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白菜Lame撰寫,全平臺同ID,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請選擇你的麻將啓蒙導師:
小時候七大姑八大姨在家裏搓麻打牌 X
大學時被舍友拉去麻將房手把手嘴對嘴教學 X
雀魂裏搓純正日麻 X
被各種花容月貌、身材高挑的賽博女鬼強行1V1無限上強度的肉鴿版「國際麻將」√
從4月初露端倪的早期Demo,到6月新品節上最接近正式版的終極Demo,再到如今以全盛狀態堂堂登場的正式版……
這款以“小丑麻”聞名的《我在地府打麻將》(下稱《我地麻》)就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長一般,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再到如今的茁壯成長,不僅征服國區內一匹的獨遊愛好者,就連日區玩家也被“麻將xRoguelike”新穎玩法佩服地甘拜下風。
從Demo中規中矩表現,到正式版高達96%好評如潮的超高口碑,就像是孩子已經完全精通了“美色誘惑”的技巧,通過美少女去吸引一羣不會打麻將的小白們,將他們騙上牌桌後,便準備強迫玩家接受幾位女鬼大姐姐的輪番魔鬼1V1麻將訓練。
可愛殭屍娘、飢渴到想把玩家喫掉的女鬼、玩着鞭打捆綁PLAY的黑白無常娘、牛頭馬面娘、白毛少女孟婆、魅魔諦聽、女王氣質的御姐審判官,以及蘿莉形態的閻羅王等……
只有在一輪又一輪的麻將對局中戰勝這些女鬼,用技巧打入森羅殿,你才能突破地獄之門,轉世投胎。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有了這羣美少女的陪伴,一旦踏入這場無底洞,幾乎就會打消投胎的念頭。
畢竟,在某種程度上,這個地獄也可以被視爲一種人間天堂呀!
上吊給你看白jio的飢渴女鬼、麻將打輸後襬出大腿準備上桌“捕食”的御姐諦聽、還有隨時準備光腳踹你一臉的閻王娘……這些都是屬於你自己的戰敗CG,但對某些玩家而言——或許是一種別樣的獎勵。
如果你覺得這是一種“獎勵”,那我只能說,別被美色完全迷惑了!
當你被兩位穿着旗袍的黑白無常用鎖鏈牢牢拷住脖子,並像狗一樣被她們強行拉起逼迫你打麻將,打不贏還要被她們用鞭子抽個十幾遍時,你就會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痛苦了。
不過我認爲,大夥應該都從小受過這個道理:沒有痛苦就無法領悟教訓,經歷過痛苦,才能真正領悟到武學之道。
這也是我從一名一竅不通的麻將白癡,到成長爲如今的麻將糕手那“地獄般”的心路歷程。
因爲在此之前,我就已歷經三輪賽博女鬼的日夜加練拷打,彷彿在被娘化的地獄中輪迴重生了許久,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得以晉升爲一名合格的麻將選手,彷彿獲得了重生,打開了麻將新世界的大門。
得益於地府各位女鬼的熱情陪練,我不僅從零開始對麻將產生了學習動力,更是Get到了肉鴿+麻將的樂趣所在。在短短几十小時的薰陶中,我已經掌握了麻將中的所有番型,體驗到了倍率無限加帶來的“上分”爽感,享受每一場與對桌賽博女鬼的麻將博弈之中。
2.16K的底分+12個總番數+134K的倍率=最終得出的總分直接達到1兆(1萬億),遠遠碾壓對面娘化閻王小小的1億分。直接氣得閻王娘臉上鼓起兩個打包灰溜溜地跑路了。
就連右側的和牌槽數量多得足以建造一座城堡了。
