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Pro2018頂配版B站播放器開箱與思考

這是我之前M1的iPad發佈時候寫的文章

大家好,我是Circaboy,蘋果新款iPad上了M1芯片之後的iPad pro頓時讓老款iPad的定位顯得非常尷尬,於是發佈當天晚上我們羣裏就是各種拋售老款iPad的人,剛好我買不起新款的iPad pro,就撿了一臺老款iPad pro回來。

4000收的iPad Pro2018,型號爲MU1F2ZP/A,蜂窩數據版,512G空間。收回來就當個B站播放器了,偶爾還能看看照片。或者自我安慰自己還能偶爾看看Kindle上的書(肯定是下載完就不打開啦)。

去年上網課時候就是這麼個情況,surface在上,主機在下,當個雙屏用,後來覺得surface配筆太熱,也是信了那些吹iPad做筆記好用的人的邪,1500收了一臺iPad Pro 10.5寸,就當電子筆記本在用。

後來因爲考試時候瘋狂斷觸,我就出手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蘋果的垃圾配件不兼容,Apple Pen一代和二代只能適配特定的機器,加上筆的觸感也垃圾,根本配不上它的售價,所以我一點都看不上iPad,單純從學習上講,iPad就是垃圾。

相對我手裏的surface全系列配件混合用,比如我之前手裏的surface pro3是搭配的四代指紋鍵盤和五代的筆。相對於surface主打教育市場的設定來說,apple似乎根本沒在乎過教育市場到底需要什麼。

所以爲什麼我今年還要買iPad pro呢?當然是我想買啦!

哈哈,其實買這個iPad有幾個因素,一個是價格確實合適,一個是它是蜂窩數據版,到時候出門時候還能用,因爲準備出門自駕遊,所以自帶蜂窩數據的iPad有時候還能當個導航儀用。

iPad Pro,是2018年10月30日,蘋果紐約秋季新品發佈會發佈的電子產品,包含11英寸版和12.9英寸版,起售價格分別爲6499元起和8099元起。

他也是蘋果第一款採用面容識別的iPad,也是蘋果第一款採用圓角屏幕的iPad,也是蘋果第一款採用Type-C接口的iPad,也是蘋果第一款支持外接鍵盤的iPad。無數個蘋果的第一次加在它身上,一度讓它成爲大家都寄予厚望能幹翻surface的產品。當時給它的宣傳標語都很吸眼球: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

只可惜,這臺iPad如同蘋果十年以來所有的iPad產品一樣,都淪爲了B站播放器。並且由於它的不合理的機身結構設計,一經推出,便出現大規模的機身彎曲情況。

不過,一個產品既然能在市場上存活下來,肯定是有它的受衆羣體爲之買單。就如無數不買surface的人天天噴surface性能不行,散熱不行,打遊戲不行,但是surface依然成爲高端商務/教育市場的一個重頭存在一樣,即使是我之前噴iPad垃圾,也有無數人噴iPad是垃圾,但是iPad依然還是當前市場上最重要的平板產品。

不可否認的是,iPad的硬件配置依然還是市場上比較好的那一批,比如四揚聲器,五個麥克風的搭配,讓它能成爲我們上網課的第一選擇。畢竟不是隨便一款平板都能在滿足長時間續航的前提下還搭載高音質的揚聲器與多麥克風。揚聲器的位置是兩兩對稱,充電接口周圍對稱存在,以及FACE ID兩邊對稱存在。

在iPad背面搭載的三個金屬觸點,則是蘋果爲自家的鍵盤預留的信號點。

這個金屬觸點看着可真是熟悉呀,作爲surface老用戶,我看到這個就想起了surface上從一代用到七代的同款鍵盤信號觸點設計。

但是我個人覺得吧,首先這個觸點設計的位置就非常奇怪,在機身背面設計觸點真的好看嗎?我surface可是把觸點設計在邊框與鍵盤連接處啊。

並且這個鍵盤的手感也非常奇怪,像極了我在淘寶上買的九塊九包郵的鍵盤的手感。嗯,甚至都還不如那個九塊九包郵的鍵盤。

鍵盤的定位更是奇怪,按照我的理解,有鍵盤的東西,我就是把它當成生產力工具在用,比如我平時打個字,敲個代碼。但是一個沒有鼠標的生產力工具,我打字打到一半還得拿手指去戳屏幕?那多累啊。

相比我手裏的surface搭配鍵盤來說,蘋果出的第一代iPad搭配鍵盤可真像是完全沒用過筆記本的人設計出來的。無論是從系統生產力,鍵盤手感,還是從鍵盤連接的易用程度,鍵盤的生產力角度來說,這一款鍵盤的售價與它本身根本就不匹配。

