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看世界,Copilot 是對國內互聯網行業的一記響亮耳光

一朝成名天下知

從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到今日的copilot的六十多年,既是人工智能行業的全部歷史,也幾乎是計算機和軟件行業的大部分歷史和互聯網行業的全部歷史。

之前互聯網時代終結的論調還在中文互聯網中甚囂塵上,但是顯然,那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可能只是開始的結束。

幾乎是一夜成熟的aigc生態有着數年的大模型技術積累,以及神經網絡技術簇數十年的蟄伏,這不是奧特曼天降猛男的偶然,而是量變產生質變的必然。

而是aigc能夠真正惠及每個人生活的原因其實也並非人工智能技術本身,而是微軟,谷歌,notion 等已經服務數億用戶用戶的互聯網軟件服務,而一夜成熟的chatgpt也正是通過必應和其他互聯網服務能夠快速獲得上億用戶。

我想這個時候再去提元宇宙已經非常不合時宜了,真正改變人類的服務不是靠想象力推動的,而是生產力和效率。

從現在來看,國內互聯網公司和頂尖互聯網公司的差距更遠了,我們所能想到和看到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還是基於怎麼用好openai所提供的各種服務的連接型服務。

不是說連接型服務不好,其實從創業角度來說,這是最好的快速開始的選擇,但是無形中,openai的應用生態和用戶生態也因此再次狂飆,這是國內同行比如文心一言所愈發難以追趕的。

昨天百度發佈的文心一言對比前日openai發佈的gpt-4尚算差強人意,但是相比今日微軟發佈的新copilot,自然難孚衆望。但是這絕非百度或者文心一言本身的問題,而是中國互聯網行業整體的問題。

百度是中國互聯網大廠中唯一一個敢於提出 all in ai 戰略的公司,但是,相比深耕商業服務領近四十年的微軟,百度在專業商業服務上面的家底太薄了,所以,即便百度能做出可以媲美chatgpt的對話模型或者gpt-4的多模態模型,能夠深度嵌入企業服務和創作工具生態的可能性又如何,聯想中國互聯網行業各自爲戰的局面,結果不言而喻。

消費互聯網的潰敗

過去我們會鼓吹中國在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勝利,會因爲共享單車,移動支付,電商購物,直播帶貨而自豪和歡欣鼓舞,我們以爲我們看到了中國互聯網稱雄世界的可能。

現在來看,不過鏡花水月,夢幻泡影,上述哪個服務是國外互聯網同行當時做不了和現在沒有做的,燒錢補貼所催熟的消費互聯網生態在新的世界經濟局勢下不僅無法持久,更會成爲大潰敗的前哨。

以瘋狂招聘,不斷加班和持續迭代的互聯網公司迎來的結局大多數不是繁花着錦,而是盲目擴張之後的裁員和撤退。

戰術上的勤奮和冒進,無法彌補戰略上的懶惰和失敗,還會侵蝕和消耗已經獲得的成功。

微軟的最近十年是挽大廈於將傾的十年,也是浴火重生和重回巔峯的十年,微軟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黃金十年,但是微軟定義了雲,基礎軟件和人工智能的相互融合的下一個黃金十年在office,windows,github, azure, openai的交相輝映中打造了從商務辦公到開發編程的專業生態,重塑了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

蘋果和谷歌開啓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黃金十年,而專業互聯網的黃金十年的揭幕者,微軟當之無愧。

而於此同時,國內互聯網連飛書這樣資金雄厚,字節全力支持的產品都在遭遇着媒體,市場和部分用戶的集體唱衰,忽視飛書在打造專業工具和滿足專業用戶需求的努力,而強調傳統的銷售渠道和企業關係,更何況其他規模更小的專業工具廠商。

專業與非專業的輪迴

去年十一月份,由 midjourney 和dall·e2 所掀起的aigc浪潮在國內開始火熱之際,我在某論壇討論相關技術。

我和某大廠的大模型行內人有過激烈討論,他認爲由於此類生成作品在商業可用性上和專業畫師的專業作品難以匹敵,用戶又不具有付費意願所以不認可此類aigc服務的未來前景,而斷言是一場泡沫。