所以《我地麻》看似是一款另類的「小丑牌」,你或許會覺得這遊戲需要具備一丟丟的麻將底子才能戰勝這些美少女。
然而,由於該遊戲採用了類似於《殺戮尖塔》的爬塔框架,並融入Rogue成長性BD玩法,因此你只需將其視爲一款純粹的肉鴿遊戲,就能完全掌握其玩法的核心。
換句話說,你無需依賴麻將的傳統規則來體驗《我地麻》。相反這種打開方式不太對,而是可從“肉鴿”的角度深入體驗這款“爽到極致”的成長型麻將爬塔遊戲——“麻將”只是整個肉鴿元素中的一種調劑品。
自己人不說二話,一開始我對《我地麻》的興趣並非完全源於麻將……畢竟,這幾位旗袍大長腿、妖媚妖豔、霸權御姐,以及可愛到爆表的元氣少女等各種賽博女鬼匯聚一堂,纔是把我騙上這麻將桌的最大原因。
但與其他“只有外表、沒有玩法深度”的空殼作品相比——《我地麻》能夠征服國內外玩家的最大原因遠不止是二次元濾鏡,憑藉極其考究的188種麻將番型,將肉鴿遊戲的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完全演繹了什麼叫作真正的“肉鴿爽遊”,體感和觀感都得到了雙重享受,從難度0到難度8,若將這一路的披荊斬棘濃縮成一個字來形容最直觀的遊玩感受,那便是:爽!
由此可見《我地麻》可謂是“色香味俱全”。即使打輸了,你也能欣賞到那賞心悅目的戰敗CG;打贏了,則可以欣賞到女鬼們的戰敗CG——贏了有成就感,輸了也沒有挫敗感,雙重福利,雙重享受。
一直胡牌一直爽、用萬億胡牌分數徹底征服整個麻將地府
從玩法內核來看,《我地麻》之所以被稱爲“小丑麻”,是因爲它們有兩個主要的共同設計點:
一是計分公式:同樣採用「底分 x 番數 x 倍率」來計算最終牌型的得分總數。如果在結算前分值大過AI一頭,則我方獲勝。
二是局內Rogue構築:同樣是通過不斷堆砌靈俑、遺物和強化牌型等局內養成機制,持續強化你在牌桌對弈中的得分倍率/底分,從而使原本僅爲1.0的倍率不斷引發分數膨脹。
膨脹的分數並沒有上限,只要你的BD成立,有着疊加倍率和各種有利於局勢的增益BUFF(靈俑x遺物x寶牌),那麼你所膨脹的分數則會無上限地持續增長。
《我地麻》和《小丑麻》相同的趣味性能採取不同的打法思路,搭配不同的流派,通過多種方式引發數值膨脹以獲取得出總分後的爽感正反饋,並通過多種等級的難度模式,和嘗試不同的新角色,來維持新鮮感不斷循環肉鴿麻將的對弈體驗。
從五位數、到六位數、再到百萬、千萬、1億、1百億、1千億、1萬億......一直湊番型一直爽,一直翻倍一直爽——這則是《我地麻》的爽點所在。
得益於簡易而不失深度的Rogue元素,以及隨着難度加深而呈現的新內容和挑戰,使得這款極具潛力的國產獨遊,具備了極高的復玩性,持續不厭倦地遊玩100h也都不在話下。
個人認爲,從單局體驗的正反饋來看,在策略深度方面,《我地麻》還是比《小丑牌》爽不少的。至於後輩爲什麼要比前輩更“爽”呢?那又分以下三點了:
一是小丑牌沒有美少女養眼。
二是策略空間較小,輸了後挫敗感較強。
三是局內build更易成型,不再需要依賴運氣隨機ROLL點數和屬性。
由此可見《我地麻》跟那些純粹的拙劣copy遊戲不同。該遊戲雖繼承了《小丑牌》的底層玩法邏輯框架,但在策略空間的上限極高以及與麻將規則相結合的“國際麻將”所應具備的188種豐富番型方面,都從而產生出別樣的新穎設計點。
毫無疑問《我地麻》開闢了一條全新的賽道,在麻將規則的基礎上衍生出各種創新且有趣的對弈元素,兼顧了肉鴿帶來的爽快感與麻將獨特性的雙重樂趣。
在「底分 x 番數 x 倍率」的基本規則背後,衍生出一套「喫 x 碰 x 槓 x 換」等五花八門的番型得分構成。當湊出番型之後,玩家可以一鍵進入聽牌回合,之後系統將會自動和牌。最終得分的邏輯便是基礎得分+牌數=總分,再通過倍率的不斷膨脹翻倍,從而得出這一輪和牌的最終得分。
