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觀音禪院,藏着《西遊記》怎樣的驚天祕密?

《黑神話:悟空》“觀音院裏發生的事主要來自於《西遊記》原著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這時的取經路只有唐僧和悟空二人,在加一匹白龍馬,遊戲中的劇情內容主要是對原著“後半篇”文章的改編。其中猴熊嘴炮部分非常有趣,我放出原文,大家可以品味一下。

下面回顧一下故事的大概情節:

當唐僧和孫悟空來到觀音院的門口才確定這是一座寺院。

原著爲

“卻說他師徒兩個,策馬前來,直至山門首觀看,果然是一座寺院”。

下面是對寺院的描寫,有興趣的朋友可對比一下《黑神話:悟空》中觀音院的場景。

原著對觀音寺院的描寫:

層層殿閣,迭迭廊房,三山門外,巍巍萬道彩雲遮;五福堂前,豔豔千行紅霧繞。

兩路松篁,一林檜柏。兩路松篁,無年無紀自清幽:一林檜柏,有色有顏隨傲麗。

又見那鐘鼓樓高,浮屠塔峻。安禪僧定性,啼樹鳥音閒。寂寞無塵真寂寞,清虛有道果清虛。

原著對金池的描述:

頭上戴一頂盧方帽,貓睛石的寶頂光輝;

身上一領錦絨褊衫,翡翠毛的金邊晃亮。

一對僧鞋攢八寶,一根拄杖嵌雲星。

滿面皺痕,好似驪山老母;

一雙昏眼,卻如東海龍君。

口不關風因齒落,腰駝背屈爲筋攣。

一開始猴子嘲諷金池的年齡只能當自己玄孫,金池覺得這是瘋話。

“老爺,東土到此,有多少路程?”

三藏道:“出長安邊界,有五千餘里;過兩界山,收了一個小徒,一路來,行過西番哈咇國,經兩個月,又有五六千里,纔到了貴處。”

老僧道:“也有萬里之遙了。我弟子虛度一生,山門也不曾出去,誠所謂坐井觀天,樗朽之輩。”

三藏又問:“老院主高壽幾何?”

老僧道:“癡長二百七十歲了。”

行者聽見道:“這還是我萬代孫兒哩?”

三藏瞅了他一眼道:“謹言!莫要不識高低衝撞人。”

那和尚便問:“老爺,你有多少年紀了?”

行者道;“不敢說。”

那老僧也只當一句瘋話,便不介意,也不再回,只叫獻茶。

眼看裝逼不成,金池開始顯擺家資了,當然,猴子也不慣着他,金池說話就懟:

那老僧道:“污眼污眼!老爺乃天朝上國,廣覽奇珍,似這般器具,何足過獎?老爺自上邦來,可有甚麼寶貝,借與弟子一觀?”

三藏道:“可憐!我那東土,無甚寶貝,就有時,路程遙遠,也不能帶得。”

行者在旁道:“師父,我前日在包袱裏,曾見那領袈裟,不是件寶貝?拿與他看看如何?”

(正是從這句話,正式開啓了後面的一系列劇情,當然了,即使沒有悟空的這句話,還是會出現這種類似的話,他們師徒躲是躲不過的)

衆僧聽說袈裟,一個個冷笑。

行者道:“你笑怎的?”

院主道:“老爺才說袈裟是件寶貝,言實可笑。若說袈裟,似我等輩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論我師祖,在此處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拿出來看看。”

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時賣弄,便叫道人開庫房,頭陀抬櫃子,就擡出十二櫃,放在天井中,開了鎖,兩邊設下衣架,四圍牽了繩子,將袈裟一件件抖開掛起,請三藏觀看。果然是滿堂綺繡,四壁綾羅!

行者一一觀之,都是些穿花納錦,刺繡銷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們的也取出來看看。”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與人鬥富。你我是單身在外,只恐有錯。”

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錯?”

