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玩《頭七》,一款二創很多卻讓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恐怖民俗文字遊戲。
遊戲8月14日在steam上發售,至今才幾十條評測,按照一般的標準算“褒姒”。
但查了下b站熱度其實不低,友利奈緒大魔王、滲透之C君和散人的實況播放量都不錯,尤其是散人已經破千萬,用同人女的話來說——遊戲還是很“燙”的,所以我就開始好奇爲什麼。
謎底其實就藏在開發商的名字上,因爲這是款早在23年發佈、屢次獲獎的高熱度作品,字數以接近長篇小說的體量來到了恐怖的90W字。
也就是說《頭七》有比較大的受衆羣體,目前也有較豐富的二創內容生態。
在說ip火熱之前,還是先說實際遊玩的體驗。
坦白來說《頭七》我其實沒有玩懂,雖然玩了10小時左右,但個人認爲它屬於“始於人設驚豔、怠於故事穿插”的類型——作者的野心是仿造馬爾克斯寫《百年惡人》,企圖靠大量文字構築黑暗世界的惡人羣像,揭曉變壞的家族歷史。
日常口語向的文案倒是提供了恰到好處的代入感,又爲什麼說“怠於故事穿插”呢?
首先遊戲故事的展現以“恐怖論壇”爲基礎,是真正在遊戲內打造了全景論壇,支持追更帖子和回帖,甚至還能上別人的號和用管理員查ip(誰的盒掉了)。
如此沉浸式界面和擬真的交互操作,不免讓人想起刷天涯蓮蓬鬼話版塊和貼吧的回憶。
爲了進一步讓刷貼吧體驗更真實,大部分帖子都需要等待樓主更新,你要先刷A帖,刷一半去看新的B貼,再回頭看A貼更新的內容,循環往復接觸不同的帖子。
這很符合現實邏輯,畢竟人不是24小時住在互聯網上,對吧?
但從敘事的角度,它又不等同於人狼村之類的多分支羣像敘事,而是由不同的恐怖帖子小單元將西封雜誌社員工的前世今生串聯到一起,帖子本身的故事傾向+低信息密度可能導致個別玩家出現“信息過載”的現象,我個人是更傾向於做成單元劇的類型會更好。
從ip角度來談,《頭七》的二創很火併非偶然,而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不僅僅是因爲大up的明星效應,花裏胡哨的黑深殘人設和全員惡人本身就足夠充滿吸引力,再加紮實豐富的民俗理論體系(有別於單款遊戲對民俗的局部聚焦),自然讓遊戲成爲有一定深度又充滿話題性的作品。
角色熱度排名表
回到全員惡人的設定,不得不承認,偉光正的吸引力天生比惡人弱,SuperHero哪有陰溼男鬼有吸引力,更別說瓦學弟的迷惑行爲,給作品來點敘事張力纔是正經事。
當角色剝離道德僞裝,迴歸貪婪、嫉妒、暴力等原始慾望更能讓角色更爲豐滿和真實。畢竟惡的平凡性在於,它可能存在於任何人心中,因此反而更能共鳴和代入。
整個遊戲裏最有張力的角色莫過於子車,他的靈魂核心在於“極度利己”,表面總是笑眯眯,但其實一肚子壞水,緊急時刻會毫不猶豫拋棄所有人。
足夠心狠,少年屠滿門,青年視人命爲草芥,跑去當雜技班主拍花子,後面對待身邊的人更是毫不留情,隨時準備拉來當墊背。
這樣敢於直白展示自己內心慾望又不裝純的人,你別說,真的殺傷力很大(不分男女)。
就像我們不會認爲電次直白的動物性本能低俗,因爲他最初的慾望已被極端的生存環境壓縮成“喫麪包、摸胸、看爛片”等底層又樸素的慾望,對應正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的遞進,先解決溫飽基礎、再解決精神需求。
如果他的願望是有許多人愛他,反倒是脫離實際的想法,因此,以“母親”身份接近他、表面永遠包容的瑪奇瑪,毫不意外當上了電次的主人。
一個祈求愛的施捨、一個渴望自己的孤獨被理解,最終以電次使用原始的進食方法來徹底抹殺自身缺陷——對愛的極端渴求。
所以對於《頭七》這樣的作品來說,張力拉滿的惡人人設更像是針對人心深處黑暗的圈套,你知道ta們都很壞,但你還是忍不住被ta們吸引。
嘿,愛根本不是安慰物,而是頭骨中的一枚釘子。
你要扮演那個僞善者,和我一起假裝在屍體派對裏暢遊愛河嗎?
再也不搞抽象了.jpg
我是鵲鵲,一個愛用獨特方式打開遊戲的網癮少女,關注我,挖掘遊戲的別樣之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