若多次和牌,在牌庫摸完的情況下,則計算幾輪下來的聽牌總分。每當自動摸出的牌與你手牌的番型相契合,則會消耗一點和牌槽,直到和到的槽位爆滿爲止。
這套規則使原本就具有博弈性質的麻將對局,讓博弈中的刺激性和不確定性更上升一個檔次。
因此,無論你是麻將高手,還是像我一樣,麻將經驗幾乎爲零的純小白,你都能在《我地麻》中體驗到「肉鴿構築 x 倍率膨脹」的純粹挫麻樂趣。
但你如果仍然擔心自己的麻將技術菜到摳腳,還怕連新手村的殭屍娘都怕打不過,那經過多次Demo迭代的更新後,我敢保證的是:現在的新手教程,遠比以前更要貼心、完整、易懂且細膩不少。從零指引的Demo版本,到正式版直接給各位新手寶寶提供了完整的一套“肉鴿麻將教學寶典”。
所以即便你還是不會,在遊戲正式開始之前,身穿高挑旗袍的黑白無常御姐會帶你走完無比完整的新手教程。
從麻將的基礎規則,到喫、碰、槓的講解,再到聽牌的前提條件,以及「底分×倍率」的分數運作邏輯,她們都會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從0到1逐步掌握麻將的技巧。
接着你就可以欺師滅祖,上演一場“徒弟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名場面了,把黑白無常和殭屍娘原本教會你的所有知識和招式,都使在她們身上,狠狠地用胡牌翻倍數百萬的分值征服她們。
爲了照顧新手玩家,製作組甚至將前兩個Demo中的新手噩夢“諦聽”徹底削弱,融入了初步開荒的新手教程之中。
諦聽的最大特性是開局第一回合就能直接聽牌。針對她的最佳應對方式是利用你的主動技能,在第一回合就湊出能夠聽牌的番型,以跟上她的節奏;或者在下一回合抽牌後,再乘勝追擊。
由於諦聽在正式版前期的難度已被削弱,她也成爲了新手玩家的入門級陪練導師了。
如果你看到那188種番型一臉懵逼?也不用擔心,因爲《我地麻》中包含了21名差異顯著的美少女角色,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主動和被動技能。就跟傳統的英雄職責定位一樣,你在《我地麻》照片這些角色通常都有自己專屬的牌型傾向,並能對該牌型產生相應的被動增益效果。
雖說玩家在局內無限制地組合出任意番型,但如果根據角色的特性來打出能夠觸發角色被動BUFF的番型傾向,那麼在聽牌後將會產生額外的附加效果,從而使你的聽牌獲得更高的番型分數。
若你不知道該湊成什麼牌型,跟着非常明確的角色特性去走相應流派,這樣則絕不會掉錯坑。
例如,一開始的新手殭屍娘【殭屍●滿寶】的設定是非常癡迷於萬牌。如果在局內湊的萬牌越多,所獲得的金幣獎勵也會越豐厚:
當聽牌時,每有1張萬牌,金幣則額外+6;
在你的階段時,可以主動將手牌中的1張牌臨時變爲萬牌。
每個角色下,系統會自動推薦三個適合該角色特性的番型。例如,對於滿寶則推薦的番型包括【清一色】、【清龍】和【九蓮寶燈】等相對容易湊成的番型。
湊成這些番型後,你的金幣也會顯著增長,以至於到後期如果你無法湊出其他高番數的番型時,得益於主動技能,起碼清一色絕能成爲你最容易、也是最常用的打法思路。
推薦番型的提示,供玩家隨時在左側參考規則進行打牌。這相當於爲你提供了一本迷你攻略,只需無腦湊番型。在聽牌時能和牌的數量越多,加上番型的基礎番數越高,再基於你的倍率受到靈俑+遺物的翻倍影響,那麼你最終的得分總值也會隨之滾滾翻倍。
那有沒有可以一路玩到通關的萬能角色呢?有的,兄弟有的!
