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無數年輕人燒錢又上頭的OC,究竟是什麼東西?

小熊貓丨文

5塊錢,換一份50個問題的問卷,你會買嗎?

我猜,現在屏幕前肯定會有人說,這聽上去很像智商稅……

起初,我也是這麼認爲的。但說來你可能不信,小紅書博主@雨上晴空製作的問卷——“爲你的角色提出五十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標價5.2元,卻在近3個月內賣出了超過9千份。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她的店鋪裏,類似的問卷同樣熱銷:“爲你筆下的戀愛關係提出50個需要共同回答的問題”、“爲你的原創世界觀提出50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這些問卷也分別斬獲了近4000份和1300份的可觀銷量。

這讓我好奇:究竟是誰在購買這些問卷?於是,我翻閱了一遍店鋪評價,試圖找出受衆的身份。

果不其然,提取評價關鍵詞後,問題的答案指向了一個羣體:OC人。

那麼,什麼是OC人?首先, OC,全稱Original Character,即原創角色。至於“OC人”,正是創作原創角色的這羣人對自己的稱呼。

在如今年輕人聚集的平臺上,OC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而是一個備受矚目的焦點話題。

小紅書的“OC”標籤下,瀏覽量已近70億,討論量超8000萬;同樣,作爲QQ空間的延伸,QQ頻道也聚集着大量OC人,其中的熱門小組幾乎都與OC圈相關。

與此同時,以OC爲命題,結合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也已成爲一種顯著趨勢。無論是OC相關的遊戲、動畫還是漫畫,市面上都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

CP同人展還有專門的OC街道

如果常關注BB姬的讀者朋友,估計也能留意到過往的文章中,我們曾多次提及與“OC”相關的作品。

比如,此前介紹過的橙光遊戲《頭七怪談》、商業音樂企劃《Alien  Stage(異形舞臺)》……這些爆火之作,其核心都脫胎於作者精心設計的OC。

頭七上Steam了!感興趣的可以玩玩

《異形舞臺》,可惜有點高開低走了……

上面這類以“問卷”形式的商品暢銷,同樣也是OC這個曾看似小衆的圈子正逐漸走向大衆視野的標誌。

然而,在遠離這股熱潮的另一隅,對那些未曾深入接觸這一領域的人來說,“OC究竟是什麼?”、“玩OC的人們又在玩些什麼?”這些基本問題依然如同被迷霧籠罩一般,隱隱綽綽。

更何況,這些年讓OC“出圈”的話題,更多是與“天價稿酬”、“未成年盜刷父母銀行卡約稿”等負面新聞捆綁在一起。不少人也因此對這個圈子存在着不自覺的刻板印象。

所以,今天我們就撥開爭議與迷霧,淺聊一下關於“OC”的話題。 

———————————————————————

爲了理解OC的含義,我們不妨從廣義上概念的入手:OC,可以泛指創作者自行設計和創作的任何角色。

舉一個圈內人向大衆解釋時常用的例子吧—— 你可以說,林黛玉是曹雪芹的OC。因爲歷史上並沒有這一號人物,她的性格、經歷等都是曹雪芹這位創作者所塑造的。

反觀《三國演義》,裏面的出場角色就不能算做羅貫中的OC。因爲其中大部分角色都是基於真實的歷史人物,但每個人又與歷史中的本人存在差異,所以更確切的歸類應該是歷史同人。

然而,在當下的二次元語境中,OC的含義則更爲聚焦: 它通常指個人創作者獨立構思、設計的角色。這類角色的個人化色彩更濃厚,其創作的動機也更傾向於非商業化的“爲愛發電”。

