步,對於電競桌搭來說非常合適,極爲酷炫。
散熱器
散熱我用的是之前囤的鑫谷崑崙2代白色360水冷,當然了用360水冷壓制i5-13490F純屬大材小用,這個最大解熱能力340W的360散熱器本來是準備買給i7-13700K的,這兩天準備趁着好價再給i5-13490F換成便宜些的風冷散熱器得了。
鑫谷崑崙2代360水冷散熱器預裝了免鎖風扇,只需要3根線材即可完成安裝,在裝機時要方便得多。純白色的外觀也非常優秀,做工上佳,很適合在白色主題的裝機過程中使用。
另外,在冷頭區域還內置了一個風扇,可以對CPU周圍的供電MOS和旁邊的M.2硬盤進行吹風散熱,能直接提高了整個系統的穩定性。
冷頭上搭載有一個2.1英寸的LCD彩色顯示屏,分辨率達到了480x480,整體觀感挺細膩,以通過鑫谷的KL-Center軟件自定義顯示屏的畫面。不止能顯示CPU溫度、佔用率等信息,還可以播放視頻文件、GIF動圖等,水冷看片已經成爲現實~
另外冷頭裏還內置了一個ARM芯片,可以進行重力感應檢測,確保顯示屏的畫面始終垂直地面,這幾乎可以理解爲把一臺小手機放到屏幕裏了……
室溫22℃的情況下,待機溫度27℃;給i5-13490F進行雙烤測試,溫度只有50℃,真的是穩。
有老哥測試過,崑崙2代這款360水冷壓制13900K時都能基本維持滿功耗,還是非常強力的。
機箱
機箱方面選擇了之前正在使用的追風者P500A,機箱空間寬敞,散熱良好,最重要的是能夠裝得下RTX4090這張超長的旗艦顯卡。
由於機箱空間很大,所以裝機時並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主板、冷排和風扇的安裝及走線都輕鬆愜意。
RGB燈光
屏幕掛燈
對於經常晚上使用電腦的人來說,屏幕掛燈真的是神器,非對稱的光路設計可以使得燈光只照亮桌面,而不會照在屏幕上形成反光和眩光,這樣我們完全可以關上屋子裏的LED吸頂燈來使用電腦,即減少了對家人的干擾,還大大減少了眼睛疲勞,同時還可以營造獨屬於自己的沉浸感。
明基的顯示器掛燈太貴了,這玩意兒說穿了也沒有什麼太難的技術含量,比拼的不過是做工和光路效果而已。前幾天入手的這款VFZ屏幕掛燈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和普通的平直式屏幕等不同,VFZ這款屏幕掛燈本身採用的是曲面設計,搭配曲面屏特別適合。但是由於投射出的光線也帶着環抱式的弧線,出人意料的能在桌面營造出更強的明暗對比,沉浸感更加強烈,用起來特別有feel。
在外觀方面,VFZ屏幕掛燈非常簡潔大方,整體的金屬質感非常高級,通身光滑無瑕疵。扣具方面個人感覺要比我用過的其他屏幕掛燈更加合理,並非加持式設計,而是利用配重塊配合轉軸自然下垂貼合顯示器背面,這樣對顯示器的適用性更廣。
同時,VFZ屏幕掛燈整體共有80顆全光譜燈珠,能達到最高500LUX的亮度和RA98的高顯色性,不僅無頻閃無藍光傷眼,用來給一些小東西打光拍照也是極好的。觸摸式的操作可以輕鬆調節燈光色溫和亮度,也讓我們避免使用遙控器佔用寶貴桌面空間。
拾音燈
在購買VFZ屏幕掛燈時,看到它家同時還賣拾音燈,爲了給桌面增加一些RGB戰鬥力,順手也一併買了一支。
用過才知道,拾音燈真的是很適合給桌搭添彩的小玩意兒,通過拾取周圍環境的聲音,能顯示不同風格的RGB燈光特效。VFZ的這款拾音燈和它家的屏幕掛燈一樣,做工都非常精細,拿在手上立馬就能感覺出質感和劣質產品完全不同。
其中前側有34顆獨立燈珠,後側也有16顆燈珠,可以雙面同時渲染氛圍,在聽音樂時候帶來更強的律動感,弧形的透鏡也能比平面透鏡帶來更大視角。
這款小巧的拾音燈本身是橫豎兩用的,既可以通過附贈的底座立在桌面上使用,也可以通過附帶的雙面膠貼橫置固定。
我選擇把它貼在了顯示器的正下方,這樣既可以藏線,又方便在使用電腦時隨時開啓拾音氛圍燈。有點後悔沒有入手兩支了,其實在顯示器下邊一左一右各貼一支,效果會更完美些。
米家氛圍燈帶
之前一直很羨慕大佬們電競桌上的RGB燈效,所以這次也入手了米家氛圍燈帶。雖然售價略高,但是實測RGB光效非常柔和,還能通過米家APP直接控制,物超所值。
我自己是選擇再顯示器背後以及桌子靠牆邊沿各貼上了一條燈帶,這樣可以實現較爲柔和的整體燈效。
影音外設
便攜屏
爲了學習大佬們上下雙屏的搭配,我還給自己添置了一臺性價比很高的雕塑家MF16LC便攜屏,15.8英寸的大小配合1080P的分辨率,作爲副屏來說完全足夠了。這樣在用電腦時只要一低頭就能看到副屏上的內容,一邊碼字工作,一邊看些視頻資料或者娛樂視頻等,都是極爲方便的。
