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雷軍年度演講全文彙總:揭祕造芯、造車祕辛!

2025 年 9 月 25 日晚 7 點,雷軍在國家會議中心辦了我的第六次年度演講,今年的主題是“改變”。

在 2 個多小時的演講和年度新品發佈中,,雷軍分享了小米過去幾年所經歷的“改變”,以及小米造車、小米造芯背後的故事。

演講後的發佈會環節帶來了年度重磅新品,小米17 系列。

它是小米高端化五年的蛻變之作,也迎來了數字系列的關鍵變陣。全系產品力跨代升級,包含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 三款產品。

此外,還有小米平板 8 系列、小米電視S Pro Mini LED 2026、米家冰箱Pro 微冰鮮 法式560L、米家三區洗衣機Pro、Xiaomi路由器 BE10000 Pro、Xiaomi Sound 2 Max、Xiaomi 隨身藍牙音箱等一系列新產品。

最後,推出了小米定製服務,給大家介紹了小米定製服務中心,這是爲每一位獨特的車主帶來的精心設計。

以下是這次公開演講全文:

大家晚上好!歡迎大家,今天是我的第 6 次年度演講。去年3月,我們發佈了小米汽車,小米成爲首家橫跨手機、汽車、家電三大領域的科技公司。今年5月,我們推出了玄戒O1 芯片,小米成爲中國大陸首家發佈 3nm 製程旗艦芯片的公司。

在小米創辦十五週年之際,小米在汽車和芯片領域連續兩次重大突破,讓很多人刮目相看,感覺小米好像一夜之間換了一家公司。

其實,這些改變,都來自五年前那次觸及靈魂深處的大反思。

01 大反思

1.1 痛苦與焦慮

五年前,2020 年,小米迎來了自己的十週年。那時的我們,上市已經兩年,年營收也突破 2000 億,成功躋身“世界 500 強”。在很多人眼中,小米已經非常成功了。但我內心,卻充滿着難以言說的焦慮。

我們所處的行業,蘋果、三星、華爲如同幾座無法逾越的大山,幾乎看不到趕超的希望。是躺平認命,還是繼續打拼?

創業十年,團隊中很多人都累了,想停下來歇一歇。這點我完全理解,其實我自己也很累。可下一個十年,競爭只會更激烈,還有多少人願意繼續與我並肩作戰呢?

更讓人疲憊的是,網上充斥着各種質疑、批評,甚至是攻擊。不少人對小米有偏見,固執地認爲,“小米就是一家組裝廠”,“小米沒啥技術,就是東西便宜”,“小米只會營銷,肯定走不遠”等等。那段時間,我陷入了嚴重的內耗。

掙扎許久後,我下決心直面所有問題,找到破局之路,逆天改命。

起初,我並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但幸運的是,我小時候學過圍棋,學會了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那就是:覆盤。

覆盤就是回答三個關鍵問題:“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重來一遍,該怎麼做?”這三個問題搞明白了,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方向就清楚了。

於是,我們開始了漫長而深入的覆盤。每次覆盤會,我們找七八個人放開聊,常常一聊就是四五個小時。這樣的會開了四五十次,持續了半年時間。

1.2 小米往哪裏去?

小米創辦的初心就是用互聯網技術和方法做製造。經過這半年的覆盤,我們堅定了下個階段的發展道路:持續投入底層核心技術,從互聯網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並計劃在未來5年裏,在覈心技術的研發上,投入 1000 億元。

要知道,2019 年我們全年研發投入僅 75 億,“五年千億”,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從這一刻起,小米的基因開始重塑,“技術爲本”成爲我們永不更改的鐵律,“重新創業”的熱情被完全點燃了。

1.3 重塑團隊

隨後五年,我們用創業的決心引進了大量人才,並重塑了核心管理團隊。這個巨大改變,從我們高管團隊的名單中就可以看出:

首先,聯合創始人中還有兩位,林斌和劉德,與我繼續打拼。

我們積極引進外部頂尖人才,包括盧偉冰、曾學忠、王曉雁、林世偉、劉偉等一批高管。他們當中,有的直接空降高管,有的作爲中層引進,一步一步成長爲高管。這些引進的高管爲小米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同時,我們高度重視內部培養,提拔了朱丹、屈恆、許斐、張劍慧等一批年輕高管。他們都是小米最早期員工,歷經十多年磨礪,逐步成長爲新一代領軍人物,進入了核心管理層。