根據我的觀察,區分OC與廣義上的傳統原創角色還有一個關鍵的維度,即創作者對“故事”與“角色” 的側重程度。

傳統的原創角色,多數時候角色的誕生是服務於故事的。到某個劇情的節點,需要某個具備某種特質的角色來推動故事劇情時,這個人物就會水到渠成地出現。

儘管大意上看大家各有想法,但多少都殊途同歸

但OC的設計邏輯則恰恰相反,角色纔是絕對的核心。

創作者往往會傾注大量心血在角色設定上,儘可能地爲其構建詳盡的個人檔案——從性格癖好、家庭背景到人際關係,細分成無數標籤。而其中的故事,則往往是碎片化的、圍繞OC展開的片段,甚至可能完全沒有連貫的敘事框架。

@黑洋子(堆稿件號)可以看見,OC的文字部分多爲類似人物小傳的故事

@魚頭打退堂鼓

乍聽之下,好像這些概念還是有點費解?但其實,我們每一代人都有着每一代人的“OC”。

它可能是青春期思潮翻湧時,在夜燈下偷摸創作的小說人物;是看到某部作品時,暗戳戳借用它的世界觀幻想出的新角色;是玩RPG或者跑團遊戲時,精心捏出來的小人……這些,都可以視爲OC的前身或者雛形。

所以,你也可以認爲,如今風靡於年輕人之間的OC文化,無非是在他們佔領互聯網話語權後,把以前老一輩零散的舊玩具,重新整合包裝後,精確劃分的新概念。

知乎上有位網友將OC與《守護甜心》相聯繫的推測也很有意思

並且,OC人們還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更細緻的分類:

比如,按創作背景分類的話,完全原創的,可以稱爲原創OC;託生於某個作品的世界觀以及仿照其美術風格所創作出的一個新角色,則被稱爲二創OC。

至於其他,還有按照角色設定分爲人設、獸設等;按照表現形式分爲文字OC、視覺OC等……

如果按照上面的分類,那麼這位博主畫的就是寶可夢的二創OC,並且是獸設

這裏需要特別釐清一個易混淆的概念——“自設”。

在一些面向圈外人的所謂“科普”中,常會將“自設”與OC混爲一談。但“自設”屬於特指創作者以自身爲藍本,設計出的代表其個人的虛擬形象或設定。

芥見下下的自設 獨眼貓

可明確了上面這些基礎概念後,作爲一個對OC完全陌生的新人,又該如何邁出第一步,去“生”一個OC呢?

在大衆看來,多數OC都是以精美人物圖的形式呈現的,所以經常會誤以爲它與繪圈息息相關,可能需要紮實的繪畫功底才能入門。

但其實,它很簡單。畢竟,OC創作的核心在於表達而非形式。所以除了圖片之外,它可以是一段深度的文字設定、一個自己構思的角色背景故事,甚至只是一個存在於你腦海中的、細節豐富的形象……

圖源@Krenz Cushart 博主做的OC設定教程

而在創作OC的過程中,你也無需閉門造車,同樣可以藉助各種軟件。

比如,作爲繪畫苦手需要設定一個外觀形象時,可以在捏人軟件裏自定義好外觀形象;需要生成OC對應的世界觀背景時,則可以在自制地圖軟件裏隨機生成。

日本做毛絨的眼鏡廠也推出過類似的網頁,讓網友捏自己OC的毛絨娃娃

本質上,OC是一種自我情感的寄託與個性化表達,既不需要接受市場的檢驗,也不會面臨他人的審判,所以門檻遠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也正是這種自由的表達以及低門檻的特性,讓OC創作成爲無數年輕人情感投射的熱門選擇,並逐漸讓它從小衆亞文化躍升爲一種具有廣泛共鳴的文化符號。

