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體》,你讀懂宇宙社會學了嗎?

一、何謂宇宙社會學

相信大家都已經追完劇版《三體》了吧,有沒有被最後智子投影在衆人眼前的“你們是蟲子”弄得頭皮發麻。小S我是覺得,如果我的視線中央時時刻刻有着一個倒計時,或者是蟲子宣告之類的東西,那我絕對不等弄清三體人的存在自己就先瘋了。

但科學家畢竟是科學家,跟我這種臭打遊戲的不一樣,人家不僅扛住了壓力,還按部就班地展開了對三體人的反擊。

不論結果,光是這份勇氣就值得欽佩。

不過,熟讀三部曲的小可愛們一定知道,人類的一切掙扎和反抗,落在數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眼中不過就是垂死掙扎,用破壁人的話來說,那就是“主不在乎”。

而三體文明真正擔心被人類掌握的,反而不是技術應用亦或是科技武器層面的東西,而是一個看似天馬行空和現實生活不沾邊際的學術流派,而這個學派就是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宇宙社會學。

在《三體》全系列劇情最大匯合點,楊冬同志的墓前,人類文明第一聲啼哭的締造者、地球三體組織精神領袖葉文潔見到了一位在清華大學教書的年輕博士。

在得知這位後輩的研究領域是社會學後,葉文潔提出了一個相當突兀的建議:“爲什麼不試着去研究下宇宙社會學呢?”

面對一臉茫然的年輕人,葉老師不僅提議他從數學角度來解析這個問題,同時還提出了宇宙文明存在的兩條公理:第一,生存是所有文明的第一需求;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這位名叫羅輯的年輕博士,聽完這番話後猶如醍醐灌頂,回到學校後立刻去註冊了一門名叫宇宙社會學的學派。

雖然,初衷只是爲了騙經費。

但他此舉帶來影響卻是讓數光年外正通過智子監視地球的三體文明真正感受到了威脅。

當然,在之後的劇情中,羅輯也根據這兩條公理進一步推算出猜疑鏈和技術爆炸的存在,並最終驗證了宇宙社會學的核心也就是黑暗森林法則。

就像書中所說,整片宇宙就像一座黑暗森林,文明之間本就是互相爭奪資源的競爭對手,且文明之間的探測亦或是交流都將面臨着比毀滅對手更大的風險。因此,任何文明一旦在宇宙中暴露自己,都將遭受到其他文明的無情打擊直至毀滅。

可以說,大劉在書中提出的這套黑暗森林法則,是對費米悖論最黑暗的解答。

這是一套會讓讀者發自內心對星空產生畏懼的恐怖理論,這也是許多讀者在讀完《三體》後覺得脊背發涼的主要原因。

這種僅存冷峻和理性的宇宙文明間關係也映襯了書中的一句話:毀滅你,與你何干。


二、毀滅是對一個文明的最大敬意

雖然在《地球往事》的結尾,大史以“人類從未真正戰勝過蟲子”這樣的話爲科學家們重新提振起信心。但仔細想想,人類什麼時候真正將蟲子視爲對手,甚至蟲子本身還在人類主導的生態系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毀滅它們,要付出的代價可能還更大。

人類真正想要的是控制蟲子的生長、繁衍、棲息範圍,而不是徹底毀滅它們。

那控制和毀滅,哪一種纔是真正的尊重?

我個人覺得,正是因爲蟲子永遠威脅不到人類,所以人類纔會想要去控制他們。對於真正威脅到人類的存在,譬如曾一度縱橫泛大陸的尼安德特人,就在和智人的交鋒中落敗,最終被徹底毀滅。

和尼安德特人的交鋒,就是我們智人在歷史長河中最後一次面對足以威脅到族羣存續的危機。

自那以後,地球上的一切資源,都只爲智人所用。

而在《三體》故事中,舞臺被放大到宇宙層面,但文明和文明之間卻走着和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同樣的道路。

