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手機充電,想知道實時充電功率,你高低也得買個USB檢測儀。
有人管這種USB檢測儀叫“U表”,但按照目前通用的Type-C口來講,它更應該被稱作“C表”。將它接駁在充電線與手機/充電設備之間,就可以通過小屏幕直觀地獲取各項充電參數。
你問我爲啥不用萬用表?答案是70%的小巧易用+30%的情緒價值。
專業C表大幾百塊,嫌貴也有幾十塊的丐版,同事買了個50多的沒用幾次居然脫焊,售後惡劣,悔不當初;最後跟我一樣買了POWER-Z的那個經典款,就是下圖左上那一隻,399大洋。
其實這大頭錢他根本不必花——POWER-Z專業好用,但曲高和寡,給普通人用屬實浪費;真不如買一條酷態科6號電能線,就是上圖右側這一根,1.5米,拼夕夕四十多拿下,不比丐表強多了?
有老哥笑了:“這線也不值啊,市面上十幾塊早就有了”,我就很無語。
哥們你也不仔細對比一下,同樣是屏顯功率,哪個顯示項目更全、視覺效果更優、品質安全性更優?這根酷態科6號用的是超低功耗的OLED屏,除了高清屏顯,還儘可能的保證插頭體積小巧,而這一塊屏幕上可以同時顯示功率+電壓+電流這3項實時數值,這也是核彈級的優勢。不服的話,你可以給我找一條更好的。
上面講的還沒算上線纜本身的用料和規格。酷態科6號電能線是240W 6A規格的,蘋果同款48錠編織工藝,線材超耐用,帶有磁吸收納功能、可以自動理線;內置E-Marker芯片可以智能調節,保證安全充電,酷態科也足足給了18個月的官方質保;此外,它還支持小米120W澎湃秒充並向下兼容,只此一項秒殺衆生。所以那位犟嘴老哥,你拿十幾塊的老破丐線在那兒“不香麼不香麼”個啥呢?
接下來,咱們聊聊具體實測和對比測試。
先說酷態科6號電能線。如下特寫:1.5米48錠蘋果同級編織線纜,可依靠磁性自動成卷。藍舌C頭,注塑部分與外包金屬細節可鑑。
要我說,酷態科6號電能線可以被視爲酷態科常規磁吸編織線+C表的融合線,OLED屏,同屏三顯,既有通用C表功能,兼顧磁吸收納。
直觀數值一屏三顯:用徵拓SuperTank Pro 26800mAh 4C口充電寶給酷態科10號超級電能棒充電實測,功率87W、電壓19.5V、電流4.5A,三項數值同屏顯示,一目瞭然。
米PPS - 小米澎湃秒充支持:用10號超級電能棒給小米12Pro充電成功激活120W Max界面。屏顯常亮,內容方向與手機豎屏方向一致。
用酷態科CP6電能充(自帶伸縮線,單C口輸出最大67W)充電器的C口接6號數顯線,給小米12Pro充電,成功激活最高67W Max界面。
以上2個測試場景,前一個米12P息屏後充電功率現實穩定在77W左右(30%~62%電量)。後一個實測穩定在39W左右(62%~82%)。
高度兼容與實測誤差:使用奧海100W快充頭給徵拓SuperTank Pro充電寶充電,激活最高100W(20V 5A)PD協議,充電寶屏顯功率96.2W,6號電能線屏顯92W(19.2V 4.8A)。換用POWER-Z C表顯示92.5W,可見6號與C表數值接近,數顯誤差應歸因於充電寶本身。
常規線+C表 與 酷態科6號數顯線 對比測試:用酷態科10號氮化鎵充電器C1口給華爲MateBook 14(C口最高65W)充電,常規磁吸線+POWER-Z C表測試如下。
專業C表POWER-Z KM001C顯示在銀色磁吸線支持下達到了54.88W的充電功率。
換成酷態科6號磁吸數顯線,一根線搞定所有,而且作爲“C表”的OLED顯示屏插頭小巧不突兀。
清晰直觀地看到屏顯內容,功率58.5W,電壓19.5V,電流3A。
無線充電器實時功率數顯:我發現用這根線給無線充電器做功率計也是一個蠻實際的應用方案。
君不知,雖然現在一些高追求的充電器、充電寶開始有詳細的數顯屏,但市面上的無線充電器卻始終沒有屏顯款嚐鮮。用酷態科6號數顯線,配合我手頭這個小米50W立式無線充電器,從此無線快充狀態可以盡在掌握,各位可以藉此思路大開腦洞。
小結:如果你想獲取設備充電數據,應該先仔細思考自己究竟有什麼樣的剛需——比如,你是隻想大致看看實時充電功率,心裏有個籠統的感覺,還是想要較爲精確地監控實時充電狀態?如果你的需求是後一種,那麼你可以選這種自帶屏顯的一體式“C表線”,也可以購置專業C表深入研究。
設備專業程度有別,選擇專業C表,預算成本也會相應提高。廉價款未必好用,但只要它滿足了你的剛需,這錢就沒白花。不要妄想通過一個丐版工具得到專業體驗,也不是往貴了買就有最佳體驗。這個就叫做明確剛需、腳踏實地,也是錢花在刀刃上的終極法則。
講真,並不是所有用戶都剛需數顯屏或C表功能,但如果你真有這個剛需,那麼單買一塊丐版C表+配一根線,真的不如直接買一根支持同屏三顯的高清超低功耗OLED數顯線。
我還是那句話,小衆產品也要重視功能品質,一旦預算喫緊,建議重新審視自己的剛需——如果只是熱血上頭的臨時需求,請您還是先冷靜冷靜。
我是筆點酷玩,這篇小文就分享到這裏,希望我的經驗可以給大家一些啓發和參考,我們下期再會。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