比如,工號 54 的朱丹,是小米最早期的工程師之一。如今的芯片業務就是由他負責組建的,玄戒O1 也是他帶隊攻克獲得了成功。

02 芯片之旅

說到玄戒O1,很多朋友感到非常意外:小米怎麼“突然”做出了這麼厲害的芯片?芯片發佈前,我們從未對外透露過,在內部也鮮有人知。接下來,我們說說芯片業務的來龍去脈。

2.1 松果電子

小米一直有一個“芯片夢”。

十一年前,2014 年 9 月,剛剛創業四年多的小米,全資成立了松果電子,毅然開始自研手機芯片。

經過三年努力,2017 年,“小米澎湃S1” 正式發佈,搭載在一款中端機上,當年就賣了 60 萬臺。這個開局看上去非常不錯,但我心裏清楚,松果之路其實走不下去了。

2018 年,我們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停掉了手機 SoC 芯片的研發,隊伍縮編,繼續做一些小芯片,算是保留了一點火種。

五年前那次覆盤,聊到芯片話題,大家都心有餘悸。要解開心結,就必須搞清楚松果到底輸在哪裏。我們花了很長時間研討。

首先,切入點選錯了。一個反直覺的關鍵結論:自研手機SoC,做中低端,完全沒機會;只有做最高端,纔有一線生機。這裏面的原因很複雜,我就不展開講了。當年蘋果、華爲也是這樣突破的。

另外,自研芯片還需要手機團隊的全力支持。大家想想看,手機團隊爲什麼放着成熟的芯片不用,卻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呢?如果沒有完全一致的目標,和榮辱與共的決心,這事肯定幹不成。而當時的松果,在管理上相對獨立,跟手機團隊的協同非常困難。我經常親自協調,但依然很難解決。

這樣,松果的失敗,就成了必然。

2.2 艱難的決策

但芯片,我們始終是繞不過去的。全球頂尖的科技巨頭,最終幾乎都成了芯片巨頭。

我內心非常清楚,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但如今造芯的複雜度,已經遠超十年前。比如,自研手機 SoC,至少要花十年時間、至少投入五百億。花這麼多錢和這麼多時間,就一定能成功嗎?假如不成,我們怎麼辦?整個討論過程持續了半年多,大家心裏沒底,一直下不了決心。

後來,我鼓勵大家,“芯片,我們不幹肯定輸;不試試,怎麼就知道我們小米就幹不成呢?”

最後,2021 年初,新一輪的芯片之旅,重新開始了。

松果失敗的陰影,依然籠罩在很多人心中。我們見到每位合作伙伴,都需要拼命解釋,對方纔能理解。費盡了周折,我們才終於重新組建了團隊。

2.3  絕不動搖

項目進入第二年,我們遇到了更大的困難。當時,小米業務受國際經濟形勢和地緣政治的影響,業務出現大幅滑坡,營收驟降 15%,這是小米史上第一次。

而此時,我們壓力巨大,我們正同時供着“兩個孩子上大學”——造車、芯片,每個都是五六百億投入的大項目,這個壓力令人窒息。

“繼續幹芯片,會不會把公司拖垮?”團隊裏逐漸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內部士氣有些動搖。

2022 年 5 月,我組織高管會認真討論,現場氣氛非常凝重,大家心裏都清楚:如果這次放棄,小米將永遠與芯片無緣了,市場也不會再給我們機會。最後,有位高管坦言:這筆賬,從商業角度看,此時此刻根本算不清,只能靠創始人來判斷了。我沒有絲毫遲疑,當即問大家:假如現在放棄,十年後,我們會爲公司賬上多出幾百億而慶幸,還是爲小米這家公司永遠失去芯片業務而後悔?