三藏道:“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僞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殞身滅命,皆起於此,事不小矣。”

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孫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說,急急的走了去,把個包袱解開,早有霞光迸迸,尚有兩層油紙裹定,去了紙,取出袈裟!抖開時,紅光滿室,彩氣盈庭。

(若唐僧師徒都是普通人,還真都得應了唐僧的這段話,也就不會再有後續了,這時的唐僧也十打十的看出了寺院衆僧的貪婪奸僞之心,礙於寺院的地位,是不敢多說什麼的)

錦襴袈裟也非凡物,我們來看看《西遊記》第十二 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

錦襴異寶袈裟的好處,與不好處

着了我袈裟,
不入沉淪,不墮地獄,
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災,
便是好處;


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
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
這便是不好處。

錦襴袈裟原文描述:

這袈裟,
龍披一縷,免大鵬吞噬之災;
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
但坐處,有萬神朝禮;
凡舉動,有七佛隨身。

這袈裟是
冰蠶造煉抽絲,巧匠翻騰爲線。
仙娥織就,神女機成。
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簆[8]。
玲瓏散碎鬥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豔。
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
三天門外透元光,五嶽山前生寶氣。
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
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
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

這袈裟,
閒時摺疊,遇聖才穿。
閒時摺疊,千層包裹透虹霓;
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

上邊有
如意珠、摩尼珠、闢塵珠、定風珠;
又有那
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
偷月沁白,與日爭紅。

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
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
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

照山川,驚虎豹;
影海島,動魚龍。
沿邊兩道銷金鎖,扣領連環白玉琮。

詩曰:
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盡評論。
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性能傳智慧燈。
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淨玉壺冰。
自從佛制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

得了這袈裟,死了也值!

這句遊戲裏的臺詞,是一點兒都算不得誇張啊。

衆僧見了,無一個不心歡口贊。詩日:

幹般巧妙明珠綺,萬樣稀奇佛寶攢。

上下龍鬚鋪彩綺,兜羅四面錦沿邊。

體掛魍魎從此滅,身披魍魎入黃泉。

託化天仙親手製,不是真僧不敢穿。

那老和尚見了這般寶貝,果然動了奸心,然後禪院和尚爲了袈裟想做掉唐僧師徒,覺得“那毛臉的”不好殺,於是選擇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想犧牲自己三間禪堂。這裏沒人提到還有個可以利用的妖怪朋友。

悟空到廣目天王處借了闢火罩,之後又烘了把火,並着意保護袈裟。後面發現唐僧在火裏燒了一夜毫髮無損,以爲唐僧是神仙。金池尋不到袈裟,又燒了本寺房屋,正在萬分煩惱焦躁之處,聽到此消息,因尋思無計,進退無方,搜開步,躬着腰,往那牆上着實撞了一頭,可憐只撞得腦破血流魂魄散,咽喉氣斷染紅沙!

有詩爲證:

堪嘆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間一壽翁。

欲得袈裟傳遠世,豈知佛寶不凡同!

但將容易爲長久,定是蕭條取敗功。

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

金池就此下線。金池在遊戲《黑神話:悟空》中以幽魂的形式再次閃亮登場,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金池死後,小和尚們立馬跟金池做切割,叫金池“老死鬼”、“老剝皮”,並供出有一個妖怪和金池狼狽爲奸。

話說之前禪院着火之時,觀音院正南二十里遠近黑風洞,黑熊怪看到觀音院裏失了火,正打算幫着取水滅火,但到了禪院只見後房無火,房脊上有一個放風。急入裏面看時,見那方丈中間有些霞光彩氣,臺案上有一個青氈包袱。解開一看,見是一領錦補袈裟,乃佛門之異寶(正是財動人心)。那熊羆怪也不救火,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雲步,徑轉東山面去。

至此,黑熊怪正式登場。

正是那:

金禪求正出京畿,仗錫投西涉翠微。

虎豹狼蟲行處有,工商士客見時稀。

路逢異國愚僧妒,全仗齊天大聖威。

火發風生禪院廢,黑熊夜盜錦斕衣。

然後猴子怕自己離開的時候他們對唐僧不利,稍微露了一手一棒打碎一堵牆的怪力和騰雲駕霧的神通——其實這種程度的法力表現豬八戒也能輕易做到,但把小和尚們嚇得屁滾尿流。

原著中對黑風山是這樣描寫的:

住了雲頭,仔細看,果然是座好山。

況正值春光時節,但見:萬壑爭流,千崖競秀。鳥啼人不見,花落樹猶香。雨過天連青壁潤,風來松卷翠屏張。山草發,野花開,懸崖峭嶂;薛蘿生,佳木麗,峻嶺平崗。不遇幽人,那尋樵子?澗邊雙鶴飲,石上野猿狂