這不得不介紹新手開坑的“輪椅”了——甚至官方將其作爲招牌看板娘登上封面的,它就是這次萬衆矚目的賽馬娘【馬面●阿騏】。
別小看這位羞澀的“賽馬娘”,因爲她最擅長的翻型是對子:馬孃的基本打法基本上都是湊齊7個對子,在後期還未能湊出【天下大同】這樣188番數的牌型前,起碼7對就能穩操勝券。
而且你完全不必擔心無法湊成對子,馬孃的主動技能【暗許】可以在換牌區內隨機複製一張相同的牌,幫助你湊成一對;
當你聽牌時,若手牌不少於6個對子,你的番數則+10,勝利後,不僅可以欣賞小馬的“後背搖”,還能額外獲得一次靈俑獎勵。
那我在前面難度0和難度3的馬娘打法便是:專注於湊增長倍率的靈俑和遺物,通過靈俑的堆砌,來讓倍率不斷地在爲分數做乘法,接着在牌局內就無腦地湊七對or全雙對,一口氣直通森羅殿,直面娘化閻王,然後給她來頓上百萬至上千萬的分數暴擊!
關於靈俑、遺物、祭品的流派構築也是頗有講究。要想構築成型,那靈異必定要謹慎挑選。到後期的爬塔進度中,你的構築究竟成不成型,都完全取決於你的靈俑搭配所產生的效果究竟是否有效。
在《我地麻》中,構築核心就是靈俑,至少你要先把倍率提上去,這樣無論你湊多大的牌型,起碼你的底分 x 倍率受靈俑和遺物的效果,能將你把原本非常難看的低分給你膨脹到一個可觀的和牌分數。
比如我玩馬娘角色,用了一個【貼貼錦鯉】的靈俑:其效果是聽牌後,手牌至少有4個對子,則臨時將它們全部都變成紅寶牌。
而紅寶牌的原本的附魔效果,就是增加+20%的倍率。
這個靈俑的效果,對於馬娘而言無疑是一個最有效的通關神器之一,因爲你原本就要爲了馬孃的被動效果要湊7對,而湊完7對並開始聽牌後,這7對裏所有牌,每一個都單獨增加20%倍率,總和起那就是能達到10k倍率左右的增益效果。
但由於初始和牌槽的數量都僅有4,若在胡牌概率高的狀況下反而和平槽的有限胡牌數不夠你胡的,那就會限制你的總分獲取上限。
有效的應對決策便是在中後期選擇能夠調整和牌槽的上限,再搭配能提高和牌概率的靈俑和遺物。那你的build基本就完全成型,能夠在地獄亂殺一通了。
當我領悟到這其中的打法思路後,我也逐漸Get到“數值膨脹”的樂趣所在,畢竟用幾億分狠狠灌滿對面的閻王娘一頭,是真的能帶來1V1這種強烈的“虐菜”搏殺感,從而不斷刺激玩家的腺上激素,讓爽感湧上心頭。
所以再回到新手能不能玩這個問題,只要你對肉鴿遊戲本就感興趣,即使是你對麻將一竅不通,用肉鴿的理解來讓構築迅速成型的話,你也能完全薄紗讓你生命陷入死亡倒計時的“地獄閻王”。
因爲它的機制相當簡易且不失深度,基本打完第一大關卡就能讓你的build基本成型,得到的成長效果也非常直觀清晰,自然就能迅速Get到該遊戲的爽點之處。
得益於《我地麻》中每個角色都差異化顯著,每個角色的主動和被動技能基本上能夠兼顧各種麻將番型併產生相應的增益效果,這無疑爲遊戲帶來了持久的新鮮感體驗,提供了相當紮實的復玩價值。
況且,當你第一次通關難度0後,纔算是完整地走完了一遍新手教程。因爲前面的低難度關卡都設定了BOSS的胡牌分數上限。如果取消這個上限,那BOSS輕鬆達到幾億分也不在話下了。後面的難度1、2,再到3和4等更高難度的關卡,纔算是《我地麻》整個流程的重頭戲內容。
從骨瘦如柴到豐滿無比的麻將遊戲,或許是7月最爽Rogue?
