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電腦 DIY 玩家,對微星 MPOWER 系列主板絕不陌生。這是是微星專門給超頻玩家打造的“特供”戰板。從功能和設計哲學上說,它擁有接近微星旗艦系列(比如MEG)的水準(尤其是超頻能力),從外圍功能和價格上,它又做了一些減法,定位在 MPG 和 MEG 之間,有點像是個“功能特化版”的旗艦。可以說,這個系列就是極限性能的代名詞。
而 MPOWER 系列的最新款,無疑是這塊剛剛發售的微星 B850MPOWER 。
事實上,這塊主板從最初亮相到正式發售,我就對它投入了極大的關注,畢竟這是該系列主板首次支持 AMD 平臺,而且也是同價位唯 一 內置了時鐘發生器的雙槽 AM5 主板,這塊板子有多強?5 月臺北電腦展上的首次亮相就 一 舉打破了 九 項世界記錄,個人覺得哈,B850MPOWER 與其說是 一 款常規新品,倒
不如說是秀肌肉的產品。
前幾天,這塊主板也是正式開售,1599 的起售價可以說是碾壓同級別競品,準確的說,對自家的高端型號都形成了背刺。筆者也是首發就入手了這塊主板,趁着熱乎勁來盤 一 盤這塊板子的性能表現。
硬件賞析
▼MPOWER 這系列,微星向來是不輕易出手的,B850MPOWER 就是憋了許久的大招。它還是那個經典的黑黃配方,第 一 眼看挺低調的,不玩花裏胡哨。但這板子用料是真的狠!剛到手時我單手去抄,好傢伙,差點沒拿穩給它送走!後來實在好奇就上了個秤,你猜多重?1458克,快 三 斤了!這分量,安全感直接拉滿,一看就是堆料堆出來的硬傢伙。
▼外形雖然低調,但板子的做工細節和散熱規模都相當到位。VRM 散熱裝甲又厚又大,對所有關鍵發熱區域實現了無死角的全面覆蓋。馬甲表面細膩的金屬拉絲與高光的銀色金屬塊交相輝映,細節處理得相當漂亮。
▼北橋這裏的散熱裝甲真的紮實,黃色的線條也相當點睛。
▼主板採用的 8 層服務器級別的 PCB 板 + 2 盎司銅設計,供電上基於 12 路核心供電,單路可承載 60A 電流,配合雙 8 PIN 實心供電插座,輕鬆滿足旗艦處理器及超頻後的供電需求。主板還內置了時鐘發生器,能對 CPU 外頻進行調整,這也是目前 B850 主板唯 一 提供了此功能的。
▼微星B850MPOWER 的最大王牌,就是它專爲極限超頻而生的雙內存插槽!這種直連式佈線設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信號干擾與延遲,爲衝擊極限頻率構築了堅實的物理基礎。
官方數據已經秀出了肌肉:搭配銳龍 9000,輕鬆上 8400+ MT/s;搭配銳龍 8000,更是直接破萬,達到10200+ MT/s!簡單說,這就是一塊爲刷新內存記錄而生的主板。
▼右上角的內存插槽距離處理器底座較遠,對高端散熱有良好的兼容性,雙槽內存旁邊是 M.2 插槽,再過來是風扇和 5V RGB 插針,再下來是 EZ Debg 指示燈,方便快速定位開機故障。
▼微星B850MPOWER 這種用容量換頻率的做法,對超頻玩家來說絕對值。雖然最大隻支持 128GB 內存,但換來的是超乾淨的信號,超頻潛力直接拉滿。
而且微星還幫你把“抄作業”的事都幹了。他們搞了個“MPOWER聯盟”,拉上了芝奇、XPG 這些內存大廠,爲玩家打造官方“超頻優選清單”。
它的意義非常直接:只要你選用聯盟認證的內存,比如我們這次測試的威剛 XPG 龍耀D500G MPOWER 聯盟款,就能在超頻時獲得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好的性能釋放。這套組合拳,讓衝擊高頻變得更簡單。
▼存儲方面,主板誇張的給到了 四 組 M.2,內存旁邊和處理器下方爲 PCIE 5.0 *4、再下面爲 PCIE 4.0 *4,背面還有條 PCIE 4.0 *2,正面的槽位均配備了冰霜鎧甲散熱片和無螺絲快拆機制。主板側邊還額外提供了兩組 SATA 接口,基本上不用擔心容量問題。
▼PCIe 擴展則是同樣是兩條,上面的 一 根走的 CPU 直連,支持 PCIe5.0 * 16 滿速規格,金屬框架橡膠內襯,提高了大型板卡的穩定性和耐用性,鋅合金外殼則能對高頻信號提供更好的電磁屏蔽;下面則是芯片組轉接,支持 PCIe4.0 * 4 規格。
