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Copilot 是对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一记响亮耳光

一朝成名天下知

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到今日的copilot的六十多年,既是人工智能行业的全部历史,也几乎是计算机和软件行业的大部分历史和互联网行业的全部历史。

之前互联网时代终结的论调还在中文互联网中甚嚣尘上,但是显然,那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可能只是开始的结束。

几乎是一夜成熟的aigc生态有着数年的大模型技术积累,以及神经网络技术簇数十年的蛰伏,这不是奥特曼天降猛男的偶然,而是量变产生质变的必然。

而是aigc能够真正惠及每个人生活的原因其实也并非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而是微软,谷歌,notion 等已经服务数亿用户用户的互联网软件服务,而一夜成熟的chatgpt也正是通过必应和其他互联网服务能够快速获得上亿用户。

我想这个时候再去提元宇宙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了,真正改变人类的服务不是靠想象力推动的,而是生产力和效率。

从现在来看,国内互联网公司和顶尖互联网公司的差距更远了,我们所能想到和看到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还是基于怎么用好openai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连接型服务。

不是说连接型服务不好,其实从创业角度来说,这是最好的快速开始的选择,但是无形中,openai的应用生态和用户生态也因此再次狂飙,这是国内同行比如文心一言所愈发难以追赶的。

昨天百度发布的文心一言对比前日openai发布的gpt-4尚算差强人意,但是相比今日微软发布的新copilot,自然难孚众望。但是这绝非百度或者文心一言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的问题。

百度是中国互联网大厂中唯一一个敢于提出 all in ai 战略的公司,但是,相比深耕商业服务领近四十年的微软,百度在专业商业服务上面的家底太薄了,所以,即便百度能做出可以媲美chatgpt的对话模型或者gpt-4的多模态模型,能够深度嵌入企业服务和创作工具生态的可能性又如何,联想中国互联网行业各自为战的局面,结果不言而喻。

消费互联网的溃败

过去我们会鼓吹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胜利,会因为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电商购物,直播带货而自豪和欢欣鼓舞,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称雄世界的可能。

现在来看,不过镜花水月,梦幻泡影,上述哪个服务是国外互联网同行当时做不了和现在没有做的,烧钱补贴所催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在新的世界经济局势下不仅无法持久,更会成为大溃败的前哨。

以疯狂招聘,不断加班和持续迭代的互联网公司迎来的结局大多数不是繁花着锦,而是盲目扩张之后的裁员和撤退。

战术上的勤奋和冒进,无法弥补战略上的懒惰和失败,还会侵蚀和消耗已经获得的成功。

微软的最近十年是挽大厦于将倾的十年,也是浴火重生和重回巅峰的十年,微软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但是微软定义了云,基础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相互融合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在office,windows,github, azure, openai的交相辉映中打造了从商务办公到开发编程的专业生态,重塑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苹果和谷歌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黄金十年,而专业互联网的黄金十年的揭幕者,微软当之无愧。

而于此同时,国内互联网连飞书这样资金雄厚,字节全力支持的产品都在遭遇着媒体,市场和部分用户的集体唱衰,忽视飞书在打造专业工具和满足专业用户需求的努力,而强调传统的销售渠道和企业关系,更何况其他规模更小的专业工具厂商。

专业与非专业的轮回

去年十一月份,由 midjourney 和dall·e2 所掀起的aigc浪潮在国内开始火热之际,我在某论坛讨论相关技术。

我和某大厂的大模型行内人有过激烈讨论,他认为由于此类生成作品在商业可用性上和专业画师的专业作品难以匹敌,用户又不具有付费意愿所以不认可此类aigc服务的未来前景,而断言是一场泡沫。

而我则持相反观点,我认为aigc服务的价值绝非在于取代专业领域的真正专家,而在于给其他领域内的非专家提供创作能力。举例来说,我不会画画,但是aigc可以基于我的提示词帮我画一个,用于我的公众号文章配图。

专业和非专业的两点之间,存在无限大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过往由假专家占领,但是现在就需要逐渐让位于aigc。

当时的争论并没有让大厂专家认可,我想此时此刻,chatgpt和copilot的成功,应该足以让某些高傲的大厂大模型专家闭嘴了吧。

以某些大厂为代表的互联网从业者因为享受到了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巨大成功,所以惯于通过把握入口,获得流量,垄断资源,圈地收钱的打发去占领市场,但往往很少真正考虑用户需求和社会价值。

这套策略便利和低价主导的消费场景战无不胜,但是在需要精益求精和稳定可靠的专业场景则屡屡受挫,所以索性就放弃和砍掉相关业务,来确保财务报表的乐观。

但是如此用完即丢的态度,对于专业用户来说,是否值得相信,是否可以依赖,其答案已经在一次次失望中不言自明。

可以说,专业互联网的不健康生态,在这种把用户当傻子的思维方式中,已经走向深渊。

专业服务和工具,不同于生活服务平台,这里便利与否没有太大意义,上手门槛高低也没有太大影响,而服务的稳定性,专业性,准确性则主宰一切,毕竟,专业服务本身就是需要知识,需要门槛,无法人人参与的。

但是在提供专业服务的时候,某些互联网从业者还保持着不要让用户思考的错误观点,对于专业工作流程并没有深入了解,就大幅简化专业服务的操作流程,让更多的非专业用户使用专业服务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专业用户的信任。

在aigc尚不成熟之前,这种非专业服务充斥着市场,但是随着aigc服务的成熟,此类服务迅速地因为不够便利也被普通用户所放弃。

开眼看世界

那为什么不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推出基于大模型的 gpt-4 呢,其实从文心一言的演示表现来看,从普通的描述场景来说,差距是有的,但也绝非不可追赶,但是从专业的编程场景来说,不管是解释概念和生成代码,都有较大差距这个差距并非来源于模型本身,而来源于所使用的数据集。

Gpt-4 能够获取开放互联网的github和StackOverflow的相关项目和编程信息作为数据集来源,文心一言的选择也许是csdn?

更进一步,微软可以基于 copilot 帮助专业用户在 office365 上一键生成演示文稿,数据报表和报告文档,文心一言能否如臂指使地去使用wps或者飞书?

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但是显而易见,只有消费服务和非专业服务的互联网土壤,只能产生更加不专业的内容。

只有当国内互联网从业者真正做好专业服务和专业工具,聚焦创作和分享专业信息和内容,这些工具,服务,信息,内容,和创造它们的专业从业者所构成的专业生态,才是孕育着一个又一个惊奇时刻的所有源泉。

后记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和专业服务的创业者,看到copilot的心态变化分别是是震惊,感叹,羡慕,担忧和愤怒,在愤怒的驱动下,在手机上写了这篇文章,本来准备发个几百字的朋友圈,但是越写越多,写到这一刻,心情逐渐平复之后,好像要担心的东西也没那么多了。

有点像知道自己考了最后一名之后的心态,既然没有退步空间了,那就往前走呗,每向前一步,都是进步嘛。

生活总要继续,大家继续努力。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