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給大家寫了一篇明朝歷史的薦書文章,其中熱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筆下的大明王朝從巔峯走向落寞,故事寫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話題又被炒得很熱,這篇文章結合明史大佬顧誠教授的學術著作,繼續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兒》後面沒有寫完的那些歷史。
01 南明
南明的國祚,恰似帝國黃昏最後的悲歌,
弘光、隆武、永曆——三帝更迭如走馬,
開局尚有半壁江山的生機,可執棋者卻步步錯算,
將反攻的銳氣消磨於派系的爭鬥之中,
江南的富庶成了權臣的籌碼,前線的忠魂反而淪爲內Dou的棄子,
一個本有一戰之力翻盤的局面,
最終卻因人心的潰散而滿盤皆輸。
上文講到南明建立之初,史可法作爲南明首席大臣,
本應按照血統和法理擁立第一繼承人福王朱由崧,
但是以東林黨爲首的文官集團出於派系私利,
不願意老福王的兒子朱由崧即位,
而史可法自身優柔寡斷、試圖調和各方,
未能當機立斷擁立福王,反而試圖推舉桂王作爲折中方案。
結果史可法的猶豫給了手握兵權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可乘之機,
馬士英聯合高傑、黃得功等江北四鎮將領,
果斷擁立福王並搶佔了“定策首功”,這也是南明歷史的轉折點,
直接導致江北四鎮將領因擁立之功而驕橫跋扈,視朝廷爲傀儡,
文官集團徹底失去對軍隊的節制,
史可法也因爲最初的反對態度而失去新帝信任,自請出京督師,
將南京的權力中心拱手讓給了馬士英,導致奸臣當道,朝政敗壞。
02 史可法的悲劇
弘光朝廷完美復刻並激化了晚明的所有矛盾,
比如鬥爭從文官內部(東林黨 vs 馬阮集團),
擴展到文官與武將、武將與武將之間的全面混戰,
所有人都在爲私利爭鬥,置國家安危於不顧。
而弘光也僅僅滿足於“畫江而守”的偏安局面,放棄了收復中原的可能,
史可法所設立的江北四鎮不僅未能形成有效防線,
反而成爲互相攻伐、耗費錢糧的內部威脅。
如果將南明敗亡簡單歸咎於馬士英、阮大鋮等“奸臣”,
這顯然也是東林黨人掩蓋自身錯誤的片面之詞,
所有的悲劇都起源於史可法在擁立問題上的致命失誤,
南明其實也並非亡於外敵,而是亡於永無休止的內耗。
史可法雖以身殉國,成就了忠臣的千古名節,
他的悲劇在於用生命捍衛了民族尊嚴,
卻因政冶上的失誤,無法挽救國家和百姓的命運,
導致弘光朝廷最終也僅僅只堅持了不到一年而亡,
這篇文章我們順着南明弘光建立後的故事繼續聊。
揚州 史可法紀念館
03 主要矛盾
1645年,在弘光朝建立初期,無論是南明還是清廷,
都是將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視爲首要敵人,
因此在統治者們看來,當時的主要矛盾並非民Z矛盾,而是階J矛盾,
等到清軍大舉南下、推行民Z壓迫政策後,民Z矛盾才上升爲主要矛盾,
所以南明肉食者們的錯誤判斷,沒能抓住主要矛盾,纔是快速覆滅的關鍵原因。
當看到清軍所向披靡時,弘光朝廷上下普遍沉浸在借用清軍力量消滅“流寇”的美夢中,
這種思想其實承襲了崇禎,當時崇禎就執行的“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
謀士們借唐朝用沙陀兵平定黃巢起義的歷史來獻策,
不過南明本就是一羣草臺班子,弘光君臣因情報不靈,
完全不清楚吳三桂已降清,反而誤以爲他是借清兵爲明朝“收復神京”的功臣,
反而非常逆天地對吳三桂大加封賞,南明這種行爲顯得極爲幼稚可笑。
與朝中大臣們的普遍幻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個別中下級官員反而更有遠見,
比如吏科都給事中章正宸上疏,明確指出應“以進取爲第一義”,
並警告當國大臣們不要幻想與虎謀皮,
