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你將學會藍牙編碼的差別以及意義,主動降噪和通話降噪的區別,手機廠好還是耳機廠妙,什麼是調音,該選擇什麼樣的調音,音質是什麼等一系列藍牙耳機的知識以及我對有線耳機和藍牙耳機的優劣,白開水和兩頭翹的爭論的主觀看法。】
【本文視角爲消費者,我會盡量用通俗的語言講解,對於發燒友來說本文沒有任何意義。】
前言
本文旨在爲你講解藍牙耳機的各種參數以及常見的營銷手段,主要勸導理性消費,包含TWS(主要)OWS(次要)等耳機內容。不作任何耳機推薦,請放心食用。受限於篇幅以及個人知識面,暫時不講解頭戴藍牙耳機,但是部分內容是互通的。
一.耳機形態
如剛剛提到,如今的耳機大致有兩種形態,包括但不限於TWS(分爲入耳和半入耳),OWS(耳夾)二者各有優劣,往往需要你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後面會詳細說明。這裏你只需要認識這幾種耳機的樣式就行了。
1.TWS
是傳統的耳機造型,常見的分爲豆芽式(以下稱爲豆芽菜)和豆式耳機。豆芽菜又分爲半入耳和入耳。入耳豆芽菜和豆式的優勢是具有耳塞,天然具備被動降噪功能,空間密閉,低頻表現好。
缺點則是漲耳,不適合中耳炎的喝油,而半入耳捨去了耳塞,佩戴更舒適,但是因爲佩戴不牢,低頻容易泄露,部分半入耳也有主動降噪(聊勝於無)。
而豆式耳機擁有結構優勢,被動降噪表現往往優於入耳式豆芽菜,但是佩戴不如豆芽形式舒適。
半入耳豆芽菜
豆式耳機
2.OWS
一般都宣傳自己是運動用途,但是個人感覺耳夾不適合室外佩戴,因爲聲音有一定泄露,有噪音環境往往需要比普通入耳式耳機更大的音量,而且不易察覺,容易對對聽力造成損傷。
絕大多數這類耳機都沒有降噪功能,但是目前看到已經有了帶降噪的產品,所以不說太絕對。
當然耳夾也有自己的優勢,不接觸耳道,佩戴舒適,可以聽見環境聲。
耳夾式耳機
二.耳機參數
1.曲線
無論是哪一種耳機,都會對自己的耳機進行各種營銷宣傳,那麼怎麼拋開影響去看耳機真正的性能呢,這裏需要了解兩種曲線,分別是降噪曲線和頻響曲線。
顧名思義,前者會告訴你耳機的主動降噪能力後者會告訴你耳機的調音風格。(這些曲線可以去各個評測視頻或者一些公益的分享網站主動查看,多個對比就可以得到,以下部分圖片來自毀HIFI網站)
圖片來源於網絡(降噪集中在低頻,中高頻很弱)
如你所見,上面的曲線就是降噪曲線,我們往往會看到商家宣傳自己的耳機降噪最深XXdb,實際上這個參數沒有太大意義。因爲這個數據一般都位於低頻段,這個位置對應的聲音有(車輛引擎聲,飛機引擎聲,工地機械聲)這些聲音往往具備規律性,本身就是主動降噪的優勢區段,而中頻降噪(人聲,呼嚕聲等)纔是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部分,也是可以體現耳機降噪性能的區間。因此如果你重視主動降噪,一定要查看耳機的中頻降噪的曲線。
某耳機的不同調音頻響曲線
頻響就是我們提到的調音,也是我們一般說的音質的大頭(還有失真,低噪等其它因素),這個曲線同樣也分爲三個段,中低高,如果低頻量感多,那麼音樂就有氛圍和包裹感,但是過多就會轟頭(低頻震腦子),高頻高聲音會更加清亮,更透,也會增強解析感(感覺高頻很有細節),但是過高就會導致聲音刺耳。
但是頻響曲線並非判斷聽感的唯一標準,另外頻響曲線還涉及到很多其它知識,作爲普通消費者一般只需要能看明白調音取向就可以了。
2.主動降噪和被動降噪
剛剛提到的降噪分爲主動降噪和被動降噪。被動降噪很簡單,就是有東西堵住了你的耳朵,自然就沒有聲音了。
而主動降噪就複雜一些,簡單來說是芯片計算出和外界相反的聲波抵消了噪音,這裏有幾個疑問需要解答。
1.主動降噪到底能不能保護聽力,答案是肯定的,主動降噪是真的會把聲音的能量抵消,你就更容易聽到音樂聲,這樣你播放音樂的時候就不必調高音量對聽力保護是正向的。
示意圖,來源於知乎
