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以龙作为图腾,但在《西游记》中,为什么龙的地位那么低?

据我了解,龙作为皇家象征,只在元明清时期才严格管控,并且还是在有限的方面,比如,衣饰、建筑等方面,不允许使用龙纹。

这种限制其实后来也不严格,甚至呈现泛滥的趋势,因为根本禁不住。

元代商人往往会把龙纹样减少一个角、爪子,来规避朝廷检查。

明代皇帝赏赐给大臣的衣服上,往往就会有龙。再到后期,连蟒服、飞鱼服、斗牛服上的图案纹样,也都是去一条龙爪、龙角的龙,到后来甚至干脆不去掉了,就是五爪龙,连皇帝都分不出来。

到清朝时期,朝廷干脆放开,不但皇帝可以穿龙袍,连王爷、贝勒以及他们的夫人、儿子、女儿也可以穿带龙纹的衣服。说是蟒服,其实就是龙袍。

事实上,皇帝越是想禁止下面的人用龙纹,反而越禁不住,而且越到后面龙纹越是泛滥。别说皇亲国戚了,就是官员、甚至商人,都可以穿龙袍。

如果有兴趣了解这方面,可以看看施爱东老师的文章《帝王将相的龙袍争夺战》。

在其他方面,对于龙纹的使用就更没有限制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姓名。

以明代为例,很多名人名字中都有龙字,有些还相当霸气。

比如,敢于弹劾首辅严嵩的邹应龙;从小被誉为神童,二十岁时便考中进士,虽然是文官却能掌军权的李化龙(看这名字,都化龙了);被清代纪晓岚赞为明代后七子之首的李攀龙;还有毛文龙,冯梦龙,张龙,陈子龙……

明代《永乐大典》中还收录了“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故事。《西游记》中的“魏征梦斩龙王”故事,就源于此。

如果再往前看,宋代《太平广记》中,收录了一堆孽龙、妖龙、斗龙的故事,有些龙还会被鞭笞,甚至被杀。

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他记载了一个故事,直接说“龙就是畜生、卑鄙邪恶”。

时彼龙王深怀震惧,变作老婆罗门,叩王象而谏曰:“大王宿植善本,多种胜因,得为人王,无思不服。今日何故与龙交争?夫龙者畜也,卑下恶类,然有大威,不可力竞。乘云驭风,蹈虚履水,非人力所制,岂王心所怒哉?王今举国兴兵,与一龙斗,胜则王无服远之威,败则王有非敌之耻。为王计者,宜可归兵。”

龙再厉害,终究要服从帝王或者天帝。

梁武郗皇后性妒忌。武帝初立,未及册命,因忿怒。忽投殿庭井中。众趋井救之,后已化为毒龙,烟焰冲天,人莫敢近。帝悲叹久之,因册为龙天王,便于井上立祠。

后魏宋云使西域,至积雪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昔三百商人止宿池侧,值龙忿怒,泛杀商人。 果阤王闻之,舍位与子,向鸟场国学婆罗门咒。四年之中,善得其术。还复王位,就池咒龙。龙化为人,悔过向王。王即从之。

玄宗将封泰山。进次荥阳旃然河,上见黑龙,命弓矢。亲射之。矢发龙灭。自尔旃然伏流,于今 百余年矣。按旃然即济水也。济水溢而为荥,遂名旃然。《左传》云“楚师济于旃然”是也。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

综上可以发现:不管是龙,还是龙纹样等,在古代根本就不是禁脔,也没那么尊贵。从后期泛滥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说,龙根本就不值钱。

由此来看,《西游记》中,龙地位没那么高(其实也不低了,东海龙王能直接见玉帝,四渎龙神是剿灭孙悟空的十万大军的成员),听命于三界之主玉帝,不也很正常吗?

哪怕是搞文字狱的清朝,《升平宝筏》(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连台本戏,取材于吴昌龄《西天取经》、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及《西游记》小说)中照样有“魏征屠龙”的故事。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