正如上文所述,從最初的簡陋Demo到如今完整的1.0正式版本,作爲老玩家一路見證了《我在地府打麻將》的成長曆程。這就真像是看着自己撫養的孩子,慢慢成長爲班裏的尖子生,心中充滿了爲孩子感到驕傲的榮譽感。
經過數月的努力,製作組不斷聽取玩家意見,爲現有內容不斷完善。也把我這一位曾經牴觸麻將的新手,歷經多重地獄訓練將我鍛鍊成一位對麻將、胡牌以及與美少女進行1V1對弈的感覺都上癮的麻將愛好者。
當我在上月新品節看到他們展示出最接近完整版內容的豐富Demo時,我深刻感受到製作組真的在《我地麻》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誠意,真誠地獻給了玩家。
可見,只要用心製作的產品,玩家自然會心甘情願爲好玩的遊戲買單。能夠獲得96%的好評率,絕對是實至名歸——而我認爲《我地麻》的潛力,還遠不止於此。
從最初被衆多玩家們詬病的難度曲線失衡、AI強度過高以及缺乏新手指引等問題,到如今1.0爲每個難度的BOSS設定了分值上限,優化難度曲線,使新手玩家擁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同時還推出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新手教程來照顧廣大麻將小白;
從一開始缺乏的戰敗CG,到如今1.0爲每個美少女設計了一套精緻流暢的動作,每個階段的BOSS也都有極爲精美的登場/獲勝/戰敗CG,彌補了遊戲的視覺效果。還爲每個角色追加了配音,使每位賽博女鬼的個性魅力在此刻得到了最鮮明的體現;
和牌演出的加速設計引入、更加友好的難度曲線以及更完善的局外天賦養成……這些都是《我地麻》在飛躍性進步方面的重要證據。
最關鍵的是,它所呈現的肉鴿玩法,build成型不僅迅速、門檻低,且所獲得的效果清晰顯著,是真能直觀感受到特定BUFF的強大之處。
這纔是每個Rogue遊戲應具備的基本盤設計——對我而言,只要能讓玩家“爽”的肉鴿,那麼它就是一款好肉鴿。
毫無疑問,《我在地府打麻將》做到了這一點,並且以麻將爲外衣釀了一款極爲純粹的Rogue遊戲。
不僅如此,這款遊戲也確實把我從麻將白癡帶到了一位黃金段位的麻將高手。之前被拉着朋友打《雀魂》都沒被教會,幾個賽博女鬼卻徹底教會了我胡牌規則了。
我逐漸理解了湊番型和胡牌那一刻所帶來的正反饋體驗,也理解了爲什麼那些打牌的人在胡牌時會激動到原地譚飛的心情。
因爲胡牌那一刻,是真的爽,相當於你一口氣就幹倒了牌桌3人。
這種體驗,我卻在一個二次元遊戲中才感受得到,但也不算太晚。
——最重要的是,遊戲好玩纔是硬道理。好玩,纔是上癮的根本。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