我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支持幹。這筆投入絕對是值得的,退一萬步,哪怕最後沒有成功,也將爲我們培養出一支強大的芯片研發隊伍,徹底改變小米這家公司的質地。

經過充分的討論,大家堅定了信心。

項目進入第三年,2023 年 5 月,中國芯片行業突發了一場地震,一家同行沒有任何預兆,三千多人的芯片團隊就解散了。我的手機瞬間被電話和信息擠爆,很多人來問,“小米芯片部門會不會關閉?”

當時,我也有點懵,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們深知幹大芯片非常難,確實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已經輸過一次,這次,咬牙也要堅持!

爲了穩定軍心,我馬上安排了芯片團隊全員會。那時謠言滿天飛,會議通知剛發出,同事們嚇了一跳,以爲我們也要解散了。我們芯片負責人朱丹,在會上傳達了公司的決定後,大家長舒一口氣,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芯片幹成!

2.4 回片成功

2024 年初,芯片按計劃投片了。我們的芯片採用了最先進 3nm 工藝製程,僅投片費就超過了兩千萬美元。

去年 5 月 22 號,第一批芯片回來了。大家非常激動,集體到機場去迎接。這麼珍貴的芯片,大家就裝在一個五毛錢紙袋裏,拎回了實驗室。

那天,我正在外地出差,每過幾分鐘就看一下羣裏的信息,焦急等待測試的結果。假如不成功,不僅僅這兩千多萬美元投片費就打水漂了,整個項目都會推遲六個月。

當晚9點,系統終於點亮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在外地接到了朱丹用玄戒O1 打來的電話。

這意味着,所有模塊都調通了,那一刻,百感交集……這些複雜的 3nm 旗艦芯片,一次投片就成功了,真心了不起。我們工程師確實非常牛!

2.5 玄戒發佈

一年後,今年 5 月 22 日,玄戒O1 和搭載這顆芯片的手機平板正式發佈了。

誰也沒有想到,小米第一款旗艦 SoC,表現如此出色,達到了第一陣營的水平。

搭載玄戒O1 的小米15S Pro,已經上市 4 個月,媒體和用戶給出了非常不錯的評價。

玄戒的路纔剛剛開始,談成功還爲時過早,但我們肯定會繼續堅持下去。回顧玄戒O1項目,失敗本身不可怕,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纔是關鍵。對我們來說,難的不僅僅是技術,更難的是,經歷松果慘敗後,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如何鼓起勇氣重新開始幹。

最後分享一個細節。項目啓動時,我建議繼續叫松果,本想着,在哪裏摔倒,就在哪裏爬起來。但大家堅決不同意。後來,我們取了一個新的名字——“玄戒”,代表了一個莊重的承諾:小米造芯,這一次,我們是認真的。

03 征戰紐北

接下來,我們聊聊小米汽車。

今年 6 月,小米宣佈SU7 Ultra 原型車在紐北官方圈速榜總榜上排名第三,量產車位列全球量產電動車榜首。這個消息迅速震撼了全球汽車工業。很多人都好奇,小米一家手機公司造車,一個汽車行業的新兵,咋就這麼生猛呢?

故事要從四年前講起。

3.1 阿燦的故事

米粉朋友們都熟悉一個人——阿燦,他是小米汽車首席測試車手、動態性能工程負責人。

他出生在浙江諸暨,他老家邊上有個修車廠,他的童年就在這個修車廠裏度過。大學時候,天天泡在汽車論壇當版主。大學畢業後,成爲了一名汽車底盤工程師。爲了把底盤做好,他開始苦練賽車,居然還拿了好幾個賽車冠軍。他對造車的癡迷,可見一斑。

4 年前,小米宣佈造車時,滿屏的彈幕都是“幹翻特斯拉”。

他的一位同事準備加入,他馬上問:“能不能帶我一起去?”爲了表達決心,他甚至說,“小米在哪造車,我就舉家搬到哪裏”。

就這樣,小米聚集了一大羣熱愛汽車、野心勃勃的工程師,他們都渴望幹出點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3.2  Ultra立項

這麼多優秀的工程師聚在一起,能整出點什麼事情呢?2021 年 9 月,小米汽車首次全員會,就宣佈了一個宏大計劃:對標保時捷和特斯拉,打造全球最強的純電性能車。

一開始造車,就敢提出這樣誇張的目標,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當然,做全球最強,困難非常多,比如,當時市場上沒有合適的高功率電機,我們就橫下心來,自己組建團隊自己幹,這就是後來的小米 V8s 超級電機,甚至連生產都是自己乾的。

