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設博主不想說的真話:你需要買什麼樣的遊戲耳機?

以下只是我的個人思考,不代表統一購買建議

這也是外設真相這個系列的第二期,最後還有更新,希望大家多給我點個關注。(點贊和盒電也拜託啦)

粉絲看博主首頁置頂:在抽外設。 雙擊fufu!大富大貴!

如果你主要玩《CS:GO》《Valorant》這類競技FPS遊戲,建議別碰“虛擬7.1聲道”。

它沒法幫你精準聽聲辨位,反而會因爲算法拆分的模糊音效,打亂你對敵人方位、距離的判斷。

網圖

因爲在這些fps遊戲裏,本身只是雙聲道。遊戲的聲音傳播也是根據它而來的。如果在fps遊戲裏打開這個虛擬聲道,就很容易出現聲音位置的誤判。

當然啦,虛擬7.1並非對所有遊戲都沒用。像老頭環,美末2《黑神話悟空》這樣的3A大作,複雜的場景音效確實更適配虛擬7.1,能營造出更沉浸的環繞感。

但很多廠家不會告訴你這個適用邊界,反而被宣傳虛擬7.1=遊戲神器,包裝成FPS玩家的必選項。

耳機方把7.1虛擬音效與FPS的辯位掛鉤:倒反天罡

這不是搞虛假宣傳嘛?還讓FPS玩家花了冤枉錢。

好 拋開被誇大的術語 該怎麼選遊戲耳機呢?

對FPS玩家來說,雙聲道肯定是比虛擬7.1更實用,咱們看耳機介紹關注兩個指標

一是頻響範圍,覆蓋20Hz-20kHz(20Hz-20kHz通常被認爲是健康年輕人能感知的聽覺範圍)算是最基本但不能認爲是好的耳機。這個區間能完整捕捉人耳一般能聽到的聲音。所以這些一般的耳機也就把範圍做到這裏爲止了。

但這其實是無法保證在可聽範圍內的絕對性能的,一個僅僅範圍是20Hz-20kHz肯定不能比一個在10Hz-21kHz(舉例)的揚聲器單元,在重現20Hz或15kHz時,會更加從容、失真更低。

颶風會擴展自己的範圍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是靈敏度,100DB以及以上,就能能幫你聽清遠處敵人的細微動靜。

但要注意一些耳機廠商的“貓膩”,在查看遊戲耳機參數時,要特別小心,有些品牌用 dB SPL/mW(功率),有些用 dB SPL/V(電壓)。

對於低阻抗耳機,用 dB/V 表示的數字會看起來大很多,造成“靈敏度很高”的假象。

 dB SPL/V的數值大約比 dB SPL/mW高 15-17 dB。所以一個標稱 100 dB/mW 的耳機,可能會被寫成 115 dB/V,看起來就很誇張但其實是在玩文字遊戲。

至於Hi-Res認證無損解碼,因爲遊戲音效本身是壓縮格式,這在HiFi上有用但在遊戲裏用處不大了。

好說完FPS,咱們再聊聊3A的

如果更愛玩3A大作,追求沉浸感,那虛擬7.1以及這種空間音效確實可以作爲選項,但要注意優先選支持“一鍵切換”的款式——想沉浸時開虛擬7.1,偶爾玩FPS時切回雙聲道。

避免來回換耳機的麻煩。不過即便如此,也不用盲目選貴的。

當然當然 我知道咱們還是需要一些情緒價值

有些買耳機,圖的就是品牌帶來的認同感,有的喜歡RGB燈效、金屬機身帶來的觀感,這些“情緒價值”本身沒錯。

還有人既玩遊戲又聽音樂,會傾向於Hi-Fi的款式,雖然遊戲裏用不上Hi-Fi,但能兼顧日常使用,也算合理選擇。到最後還是買自己喜歡的款式就行!

最後想清楚自己最需要什麼就行!好啦今天就說到這啦!

這也是外設真相這個系列的第二期,最後還有更新,希望大家多給我點個關注。(點贊和盒電也拜託啦)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