猴子在山中找人,聽到三人談論佛衣,輪起棒照頭一下,慌得那黑漢化風而逃,道人駕雲而走,只把個白衣秀士,一棒打死,拖將過來看處,卻是一條白花蛇怪。索性提起來,捽做五七斷,徑入深山,找尋那個黑漢。

找到黑風洞後,猴熊開始說相聲,從早上打到中午(這段也挺有樂子的)。

對黑風大王是這樣描寫的:

碗子鐵盔火漆光,烏金鎧甲亮輝煌。

皁羅袍罩風兜袖,黑綠絲絛軃穗長。

手執黑纓槍一杆,足踏烏皮靴一雙。

眼幌金睛如掣電,正是山中黑風王。

行者暗笑道“這廝真個如燒窯的一般,築煤的無二!想必是在此處刷炭爲生,怎麼這等一身烏黑?”

那怪厲聲高叫道:“你是個甚麼和尚,敢在我這裏大膽?”

行者執鐵棒,撞至面前,大吒一聲道:“不要閒講!快還你老外公的袈裟來!”

那怪道:“你是那寺裏和尚?你的袈裟在那裏失落了,敢來我這裏索取?”

行者道:“我的袈裟,在直北觀音院後方丈裏放着。只因那院裏失了火,你這廝,趁哄擄掠,盜了來,要做佛衣會慶壽,怎敢抵賴?快快還我,饒你性命!若牙迸半個不字,我推倒了黑風山,躧平了黑風洞,把你這一洞妖邪,都碾爲齏粉!”

那怪聞言,呵呵冷笑道:“你這個潑物!原來昨夜那火就是你放的!你在那方丈屋上,行兇招風,是我把一件袈裟拿來了,你待怎麼!你是那裏來的?姓甚名誰?有多大手段,敢那等海口浪言!”

行者道:“是你也認不得你老外公哩!你老外公乃大唐上國駕前御弟三藏法師之徒弟,姓孫,名悟空行者。若問老孫的手段,說出來教你魂飛魄散,死在眼前!”

那怪道:“我不曾會你,有甚麼手段,說來我聽。”行者笑道:“我兒子,你站穩着,仔細聽了!我:

自小神通手段高,隨風變化逞英豪。養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輪迴把命逃。一點誠心曾訪道,靈臺山上採藥苗。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老孫拜他爲師父,指我長生路一條。他說身內有丹藥,外邊採取枉徒勞。得傳大品天仙訣,若無根本實難熬。回光內照寧心坐,身中日月坎離交。萬事不思全寡慾,六根清淨體堅牢。返老還童容易得,超凡入聖路非遙。三年無漏成仙體,不同俗輩受煎熬。十洲三島還遊戲,海角天涯轉一遭。活該三百多餘歲,不得飛昇上九霄。下海降龍真寶貝,纔有金箍棒一條。花果山前爲帥首,水簾洞裏聚羣妖。玉皇大帝傳宣詔,封我齊天極品高。幾番大鬧靈霄殿,數次曾偷王母桃。天兵十萬來降我,層層密密佈槍刀。戰退天王歸上界,哪吒負痛領兵逃。顯聖真君能變化,老孫硬賭跌平交。道祖觀音同玉帝,南天門上看降妖。卻被老君助一陣,二郎擒我到天曹。將身綁在降妖柱,即命神兵把首梟。刀砍錘敲不得壞,又教雷打火來燒。老孫其實有手段,全然不怕半分毫。送在老君爐裏煉,六丁神火慢煎熬。日滿開爐我跳出,手持鐵棒繞天跑。縱橫到處無遮擋,三十三天鬧一遭。我佛如來施法力,五行山壓老孫腰。整整壓該五百載,幸逢三藏出唐朝。吾今皈正西方去,轉上雷音見玉毫。你去乾坤四海問一問,我是歷代馳名第一妖!”

那怪聞言笑道:“你原來是那鬧天宮的弼馬溫麼?”

行者最惱的是人叫他弼馬溫,聽見這一聲,心中大怒,罵道:“你這賊怪!偷了袈裟不還,倒傷老爺!不要走!看棍!”