經過幾個月論證,12 月,Ultra 項目正式立項。

然而,春節剛過,項目又被取消了……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2022 年春節後,我們開了長達 21 天的會議。當時,SU7 開發到了最關鍵的階段,而且,我們剛開始造車,能力和資源嚴重不足,爲了確保 SU7 成功,我們只能忍痛把 Ultra 項目先砍掉。大家都挺沮喪的。

誰也沒想到,到了 5 月,Ultra 項目又被“撈”了回來。

那次會議,我們在線上開的,也開了好幾天。爲了活躍會議氣氛,我給每位同事寄了瓶紅酒。有位工程師舉着酒杯提議:“保時捷是我們心中的神,我們能不能造輛車,在紐北賽道上直接挑戰呢?”這個想法瞬間點燃全場。

開着親手打造的車,在紐北賽道上馳騁,超越保時捷。這就是很多汽車工程師們的終極夢想。

當時 SU7 項目已經取得了突破進展,壓力沒有幾個月前那麼大,大家決定咬牙重啓 Ultra 項目。

消息一公佈,工程團隊沸騰了,阿燦更是激動得跳了起來。Ultra 就是一羣工程師的追夢之旅,大家熱火朝天干起來了。

3.3 挑戰紐北

然而,困難接踵而至,我說一個大家最想不到的難題。

2023 年 8 月,我們首次聯繫紐北官方,對方很快回復了,之後再無音訊。我們連發 20 封郵件,如石沉大海。直到三個多月後的聖誕節前夕,才收到第二封郵件,終於答應接待我們。

2024 年元旦剛過,項目組同事立即趕到了紐北,當時大雪紛飛。

見面後,對方問的第一個問題:“一家中國手機廠商,爲什麼要來紐北?”

我們詳細介紹了 Ultra 的方案,這份雄心打動了他們。

儘管小米剛剛造車,儘管賽道檔期非常緊張,紐北官方仍爲我們盡力爭取,在紐北測試的同行們也給了很大的支持,最後排到 10 月初。爲了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我們定了連續兩天的包場,就是 10 月 9 日和 10 日。

我們做好了所有的準備,期待 Ultra 的精彩表現。沒想到,10 月 9 日那天,全天下雨。看天氣預報,第二天還有機會。同事們興致很高,仍然在互相打氣。

爲了見證這個重要的時刻, 10 月10 日一大早,我就趕到了紐北,從早晨 7 點開始就守在賽道邊。結果,看了一天雨……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一波五折,10 月 28 日,我們終於獲得了 10 分鐘的機會,只能跑一圈。正是這一圈,Ultra 原型車創下紀錄,讓世界首次見證了小米汽車的實力。

Ultra ,讓我真心感慨,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百折不撓的堅持,才能創造奇蹟,如果不是工程師們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嚮往,如果不是我們始終堅持不肯放棄,就絕無可能誕生這樣的傳奇。

今年 4 月 1 號,Ultra 量產版正式衝擊紐北。這一次,天氣不錯,我們只用了四圈,就留下了兩項震撼人心的成績。

回顧 Ultra 這三年的歷程,經過了太多的波折,但最後的結果遠超了大家的想象。網上有句話,我非常喜歡,分享給大家,“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給天意。”

唯一遺憾的是阿燦。去年 10 月,爲了確保成功,他把唯一一圈的機會讓給紐北本地車手 David。今年也很遺憾,他個人沒有跑出理想的個人圈速。大家知道,在紐北官方圈速榜上,還沒有任何中國車手的名字。但他相信,終有一天,他會在紐北官方圈速榜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憑實力贏得尊重,小米在紐北的一系列成績,正悄然改變全球汽車工業對中國汽車的印象。

小米SU7 系列,首戰就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爲近一年 20 萬以上最暢銷轎車,所有車型銷量第八,並登頂保值率榜首。

