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我管你這的那的,我都出師了你纔來

日本內容巨頭最近有點不安分。

萬代南夢宮、Square Enix、東映動畫、角川,還有吉卜力,全都站出來,聯合在一起給 OpenAI 發了一份聲明,說是 Sora 太能學,學得還特別像日本動畫,請立即停止使用日本內容訓練模型。

雖然但是,我記得 Sora 的吉卜力熱度這都過去多久了,你們現在才跳出來......

怎麼看都有點“考試快結束了,監考老師才衝進教室”的趕腳。


發佈聲明的協會叫 CODA,本來主要對付盜版網站、同人遊戲那種,現在突然把矛頭對向了 AI,態度非常直:你未經許可訓練,就是侵權。


還有一句特別硬:“沒有制度允許通過事後提出異議來免除侵權責任。”意思就是,別想着先幹完再道歉。


奧特曼桑本人也很無語。

但現實問題是:你們早幹嘛去了?


這幾年互聯網上各種“宮崎駿風自拍”火了多少輪。只要有 Sora,所有貓都能變成龍貓,是個照片就能變成吉卜力風格,從來沒斷過。

而現在,日本版權聯盟突然發現:怎麼 AI 學得更像,還能批量生產,那不行了。


但現實是,現在才阻止,真的阻止不了


不管是人類還是 AI,很簡單的道理:

看過,學過,一旦學會,就很難忘掉(對人類來說至少短時期內)。

就算現在讓 OpenAI 停止使用這些素材訓練 Sora,它也不會回檔到“沒看過龍貓”的時代。


因爲它根本分不清自己哪些風格來自吉卜力,哪些來自別的風格或者什麼動畫裏的東西。模型參數裏全是揉在一起的統計模式,你怎麼操作?


最尷尬的就是這裏——你可以禁止繼續訓練,但你禁止不了它已經學會。


想象一下,一個廚師偷偷學了你的獨家菜譜,還學到爐火純青。

你突然衝過去要求他“不準使用你的味道”。那廚師要怎麼做?閉着眼睛炒?完全忘掉鹽是怎麼放的?


OpenAI 一直使用那套“先用再說”的互聯網邏輯,也就是北美程序員經典哲學:


事後道歉比事前請求許可更有效率。


AI 模型可不是在日本的法律框架里長大的。你現在跟它講日本版權法,它已經在全球市場巡迴表演了。


不過吉卜力這次確實忍了很久。


宮崎駿當年看到 AI 動畫都嫌棄,現在 Sora 拍出的短片,路人看着都覺得像電影片段。用戶可以隨時讓一隻狗在吉卜力風世界裏跳舞,連 Sam Altman 的頭像都變成了“小清新少年版吉卜力”。這畫風被玩得太過火,吉卜力肯定坐不住了。


CODA 的擔心有合理性,日本內容產業幾十年累積的風格正在被 AI 模型免費接管。


過去你用盜版,他們還能下架網站;現在連學習的過程都看不見,更別提攔截。版權人追的是“我創作的東西要由我掌控”,但 AI 的邏輯是“世界是我訓練集”。兩種世界觀,註定碰撞。


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真的較真,“吉卜力風格”這種東西本身能版權保護嗎?


風格是風格,風格不是 IP。


你可以說角色、分鏡、音樂都受保護,但風格更多時候算是一種藝術形式、流派,你不可能說我開創了這個流派,你們其他人看可以,但就只有我能畫吧?

Sora 又不是把《龍貓》直接複製出來,它做的是“感覺像”。那怎麼界定侵權?


所以這件事真正透露出的,是一種補救式焦慮。


AI 學得太快了,日本反應太慢了。現在喊停,已經來不及了。CODA 想控制 AI 的學習邊界,可邊界在模型裏面已經糊成一團。


說白了,這不是在阻止 AI 學,而是在阻止未來繼續擴大差距。當前的模型性能已經證明:人類創造的一切風格,在機器面前沒有獨門祕籍。


當所有創意都能成爲訓練數據,原創的尊嚴要靠什麼維持?


日本這次的要求當然會推動更多規則制定,但它更像是警鐘,提醒所有創作者:你的風格如果能被總結成規則,那它早晚會變成 AI 的能力。


AI 沒法忘記。


技術也不會因爲這些人而倒退。


模型也會繼續變強。


但創作者要想不被替代,個人認爲是得必須比 AI 更快地向前一步。


至於 CODA,這次來的確實有點遲了。


等他們整理好全部證據找上門,Sora 已經在下一代動畫裏熟練運用了吉卜力的視覺語言。


現在才說“不準學”,真的只能換來一句:


你纔來啊?我早就學會了。


我是 CyberImmortal,關注我們,帶你暢遊AI世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