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不建議做的三件事,你知道多少?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晨,是身體從休眠狀態進入活力狀態的關鍵時刻,很多人以爲,只要早睡早起就算健康,卻忽略了“起牀後做什麼”也至關重要。

事實上,晨起後的30分鐘,被醫學專家稱爲“黃金健康時段”,但也是心腦血管事件高發期。起得早不代表起得好,有些看似習以爲常的小事,反而在不知不覺中透支着身體的健康。

起牀不建議做的三件事:

1、起牀太猛

很多人一醒來就立刻從牀上“蹦”起來,急着洗漱、穿衣、趕時間。但你知道嗎?這短短几秒鐘,可能是清晨最危險的時刻。

人在睡覺時,身體各項生理功能都處於低速狀態。心率減慢、血壓下降、代謝水平降低,大腦皮層也還未完全“甦醒”。此時若突然起身,會使血壓驟然升高,大腦供血不足,容易頭暈、眼花、甚至暈倒。對於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的人羣而言,更可能誘發腦中風、心肌梗死等嚴重後果。

正確做法:

醒來後不要急着起牀,可以遵循“3分鐘黃金起牀法”。

① 醒後靜臥30秒:睜開眼睛,深呼吸幾次,讓大腦逐漸清醒。

② 坐起30秒:慢慢坐起,上身略微前傾,活動頸部與肩膀。

③ 下牀30秒:將腿垂下牀邊,活動腳踝,再緩緩下牀。

看似簡單的90秒,卻能顯著降低清晨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2、排便用力

晨起排便,是人體的自然節律。但有些人因爲便祕,喜歡一邊玩手機一邊“硬擠”,殊不知,這個小動作潛藏着巨大風險。

排便時,腹腔壓力驟增,血壓瞬間升高,心率也會加快。特別是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這種短暫的血壓衝擊,可能成爲壓倒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先生,就是在晨起時因用力排便導致心梗發作不幸離世。

建議:

• 若有便祕,可在排便前喝一杯溫水,刺激腸蠕動;

• 保持心情放鬆,不宜看手機分神;

• 若仍困難,可諮詢醫生合理用藥,而不是“用力解決”。

此外,心血管患者晨起服藥時間也很重要。經過一夜代謝,藥效往往下降,應遵醫囑在清晨及時補服,以防血壓波動。

3、不喫早餐

如今,工作忙、趕時間、沒胃口,成了不少年輕人忽視早餐的藉口。然而,不喫早餐的危害,遠比你想象的大。

空腹狀態下,胃酸仍在分泌,如果胃中沒有食物來中和,時間一久就會損傷胃黏膜,導致胃炎、胃潰瘍。此外,空腹時間過長,膽汁無法及時排入腸道,會在膽囊內滯留,久而久之形成膽結石。長期不喫早餐,還會導致血糖波動,造成注意力下降、情緒不穩,甚至增加肥胖與糖尿病風險。

建議:

• 早餐推薦碳水 + 蛋白 + 蔬果纖維三類食物;

• 推薦組合:全麥麪包+雞蛋+牛奶+水果;

• 避免油條、燒餅、甜飲等高脂高糖食品。

保持營養均衡的早餐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投資。

三個助力長壽的起牀小習慣

壞習慣要改掉,好習慣要堅持。以下三件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卻是許多百歲老人共同的長壽祕訣。

1、伸懶腰

起牀後,懶洋洋地伸個懶腰,很多人以爲只是習慣,實際上,這是身體機能的自然喚醒過程。

伸懶腰時,肌肉收縮、血液加速流動,呼吸加深,能讓身體從“靜”到“動”平穩過渡。這一動作還能幫助擴展胸腔,促進心肺供氧,讓大腦更快清醒。

強化版懶腰法:

① 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舉過頭頂;

② 雙腳交替踮腳尖、伸直腿部;

③ 上身左右緩慢扭轉,各維持5秒;

④ 全身放鬆,深呼吸兩次。

注意: 高血壓、心臟病人不宜過度用力,應緩慢舒展即可。

2、喝杯溫水

水是生命之源,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喝杯溫水。

經過一夜睡眠,人體會失去約300-500毫升的水分。血液此時較爲黏稠,喝一杯水能有效稀釋血液、促進循環、喚醒腸胃。推薦喝溫開水,溫水最接近體溫,不刺激胃腸,能迅速被吸收。蜂蜜水適合便祕者,但要用溫水沖泡。淡鹽水並不推薦,清晨本就缺水,喝鹽水只會加重脫水,還可能升高血壓。至於先刷牙還是先喝水?其實差別不大。只要保持口腔清潔,都可以根據個人習慣決定。

3、揉揉腹

老中醫常說:“腹軟如綿,百病不纏。”腹部是五臟六腑之所,揉腹能調理氣血、助運化、促排便

簡單的揉腹法:

① 兩手搓熱,以肚臍爲中心,順時針輕柔按摩30圈;

② 再逆時針30圈;

③ 力度以腹部微熱、微有酸脹感爲宜。

晨起按腹,有助於喚醒腸胃,促進排便。對於腸胃功能弱、容易便祕的人尤其適用。

清晨是一天的起點,也是健康的起點,晨起的習慣決定了一天的身體狀態,慢一點,暖一點,讓我們健康地迎接每一個清晨。

(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