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是現代科技的核心,幾乎滲透到所有電子設備和工業系統中,從手機到AI服務器,幾乎所有電子設備都依賴芯片。試想美國限制對中國芯片的出口會造成多麼深遠的影響!
個人電腦、筆記本等。
手機/手錶/眼鏡/手錶/平板/耳機/音箱/AR/VR/學習機/翻譯機/遊戲機等消費電子設備
電視機/洗衣機/空調/掃地機器人/智能小家電等家電設備。
浪潮/新華三/中科曙光/聯想/中興/超聚變/寧暢/寶德等公司生產的數據中心服務器。
包含各種MCU、CPU、GPU的汽車
基站、路由器等通信設備
工業自動化設備、安防、醫療等等
美國那份關於半導體領域的“實體清單”相當於給中國半導體產業鏈上有核心技術的企業蓋了個章,進到實體清單中的算是被認證過了。這個清單十分全面,從材料、半導體設備到Fabless、EDA、IP、代工廠、IDM,算是全方位、立體式的覆蓋。
先進製程受阻:中芯國際無法獲取EUV光刻機(ASML),7nm以下工藝研發停滯。
EDA工具斷供:華爲海思無法使用Cadence/Synopsys設計高端芯片。
材料短缺:日本限制光刻膠出口,影響成熟製程生產。
關鍵設備禁運:美國限制應用材料、Lam Research向中國出售半導體設備
美國出口管制清單(實體名單)彙總(最近更新時間:2025年1月)https://www.welloptics.cn/News/776.html
這篇文章主要講半導體產業鏈的構成,對該領域有個結構化的瞭解。所以接下來,我們按照製造業的設計、生產流程,把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捋一捋。
一、芯片設計流程
1、芯片設計
首先是前端設計,使用VHDL、Verilog/System-Verilog RTL等來描述物理結構。
接着是後端設計,把前端設計產出的RTL轉化成物理世界的晶體管、導線等。
後端設計階段完成之後,生成GDS文件發給代工廠進行加工製造。
2、芯片製造
代工廠接到GDS文件之後,通過“光刻”技術,把IC設計印刷到晶圓上。
一片晶圓上面積較大,會有多個芯片,需要進一步切割出多個獨立的芯片。
3、封測
切割出來的獨立芯片被到塑料或陶瓷的包裝中,形成可以連接到PCB或其它基片上的獨立元器件,並進行測試。
4、系統集成
把芯片與其它元件、IC一起,焊接到PCB中,集成到“最終產品”。
二、芯片分類(主要分爲數字芯片和模擬芯片)
1、CPU、GPU
在手機、電腦等設備中最常見,也是大家日常聽到最多的。
2、MPU、MCU、ECU
工業場景中使用到的微處理器/控制器,如,PLC、汽車電子等。
數字芯片應用
3、光電芯片
可以發射、接收光波的半導體,主要使用場景是光檢測、圖像傳感器、LED、光纖通信、顯示器、激光等。
4、傳感器
光、壓力、氣體、重量、速度等等。
5、PMIC
電源管理集成電路,負責爲處理器、存儲器、接口驅動器等提供合適的電壓調節功能,控制電池的充放電。
6、MEMS
屬於微型機械系統,用於檢測不同物理屬性的閾值,它不屬於半導體,但使用半導體技術製造,並且與傳感器競爭市場。
7.還有各種專用IC
ASIC,爲一某個客戶做完全定製的芯片。
ASSP,爲某些特定場景完全定製的芯片,適用於少數的客戶。
FPGA,半定製芯片,可以做二次開發。
NPU,神經網絡計算專用芯片,與CPU分工合作。
SoC,可能會集成CPU、GPU、通信模塊,以及嵌入式系統和應用軟件,形成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
三、半導體企業分類
半導體產業鏈的上下游十分龐大,芯片種類又這麼多,這個行業的企業數量也必須很多,基本可以分爲以下幾個大類
1、Fabless
這類企業只設計集成電路,其它生產、封測、集成等環節全部外包:
國外的有TI(德州儀器)、AMD、高通、蘋果、FPGA龍頭廠商賽靈思(被AMD收購)、英偉達。
國內也有很多,北京的兆易創新(存儲芯片)、寒武紀(GPU)、摩爾線程(GPU)、龍芯中科(CPU)、紫光國微(集成電路與智能安全芯片)、崑崙芯(百度系GPU)等;上海的韋爾股份(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壁仞科技(GPU)、復旦微電子等;華爲系的麒麟、鯤鵬(CPU)、昇騰(GPU);湖南長沙的景嘉微(GPU)。