否則將有“被髮左衽”(被異族統治)的危險,
給事中馬嘉植也引用歷史教訓,警告說“乞師突厥,召兵契丹,自昔爲患”,
提醒朝廷若不早做準備,將來清軍飲馬長江時,將追悔莫及。
04 肉食者鄙
儘管有少數官員提出了清醒的“自強”戰略,
但弘光朝廷以史可法、馬士英爲代表的最高決策層,
因內部紛爭和內心怯弱,完全放棄了北上收復失地的黃金機會,採取消極、退讓的偏安措施。
兵科給事中陳子龍警告朝廷,不能像宋朝那樣“借金滅遼,借元滅金”,
完全依賴外力,否則後患無窮,
他提出了具體的軍事方略,趁清軍主力在山西與大順軍糾纏之際,
南明應主動出兵,多路並進收復中原,
這樣既能消滅農民軍,又能不讓抗敵之功全歸清廷,從而掌握主動權。
但是這些正確的建議卻無法實行,原因有二:
一是武將無心進取, 擁立弘光帝的江北四鎮將領滿足於封賞,已無北伐的鬥志;
二是文官忙於內D, 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激烈,大臣們根本無暇顧及北方的軍國大事。
這時上天也給南明天賜良機——大順軍西撤後,山東、河南等地出現權力真空,
當地官紳紛紛起兵恢復明朝,人心思歸,“引領南師,如望時雨”,形成了絕佳的北伐局面。
面對大好形勢,史可法、馬士英等重臣卻裹足不前,一味株守江南,
南明朝廷內心畏懼清軍,害怕出兵會“挑激”對方,破壞偏安局面,
他們寧願擺出可憐的樣子幻想和談,也不願出兵北伐。
杭州西湖 嶽王廟
05 坐山觀虎
結果就是清廷不費吹灰之力接管了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方忠義之士在苦等援軍不至後,希望破滅,銳氣盡失,最終被迫歸附清朝。
如時人張怡、鄭與僑所痛斥,
南明執Z者“鼠鬥穴中”,坐視“虎逸柙外”,其卑怯行徑令人齒冷。
北方官員凌駉本心向明,卻因得不到朝廷的任何實際支持,
在清軍的招撫下陷入了“忽清忽明、亦清亦明”的混亂狀態,
這並不是他想兩面三刀,而是弘光朝廷消極、模糊的政C使然,
南明君臣寧願坐山觀虎鬥,也不願派一兵一卒北上。
這裏仍然是史可法爲代表的決策層,他們用各自藉口推卸責任,
弘光朝廷的敗亡,並非簡單的“正邪之爭”,
恰恰是包括正人史可法在內的所有肉食者,都是鼠目寸光的政冶侏儒,
他們爲保全江南的私利而主動放棄了國家統一的責任和機會。
武將們同樣也是假意北伐,史可法節制的總兵劉澤清,
本來輕鬆率兵進入當時清軍兵力幾乎真空的山東,
但是他的目的並非收復失地,而是祭祖、報私仇、搶掠和接家眷,
南明軍隊並非不能進入山東,而是根本就不想去。
06 清廷入關
攝政王多爾袞在佔領北京之初,並無統一全國的明確計劃,
他們的心態其實還是“得寸則寸,得尺則尺”,
在崇禎十七年六月的文告中,多爾袞採取了懷柔策略,
承認南明可以“輔立賢藩,共保江左”,擺出聯合南明共討“流寇”的姿態,
提議“通和講好”,實際上是提出“南北分Z”的方案,
但是多爾袞也留了個伏筆,爲日後指責南明“假立愚弱”並發動攻擊做好鋪墊。
不過等到清廷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山東、河南後,
多爾袞又轉變了態度,因爲北方在糧食等方面嚴重依賴南方的漕運,
大批投降清朝的南方籍官僚,害怕家鄉與自己分屬兩地,
因而極力勸說多爾袞南征,並不斷宣揚“江南民風脆弱,不難平定”。
弘光朝廷的無能表現是最關鍵的因素,他們龜縮江南,
對大順軍西撤後出現的權力真空毫無“收復”舉動,
這種消極和不作爲,讓多爾袞看清了南明其實是紙老虎。
所以在第二次寫給史可法的信中,多爾袞的態度發生180度大轉彎,
他宣稱“天有二日”,直接否定弘光朝廷的合F地位,
同時命令弘光帝“削號歸藩”,即去帝號,無條件投降,
如果南明不從,清軍將轉旆東征,甚至不惜與昔日死敵大順軍聯手來攻打南明。
面對多爾袞咄咄逼人的恫嚇信,史可法非但沒有警醒,反而依舊幻想和平談判,
他刪除了回信初稿,因爲嫌原來的措辭“太峻”,怕觸怒清廷,
回給多爾袞的信中措辭卑微,毫無對等可言,反覆表達與清廷“連兵西討”的幻想。
多爾袞
07 借虜平寇
要說南明決策中最逆天的一個,當屬“借虜平寇”,
