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 5》地圖賞析—馬瑞塔(Marita)

歷史原型是“馬瑞塔行動(Unternehmen Marita)”。

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動的對希臘的軍事入侵行動,時間爲 1941 年 4 月 6 日至 4 月 30 日。

1940 年 10 月 28 日,意大利(軸心國成員)率先對希臘發動進攻,即 “希意戰爭”。

但希臘軍隊在英國的空中支援與物資援助下,不僅擊退了意大利的首次進攻,還在 1941 年 3 月發起反攻,將意大利軍隊逼退至阿爾巴尼亞境內(當時阿爾巴尼亞爲意大利僕從國)。

意大利陷入戰場僵局,不得不向德國求援 —— 這成爲德國啓動 “馬瑞塔行動” 的直接原因。

德國介入希臘的核心目的是維護自身戰略安全與擴張需求:

保護能源生命線:羅馬尼亞是德國二戰期間重要的石油供應地,而巴爾幹地區是羅馬尼亞石油運往德國的關鍵通道。德國擔憂希臘若被同盟國控制,會威脅這一能源運輸線。

掃清蘇聯戰場側翼威脅:德國計劃 1941 年夏季發動 “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蘇聯),而巴爾幹地區若存在未被控制的 “敵對勢力”(如希臘),可能在德軍進攻蘇聯時從南部側翼發動牽制,因此需提前 “穩定” 巴爾幹。

防止同盟國滲透:英國已向希臘提供援助,德國擔心英國藉此在巴爾幹建立基地,進一步壓縮軸心國的戰略空間。

希臘軍隊主力被牽制在與阿爾巴尼亞的邊境(對抗意大利),導致希臘本土(尤其是北部與保加利亞接壤地區)防禦兵力嚴重不足。

1941 年 3 月,保加利亞加入軸心國,德國得以在保加利亞境內大規模部署兵力,形成 “從保加利亞進攻希臘” 的戰略態勢,爲馬瑞塔行動鋪平了道路。

1941 年 6 月希臘戰敗後,被德國、意大利、保加利亞三國分區佔領:德國控制希臘中部、南部及克里特島(戰略核心區域),意大利控制西部,保加利亞控制東北部。

希臘民衆自發組建反軸心國抵抗組織(如 “民族解放陣線”),開展游擊戰,成爲二戰期間歐洲抵抗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牽制軸心國兵力。

英聯邦軍隊(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爲支援希臘投入約 25 萬人,但因兵力、裝備劣勢及希臘防線崩潰,最終被迫從希臘本土撤退,期間傷亡被俘約 1.6 萬人(含 903 人陣亡、1.39 萬人被俘),大量武器裝備被遺棄。

希臘戰敗後,德國隨即發動 “水星行動”(入侵克里特島),英聯邦軍隊再次戰敗撤退,進一步喪失了地中海東部的戰略據點,同盟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大幅削弱。

——翻譯來源:維基百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