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NUC 2025以重新定義遊戲:性能與靜音的組合,實現“超強迷你主機”的精準定位,空降在臺式機有維護門檻、空間佔用大和筆記本功耗釋放跟不上、噪音大的痛點區域內,加之ROG的品牌價值,爲真正的玩家提供了一個實時幀率到桌面的絕佳選擇。正好有機會可以近距離的感受一下最新出品的酷睿Ultra 275HX搭配RTX 5070 Ti Laptop GPU版本,讓我們來看看經過旗艦版驗證的功能、散熱,在下放後有什麼樣的優秀表現。
開箱:
包裝正面除了ROG NUC 2025的側視圖外,還有ROG敗家之眼、AURA神光同步、ROG NUC GAMING MINI PC等原色,配色當然是ROG標準的紅黑啦。而且符合國家一級能耗標準,可以享受國補政策。
內部採用塑料填充包裹,體積僅爲3L的ROG NUC 2025靜臥其中,確保了運輸過程當中的穩定性。
內件則比較樸素,除了包含底座的本體外,僅有說明書、適配器和電源線。感覺在這方面,還有加強的空間,這麼大的盒內空間,真的不考慮搞點貼紙、支架和其他周邊?
適配器是羣光電能的寬幅,19.5V 16.92A 的330瓦,型號是A22-330P1B,爲ROG NUC 2025強大的硬件性能的充分釋放留足餘量。
整體外觀上,ROG NUC 2025相較之前的中規中矩,多了在線條運用上的美感。
類機甲風的造型設計在風格上,相較一般的主體、遊戲本,有更強的表達。奔放但不會顯得過分刻意。
正面的頂部採用了不規則六邊形+斜切的設計,撞色的信仰之眼非常吸睛。
斜切下方是支持神光同步的電源指示燈,開機鍵也是貼合風格的多邊形設計。
此外還有耳機插孔、一個USB Gen 3.2 Type-C和兩個USB 3.2 A口。
底部有ROG NUC的蝕刻。兩側的斜切口延伸而上。構成了由寬變窄的前面板的一部分。同時,因爲散熱設計等多方面原因,ROG NUC 2025默認立姿使用,並配置了原生的支架。
右側是整個機身設計最“奔放”的所在,ROG NUC在這一邊用上了多層疊加的架構。展現了更多的元素。
支持ARGB神光同步巨大眼睛首當其衝,沒搞錯的話,這也是除了顯示器的硬件之外,最大的能亮的一隻“大眼睛”了吧?外圈的座標是華碩大樓,2006是RGB的立項時間。
輔助散熱的位置做了一個鏤空的柵格狀開孔,和蓋板兩側的鏤空形成了獨立的散熱環境。四周輔以GAME FIRST、START、JOIN THE REPUBLIC等元素還有暗刻的四字SLOGAN“FOR THOSE WHO DARE”。
上面的散熱孔附近則是ROG NUC的Hashtag,不得不說,ROG在外觀方面的用心,真不是弄幾個二次元形象這麼簡單的。
頂部同樣是爲了巨大的散熱結構準備了大型的散熱鏤空。同時輔以斜切的柵格,與整個機型的設計形成統一。
採用同樣散熱孔設計的元素的,就是CPU、GPU一側的側板。ROG三個字母已經強調了ROG NUC系列的血統。開孔的位置也暗合散熱風扇進氣的位置,一舉多得。
由於鏤空造型的原因,角度變化還可以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雖然沒有用上RGB元素,但是也耐看。
側蓋的邊緣則同樣採用了對稱的開孔輔助散熱處理。
T0的迷你主機,當然也要有T0級別的接口配置加持,我願稱之爲當下的超多接口+最強屏幕擴展迷你主機。
上半部是4個10Gbps的A口,一個2.5G網口,滿足各類外設的擴展需要。
下半部是一個雷電4接口和兩個DP 2.1、兩個滿血HDMI 2.1 FRL。最大支持同時4屏顯示,滿足視頻內容創作、直播等差異化需求。從這裏還可以看到ROG NUC 2025巨大的散熱,放在遊戲本上,這種散熱配置是絕對實現不了的。
最後就是使用螺絲固定的底座,Windows和酷睿Ultra 9的貼紙集中在尾部這一塊。這裏也可以看出,底座上的柵格狀開孔主要還是起美觀的作用。
海量認證既是全球化市場銷售的通行證,也是對質量的背書。
拆機也很方便,只要擰下雷電4接口上方的螺絲,向後滑即可。
金屬內殼上的燈板與PCB有排線相連,需要摘下避免損壞,同時內存位置的上方貼有絕緣材料。
ROG NUC真容初顯。
NVMe_1是一條2280規格的PCIe 5.0 x4硬盤位。自帶的帶有散熱裝甲的1TB PCIe 4.0 x4硬盤安裝在此。
DIMM是相較上代也有一個巨大的提升,DDR5 CSODIMM的出現,帶來了6400MT/s的頻率,在讀寫拷貝方面相較上代主流的5600MT/s有了大幅的提升。這次ROG NUC 2025出廠選用了2條海力士原廠的單條16G 6000 1.1V作爲標配。
下半部分則是散熱風扇+PCIe 4.0 x4速率的第二硬盤槽位。在預留擴展上,ROG NUC 2025表現確實一般。
從PCB和接口設置上足見ROG對ROG NUC這個新系列的用心程度,擴展性也正是和遊戲本以及筆記本爆改無頭騎士實打實拉開差距的地方。
散熱上,RTX 5070Ti Laptop版本還是沿襲了旗艦版本的散熱規模。雙超大VC均熱板+雙大尺寸渦扇的龐大散熱規模,確保在運行中熱量能夠被有效排出,不會影響到總250W的性能釋放。
具體表現如何,我們後面測試上見真章。
BIOS和機載軟件簡介:
ROG NUC的BIOS設計也是紅黑元素十足,就是如果ICON和選項卡顏色也設計成紅色的可能味就更足了。
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高級菜單中可以進行內存的超頻調節。電壓可以直接在菜單中調整。
自帶內存不含XMP的情況下,也可以手動調整小參,獲得更好的性能。
電源模式(PL1/PL2/動態PL4)同樣可以進行調整。
相應的,風扇策略也可以調整。
整個BIOS的實用性很高。轉圈畫面還有能源之星的LOGO。太Old School了!