04 再次突破

小米YU7 今年 6 月發佈,創造了更驚人的成績:3 分鐘大定超過 20 萬輛。這個數字震撼了整個汽車工業,甚至因太過驚人,引來不少質疑。於是我們在第二天下午 4 點直接公佈了鎖單數據:18 個小時內鎖單 24 萬臺。小米汽車爲啥能夠再次獲得巨大的成功呢?我們說說小米YU7 背後的故事。

4.1  最後的底牌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YU7 項目剛開始,就揹負着巨大的壓力。

那是 2022 年的夏天,SU7 開發最關鍵的階段。SU7 是一款純電轎車,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除了特斯拉,從來還沒有純電轎車能賣得動。假如 SU7 不成功,YU7 就是我們最後的底牌,它必須承擔起“力挽狂瀾”的使命。

4.2 做一輛怎樣的 SUV?

那時候,正值理想L9 發佈,“彩電、冰箱、大沙發”的設計獲得了現象級成功,理想開創了大空間增程SUV的新賽道。不少車廠摸着理想過河,也都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YU7,作爲小米汽車最後的底牌,該怎麼做呢? 是走自己的路,還是和大家一樣“抄作業”?

這可能是小米汽車至今最激烈的爭論。會議室裏,火藥味很濃,大家不得不制定了一條“君子協定”:實在吵不下去了,就相互“拉黑 24 小時”,冷靜一天後,再接着吵。吵着吵着,我們觀點就清楚了:理想這類大空間 SUV,各家車企一哄而上,很快就會有幾十款上市,市場競爭會非常激烈;而且,多孩家庭也沒那麼多,市場需求的總量是有限的。我們也做一輛同樣的車,肯定沒前途。

而且,我們和大量用戶交流後發現,哪怕他們選擇 SUV,大多數時候,仍然是一個人開。

於是,我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走一條不同的路,爲駕駛者設計一輛好看好開的 SUV,同時兼顧家庭日常使用。這就是運動型 SUV。

論證過程中,有同事還是非常擔心:國內市場這麼卷,SUV 不拼超大空間,真的賣得動嗎?

研發團隊用詳細方案證明,小米YU7 內部空間絕對不亞於 Model Y,這說明空間肯定是夠用的。

就這樣,小米YU7,一款不一樣的 SUV,正式立項了。

4.3 “最強標準版”的來歷

從第一天開始,小米YU7 就帶着破釜沉舟的決心,投入巨大,力求把每個細節做到完美。

我舉一個例子,原來規劃的標準版,續航 620 公里,對純電 SUV 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也比 Model Y 好不少。

但去年年底,幾次長途實測,我還是覺得不太夠。很多人買 SUV 就是爲了長途旅行,我們如何才能消除用戶的里程焦慮呢?想大改已經來不及了。

後來想了一個最簡單直接的辦法,砍掉 620 公里的版本,把 835 公里長續航 Pro 版換個名字,就叫“標準版”。

這相當於續航增加了 200 多公里,但定價不變。和 Model Y 一比,競爭力實在是太強了。方案一提出,負責採購的同事們差點“哭暈在廁所”。

就這樣,“最強標準版”登場了。小米YU7 發佈會上,我反覆強調:這個標準版不是入門版、不是丐版、更不是閹割版,相當於別家的 Pro 版、Max版。這真不是吹牛,這個標準版確實是我們以前規劃的長續航 Pro 版。

4.4 寫給用戶的情書

小米SU7 發佈會前,我請教了很多媒體朋友,他們幾乎都不看好。這次 小米YU7,我又問了媒體朋友們的意見,他們都非常看好。反而,我壓力更大了。

這款“不一樣”的 SUV,真的能被大家接受嗎?

