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链解析

半导体是现代科技的核心,几乎渗透到所有电子设备和工业系统中,从手机到AI服务器,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依赖芯片。试想美国限制对中国芯片的出口会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个人电脑、笔记本等。

手机/手表/眼镜/手表/平板/耳机/音箱/AR/VR/学习机/翻译机/游戏机等消费电子设备

电视机/洗衣机/空调/扫地机器人/智能小家电等家电设备。

浪潮/新华三/中科曙光/联想/中兴/超聚变/宁畅/宝德等公司生产的数据中心服务器。

包含各种MCU、CPU、GPU的汽车

基站、路由器等通信设备

工业自动化设备、安防、医疗等等

美国那份关于半导体领域的“实体清单”相当于给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上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盖了个章,进到实体清单中的算是被认证过了。这个清单十分全面,从材料、半导体设备到Fabless、EDA、IP、代工厂、IDM,算是全方位、立体式的覆盖。

  • 先进制程受阻:中芯国际无法获取EUV光刻机(ASML),7nm以下工艺研发停滞。

  • EDA工具断供:华为海思无法使用Cadence/Synopsys设计高端芯片。

  • 材料短缺:日本限制光刻胶出口,影响成熟制程生产。

  • 关键设备禁运:美国限制应用材料、Lam Research向中国出售半导体设备

美国出口管制清单(实体名单)汇总(最近更新时间:2025年1月)https://www.welloptics.cn/News/776.html

这篇文章主要讲半导体产业链的构成,对该领域有个结构化的了解。所以接下来,我们按照制造业的设计、生产流程,把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捋一捋。

一、芯片设计流程

1、芯片设计

首先是前端设计,使用VHDL、Verilog/System-Verilog RTL等来描述物理结构。

接着是后端设计,把前端设计产出的RTL转化成物理世界的晶体管、导线等。

后端设计阶段完成之后,生成GDS文件发给代工厂进行加工制造。

2、芯片制造

代工厂接到GDS文件之后,通过“光刻”技术,把IC设计印刷到晶圆上。

一片晶圆上面积较大,会有多个芯片,需要进一步切割出多个独立的芯片。

3、封测

切割出来的独立芯片被到塑料或陶瓷的包装中,形成可以连接到PCB或其它基片上的独立元器件,并进行测试。

4、系统集成

把芯片与其它元件、IC一起,焊接到PCB中,集成到“最终产品”。

二、芯片分类(主要分为数字芯片和模拟芯片)

1、CPU、GPU

在手机、电脑等设备中最常见,也是大家日常听到最多的。

2、MPU、MCU、ECU

工业场景中使用到的微处理器/控制器,如,PLC、汽车电子等。

数字芯片应用

3、光电芯片

可以发射、接收光波的半导体,主要使用场景是光检测、图像传感器、LED、光纤通信、显示器、激光等。

4、传感器

光、压力、气体、重量、速度等等。

5、PMIC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负责为处理器、存储器、接口驱动器等提供合适的电压调节功能,控制电池的充放电。

6、MEMS

属于微型机械系统,用于检测不同物理属性的阈值,它不属于半导体,但使用半导体技术制造,并且与传感器竞争市场。

7.还有各种专用IC

ASIC,为一某个客户做完全定制的芯片。

ASSP,为某些特定场景完全定制的芯片,适用于少数的客户。

FPGA,半定制芯片,可以做二次开发。

NPU,神经网络计算专用芯片,与CPU分工合作。

SoC,可能会集成CPU、GPU、通信模块,以及嵌入式系统和应用软件,形成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三、半导体企业分类

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下游十分庞大,芯片种类又这么多,这个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必须很多,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Fabless

这类企业只设计集成电路,其它生产、封测、集成等环节全部外包:

国外的有TI(德州仪器)、AMD、高通、苹果、FPGA龙头厂商赛灵思(被AMD收购)、英伟达。

国内也有很多,北京的兆易创新(存储芯片)、寒武纪(GPU)、摩尔线程(GPU)、龙芯中科(CPU)、紫光国微(集成电路与智能安全芯片)、昆仑芯(百度系GPU)等;上海的韦尔股份(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壁仞科技(GPU)、复旦微电子等;华为系的麒麟、鲲鹏(CPU)、昇腾(GPU);湖南长沙的景嘉微(GPU)。

2、EDA工具

这个领域虽然属于“卡脖子”的技术,但市场规模小,领域狭窄,企业数量并不多:

国外主要是新思科技(Synopsys)、铿腾电子(Cadence)和西门子EDA(Siemens EDA)这三大巨头。

国内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如:上海的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合见工软、思尔芯,杭州的广立微,南京的芯华章等。

3、IP

听名字就知道,这类企业是卖授权为生的:

全球最大的IP公司是ARM,国内企业有上海的芯原股份、灿芯半导体,苏州国芯科技,成都的锐成芯微等等。

4、半导体设备厂商

在这些高端设备中,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薄膜沉积设备、检测、清洗几大类占据全市场70%以上的价值。

除了知名最高的荷兰ASML(光刻机厂商)之外,这个领域中的企业还有很多:

国外的有,美国的应用材料(刻蚀/离子注入)、泛林半导体(刻蚀/清洗),日本的TEL(刻蚀/涂胶显影/清洗/热处理)尼康(光刻)等。

中国的有,北京的北方华创(刻蚀/沉淀/清洗/热处理等半导体装备)、屹唐半导体(热处理/刻蚀),上海的中微公司(刻蚀设备)、微电子(光刻机)、盛美上海(清洗)、万业企业(离子注入),沈阳的拓荆科技(薄膜沉积)、芯源微(清洗/涂胶显影),天津的华海清科(抛光设备),武汉的精测电子(过程控制),深圳的中科飞测(过程控制)。

5、零部件及原材料厂商

这个领域的“软件技术含量”太低,这里不能再展开了。

6、纯代工厂(Foundry)

这类企业不做设计,只做制造芯片:

全球龙头当属台积电,提供了全球8成的产能。

除此之外还有2009年从AMD分拆出来的格罗方德(简称GF/格芯)、台湾的联电等。

国内代工厂有上海的中芯国际(中国最大代工厂)、华虹,深圳的鹏芯微,合肥的晶合集成等。

7、封装测试

这个领域中国有优势,但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核心度没有那么重要:

国内主要有江苏江阴的长电科技(中国最大的封装测试厂商)、江苏南通的通富微电(AMD封装主要合作伙伴)、苏州的力成科技、西安的华天科技等。

8、SOC

这类企业一般聚焦在某些具体的行业应用场景讨生活,整体规模都不特别大,但有领域知识的壁垒。

最关键的是,这类企业对软件技术岗位需求量很大:

上海的晶晨股份(多媒体智能终端)、乐鑫科技(无线通信/物联网)、恒玄科技(智能音频)、富瀚微(高性能视频编解码/图像信号处理)、钜泉科技(智能电表)。

成都的振芯科技(处理模拟和数字信号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

深圳的中科蓝讯(无线音频)

珠海的全志科技(超高清视频编解码与高性能CPU/GPU/NPU多核)

福州的瑞芯微(平板/机顶盒等电子设备)

厦门的星宸科技(安防)

长沙的威胜信息(物联网通信)

9、PCB

深圳的鹏鼎控股、苏州的东山精密、深圳的深南电路等。

半导体产业链十分复杂,我们没法用一个简单清晰的框架把所有企业给分门别类。

除了上面这些相对好定义的企业之外,市场上还有一些特殊的存在,比如:

10、下游终端厂商

这类企业因为自己的核心设备对芯片需求庞大,就想通过自己设计芯片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壁垒,因此会设立半导体部门,自己做Fabless:

做汽车的特斯拉、理想、小鹏,做手机、电脑的苹果、华为、小米、荣耀,做云计算数据中心的Google、阿里等。

EDA工具的完善使得前端设计变得很容易,市场上还有大量为这些公司服务的平台公司,甚至有博通、Marvell这种定制芯片领域的龙头公司。

这两个因素导致下游终端厂商向上游延伸搞芯片设计的非常多,这里我们只列举了部分知名高的头部公司,不再详细展开。

11、集成设备制造商

简称IDM,即,自己连设计、制造甚至封测都会一起做掉,这类企业在市场上一般都各自领域内的巨头,如:

美国的Intel、美光,欧洲的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日本的索尼、村田等。

国内也有很多,如,中国武汉的长江存储、合肥的长鑫存储,山东龙口做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的中际旭创,江苏无锡的华润微电子,杭州的士兰微和做电源管理IC的杰华特微电子等。

以上,对半导体产业链,以及在这条产业链上混饭吃的企业做了初步解构。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