▼主板配備 5G 有線網卡及滿血版 WI-FI 7 無線網絡支持,另外還提供藍牙 5.4 功能,音頻方面配置爲高端的瑞昱 ALC4080 音效芯片,最高支持 7.1 聲道輸出,配合旁邊的電解電容,可以呈現出更好的音質表現。
▼針對超頻玩家,B850MPOWER 還提供了個簡易控制面板。
它通過專用的 JDASH1、JBAT1 和 JFP1 接口與主板連接,將核心調試功能集成到 一 個桌面模塊上。該面板不僅配備了電源、重啓和一鍵清空 CMOS(CLR_CMOS)三個實體按鍵,還集成了直觀的 DeBUG 偵錯燈。長達 一 米多的線纜,能夠隨心所欲地將它安置在最順手的位置。玩家無需打開機箱即可完成開關機、重置和故障排查等關鍵操作,極大地提升了超頻調試的便利性與效率。
▼後面的 IO 區域,HDMI2.1、4*USB 2.0、5*USB 10Gbps、1*Type-C(20Gbps )、5G 速率 RJ45 有線網卡、 WIFI 7 天線接口、 7.1音頻接口還有同軸光纖音頻接口,整體規格和數量符合主流M-ATX主板的定位。
PS:主板的 WiFi 天線也是直插式固定,安裝不用擰螺絲。
▼主板背面的 M.2 插槽。
▼內存方面搭配的是 威剛 XPG 龍耀 D500G MPOWER,DDR5 6000MHz 16G*2 的套裝。正宗的 MPOWER 聯盟成員,並且通過了 QVL 兼容性認證,搭配主板兼容性更佳。
▼內存外觀比較硬朗,外形方正沒有飛翼設計,適配大型散熱塔時會比較友好。內存表面的鋁合金散熱馬甲被分爲三個部分,左邊的斜紋圖紋,右邊的磨砂拉絲,中間 三 角導光條和頂部連爲一體,就算平行視角也有相當亮眼的燈效顯示。
▼結構與用料方面,內存也是毫不妥協。海力士原廠顆粒 + C28 超低時序 + 10 層 PCB + 不鎖電壓的設計,擁有着不錯的超頻性能,後面也是輕輕鬆鬆就上了 8000MT/s。1.95mm 厚的鋁合金散熱片配合內部填充的導熱硅脂,運行時的溫度也控制的很好。
▼最省心的是,它同時支持 Intel XMP 和 AMD EXPO,進 BIOS 一 開就行,不用自己費勁調參數。內存板載獨立的 PMIC 電源管理芯片,支持 On-die ECC 糾錯,威剛還給了終身保固,基本上就是閉眼入的選擇了。
▼機箱是微星MAG PANO M100L PZ。這是 一 款採用無 A 柱設計的全景海景房機箱,通過雙面高透鋼化玻璃,爲內部硬件提供了無遮擋的廣闊視野,左右雙艙的佈局不僅給內部硬件提供了寬裕的散熱空間,理線也更加方便。
▼機箱對硬件的兼容性相當到位:支持安裝 360mm 水冷散熱器、容納長達 400mm 的旗艦級顯卡,並可擴展至 9 個風扇位,關鍵是價格僅僅 200 出頭!性價比相當到位。
▼散熱是之前分享過的微星 MPG CORELIQUID P13 360 冰曜水冷散熱器,這玩意兒是真的好玩。冷頭上那個圓屏幕,除了能看溫度,還能當個小副屏用,想放啥就放啥,可玩性超高。
▼它的散熱和顏值也都很能打。自帶 三 把12釐米的“環刃9”風扇,性能很猛。而且設計上特別聰明,線能藏起來,蓋板是磁吸的,安裝扣具也方便,所以裝完之後整機看起來就特別乾淨利落,散熱效果也 一 點不含糊。
▼內存也露個臉
處理器超頻及測試
▼微星新型主板都已換裝新版 BIOS,黑綠相間的配色,觀感舒適簡潔,整體 UI 的邏輯也很清晰,上面爲常用功能選項區域,下方主要負責優化功能開關,右側則是硬件信息展示。
▼我這顆 U 是 AMD 銳龍9 9950X3D,微星在超頻頁面也給了好幾個現成的模式。說實話,懶人直接開 PBO - Mode2 就行了。微星這個預設調得非常好,自己瞎折騰半天,真不一定有它強。林大不是也說嘛,用 AMD 直接預設就完了。
▼如果你手上的 U 體質不錯,想再往上榨點性能,那就進“Advanced”手動搞起,參數可以參考下圖(200MHz 就是主頻提升 0.2),然後進入 Curve Optimizer 選項。
▼圖省事就選“ALL”,所有核心用 一 個數。但我更推薦選“per CCD”,因爲像 9950X3D 這種有兩個 CCD 的,體質肯定不 一 樣,分開調效果最好。
我這顆 U 比較一般,所以給的數是 -20 和 -15,跑下來沒藍屏,挺穩的。你可以先照着我這個“作業”抄,然後自己慢慢摸索,穩定就加不穩定就減。
▼ CPU-Z 跑了兩輪,分別爲默頻和手動 PBO 優化
默頻狀態,單核 766.7、多核 16425.2
PBO 優化後,單核 805.9,多核 17043.5!