這臺便攜屏通體是全金屬材質,表面的磁吸保護套爲仿皮紋質感,最薄的地方只有5mm的厚度,拿在手裏就像一個紮實的大平板電腦似的,手感優秀得不像500元價位的東西。同時這個保護套也能兼顧支架的作用,可以隨時隨地擺在桌面上,真的非常便攜。
在屏幕素質方面,離近了看會有些顆粒感,不過屏幕本身支持HDR顯示和170°超廣視角,刷新率也能達到60Hz,結合售價來看就覺得非常香。
摺疊屏不僅可以用來給日常辦公環境擴展屏幕,而且還可以連接mini小主機、Switch、手機等設備顯示畫面,真的很實用,入手之後才後悔買的晚了。
這款便攜屏對我來說是足足夠用的了,如果大家預算充足的話,其實不妨看一下雕塑家店裏的MF16LQ,分辨率更高,能帶來更好的顯示效果。
鍵盤
每次商家大促的時候都是我等遊戲佬的狂歡日,繼收集了ROG的鼠標之後,實在是愛不釋手,終於還是沒忍住,入手了一套RGB燈效拉滿的ROG遊俠 RX TKL 無線PBT版鍵盤,湊齊了ROG的鍵鼠套裝。到手之後依然是特別滿意,這把遊俠RX同樣在顏值和手感方面都拉滿了,ROG確實名不虛傳!
在顏值方面,這把鍵盤使用了鋁合金面板和PTB雙色注塑透光鍵帽,將RX光軸的RGB燈效完美的表現了出來,透光均勻炫麗,夜間使用時氛圍感滿滿。TKL配列減去了小鍵盤,對於電競愛好者來說也非常合適,在桌面上省出了許多空間。
手感方面,這把鍵盤標配了皮質磁吸掌託,長時間使用時手腕也不會覺得喫力。華碩自研的RX光學機械軸也有獨到的優勢,由於使用光源觸發,所以按鍵時反應更加靈敏,並且軸體穩定不易晃動,還有更加優秀的防塵放水性能。磨砂材質的PBT鍵帽也給手指帶來了極佳的阻尼回饋感,在遊戲時不易手滑失誤。最貼心的是,設計師對左測CTRL鍵進行了雙倍加寬設計,在玩遊戲時能更加方面的使用組合鍵位,常玩FPS遊戲的朋友可以高呼ROG YYDS了!
鼠標
作爲華碩ROG的旗艦級三模遊戲鼠標之一,龍鱗ACE做到了極致地輕量化,重量只有54g,捏在手裏堪稱輕若無物,手感絲滑流暢。
在這款鼠標上,ROG搭載了自研的機械微動,點擊壽命可以到7000萬次,而且手感相當紮實穩定。在最關鍵的傳感器方面,龍鱗ACE使用了旗艦級的ROG AimPoint 36K光學傳感器,DPI可達36000,能夠爲鼠標提供精準的定位操作。這款傳感器的性能僅次於原相PAW3950,要比大部分廠商使用的公版PAW3395傳感器更強一些。結合穩定的無線連接體驗,在日常使用時能帶來相當愉悅的精神反饋。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這款鼠標可能是爲了續航考慮,無法點亮標誌性的敗家之眼,不過還好鼠標滾輪還是有RGB燈效的,能通過華碩奧創軟件進行控制,神光同步也不在話下。
路由器
桌面路由器我用的是華碩這款旗艦雙頻路由器GT-AX6000,江湖人稱“紅蜘蛛”,這款就屬於屬於正兒八經的ROG高端產品線了,在處理器方面和AX86U Pro、AX11000M靈耀Pro相同,均爲博通BCM4912,而相對AX86U Pro有所升級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2.4GHz頻段升級到了4x4 MU-MIMO,整臺路由器的WiFi總速率達到了6000Mbps,這樣在面對家中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產品時更加遊刃有餘。
其二就是提供了雙2.5G網口的配置,自由度大大提升,對於追求極限的玩家來說,可玩性要比AX86U系列大很多。平時可以使用2.5G WAN口搭配2.5G/10G光貓來突破運營商的千兆寬帶上限,另一個2.5G LAN口可以搭配兮克SKS1200之類的2.5G交換機,讓家中的PC、NAS等設備都能用上2.5G局域內網的速度。
其三就是超級酷炫的外觀了,對於我這種ROG粉絲來說,頂部能發光的敗家之眼一波就值回票價。紅蜘蛛還針對電競需求進行了各種優化調校,不僅固件皮膚更有電競範兒,而且設定了有更高數據優先級的電競專屬LAN口,可以啓用遊戲模式和手遊電競模式等等。
總結
以上就是本次向大家分享的搭配方案了,鑑於時間因素,還有部分配件尚未收貨,所以還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希望大家海涵~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