就是藉助清軍去平定李自成爲代表的農民軍,
弘光朝廷派出以左懋第爲首的北使團,與清廷商議借虜平寇事宜,
不過決策層在出發前毫無統一的談判方案,
馬士英想爭“叔侄”名分,劉澤清想讓吳三桂在旁“設鎮”,
首席代表左懋第自己都承認對朝廷的具體意圖心中無底,
就這樣,他們攜帶了鉅額金銀綢緞,一心只想“犒師”和“酬謝”,姿態極低。
左懋第本人看得很清楚,他本意是想借機“收拾山東”,聯絡北方豪傑,
但史可法等人催促他“疾行毋留”,明確告知其任務就是“通和”,
而使團重臣陳洪範在自告奮勇出使前,就已被清廷祕密招降,
他把整個南明的情報和盤托出。
使團一入清界便被處處刁難、解除武裝,形同囚犯,
清廷拒絕承認弘光朝廷,還將“國書”視爲“進貢文書”,
弘光朝廷帶來的十萬兩白銀、一千兩黃金等厚禮被清廷照單全收,
但拒絕任何談判,還當面斥責南明“不忠不孝”,並宣讀檄文,
列數南明三大罪狀,公然宣告將“發兵討罪”。
在陳洪範的出賣下,左懋第、馬紹愉被清廷強行拘留。
左懋第堅貞不屈,最終被殺害,成就了民族氣節,
叛徒陳洪範則被清廷放回,回到南京後一面散播“可以議和”的假消息麻痹朝廷,
一面暗中策反,而弘光朝廷雖有懷疑,卻並未追究,
這次出使,南明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08 江北四鎮
南明弘光朝廷坐擁當時中國最富庶、受戰亂破壞最小的半壁江山,
在人力、物力上佔據明顯優勢,但內部的腐朽,尤其是軍Z和財政的敗壞,
比崇禎朝有過之而無不及,最終導致優勢盡失迅速覆亡,
以史可法爲首的決策層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時史可法節制江北四鎮,但是地方軍隊早已蛻變爲將領的私人武裝,
他們“怯於公戰,勇於私鬥”,對外望風而逃,
對內則以“打糧”爲名公然劫掠百姓,視民如魚肉,成了比盜賊危害更大的兵賊。
江北四鎮爲首的將領,以“缺餉”爲藉口,拒不北上進取,
但實際上,四鎮在短短四個月內就領到了一年半的鉅額軍餉,耗費巨大,
但錢糧並未用於戰備,而是被將領們中飽私囊,
如劉澤清在淮安“日費千金”,大建豪宅。
史可法個人倒是廉潔勤勉,但在其位而無其才,缺乏雄才大略和果斷魄力,
四鎮的F敗他看得一清二楚,但仍然與軍頭們同唱一調,以“缺餉”爲自己不作爲的擋箭牌。
在財政賦稅上面,弘光朝廷本不再有供應北方的財政負擔,理應寬裕,
但國庫反而入不敷出,因爲史可法等人拒絕減免賦稅以收買人心,
反而延續甚至加重了崇禎朝的“三餉”等苛捐雜稅,與大順和清廷的減S形成鮮明對比,
鉅額的財政收入被用於供養毫無戰鬥力、只會禍害百姓的軍隊。
高傑、劉澤清、劉良佐、黃得功
09 窮奢極欲
而且弘光帝朱由崧一改落魄時的窘迫,
登基後立即大興土木、蒐羅歌舞女樂,窮奢極欲耗費巨大,
他把國事全權推給馬士英,自己則與佞臣們“昏天黑地”地享樂,
比如弘光帝以大婚爲名,派太監在江南各地強行搜掠民女,
搞得“閭井騷然,人情惶駭”,野史記載他甚至“一日斃童女二人”,
海因派人捕捉蟾蜍配製春藥,被民間譏諷爲“蛤/蝦蟆天子”。
朱由崧沉湎於酒鄉,甚至在除夕之夜,面對兵敗地蹙的危局,
他最關心的竟是“梨園子弟無一佳者”,而非國事,
君主失德,使得整個朝廷失去了核心和方向,上樑不正下樑歪。
下面爲了彌補虧空,不斷變相加徵,官吏趁機橫徵暴斂,
以馬士英、阮大鋮爲首的權臣,利用職權大肆賣官,導致官職氾濫,
民間流傳的歌謠“中書隨地有,都督滿街走”、“大小官兒出賣”都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混亂景象,
甚至阮大鋮公然提出,可以靠罰款和受H來充實國庫,
直接將腐B制度化、公開化,表明整個南明已經爛到根基。
朱由崧
10 清軍南下
南明地腐B並非僅限於馬、阮集團,而是江南官紳階層普遍沉溺於宴樂,
史料記載,“國難初聞,宴衎不徹;哭臨未畢,聲伎雜陳”。
江南官紳們爲爭搶戲班子而大打出手,對君父之仇、社稷之危麻木不仁,
當時有識之士如餘煌、李發愚對此痛心疾首,
他們認爲神州陸沉的根源不在於外敵,
而在於統治階級這種喪心病狂的集體墮落!
