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阿B在影视资源内容和清晰度上动手脚,并且本人手里的实验数据和照片越攒越多的情况下,我把目光投向了NAS产品,直接跳过云盘,计划一步到位。
老早之前我就了解过NAS这类产品,当时还是威联通和群晖这类商用级NAS的天下,价格不便宜的同时,易用性也不高,就迟迟没下手。
之前我一直有个疑问,前有商用NAS功能丰富,后有自组NAS的高性价比和可玩性,为啥例如绿联、极空间、飞牛,甚至小米都打算参合一脚呢?
通过一年的NAS使用体验,我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你是否需要一台NAS?
作为一枚马上就要毕业的苦逼硕士研究生,首先还得聊聊上面这个话题,或者说是疑问。
NAS可以看作“个人版云盘”,功能相较于某度、某云来说要丰富一些,毕竟它本身就是一台小电脑,通过一些Docker项目实现更多功能。
但一般的,大伙主要还是用它来备份或分享数据,或者进行家庭影音娱乐。
除了喜欢折腾的极客用户,NAS的基础功能网盘也能实现呀?为啥还得出一大笔钱去买设备和硬盘,尤其是现在固态/机械普遍大涨价的时代,它肯定是有不同寻常的地方吧?
这里就得分“DIY自组NAS”和“成品NAS”来聊了!
自组NAS
前面说过,NAS本质上就是一台塞满硬盘的小电脑,网上有很多类似把笔记本/旧电脑改装成NAS的方案,旧物利用,极客属性拉满。
能用旧电脑,那可玩性就很高了,闲鱼捡捡垃圾,或者掏出压箱底的旧电脑,塞几块二手硬盘装上第三方OS,就能低成本简单体验NAS了。
硬件好搞定,但是比较麻烦的就是配置网络环境(远程访问)。
动态域名解析(DDNS)+ 端口转发,有公网IP的话可以通过该方法解决远程访问问题,但现在有些地方别说给ipv4公网地址,连ipv6都在收回,比如说校园网。并且转发大多需要外部服务器,这些都是会产生费用的。
内网穿透工具,这一般是小白首选的链接方式,通过能够提供公网IP的服务商,为NAS提供中转服务,这也是成品NAS品牌具有的优势。
校园网内网构建,这是一个特殊情况,很多高校校园网是有AP隔离的,如果你的电脑连接校园网时发现不了网络邻居和设备,那大概率是开启了该功能,那转发还得再多费功夫。
成品NAS
它就有点像买笔记本or小主机,和自己攒台式机的区别。
成品NAS给到的配置是固定的,性价比也没自己DIY高,但是它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现有的硬件、系统、网络穿透服务,甚至连硬盘都能统一购买,比较省心。
这也是我刚开始选择成品NAS,尤其是绿联的原因,应对校园网AP隔离也就是自己买个路由器的事儿,这玩意通过网络设置几乎无解,除非你认识维护校园网的工作人员,给开个后门。
当时刚开始部署的时候,我用了各种方式,比如说套IP,让校园网误以为NAS是我刚刚登录上的设备,的确是连上网了,但由于AP隔离,完全没办法去访问NAS,大家的设备都在各自的孤岛上。
只能破财消灾,买一个路由器,自己构建一个内网,这样即可正常访问互联网,还能够享受1Gbps的内网带宽。
(下面这台就是我在去年年末捣鼓的第一台NAS——绿联DXP2800)
绿联NAS使用初体验
为啥选择DXP2800?
当时冲它去就是因为外观好看,外加原生支持免费的内网穿透,并且还是x86架构的处理器。当时在国补的加持下,1K元出头。
其实在搞定网络+登录这两步后,后面的上手系统就很轻松了,毕竟国内新兴NAS品牌主打的就是一个易用+影音娱乐化。
囤高清电影
刚开始,自然得囤点“好看の电影”,毕竟当时正值影视飓风聊现在视频网站的视频清晰度问题(已被永不变质的b站删除),视频看的越多,压制就越厉害,更别说影视剧的疯狂和谐了。
距离上一次充B站大会员,还是年初体验4K miniLED显示器,图片源方便且多样才买了一个月,要不然谁碰呀?