因爲技術大爆炸的存在,任何文明都有可能短時間內跨越原本如天塹一般的技術隔閡,從低等文明躍升進入高等文明。

就像歷史中的智人在體力、加工能力、腦容量等等方面均不如尼安德特人的前提下,通過想象力創造了虛構的神明,並以此凝聚起更大的部落得以戰勝尼安德特人。

《三體》中,人類從威懾紀元元年解除智子封鎖到造出超光速航行的曲速飛船也就用了一百多年時間;藍色空間號船員只是在魔戒墓地稍加接觸四次元文明,就學會了利用四次元裂隙來消滅三體文明的水滴。

因此哪怕是人類這種剛剛向宇宙中發出第一聲啼哭的“嬰孩”級文明,一旦被發現,也要被迅速毀滅。

這份無情,正是宇宙文明之間彼此尊重的見證。

三、弱小和無知從來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

在初步瞭解宇宙社會學以後,再回首看看三體和地球兩個初登宇宙的低等文明之間的爭鋒,會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很多讀者都癡迷於《黑暗森林》中一顆水滴毀滅2000艘人類戰艦的絕望描寫,過於懸殊的戰場表現讓幾乎所有讀者都覺得危機紀元末年的地球完全沒有和三體艦隊交鋒的實力。

但實際情況卻是人類科研進度距離創造強互作用力材料只需再有十年時間,如果恆星級戰艦沒有在末日一戰中全滅的話,依靠戰艦遠超水滴的跨星系航行能力保住科研人員是不難的。

但人類卻在那之前先一步展現出了傲慢,自以爲地球艦隊已經遠勝三體艦隊,所以排出死亡陣型迎接水滴,卻貢獻給對手半個小時擊沉2000艘戰艦的輝煌戰績。

可以說,人類在危機紀元並非敗給三體,而是敗給了自己的傲慢。

廣播紀元末年,水滴在破壞所有引力波天線後,地球文明徹底走到了生死邊緣。

但三體文明卻在這時候放棄了趕盡殺絕,而是選擇了殖民地球,將人類趕往澳洲居住。三體人確實如他們在第一部裏宣告的那樣,將人類視爲蟲子。

一個文明將另一個文明視爲蟲子,何嘗不是另一種傲慢。

迎來的苦果就是藍色空間號藉助四次元裂隙破壞水滴,並通過萬有引力號向銀河系廣播了地球以及三體座標,爲兩個文明的徹底毀滅開啓了倒計時。

可以說,在面對文明的存續問題時,人類和三體人都輸在了傲慢之上。

四、費米悖論的另一種解釋

衆所周知,三體作爲一部硬核科幻小說,最爲驚豔的無疑是通過以黑暗森林法則爲核心的宇宙社會學解釋了費米悖論。

當然,爲了推導出黑暗森林法則,大劉給書中的宇宙定下了許多條條框框,這也是小說少數爲人詬病的點。

而這些限制中,最重要的一條無疑是宇宙中存在外星高等文明,且外星文明的發展水平遠高於地球。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人類就是銀河系中最早的文明,人類文明目前沒有找到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只是因爲外星文明從未存在過,雖然這麼想就難免有些孤單了。



其實還有另一種近似的可能,那就是在這片銀河系中人是屬於第一批文明。文明之間尚未產生交集的原因只是因爲大部分文明都還未發展到可控核聚變的階段。

基於上述猜想,又會存在另一個問題,爲什麼銀河系存在了上百億年,文明卻一直等到了最近幾萬年纔出現?

結語

有一部名叫《質量效應》的遊戲,就提出了這樣的假想。某個遠古機械文明每過五萬年就會來銀河系收割一次文明的碩果,完成對文明的收割以後,他們就會離開銀河系返回黑暗空間,而新文明的種子又會再次萌芽。

剛剛成立星際聯邦踏入太空銀河系的人類就要面對持續了數億年的收割循環,此時的人類將如何應對?

下一期就讓我們來聊聊《質量效應》,這部遊戲史上最波瀾壯闊的太空歌劇。

作者:SSS

封面:非逼

編輯:空島 安錦 魚苗

#三體# #費米悖論# #和風議會# #電視劇# #宇宙社會學# #地球往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