弘光朝廷對迫在眉睫的軍事危機置若罔聞,反而熱衷於一些“漫不切要之務”,
比如爲幾百年前的明初功臣追贈諡號等,以此來粉飾太平,
陳子龍等人痛斥這種行爲是“清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下”,
正是弘光搞得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極度尖銳,直接讓南明大失人心,
文武官員在搜刮自肥後,更重個人身家性命,
一旦清軍壓境,他們的第一反應便是投降或逃跑,
以保全自己的財富,最終以國予敵,導致南明的迅速崩潰。
所以再回到本文的標題問題——南明弘光是明朝滅亡後建立的第一個流亡朝廷,
爲何他們坐擁江南的半壁江山和遠超對手的物力財力,卻僅僅維持了一年便土崩瓦解。
11 南明弘光,爲何只堅持了一年?
答案非常簡單,就是整個南明的上層就是一羣目光短淺的侏儒,
最高統治者朱由崧昏庸腐朽,荒淫無度,
因縱慾過度而命人捕捉Ha蟆配製春藥,被百姓譏諷是Ha蟆天子,
爲修建宮殿、籌備大婚,朝廷下令在三日內搜刮萬金,
而掌權的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也利用權力大肆賣官鬻爵,賄L公行;
弘光朝廷完美繼承並激化了晚明的黨爭,
以馬士英、阮大鋮爲首的“擁立派”與以史可法爲代表的東林黨人矛盾重重,相互傾軋,
史可法自己老想當和事佬,事事不願擔責任,
自己節制的江北四鎮(高傑、劉良佐、劉澤清、黃得功)和武昌的左良玉,
本質上都是擁兵自重的軍閥,他們自恃有“定策”擁立之功,驕橫跋扈,
視朝廷爲傀儡,在防區內魚肉百姓,
而且這些將領大多是明末的敗軍之將,面對清軍畏縮不前,
但爲了爭奪地盤和利益卻毫不手軟,
當清軍南下時,除黃得功戰死外,其餘諸將大多望風而降,成爲清軍南下的幫兇。
黃得功
所以你再看南明弘光朝廷,無論是傳統史書中的好人史可法,
還是以阮大鋮、馬士英爲代表的奸臣,他們都需要爲南明的迅速敗亡負責,
我們甚至還可以看到忠臣誤國這樣的奇葩現象,
在亂世之中,個人的道德品質,仍然無法替代力挽狂瀾所需的雄才大略,
所以南明的覆亡,絕對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壞人”當道,而是一場極爲複雜的政冶悲劇。
由於時間關係,本文暫時更到這裏,
下一期將繼續帶來大順殘軍敗亡和弘光朝廷覆滅的故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往期歷史相關:
精羅落淚——羅馬史該如何入坑?
歷史天花板——中國通史必讀:從入門到進階!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兒》沒有寫完的歷史
明末1644——天下無敵的大明,《明事》未竟的歷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闖王之路!
明末1644——張獻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陽之役,闖王東山再起!
明末1644——孫傳庭的悲歌,大明最後的脊樑!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禎爲何不南遷?
明末1644——李自成爲何失利,沒能成爲劉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吳三桂爲何投清,衝冠一怒爲紅顏是真的嗎?
明末1644——山海關大戰,李自成爲何快速崩盤?
南明1644——南明爲何曇花一現?
南明1644——誰能拯救南明危局?
明朝歷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兒》,還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歷史——《刺客信條:王朝》,唐朝歷史神作有哪些?
三國曆史——看完《三國演義》,還有哪些三國曆史神作?
魏晉南北朝——《東晉門閥政治》,魏晉南北朝好書推薦!
春秋戰國——讀完《商君書》,春秋戰國史有哪些經典著作?
考古尋秦記——《秦始皇的兵與城》有多麼偉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遊戲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條王朝》,做成遊戲靠譜嗎?
冷門佳作——《康熙的紅票》,一段不爲人所知的歷史
漢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王莽是“穿越者”嗎?
八王之亂——《全戰三國》,司馬家爲何是短命王朝
歷史神作——《東晉門閥政治》,史學天花板!
國劇巔峯——《大明王朝1566》,被埋沒的歷史劇
裸體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樂古典名曲
明朝懸案——朱元璋臉上,真的有72顆麻子嗎?
天涯神貼——《明朝那些事兒》,一個時代的離去!
#gd讀書#
#gd歷史雜談#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