那黑漢側身躲過,綽長槍,劈手來迎。

兩家這場好殺:如意棒,黑纓槍,二人洞口逞剛強。分心劈臉刺,着臂照頭傷。這個橫丟陰棍手,那個直拈急三槍。白虎爬山來探爪,黃龍臥道轉身忙。噴彩霧,吐毫光,兩個妖仙不可量:一個是修正齊天聖,一個是成精黑大王。這場山裏相爭處,只爲袈裟各不良。那怪與行者鬥了十數回合,不分勝負。

漸漸紅日當午,那黑漢舉槍架住鐵棒道:“孫行者,我兩個且收兵,等我進了膳來,再與你賭鬥。”行者道:

“你這個孽畜,教做漢子?好漢子,半日兒就要喫飯?似老孫在山根下,整壓了五百餘年,也未曾嘗些湯水,那裏便餓哩?莫推故,休走!還我袈裟來,方讓你去喫飯!”

那怪虛幌一槍,撤身入洞,關了石門,收回小怪,且安排筵宴,書寫請帖,邀請各山魔王慶會不題。

卻說行者攻門不開,也只得回觀音院。

回到禪院之後猴子告訴衆人,自己把小賊打得懼戰不出,下次保證把袈裟拿回來。和尚們的反應是找回了袈裟自己的命就保住了,沒有人覺得能一擊把牆打得粉碎、把他們嚇得骨軟筋麻的那根鐵棒,往那黑熊怪身上招呼有什麼不妥。

猴熊第二次說相聲,又從中午打到傍晚。這次猴子拿到了熊寫給老死鬼的請柬 (其中黑熊叫老死鬼“老上人”),唐僧懷疑金池也是妖怪。小和尚們爲了擺脫自己和妖怪“常年同穴”的嫌疑,才爆出金池的延壽法是黑熊教的。

那猴王膽大充和尚,這黑漢心靈隱佛衣。語去言來機會巧,隨機應變不差池。袈裟欲見無由見,寶貝玄微真妙微。小怪尋山言禍事,老妖發怒顯神威。翻身打出黑風洞,槍棒爭持辨是非。

棒架長槍聲響亮,槍迎鐵棒放光輝。悟空變化人間少,妖怪神通世上稀。這個要把佛衣來慶壽,那個不得袈裟肯善歸?這番苦戰難分手,就是活佛臨凡也解不得圍。

他兩個從洞口打上山頭,自山頭殺在雲外,吐霧噴風,飛砂走石,只鬥到紅日沉西,不分勝敗。

那怪道:“姓孫的,你且住了手。今日天晚,不好相持。你去,你去!待明早來,與你定個死活。”

行者叫道:“兒子莫走!要戰便象個戰的,不可以天晚相推。”

看他沒頭沒臉的,只情使棍子打來,這黑漢又化陣清風,轉回本洞,緊閉石門不出。

行者卻無計策奈何,只得也回觀音院裏,

想象一下,如果黑熊再弱一點,跟白衣秀士一樣被猴子見面一棍就打死了,那麼在禪院活着的和尚眼裏,無非就是由一個剝皮(金池)變成兩個剝皮而已。

後面的故事不多做贅述,這黑熊打不過就跑,猴子拿他也着實沒有辦法,猴子就想這樁事都是觀音菩薩沒理,他有這個禪院在此,受了這裏人家香火,又容那妖精鄰住。就去南海尋他,與他講一講,教他親來問黑熊討袈裟。

但因爲這羣人普遍“三不知”:不知道神仙手段,不知道妖怪的手段,不知道神仙能活多少年齡,所以無法像精細鬼伶俐蟲以及小鑽風一樣,泄露更多的情報出來。

另外這裏觀音禪院的人物刻畫和之後高老莊的人物刻畫其實是對照的,都是“人比妖壞”。

高太公幹脆直接說希望猴子爲他“剪草除根”,還說了兩次。

這就是我爲什麼說豬八戒的人設是改過的原因。因爲高老莊有一段非常影響人設的劇情,就是豬剛鬣剛入贅的時候高太公知不知道他能變臉。而如果白骨精那裏老豬搬弄是非的表現纔是他的常態,那就是說他在高老莊時期讓猴子認爲老實的表現都是裝出來的,對角色的破壞實在太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