手裏有surface的人經常說,surface搭配原裝鍵盤纔是完全體。對於iPad pro來說,我覺得iPad只搭配自己的Type-C充電接口就夠了。最多再搭配一支筆,不能再多了。

不過iPad的磁吸無線充電筆邊框的設計還真行,這一點我覺得蘋果還是做了人事兒。當然,還是敵不過apple pencil的垃圾續航,時時刻刻要充電這一點是真的繼承了apple手機產品的尿崩特點。想到我surface pen一節9號電池打一年,還能有4096的壓感和全模擬筆觸觸感。apple pencil也只能當個普通的筆用吧。

iPad pro的背面我倒是很熟悉,這個設計在iPhone7上面見到很多次了。上下倆信號條就是爲了保證4G網絡信號的穩定性。但是不得不說,這個非一體化的背面是真的不好看。

單攝像頭設計,還帶個閃光燈。其實說起來,這個攝像頭的素質是真的高,後置1200 萬像素攝像頭;ƒ/1.8 光圈;最高可達 5 倍數碼變焦;五鏡式鏡頭;4-LED 原彩閃光燈;藍寶石玻璃鏡頭表面;背照式感光元件;混合紅外線濾鏡。可惜,似乎沒幾個人會拿着iPad出去拍照。反正我的iPad自從拿到手,它的攝像頭我就沒開過,前置攝像頭還能當個FACE ID用,後置的就是擺設。

說到FACE ID,這個東西我是真覺得它最佳適用場景就是pad和筆記本。可惜蘋果只在pad上用這個。我手裏的surface支持面容識別不知道早了多少年。

說起來,背部的Apple標識可真是好看,但是我覺得pad纔是最適合上背光蘋果logo的產品呀!結果現在蘋果全線取消了背光logo,改成了跟我大田牌一樣的金屬。不防刮痕啊它!

說起來,iPad到我手裏的時候電量是86%,我初始化設置pad之後它的電量掉到了71%。爾後下載app,打開B站看了兩部電影。電量掉到了36%。這個成績應該算是完美的。

此處吹一吹蘋果系統的易用性吧。爲什麼蘋果的東西那麼普通定價還那麼自信的情況下,我還堅持在手裏保留一份蘋果的產品呢?其實就是因爲它的系統是真的好用,特別是新的蘋果產品到手之後只用打開我手裏的iPhone直接就近自動設置這一點,完美的節約了我大部分的時間。

你看,一個新的設備到我們手裏,我們都需要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來重新設置它,比如登錄賬戶,下載app,手動連接WiFi等。而在iOS系統下,這些就被化簡成了一個按鈕:設置新設備。

關於iPad充電功率這一塊,iPad應該只能算面前及格。利用我的智能插座,手裏的貝爾金氮化鎵雙C口充電器,接入45W充電輸出口,65W Type-C to Type-C充電線。插座消耗功率在插入iPad之前是18W,插入iPad之後是最低43W,最高56W,此時iPad的剩餘電量是59%。

也就是說,iPad pro在電量爲59%時,它的充電功率最低是25W,最高是38W。而官方給出的iPad pro2018的充電參數是最高32W充電。

emmmmm,想到現在國產手機動不動就是一百多瓦的充電功率,蘋果的道路還需繼續走啊。

寫在最後:

蘋果的產品,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還是平板,都是行業的開拓者。只是,它的地位帶來的不是開放,而是封閉。

誠然,封閉帶來的好處就是一切都可控,並且也有很多人享受這樣的封閉,特別是在某些特殊的場景下,這樣的封閉帶來的絕對是無與倫比的使用體驗。

可世界是開放的,即使我手裏有iPhone,我也會準備一臺安卓備用。但手裏用安卓的人卻很少會備着一臺iPhone當備用。同樣的,即使我手裏有一臺頂級配置的Mac,雙路至強E5,128G內存的那款,我也還是要在Mac OS上裝一個Windows虛擬機以便於我在特殊情形下滿足生產力要求。

輪到iPad這一產品時,我覺得它更不應該去挑戰當前生產力生態圈,安安心心做一個最好的播放器纔是它的命運。蘋果利用iPod產品線革掉了Sony的Walkman的命,但在那一年,蘋果又用iPhone4革掉了自家iPod的命。

在新的M1的iPad推出之際,我猜想它的使命或許是革掉Mac Air的命,一如當年Mac Air革掉低端上網本的命一樣。#數碼大佬幫幫忙#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