我們內心依然有點忐忑,但我堅信,我們爲 YU7 傾注的無數心血,一定會贏得很多人的共鳴。

我在小米YU7 發佈會結尾時說:“YU7 爲誰設計的?是爲那些無法容忍平庸的人,那些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也是爲那些雙肩扛着責任、內心仍有遠方的人;那些清晨送孩子上學、順路也給自己買束花的媽媽;那些週末帶着全家去露營、也在後備箱中爲自己留一套釣具的爸爸。那些在柴米油鹽的煙火氣中、內心仍有星辰大海的人。”

“小米YU7,就是小米工程師們寫給所有熱愛生活的人,一封最深情、最硬核的情書。”

YU7上市後的表現,充分說明了,3 年前大膽“冒險”的決策,過去 3 年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位 YU7 車主告訴我:他家寶寶出生後,他成了別人眼裏的奶爸,專門買輛六座大空間SUV。有一天晚上下班,他突然感到很失落,獨自在車上待了半個小時。在忙碌的工作與幸福的家庭生活中,他好像慢慢失去了自我。一年多來,他爲每一位家人都費盡了心力,唯獨沒有給自己買過任何一件東西,哪怕一件 T 恤。看完發佈會,他被深深打動了,當晚就說服家人,給自己買了一輛 YU7。

也許,小米YU7 的奇蹟就來自這裏。

4.5 改變的力量

從“最後的底牌”,到全新的奇蹟。小米YU7 給我們的啓示,就是:遭遇難題,不妨換個思路,大膽去嘗試,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從SU7 、SU7 Ultra,再到 YU7,小米汽車用一系列紮實的成績,改變了人們對一家手機公司造車的質疑。

同時,中國汽車行業,也正在經歷巨大的改變,在高端汽車市場上,國產車已全面崛起。

05 陳年新事

這幾年小米經歷的深刻改變,其實也悄然改變了許多人,比如,我的好朋友——陳年。他是凡客的創始人,經常來我的直播間“蹭流量”。提前聲明一下:他沒有付過我一分錢的廣告費,如果大家對凡客有意見,直接罵他,千萬別找我。

5.1 小米SU7發佈會

去年小米SU7 發佈,是我三年造車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對我非常重要,我特地邀請陳年來參加。

他說,來不了。他正在大連寫小說,已經閉關一年多了,除了偶爾出去喫飯,幾乎不出門。

我有些驚訝,確實有段時間沒見到他了。

他還告訴我,凡客當年創業,攤子搞得太大,欠了十多個億。後來每天早上醒來,一睜眼想的就是還債,就這樣,還了整整十年時間。三年前,終於全部還清,他也徹底累了。

我說,我懂。

沒想到發佈會那天,他還是來了。當晚不少朋友一起聚餐,氣氛很熱烈,唯獨他格外安靜,沒怎麼說話。

5.2 只要你想,一定能改變

半年後,陳年突然約我聊聊。我們約的是第二天晚上九點。

見面後我才知道,他是一大早特地從杭州坐火車趕來的。我一時沒反應過來:杭州?他不是在大連寫書嗎?他這才告訴我,去年三月看完發佈會之後,受了很大觸動。

四月份,他把整個公司搬到杭州,自己帶隊全面轉型直播電商。我隨口問了一句:“整個公司搬杭州,搬了多少人?”他說:“三四個人。”我一下子理解了他當時的狀態,那個曾經一萬多人的凡客,其實已經歸零了。

我印象中的陳年,書生氣很重,我有些擔心,他幹得了直播電商嗎?何況,陳年兄弟這個年紀了,還能從零開始嗎?

他很有信心,告訴我,就是發佈會的那晚,彷彿心裏有什麼沉寂很久的東西,突然被點燃了。他覺得,雷軍可以改變自己,跨行造車,他也行。

我腦子裏立刻冒出這樣的一句話:果然,55 歲,正是闖的年紀。

今年年初,他又來找我,很高興地說:凡客已經做到了抖音男裝前三。據說,還經常排第一。

陳年,我認識了二十八年的朋友,這一次,我是真心佩服。

過去五年,無論是對小米,還是對我個人,都是一場徹底的蛻變!

我們,從一家互聯網公司,堅定地邁向了智能製造的新戰場;

我們,從手機和消費電子出發,開創“人車家全生態”的嶄新局面;

這一路的改變,遠不止於造車、芯片和高端化,重要的是,我們用五年腳踏實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與靈魂。

5 年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從迷茫到蛻變,有時隔着萬水千山,有時只隔了一層窗戶紙。

只要持續努力、不斷成長,每個人、每個團隊,都有機會“逆天改命”。

來源:快科技-手機頻道

點擊此處查看原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