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 | 設計
今天測評的是,小米練習了兩年半的旗艦藍牙入耳式,Buds5Pro
純黑色打底的包裝,設計簡潔,打開天地蓋設計的包裝後,是一張寫有這代主要賣點的卡片,然後就是耳機的本體,充電艙採用了與前代幾乎一樣的太空艙設計,不過這代的配色更純,黑色採用了半透明的機蓋,甚至能夠看到蓋子內側的磁鐵,正下方印有哈曼音效算法的Logo
腔體與前代的外形結構設計幾乎一致,僅背部的亮面裝飾區域以及外反饋麥克風的位置稍有區別。入耳部分的腔體設計稍有往下的傾斜,應該是爲了增大與耳朵的接觸面,降低長時間佩戴的不適感。
降噪 | 透傳
小米BudsPro的降噪表現可以說非常磕磣,雖然說降噪深度的極致值無法代表降噪的性能,但官方用來宣傳的50db降噪深度只有在不開啓降噪,利用腔體帶來堵的被動降噪能夠做到,也是有點搞笑。
Buds5Pro的主動降噪策略依舊是傾向於非常低的低頻頻率,從實用性角度來說,生活中絕大多數聲音的基音頻段都處於中低頻段(200~1000),這個頻段的降噪性能決定了多數非極端噪音環境的削噪表現。
從技術難度來說,越高頻率的聲音波長越短,需要芯片通過算法計算來生成精準反向聲波的難度,會呈指數型上升,這也是爲什麼AirPodsPro2能被稱之爲降噪標杆的原因。所以無論怎麼說,Buds5Pro的降噪策略都是極爲落後且落伍的,不說直接對標的競品,OPPO Enco X3,華爲FreebudsPro4,甚至都不如自家兩年半前發佈的Buds4Pro
因爲這個結論過於難繃,所以我一開始還懷疑是耳廓問題,於是試了三種不同的人頭麥測試,得出的結論還是一模一樣,簡直可以把我氣笑,兩年半過去什麼都沒做,原方案照搬還不如上一代
透傳方面更是搞笑,才600hz附近就開始出現滾降下滑趨勢,相比上代也是毫無提升改善可言,甚至不如上上代的Buds3Pro,風噪的檢測速度倒是比前代快了不少,算是唯一可以誇讚的點。
頻響
通過專業人頭麥的測試,我們得到了Buds5Pro的頻響曲線,
Buds5Pro在極低頻與低頻部分(20~200)增益稍高,能夠使得低頻的衝擊力,動態感以及環繞感得到加強。
中低頻段(200~1000)十分平直,使得中低頻樂器鼓聲的大小還原,聲音下盤比較乾淨。
中頻主峯位於2.5k,增益幅度稍高,人聲會較爲貼耳,結像偏細和銳。
高頻(3700~10000)整體增益略高,且在8000hz有個不低的峯值,會增強聲音的明快感和解析感,同時會使人聲略帶顆粒感。
極高頻(10000~20000)滾降衰減平滑,會增強聲音的厚度但會使得空氣感降低,聲場變小。
雖然說這代是哈曼調音,但並非完全貼合哈曼2019,決定中低頻厚度以及低頻下潛感的頻段稍有加碼,在高頻附近略有削弱,會使得聲音聽感更暖厚柔和,是比較合理的調整。
聽感
從我的主觀聽感來說,小米Buds5Pro的高頻亮度稍暗,有壓抑感,線條感不凸出,絃樂器幾乎糊成一片,中高頻段的揚升感較差,極高頻缺乏透明度和空氣感。人聲的距離比較近,解析和密度都不錯,較爲凝實。喉音位置稍高,人聲會稍微年輕化些,齒音有但控制較好。低頻的量感稍多,解析較差,鼓聲貝斯的輪廓塗抹感重,層次感和分離度較差。低頻密度較好,衝擊力和打擊感比較凸出。橫向聲場很小,縱向聲場幾乎拉不開距離感,非常貼臉。整體是個比較均衡,低頻和中高頻稍微凸出,聲場偏近場的流行人聲向耳機。
切換到哈曼大師調音之後, 聲音的高頻會明顯變的更開闊明亮,人聲稍遠,低頻更加乾脆利落,聲場會更大一些,個人是覺得比默認的哈曼音效會好聽一些。
高情商的說,Buds5Pro應該是小米近兩年聲音最好的機型,至少是個不算難聽的正常聲。至於盧總吹的什麼四千內最強音質,還是趁早洗洗睡吧。
然後說一下碼率和音質的關係,我發現有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藍牙音質是受限於無線傳輸所以沒辦法和有線耳機相比,XB5P WIFI版這次也主要宣傳的4.2M超高傳輸碼率,其實不是的。
當前來說,藍牙耳機音質無法與有線相比的主要原因是體積而非碼率,在真無線耳機這麼小的體積上、沒辦法做到保證各種功能性以及佩戴舒適度的前提下,還很好的集成揚聲器,解碼,耳放,供電等影響音質的元件。
在我個人經驗裏,協議/碼率只會小幅度影響聲音的密度質感,可以說是決定聲音上限的東西,而藍牙耳機距離這個上限過於遙遠,AAC協議可搭載的碼率完全足夠霍霍了(當然SBC那種會截去高頻的會明顯劣化音質。
一廚子炒個回鍋肉難喫,然後說自己這次把海鹽換成喜馬拉雅玫瑰鹽,豬肉換成伊比利亞黑豬肉,然後炒出來就會好喫麼?可能會改善好喫那麼一點點點,但方向完全就錯誤了。應該在有限的材料(空間)裏,儘可能的提升廚藝水平(調音)。
就像XB5P這次WIFI版故意調了EQ讓高頻增益一樣,說明自己也知道這個點對音質區別不大,乾脆加點EQ(味精)讓你能夠有一耳朵的區分度。
遇到的問題
然後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了兩個小問題,第一個是播放音樂的時候,會莫名其妙的切換開啓環繞聲空間音效,導致聲音的結像定位飄忽不定。我可以確定所有關於音效的選項都關閉了的,不知道是BUG還是設計如此。
第二個是設置中的藍牙居然和小米耳機APP的功能並不相同,像是音效切換隻有在小米耳機APP裏面有,但是編解碼協議和低延遲模式以及一些個性化音效,只能在手機藍牙設置裏開啓,軟件體驗可以說非常混亂
總結
音質不如四年前的上上代,但是是四千元內最強音質。
降噪不如兩年前的上代,透傳不如四年前的上上代,綜合性能打不過400塊的Freebuds6I,但是是千元內綜合最強耳機。
小米看到衆多品牌爲了追求性能互相殘殺,而自己作爲四年前就做出ad3p,xb3p這種優秀產品的品牌理應做出表率,於是小米決定倒吸一大口牙膏,主動讓出耳機市場的份額,讓別的品牌能夠積極良性的發展,米神王的謙卑夠別的廠商學習一輩子了。
不過盧總說這是四千元以內的最強音質耳機,我建議小米Buds5pro改名爲4000+耳機。
優點:音質算是這兩年裏小米以及紅米出的耳機最佳
缺點:降噪拉胯,透傳拉胯,軟件體驗較差
A子的推薦評級,C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