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天堂輝煌的主機譜系中,有一臺機器顯得格格不入:它頭頂Wii的萬丈光環降臨,卻迅速隕落,最終以僅售出1356萬臺的慘淡成績草草收場,成爲任天堂史上銷量最差的家用主機。
它就是Wii U,一個夾在兩部傳奇主機之間的尷尬存在。
它的前方是銷量破億、革新了遊戲方式的Wii,身後則是席捲全球、重新定義了主機形態的Switch。
而它自己,卻成了連接這兩座巔峯的、無人問津的幽暗峽谷。
本期我們就來複盤這場堪稱教科書級的商業悲劇,看看這臺充滿矛盾、遺憾與未竟夢想的主機,是如何一步步被“殺”死的。
1. 誕生於輝煌的陰影下:Wii U的野心
2011年,Wii的全球銷量突破一億臺,其革命性的體感操控征服了無數非核心玩家。但任天堂也看到了危機:Wii的性能已被PS3和Xbox 360遠遠甩開,吸引了藍海玩家卻失去了核心玩家。
因此,Wii U的使命非常明確:既要繼承Wii的龐大用戶羣,又要用創新把核心玩家和第三方廠商搶回來。
廣受好評的上一代遊戲機Wii
而它的創新核心,便是那塊帶有6.2英寸觸摸屏的GamePad。其目標是通過“異步遊戲”理念,創造前所未有的互動體驗。
這意味着,如果開發者要爲Wii U開發遊戲,那他可以讓電視屏幕和GamePad顯示不同的內容。例如在派對遊戲《Wii Party U》的“點球大戰”中,一名玩家可以手持GamePad作爲守門員,而其他玩家則看着電視屏幕顯示的畫面來射門。這種設計完美體現了雙屏互動的樂趣。
Wii U公佈時的預告片,展示了Gamepad的功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備受好評的畫面串流功能。該功能允許玩家將遊戲畫面單獨串流到GamePad上玩耍,即便家裏有人想看電視也不受影響。
相信你可能看出來了,這就是後來的Switch便攜模式。
擁有便攜模式的Switch
從Wii U的設計理念裏我們可以看到,老任非但沒有拋棄他們引以爲傲的創新精神,反而給予了這臺新主機極高的重視。
2. 光環下的風險:Wii U的致命缺陷
然而,在看似創新的外表之下,致命的隱患在發售之初就已層層纏繞住了Wii U。
首先是任天堂災難性的命名與營銷手段。
這部新主機的名字“Wii U”讓幾乎所有Wii的輕度用戶都認爲:這不過是Wii的一個新手柄或外設。就像Wii Fit踏板一樣,我們作爲輕度用戶沒必要購買。
而任天堂本應在首個廣告清晰展現Wii U的功能,結果他們卻選擇用大量鏡頭展示GamePad。這更加迷惑了對遊戲機不瞭解的輕度玩家,導致Wii U未能有效繼承上一代主機龐大的用戶羣。
緊接着是尷尬的硬件定位。
雖然在發售初期,Wii U的性能確實好於上一世代的PS3和Xbox360。但緊接着PS4和XboxOne發佈,任天堂的遊戲機性能再次落後於其他兩家。對於核心玩家來說,Wii U無法運行特效華麗、演出炸裂的第三方大作,吸引力不足。
而GamePad的創意雖好,卻存在致命的缺陷:成本非常高且續航極差。結果,高昂的售價和複雜的體驗又勸退了輕度玩家。
昂貴而複雜的Wii U
壓死Wii U的最後一根稻草樸實卻致命:沒有遊戲玩。
要知道,Wii U的CPU本質上是Wii的CPU增強版,而Wii的CPU又是GameCube的CPU升級版。
這意味着,它採用的是一種非常老的、基於PowerPC架構的設計。而在Wii U的生命週期裏,遊戲開發的主流已經全面轉向了爲X86架構優化。索尼PS4、微軟XboxOne和新興的PC都採用這種結構。
由於移植異常困難和初級的裝機量低迷,第三方廠商迅速失去信心並集體撤離。《使命召喚》、《刺客信條》等作品要麼移植效果差,要麼直接不再推出。
儘管任天堂第一方遊戲依舊保持着超高水準,發佈瞭如《超級馬里奧3D世界》、《塞爾達傳說:風之杖HD》、《噴射戰士》等優質遊戲,但推出的速度太慢了。
於是在發售後長達一年的時間裏,玩家遭遇了嚴重的“遊戲荒”。主機的熱度迅速冷卻,形成了“沒玩家->沒第三方->更沒玩家”的死亡螺旋。
在Wii U上發佈的《刺客信條》
2016年11月,任天堂日本更新了Wii U的頁面,並表示Wii U的日版將會在近期停產。
2017年1月31日,任天堂官方正式宣佈在全球停產Wii U。
3. 失敗後的回顧:Wii U的遺產
Wii U真的毫無價值嗎?絕非如此。它是一次悲壯的試錯,也留下了很多遺產。
首先,它的Off-TV Play功能進化爲了Switch的便攜模式,而其平臺上的遊戲設計理念也有部分影響了Switch遊戲的開發。
同時,Wii U堪稱任天堂的“創意試驗田”。它失敗後,其最優秀的軟件陣容通過移植,成爲了Switch王朝的奠基之石。
要知道,《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最初是爲Wii U開發的;《噴射戰士》初代也是登陸在Wii U上的;而《馬里奧賽車8》在移植後足足賣了6820萬份。
無數作品在Switch上煥發第二春,取得了遠超Wii U時代的成功。
在Wii U誕生的新IP《噴射戰士》
4. 總結
我認爲,Wii U的失敗是一場“天才的失敗”。
它擁有超前的理念,卻敗給了殘酷的商業現實、混亂的決策和糟糕的執行。它用自己慘痛的犧牲,爲任天堂換來了最寶貴的教訓,最終孕育出了Switch這個完美的答案。
如今,在我們暢玩《超級馬里奧:奧德賽》和《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時,請不要忘記:
在Switch的光芒之下,有一座名爲Wii U的墓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