2.爲什麼我開主動降噪會頭暈/有耳壓感?因爲能量守恆,被抵消的聲波變成了內能加熱耳道里的空氣,對鼓膜產生壓力,但是一般耳機都會設置泄壓的區域減弱耳壓。
3.ANC(主動降噪)和商家宣傳的ENC(環境降噪)有什麼區別?前者是我提到的主動降噪,後者是通話降噪,也就是打電話的時候消除噪音,有些耳機宣傳刻意模糊二者概念,讓你誤以爲這款耳機有主動降噪的功能。
3.環境聲/透傳和其它功能
環境聲其實是主動降噪的副產物,因爲耳機可以播放抵消的聲波,自然也可以將環境的聲音直接播放出來,不過受限於麥克風/芯片算力/調教,大部分價格較低的藍牙耳機的透傳無法真實的傳播聲音,相對來說聽着比較奇怪。
其它功能包括但不限於,環繞音,EQ,頸椎健康,測體溫。拋開噱頭,環繞音分爲固定環繞音和動態環繞音,前者就是一種音效,讓聲音聽起來更立體了。
而後者則是伴隨着你的頭部動作,聲音會始終位於你原先的位置,就像聲音是從音響裏發出來的一樣(實際體驗一般,圖一樂,剛開始感覺很新奇,可能在電影之類的有賣點,一般都是旗艦耳機纔有的配置)。
EQ就是提供調節調音的設置,一般會提供幾個調音類型,按照個人喜好選擇,有些廠商會支持自己調節EQ,以滿足個性化需求。
4.傳輸協議
和有線耳機不同,藍牙耳機依靠傳輸協議來充當自己的耳機線。
【這裏引用我自己的評論】sbc是基礎協議,你可以理解爲保底,只要是藍牙都必須支持,碼率低,延遲高。aac是sbc的升級版,在聽感上有所提升,aptx是驍龍芯片的特殊協議,有好幾個版本,分別對應平衡,低延遲,高音質。
ldac是索尼的傳輸標準,由於出的比較早,而且已經無償給安卓了,所以只要藍牙支持就可以開,它的傳輸碼率很高,但是抗干擾能力差。
lhdc是另外幾個公司設計的和ldac相似的協議,由於出的比較晚,需要手機和藍牙同時支持,碼率和ldac接近,延遲低一些。總結音質sbc<aac<aptx<ldac≈lhdc.
另外有些協議如LC3,是SBC的升級協議,在未來肯定是主流。延遲表現很好,但是兼容要求很高,各個廠商也限制的很多。
當然這裏我必須得潑一盆冷水,你可以試試在音樂軟件裏聽一首歌的最低音質和高品質,然後看看自己能否聽出區別。如果你聽不出來,那麼傳輸信號的碼率對你來說更多的是個添頭而非剛需。
另外這裏要提到另外一種傳輸方式,2.4G遊戲耳機。在遊戲頭戴耳機裏顯然已經很常見了,在真無線耳機裏也少不了使用2.4G耳機的身影。
這種傳輸協議的好處是延遲很低,抗干擾。壞處是絕大多數2.4G耳機都以自己是遊戲耳機作爲賣點,實際在調音,功能方面都是比其它耳機欠缺的,最大的用處就是玩手機遊戲的低延遲,因此要考慮好自己的需求。
三.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耳機。
1.瞭解自己的需求
看到上面的參數你肯定認爲自己應該買編碼最好,頻響曲線最好,降噪最好的耳機,但是首先不存在這樣的耳機,其次是你也不一定可以買得起這樣的耳機。
因此,拋開營銷,選擇適合自己的耳機纔是最好的。例如你有通勤需求,那麼降噪好的耳機可以讓你在嘈雜環境中聽見音樂。
如果你耳道敏感,開放式耳機就非常適合你,如果你想要好的音質,那麼HIFI廠的耳機表現都不差。切記不要創造需求。
2.選擇適合的品牌
很多人看到眼花繚亂的耳機市場完全沒有辦法選擇,這裏給你提供一個思路。優選自己手機品牌的耳機,如果不喜歡再看音頻廠的耳機,不要選擇幾十塊的雜牌耳機。
1.自己的手機品牌往往進行了對自己手機的適配,功能體驗絕對好於其它耳機,而且手機品牌的耳機都有自己的品控,不用擔心買到太差的。
2.如果某些手機品牌的耳機相對一般,可以選擇音頻廠的耳機。這些耳機有着自己的APP適配各種手機品牌,大廠質量也有保證。像水月雨等HIFI廠,索尼,OPPO等音頻廠(OPPO的確是音頻廠,不騙你)還有一些其它的有名的手機廠耳機,如蘋果等都可以考慮。
圖片來源於知乎
3.雜牌耳機並不會更有性價比,相反他們的物料成本壓得比正經廠商還狠,有些調音可以說是一坨,巨大低噪,三無電池......
