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事實而論,李陵無疑是投降了匈奴。
但從情理來說,我們實在無法苛責於他。
- 李廣之孫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他的父親在他出生之前就去已世。
他從小便是跟從祖父學習弓馬騎射,因而對大漢軍隊與祖父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祖父雖於北征中數立戰功,卻未曾得以封侯。
甚至直到祖父的部下們都有很多獲封侯爵時,祖父卻依舊沒有實現他的願望,最後竟因爲小人的羞辱而在軍營之中拔刀自刎。
而那個羞辱他祖父的小人卻是大將軍衛青府上之人,於是他的叔父便到大將軍府討要說法。
結果因此得罪了霍去病,在一次皇帝上林苑打獵的過程之中,被霍去病蓄意射殺。
漢武帝則因爲對霍去病的喜愛,包庇下此事,僅僅說是他的叔父自己撞上鹿角而死。
因此從家族的遭遇來看,李陵並沒有受到大漢皇帝的多少恩澤,甚至或多或少還有一些怨憤夾雜在其中。
- 大漢將軍
但這並不影響李陵成爲了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在霍去病、衛青這一批精兵強將逐漸死去之後,他也成爲了挑大樑的存在。
後來司馬遷在爲他護辯時說,事親以孝,交士以信,常奮不顧身,殉國之急,誠有國士之風,這就可以見到他平時的領軍風格與個人操守。
並且當漢武帝給他安排爲貳師將軍李廣利管理輜重之時,他就主動站出來請求帶領自己的軍隊出征,從側面牽制匈奴軍力。
雖然這可能是不想當糧草轉運官這種只有苦勞的官職,但也可以說明他的勇氣。
尤其是當漢武帝回答他說沒有戰馬配備給他時,他還說無所謂,他帶領步卒也可以出征。
這足以證明他是非常自信的,他有信心打敗匈奴的軍隊。
大漢將軍
- 孤軍深入
時間來到漢武帝天漢二年秋,大漢騎都尉李陵率五千步卒從邊塞遮虜障出發,向北行進。
一路行軍30日,穿過戈壁沙漠中的丘陵地帶,這支軍隊已經身處匈奴的勢力範圍之中。
他們距離大漢最近的要塞居延城也足足有1500裏,並且沒有援軍。
這種軍事上的冒險行爲,如果不是對於主將絕對信服,士卒們可能早就一路逃散。
他們一路行軍,一路繪製沿途的地勢水流,每日都派遣斥候刺探敵情。
但他們一個胡人都沒有發現,敵人的軍隊不在這裏,他們牽制匈奴軍力的戰略意圖到這裏已經宣告失敗。
隨後他們又收到了李廣利兵敗的消息,大漢的這次北征至此宣告徹底失敗。
更加危險的是,李陵根據目前的軍情判斷,匈奴主力離他們現在的位置不遠。
於是在又停留了十幾日之後,李寧決定率軍返回。
孤軍深入
- 山窮水盡
5千步卒怎麼對抗10萬騎兵?
在大漢以往的歷史之中,沒有任何一個將軍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即便是那位以千破萬的冠軍侯霍去病,他也是依靠着騎兵的來去如風來千里轉戰。
而現在,李陵就將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他們且戰且撤,最後來到了距離居延城不到300里路的地方。
他們已經離大漢無比接近,但沒有援軍前來救援,終究矢盡道窮。
於是在最後一個夜晚,李陵給全軍將士每人分發兩升乾糧,一塊碎冰,下令不顧一切衝向大漢的方向。
但兩條腿的步卒始終跑不過騎兵,只有數十名幸運兒奪得胡人的馬匹衝向南方。
於是,這隻孤軍究竟是覆沒於此。
若是拔劍自刎
- 降胡之將
作爲純正的炎黃苗裔,李陵原先認爲匈奴人都是不知禮儀廉恥,窮兇惡極的胡虜。
但匈奴單于卻對他以禮相待,即便他不願意爲匈奴人做事,也不勉強。
但當他投降的消息傳到長安,漢武帝劉徹勃然大怒,將李陵全家下獄。
雖然有司馬遷仗義執言,可他位卑官小,毫無作用,甚至因爲觸怒天子而被施以宮刑。
所幸他並未因此意志消沉,最後還寫出了《史記》這部恢宏大作。
而李陵也確實如司馬遷所說,一開始有心取下單于的首級,逃回漢朝。
也不和匈奴說出任何關於漢軍的機密情報,心中仍然存有迴歸大漢的希望。
- 右校王
草原上的陰謀詭計在中原人看來是如此粗鄙,簡直可以一眼看出。
但由此形成的這種直接性格,卻能讓他們真誠的相信一個敵人。
所以李陵可以被匈奴人相信,卻無法讓大漢相信他的忠誠。
某位戰敗的將軍向漢武帝辯解說是因爲有個姓李的將軍在給匈奴人訓練士兵,泄露漢軍機密才戰敗。
這雖然沒有免除那位戰敗將軍的責任,但也讓心懷大漢的李陵受了一場無妄之災。
憤怒的漢武帝並沒有分辨李將軍是不是李陵,他直接下令處死李陵三族。
消息傳到草原,李陵心灰意冷,在手刃那位給匈奴人訓練軍隊的真實李將軍之後,他就徹底放開了胸懷,融入了匈奴這個集體之中。
雖然還是不願意和漢軍作戰,但也受封成了匈奴的右校王。
- 相見蘇武
蘇武被趕到北海牧羊是在李陵戰敗之前,李陵後來聽說了蘇武的事情之後,也因爲羞愧不願意去見他。
只是後來因爲匈奴單于想要招降蘇武就派李陵去勸說,這兩位舊友才得以相見。
但李陵見到蘇武時是自覺羞愧的,因爲蘇武仍舊以漢朝使節的身份在和他對話,而他自己已經不是那個大漢的將軍,而是匈奴的人的右校王。
在和蘇武訴說了自己的經歷之後,李陵心中稍微寬慰了些許。
他也終於徹底的接受了自己現在的身份,因而當後來漢武帝死後霍光掌權,邀請他迴歸漢朝時都沒有同意。
相見蘇武
- 何錯之有?
現在回望李陵的一生,不由感嘆到他和他祖父一樣,都是身不逢時。
如果是漢武帝年輕的時候,李陵作爲大漢的將軍,一定不會孤軍深入而無援軍。
如果有霍去病,衛青那樣的將軍同僚,匈奴人也不可能會把漢朝的北征軍隊打得近乎全軍覆沒。
甚至於那時的武帝身邊也沒有這麼多的保全自身的奸佞之臣,也許會有足夠分量的忠直大臣爲他辯解說話。
也不會只因一個李將軍就輕易的相信那位負罪將軍的辯解,而處死他的全族。
但歷史沒有如果,李陵終究還是投降了匈奴,漢武帝也終究處死了李陵的三族。
一切都變得不可挽回,他也徹底融入了匈奴。
死於異鄉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