———————————————————————

只是,不同OC的“完成度”和“複雜度”差異可以很大。就好比“養孩子”——你投入的想象力、設定的細緻程度以及持續的養成熱情,決定了你的OC能有多鮮活。

許多OC人起步於自娛自樂的創作。 然而,隨着情感的不斷傾注,“我要給我的孩子更好的生活”這類更深層的需求便油然而生。

而這種渴望“富養”OC的驅動力,催生出了圍繞“養OC”的獨特子文化與服務生態。

其中,約稿,或許是最主流的方式。當個人創作能力暫時受限時,不少OC人便會祭出這項“鈔能力”。

有的會約請畫手繪製精美立繪或插畫;有的會委託文手創作專屬故事篇章,甚至還會爲OC定製華麗的服裝或找動畫師製作自己的OC動畫……

斥巨資給OC約動畫的不在少數

如果說創作OC是在表達自己,那麼養“OC”更像是童年時爲芭比娃娃添置新衣,或在換裝遊戲中氪金養女兒,滿足的都是同一種“養成欲”。

而當“設定”本身逐漸成爲可流通的交易商品時,一個規則迥異的子文化——設圈文化,便應運而生。

與約稿這類高度個性化的“私人訂製”不同,設圈文化,主要依賴於“設子”的創作與買賣。

所謂的“設子”,通常指畫師創作的、僅包含角色外觀設計的圖稿,一般不涉及人物背景或故事等深層設定。畫師們將這些設子發佈於公共交易平臺供人選購,顧客可以將其“領養”回家。

隨着圈子的發展,“設子”的形式也正日趨多元,逐漸出現了文字類型的世界觀、人物設定等“設定”出售。

值得注意的是,OC與設子存在着本質區別,如果混淆了作爲“情感載體”的OC和作爲“交易商品”的設子,對於OC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將傾注了深厚情感的“孩子”出售的可恥行爲。

此前,繪畫約稿平臺米畫師就因混淆二者的概念,推出了“出售OC”的企劃被許多OC人炎上。

圖源B站UP主@星川晨星  針對米畫師這件事她專門出了一期視頻分析

微妙的是,從某種層面上來說,米畫師在OC圈裏掀起的這場風波,或許也是圈外人對OC圈缺乏足夠了解的一則側寫。

言歸正傳,除了外在視覺、內容層面的約稿之外,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服務於OC內在塑造,幫助OC主們深度挖掘角色性格的的“問卷出售”,也是OC圈日漸興盛後出現的新型服務。

而第一個喫螃蟹的博主雨上晴空,顯而易見地籠絡了絕大部分的追捧與市場份額。

其他同類型的問卷出售服務銷量完全比不上

借用博主本人的話來說,這些問卷的適用場景並非是指導OC人如何寫作,而是將問題作爲引線,挖掘出你在創作OC時,意識中存在得不夠清晰的問題。而OC人願意爲之付費,說明這確實存在着某種創作上的需求。

同樣,在評論區裏,也不乏“激發了創作靈感”、“看完之後醍醐灌頂了”這些對商品表示認可的發言。

然而,這種將“引導性問卷”明碼標價的行爲,甫一出現便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許多人認爲,這就是一種利用信息差賺取錢財的方式。

儘管有購買者跳出來爲其辯護,試圖這些問題並不是簡單蒐羅網絡上的問題之後出的整合版,而是融合了一定其思考的成品。但爭議的核心早已繞出原創與否,而是聚焦在付費上。

畢竟,這類深度挖掘角色內核的問卷,在過往的OC圈層中,大多是以免費共享的互助形式存在的。

可在她開設付費問卷後,越來越多人開始效仿起這種盈利方式。

讓人一時分不清,這湧進來的究竟是真的想爲OC人答疑解惑的“菩薩”,還是隻想從OC人的口袋裏搜刮一些油水的逐利者。

圍繞問卷付費問題的種種討論,至今未曾停歇。但這沸沸揚揚的爭論本身,在我看來,恰如外界對OC圈投來的目光,總是交織着好奇與不解。

至於今天說的,也僅僅是掀開了OC圈的一角幕布而已。OC圈的生態蓬勃,且新鮮事層出不窮,一時半會肯定是講不完的。姑且,就把這篇文章當做擴充認知的一則小科普吧!

但如果因此掉入OC坑,可得小心你的錢包了。

畢竟,我們搞OC的,視力都下降到看不清錢包裏的錢了……

@艾澤拉嚼嚼嚼

-END-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