3.避開營銷,不要陷入音質焦慮
“xxx耳機只是聽個響,想要音質還得是XXX”這種評論可能是隨處可見,但是在你爲了音質買單的時候,請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些賣點。
你真的可以聽出來200元耳機和500元耳機的優劣嗎?注意是優劣而不是區別,我相信把兩個耳機來回切換你一定可以聽出二者的區別,但是你能說出誰好嗎?你會有自己必須得用500甚至1000元的耳機不然就受不了的感覺嗎?你又是否真的需要那些花裏胡哨的功能呢?你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應該視自己的財力而行。
4.雲試聽
這是線上購買耳機前的唯二瞭解耳機實際聽感的形式(另一種是去線下聽),所謂雲試聽就是博主用人頭麥錄下耳機的聲音,在網上供其它人比較。這裏需要注意。
1.錄製的雲試聽不能完美反映耳機聲音,中間有各種各樣的損耗
2.雲試聽更多的是比較,比較不同耳機的調音風格,它一般不能單獨作爲評價耳機音質之類的標準,因爲每一個博主,每一種人頭麥的錄製都差別甚大,沒有控制變量就沒有可比性。
3.帶耳機聽,並且你聽到的聲音和你的耳機有關,如果你的耳機本來就低頻量多,那麼你聽什麼耳機低頻都多,但是如果你耳機低頻給的少,那麼有些低頻正常的耳機可能放出來低頻就一般了。
人頭麥
通過雲試聽或者線下試聽,你就可以大概瞭解到這副耳機是動次打次的風格,還是三頻均衡的風格,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即可。
這裏有幾個小白向的方法,在對比中着重聽鼓聲貝斯等聲音可以檢驗耳機的低頻,好的低頻應該是有彈性的,但是又不會讓你感覺不舒服。而高音則注意歌曲中的像鑼聲或者女聲高音的部分有沒有尖銳刺耳的感覺,整體聲音是透亮的還是像隔了層東西一樣悶悶的,這些都是比較容易聽出來的。
5.遠離營銷
1.整個耳機續航46個小時?不管,我要知道的是不算充電盒耳機的續航,還有這個續航時間算不算開降噪,算不算高品質編碼呢?
OPPO耳機的續航詳情
2.ENC降噪?滾,以爲我分不清ANC和ENC的區別?
3.最高降噪深度55DB?,沒有用,看中頻降噪和低頻降噪的平均表現。
4.XXX動圈,xxx圈鐵,說實話這些單元越多不代表音質越好,要知道很多有線耳機的多單元都沒玩明白,又有功耗限制又有體積限制的藍牙耳機,單元往往不是你最需要考慮的因素。
5.HIRES等一系列的金標認證代表音質好?錯誤的,這個認證只代表了耳機傳輸碼率達到了要求,而非對音質的評價。
6.延遲,講真現在的絕大多數藍牙耳機延遲都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但是如果你有手機遊戲的需求,那麼追求極致的延遲表現選擇和手機同品牌耳機,或者支持lc3協議的設備表現會好很多。
四.其它
1.買無線不如有線?
這個還有很多種說法,例如無線音質打不過有線,1000元無線耳機都不如200塊有線之類的。如果你在焦慮這個,那麼請先思考一下你是爲什麼選擇藍牙耳機呢?
爲了可以隨時隨地聽歌,爲了降噪,爲了無線的自由還是說你是爲了音質呢?這種說法是對的,但是它沒有多大的意義,你想一下有沒有人會說臺式機的性能碾壓筆記本,所以遊戲本沒必要買呢?
這是一個道理,二者本來就不是一個用途,雖然功能上相同,但是它的使用場合不同,沒有比較的意義。完全不用糾結這個。
2.糾正正確聽音觀?
這也是一個常見的爭論了。我不對這個說法評價,我只是想告訴你別人說xxx調音更好的時候代表的是他認爲的好,並不代表對你來說好。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主觀的事情,你就喜歡重低音,就喜歡兩頭翹,有人就喜歡白開水,這些都沒有誰對誰錯,他是一個主觀的事情,跟着自己的感覺走。
而不是別人是這個纔是好聽,這個纔是HiFi你就跟着去選。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