機載軟件還是奧創和Myasus分工合作。
奧創當中可以快速調整操作模式,靜音確實非常安靜,增強基本鎖定了75+140W雙烤215的性能釋放。還是很優秀的。
還可以進行手動設置,圖形化的控制比BIOS裏面設置更簡單。
神光同步設置也同樣是在奧創當中完成,機箱上的超級大眼睛,視覺效果還是非常炸裂的。
Myasus
功能測試:
CPU-Z 酷睿Ultar 275HX可以理解爲是Ultra 200S旗艦版285K的BGA版本,採用8P+16E的24核24線程設計,在桌面級市場不起眼的能/耗表現放在3L體積內,則是相當炸裂的。
跑分基本等於7950X,單核心還更強一些。
Cinebench R23輕鬆破34000
R24 1885
7 Zip
FPU+Furmark2雙烤,此時室溫約在32度。
CPU功耗維持在75W,P核維持在3.2GHz,溫度80左右,不存在過熱的情況,顯卡功耗140W,溫度75度,顯存溫度74度。同樣高頻運行,此時40釐米外噪音大概47db,除了略微的風聲外,非常安靜。
手動模式設置PL1爲110W的情況下,主頻衝到3.7GHz,溫度88度左右,同樣散熱壓力不大。GPU則壓縮至130W,Chip Power Draw 91W,可以說這時纔是解鎖了完全體。
當然,遊戲場景不是跑分,精準的調配纔是遊戲幀數的關鍵。瞭解了散熱和這顆酷睿Ultra 275HX的能耐,我們就繼續往下看。
固態硬盤來自於鎂光原廠,型號爲MTFDKBA1T0TGD。是一塊讀寫7000/6000左右的PCIE 4.0 NVME 2.0標準固態硬盤。
4K讀寫水平也不錯。
內存在hypervisor情況下,延遲慘不忍睹。JEDEC 52-51-51-102也過於逆天了。
手動在BIOS裏改了改小參,在ROG NUC的加持下,輕鬆做到了6400 44-43-43-85,延遲降至104.6ns,相信泡杯熱茶,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還有一個比較關注的就是內存溫度,畢竟CSODIMM可是發熱大戶,在主動散熱的輔助下,SSM單烤,溫度也不超過60,果然還是得有風扇加持。表現非常優秀,長時間運行,不會拖了後腿。
在一窺上限之後,其餘的測試還是要在默認情況下進行。
還跑了個壓力測試,輕鬆通過。給我個人的感覺就是,這套模具,無論是散熱還是供電,都是天賦極高,餘量極大。但是估計是受到了較大的限制,無法突破瓶頸。
遊戲測試:
遊戲性能上來說,4K下黑神話悟空超高/超分50/關閉幀生成也可以跑到接近80幀暢玩。
開啓幀生成則能來到136幀,最低115幀的成績。痛快玩個爽。
而Forza 地平線5在4K極端下,也有131幀/GPU 111.3幀的成績。而這時顯存佔用已經接近臨界點。
驗證了4K遊戲的情況之後,還是看看2K的表現吧,除特別標註外,都是2K 極高預設 關閉光追和DLSS的成績。
漫威爭鋒
界外狂潮
黑神話悟空 DLSS 超採75 超高
黑神話悟空 DLSS 開啓幀生成 超採75 超高
Forza 地平線5
DLSS AI超分 自動
CS2 FPS BENCHMARK
1080P 低畫質
從測試結果來看,在強散熱+強供電的加持下,遊戲性能的釋放還是非常到位的。而之後我還測試了手動110W+140W的幀數情況,還能有一個提升,就按下不表了。而且,從部分遊戲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DLSS的加持下,遊戲幀數的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
總結
相較於旗艦型號,5070tI Laptop版本的ROG NUC 2025,享受着技術研發下放的成果,徹底擺脫了性能恐懼帶來的包袱,靠着一身過硬的筋骨落在了2K級桌面性能小金剛的位置上,再糾纏和遊戲本的比較實際有點蒼白。3L的體積,帶來的性能釋放無疑是值得稱道的。
但是還是有幾個建議想提。一個是能不能考慮在供電和底座的疊加方面做一做文章,比如出個XT60接口的直插版本,增加完整性,再弄個能亮的眼睛。另一個是可以搞一些小周邊,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