在把硬盘布置到位后,就开始报复性下载高清电影,从10GB/部,干到现在60~80GB/部。
网络条件好的情况下,可以用免费的Docker项目——qBittorrent下载游戏or影片,或者通过网盘转存也行,还是比较灵活的。
我倒是图方便,闲鱼整了个迅雷会员,方便远程下载。
下了电影自然得猛猛看呀,自带的影视中心随着UGOS Pro的更新,越来越完善,个人觉得只要不看一些“岛国动作片”,自带的影视中心刮削和观影功能就够用了,实在不行不还有Jellyfin嘛。
目前为止,我已经攒了10多个T的资源了,经典影片直接蓝光+在线字幕,其它的大多在10~30GB容量的精校字幕压制版。
数据/相册备份
其次就是NAS最原始的本职工作了,备份各类实验数据和文件,我个人主要保存的是实验数据和自媒体工作备份。
比如说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加一起大约有3GB左右,测序公司可没义务长期保留,还得咱们自己下载备份,我就顺手保存在NSA上了。
其次就是自媒体项目同步,尤其是拍的各类照片,和宝宝相册有异曲同工之妙,见证着我的发展,从手机到相机,从拍照稀烂到勉强看得过去。
当然也有一些好玩好用的功能,比如说万物皆可AI,整个培养基专用相册,自动识别我养的细菌菌落,把它们放在一个相册里。
分享资料
相比于用微信,QQ或者网盘分享资料,当时用UGOS Pro的分享系统可真是太方便了。
那是正值项目出结果,两个文件都超容了,一般情况就只能用网盘或者U盘人肉分享,当时我做备份的时候顺手就创建了一个分享链接。
直接转给老师和师兄,他们用浏览器下载就行,甚至还可以直接访问里面的图片、文档等文件,超级方便,我甚至还不用打压缩包... ...
进阶操作
毕竟是N100处理器,性能自然比不上常规处理器,但是它是x86呀,可以折腾各类骚东西。比如说Docker项目,网站上大把项目眼睛都挑花了。
然后还跑了虚拟机,虚拟的网卡声卡都是可以完美运行的,就是8GB内存不是很够看,只能分4GB出来。
然后就是磁盘映射,它除了可以访问文件外,甚至能被Steam识别为游戏库,还能够运行游戏,当时就把《戴森球计划》顺利跑起来了,后面还在DXP4800上跑了《消逝的光芒2》
后面我发现DXP2800在性能和盘位上不够了,并且寝室断电也有些频繁(才不是忘交电费),就开始盘算升级一波设备:
DXP2800换DH4300 Plus(娱乐)+DXP4800 Plus(折腾+备份)组合
购买UPS保障断电安全
购买二手矿盘扩容(幸好买的早,50元/TB,现在涨疯了)
设备升级后体验如何?
这下挺爽,在DXP4800 Plus中,两块小硬盘组RAID1,保存和备份各类数据,存储池1则是用来捣鼓Docker项目和虚拟机的,只是最近忙于实验,一直没咋研究。
后续硬盘价格下来了,还是得把硬盘全部统一一下,整个RAID5会更稳妥一些。
DH4300 Plus性价比真高,实在没忍住,1K左右的四盘位NAS,虽然是ARM架构,但基本的Docker和ISCSI功能都是完善的,要什么自行车?
反倒是在它身上我花了点功夫,把硬盘容量给拉满了,保存了一堆电影,同时也专门留了个盘位做异地备份。
除了硬件的提升,UGOS Pro系统现在也比较给力了,我个人认为比较实在的更新点如下:
在年初,影视中心更新了在线字幕检索,看蓝光电影总算不用手动找字幕导入了,并且也不会像内嵌字幕那样污染片源。
保险箱功能,虽然我不咋用,但它的确是工作室,或者家庭组NAS非常实用的功能,加一层访问限制,这样哪怕你的电脑开着,并且还是管理员账户,也得单独输密码访问。
SAN Manage,这玩意和SM-B功能类似,但它可要稳定多了,直接映射成虚拟磁盘,而非网络磁盘,开机即用,还不用担心掉线,只要你的电脑连着内网。
快照,采用增量快照和写时拷贝技术,能够以尽量少地占用存储空间的方式记录数据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如拍摄快照时)的完整状态。这玩意好用,尤其是我整的工作组文件夹,大伙上传/删除的各类文件都会被备份,随时可恢复(师兄老爱插手咱们各自的文献PDF,往里面偷偷塞新的文章... ...)。
照片检索功能升级,早期相册是没有检索功能的,只能整整分类和AI训练识别,现在AI无处不在,可以直接检索一些常见的物品,这下键盘鼠标照片随时检索,做科普啥的内容方便得很。
Docker易用性升级,系统初期Docker下载和安装门槛挺高的,得找合适的镜像地址,并且还得简单配置环境,一般用户还真不能马上上手。现在UGOS Pro干脆把一些常用Docker做好配置放在应用中心里,就和手机一样,这下门槛大幅降低了。
总结
对于这一年以来断断续续的折腾,其实我对NAS的理解就是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个“玩具”,可以研究一些本不属于它干的事儿,找一些乐趣。
同时,它的的确确便利了我的生活,下载的游戏不想玩腾电脑空间,新的数据要备份,那就把游戏/文件往里上传,内网100MB/S的速度并不慢,也不用专门盯着。
晚上睡前看看电影,坐床上用大平板看甭提多爽,还能爽拖进度条。没事儿的时候在论坛逛逛新的电影磁链,用APP远程下载就是,实验室回来就可以直接看... ...
但是,它的确蛮贵,两台机器就得4000块钱了,还有一堆硬盘,现在硬盘可不便宜,大家量力而行。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