▼Cinebench R23 專注於評估計算機在處理複雜 3D 圖形任務時的表現,在這塊微星 B850MPOWER 的加持下
默頻狀態,單核 2002、多核 39623
開啓 PBO 超頻,單核 2170,多核衝到 42476
內存超頻及測試
▼威剛 XPG 龍耀D500G MPOWER 聯盟款採用的海力士 A-DIE 顆粒,內存默認頻率爲 4800MHz,支持 XMP / EXPO 雙平臺認證,時序均爲 28 - 36 - 36 - 96,電壓1.40v。
▼aida64 性能測試跑了兩輪,分別爲默頻 4800MHz / EXPO 6000MHz.
默頻 4800MHz:讀取速度 60787MB/s,寫入速度 63357MB/s,複製速度 57182MB/s,延遲 93ns。
EXPO 6000MHz:讀取速度 76489MB/s,寫入速度 75407MB/s,複製速度 70379MB/s,延遲 78.1ns。
▼再來試試主板對內存的優化功能,進入 BIOS依次啓用“Latency Killer”(延遲殺手)與“High-Efficiency Mode”(高效率模式),並選擇了名爲“逆天香”的高性能預設配置文件。
▼在微星內存黑科技的加持下,威剛 XPG 龍耀 D500G 的讀寫表現有了明顯提高,讀取速度 84087MB/s,寫入速度 86582MB/s,肉眼可見的提升。延遲下降至 66.9ns.
▼接下來看看超頻測試,不做任何優化僅開啓 Memory Try It 的前提下,手動將XPG 龍耀 D500G 拉到 8000MT/s ,此時讀取速度爲 77343MB/s、 寫入速度爲 79180MB/s、拷貝速度爲 69729MB/s、 延遲爲 87.4ns。
遊戲及溫度表現
▼遊戲測試搭配爲影馳 GeForce RTX 5070 金屬大師 黑金版 OC,遊戲是多人競技 FPS 《CS2》,作爲 一 款對 CPU L3 緩存極爲敏感的競技遊戲,它能充分展現 AMD X3D 系列處理器的優勢。在 1080p 分辨率及低畫質設定下,採用默認模式能達到 683FPS 的平均幀率, 1% Low幀 率穩定在 231 FPS 以上,
▼同樣的設置換到 PBO 手動優化後,平均幀達到了 735FPS,1% Low幀 率更是上升到了298 FPS 。
▼單機遊戲則選用賽博朋克 2077,這款遊戲不僅是 3A 大作的標杆,更重要的是它率先支持了 50 系顯卡獨佔的 4X幀生成技術。在 1080P 分辨率、開啓“光線追蹤:超速模式”並啓用 DLSS 4X 幀生成後,系統跑出了 平均 292 FPS、最低 247 FPS 的成績。
▼而在手動調優後,遊戲平均幀小幅提高到 298FPS,最小幀 229FPS
▼最後看看功耗和散熱,AIDA64 FPU 壓測 10 分鐘,9950X3D 核心頻率 4600MHz 左右,CPU 穩定功耗在 178 左右,處理器溫度 96°C。
▼而在進行 PBO 優化後,處理器在 10 分鐘壓測後依然保持在 5000MHz 以上,功耗僅僅上升了 4W(182W),而溫度反而更低。
總結
老玩家都懂,微星 MPOWER 系列歷來都是爆款的存在。還記得 Z790MPOWER 上市即售罄、三個月全網斷貨的瘋狂嗎?這,就是玩家用行動投出的信任票。
這次的 B850MPOWER 我覺得更猛。堆料 + 優化這兩個傳統藝能沒丟,超 U 超內存照樣爽歪歪。關鍵是它還拿了一堆“首發”、“破紀錄”的頭銜,逼格直接拉滿。
這麼頂的一塊板子,價格還定得這麼香,講道理,A 平臺用戶想正經玩玩超頻,這塊板子閉眼入就對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