而我則持相反觀點,我認爲aigc服務的價值絕非在於取代專業領域的真正專家,而在於給其他領域內的非專家提供創作能力。舉例來說,我不會畫畫,但是aigc可以基於我的提示詞幫我畫一個,用於我的公衆號文章配圖。

專業和非專業的兩點之間,存在無限大的市場空間,這個空間過往由假專家佔領,但是現在就需要逐漸讓位於aigc。

當時的爭論並沒有讓大廠專家認可,我想此時此刻,chatgpt和copilot的成功,應該足以讓某些高傲的大廠大模型專家閉嘴了吧。

以某些大廠爲代表的互聯網從業者因爲享受到了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巨大成功,所以慣於通過把握入口,獲得流量,壟斷資源,圈地收錢的打發去佔領市場,但往往很少真正考慮用戶需求和社會價值。

這套策略便利和低價主導的消費場景戰無不勝,但是在需要精益求精和穩定可靠的專業場景則屢屢受挫,所以索性就放棄和砍掉相關業務,來確保財務報表的樂觀。

但是如此用完即丟的態度,對於專業用戶來說,是否值得相信,是否可以依賴,其答案已經在一次次失望中不言自明。

可以說,專業互聯網的不健康生態,在這種把用戶當傻子的思維方式中,已經走向深淵。

專業服務和工具,不同於生活服務平臺,這裏便利與否沒有太大意義,上手門檻高低也沒有太大影響,而服務的穩定性,專業性,準確性則主宰一切,畢竟,專業服務本身就是需要知識,需要門檻,無法人人蔘與的。

但是在提供專業服務的時候,某些互聯網從業者還保持着不要讓用戶思考的錯誤觀點,對於專業工作流程並沒有深入瞭解,就大幅簡化專業服務的操作流程,讓更多的非專業用戶使用專業服務的同時,也逐漸失去了專業用戶的信任。

在aigc尚不成熟之前,這種非專業服務充斥着市場,但是隨着aigc服務的成熟,此類服務迅速地因爲不夠便利也被普通用戶所放棄。

開眼看世界

那爲什麼不是中國互聯網公司推出基於大模型的 gpt-4 呢,其實從文心一言的演示表現來看,從普通的描述場景來說,差距是有的,但也絕非不可追趕,但是從專業的編程場景來說,不管是解釋概念和生成代碼,都有較大差距這個差距並非來源於模型本身,而來源於所使用的數據集。

Gpt-4 能夠獲取開放互聯網的github和StackOverflow的相關項目和編程信息作爲數據集來源,文心一言的選擇也許是csdn?

更進一步,微軟可以基於 copilot 幫助專業用戶在 office365 上一鍵生成演示文稿,數據報表和報告文檔,文心一言能否如臂指使地去使用wps或者飛書?

類似的問題不勝枚舉,但是顯而易見,只有消費服務和非專業服務的互聯網土壤,只能產生更加不專業的內容。

只有當國內互聯網從業者真正做好專業服務和專業工具,聚焦創作和分享專業信息和內容,這些工具,服務,信息,內容,和創造它們的專業從業者所構成的專業生態,纔是孕育着一個又一個驚奇時刻的所有源泉。

後記

作爲互聯網從業者和專業服務的創業者,看到copilot的心態變化分別是是震驚,感嘆,羨慕,擔憂和憤怒,在憤怒的驅動下,在手機上寫了這篇文章,本來準備發個幾百字的朋友圈,但是越寫越多,寫到這一刻,心情逐漸平復之後,好像要擔心的東西也沒那麼多了。

有點像知道自己考了最後一名之後的心態,既然沒有退步空間了,那就往前走唄,每向前一步,都是進步嘛。

生活總要繼續,大家繼續努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