2、EDA工具
這個領域雖然屬於“卡脖子”的技術,但市場規模小,領域狹窄,企業數量並不多:
國外主要是新思科技(Synopsys)、鏗騰電子(Cadence)和西門子EDA(Siemens EDA)這三大巨頭。
國內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如:上海的華大九天、概倫電子、合見工軟、思爾芯,杭州的廣立微,南京的芯華章等。
3、IP
聽名字就知道,這類企業是賣授權爲生的:
全球最大的IP公司是ARM,國內企業有上海的芯原股份、燦芯半導體,蘇州國芯科技,成都的銳成芯微等等。
4、半導體設備廠商
在這些高端設備中,光刻機、刻蝕機、離子注入、薄膜沉積設備、檢測、清洗幾大類佔據全市場70%以上的價值。
除了知名最高的荷蘭ASML(光刻機廠商)之外,這個領域中的企業還有很多:
國外的有,美國的應用材料(刻蝕/離子注入)、泛林半導體(刻蝕/清洗),日本的TEL(刻蝕/塗膠顯影/清洗/熱處理)尼康(光刻)等。
中國的有,北京的北方華創(刻蝕/沉澱/清洗/熱處理等半導體裝備)、屹唐半導體(熱處理/刻蝕),上海的中微公司(刻蝕設備)、微電子(光刻機)、盛美上海(清洗)、萬業企業(離子注入),瀋陽的拓荊科技(薄膜沉積)、芯源微(清洗/塗膠顯影),天津的華海清科(拋光設備),武漢的精測電子(過程控制),深圳的中科飛測(過程控制)。
5、零部件及原材料廠商
這個領域的“軟件技術含量”太低,這裏不能再展開了。
6、純代工廠(Foundry)
這類企業不做設計,只做製造芯片:
全球龍頭當屬臺積電,提供了全球8成的產能。
除此之外還有2009年從AMD分拆出來的格羅方德(簡稱GF/格芯)、臺灣的聯電等。
國內代工廠有上海的中芯國際(中國最大代工廠)、華虹,深圳的鵬芯微,合肥的晶合集成等。
7、封裝測試
這個領域中國有優勢,但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核心度沒有那麼重要:
國內主要有江蘇江陰的長電科技(中國最大的封裝測試廠商)、江蘇南通的通富微電(AMD封裝主要合作伙伴)、蘇州的力成科技、西安的華天科技等。
8、SOC
這類企業一般聚焦在某些具體的行業應用場景討生活,整體規模都不特別大,但有領域知識的壁壘。
最關鍵的是,這類企業對軟件技術崗位需求量很大:
上海的晶晨股份(多媒體智能終端)、樂鑫科技(無線通信/物聯網)、恆玄科技(智能音頻)、富瀚微(高性能視頻編解碼/圖像信號處理)、鉅泉科技(智能電錶)。
成都的振芯科技(處理模擬和數字信號的數模混合集成電路)
深圳的中科藍訊(無線音頻)
珠海的全志科技(超高清視頻編解碼與高性能CPU/GPU/NPU多核)
福州的瑞芯微(平板/機頂盒等電子設備)
廈門的星宸科技(安防)
長沙的威勝信息(物聯網通信)
9、PCB
深圳的鵬鼎控股、蘇州的東山精密、深圳的深南電路等。
半導體產業鏈十分複雜,我們沒法用一個簡單清晰的框架把所有企業給分門別類。
除了上面這些相對好定義的企業之外,市場上還有一些特殊的存在,比如:
10、下游終端廠商
這類企業因爲自己的核心設備對芯片需求龐大,就想通過自己設計芯片來提高自己產品的競爭壁壘,因此會設立半導體部門,自己做Fabless:
做汽車的特斯拉、理想、小鵬,做手機、電腦的蘋果、華爲、小米、榮耀,做雲計算數據中心的Google、阿里等。
EDA工具的完善使得前端設計變得很容易,市場上還有大量爲這些公司服務的平臺公司,甚至有博通、Marvell這種定製芯片領域的龍頭公司。
這兩個因素導致下游終端廠商向上遊延伸搞芯片設計的非常多,這裏我們只列舉了部分知名高的頭部公司,不再詳細展開。
11、集成設備製造商
簡稱IDM,即,自己連設計、製造甚至封測都會一起做掉,這類企業在市場上一般都各自領域內的巨頭,如:
美國的Intel、美光,歐洲的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日本的索尼、村田等。
國內也有很多,如,中國武漢的長江存儲、合肥的長鑫存儲,山東龍口做高端光通信收發模塊的中際旭創,江蘇無錫的華潤微電子,杭州的士蘭微和做電源管理IC的傑華特微電子等。
以上,對半導體產業鏈,以及在這條產業鏈上混飯喫的企業做了初步解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