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雲玩家,手殘黨以及那些自稱硬核玩家,但連黑猴都通關不了的兄弟們。今天安利的這款遊戲堪稱遊戲界的文藝片,一款走路模擬器,但別急着走,這可能是你今年不這輩子玩過最特別的散步遊戲。
有人說,它是第九藝術的教科書,也有人說“玩完像被命運掐住了喉嚨”但相信我,這遊戲絕對值得你花兩小時邊啃薯片邊體驗。最後可能連薯片都忘了喫,只顧着對着屏幕發呆
立志給兄弟們推薦一百款遊戲之《艾迪芬奇的記憶》
先來點硬核的信息鎮震場子。這款遊戲是由Giant sparrow開發
Annapuma Interactive發行
2017年一上市就直接封神,拿下了TG最佳敘事獎
還被《時代》雜誌評爲了年度十佳遊戲第三名,僅次於任天堂的“紅綠帽子”,並且還擁有steam好評率長期保持在95%的恐怖戰績
但你別看它名氣大,其實流程短的離譜,就兩三小時,比你看一部漫威電影還快。不過,這遊戲的密度可比滅霸的響指還高,每一分鐘都在輸出創意和情感暴擊。
在遊戲中,你將扮演一個身懷六甲的妹子,回到自家違建程度堪比北京二環的祖傳大宅子,調查爲啥全家十三口人死的比《名偵探柯南》的配角還花樣百數,這家族彷彿被死神點了,關注,加收藏,從嬰兒到老頭兒,沒一個能正常走了的。(這家人要是開個殯儀館,估計能壟斷行業)
聽起來像個恐怖遊戲,它更像是一場充滿詩意的死亡主題樂園,每個家族成員的離世都被包裝成了一段奇幻冒險。比如有個小孩兒,堅信自己能靠盪鞦韆飛上天,結果,嗯他確實廢了。
如果你以爲這遊戲就是個走路模擬器,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雖然他的技術操作簡單的令人髮指。WASD移動鼠標點點點,但他的交互設計簡直騷到飛起。
比如開門不是按個f鍵就完事兒,你要用鼠標畫個弧線,模擬真實推門的動作翻書也不是一鍵翻頁,而是像現實裏一樣一頁一頁扒拉。這些小細節讓遊戲的沉浸感直接拉滿,彷彿你真的在芬奇家的老宅裏摸魚。但最絕的是,每個家族成員的死亡故事,都有獨特的玩法機制。比如剛剛提到的小屁孩的故事裏,比如瘋狂按方向鍵,讓他盪鞦韆,越蕩越高,直到你懂的。
而Lewis故事更是封神,你右手要機械的切魚,左手卻控制着他幻想中的那個冒險遊戲。兩個畫面同時進行,直到現實徹底被幻想吞噬。這哪是遊戲,這根本就是心理學實驗啊。
玩完這段,我差點以爲自己也精神分裂,一邊切魚,一邊幻想自己是個國王。但話又說回來,這好像就是我的牛馬日常呀。
這遊戲的畫面精緻的讓人想罵街,不是罵它不好,是罵“爲啥我家的3A大作都沒有這質感”芬居家的老宅細節多到離譜。每個房間都像是博物館、展品、書架上,連書名都看得清。牆上的照片、玩具,甚至廚房的罐頭都藏着故事,線索全在暗搓搓的告訴你這家人不正常。
更離譜的是,遊戲的字幕不是呆板的,掛在屏幕下方,而是融入了場景,文字會隨風飄散,被門撞碎,甚至變成你前進的職業。音樂和音效更是神助攻,壓抑的鋼琴曲,風聲,甚至主角的呼吸聲,都讓你彷彿真的置身於那座空曠的鬼宅。不過放心,沒有jump scare,只有細思極恐的沉浸感。
藝術風格上,這遊戲像是個精神分裂的藝術家,一會兒是寫實風,一會兒變漫畫風,下一秒又變成了童話繪本。
比如芭芭拉的故事直接用恐怖漫畫呈現,而嬰兒的片段則像一場荒誕的浴室歌劇。這種風格切換不僅不違和,反而讓每個死亡故事都有了獨特的情緒。就像芬奇家人雖然都死了,但死的各有各的精彩。
玩家體驗方面,這遊戲堪稱“薛定諤的恐怖”你說他嚇人吧,他連jump scscare都沒有,你說他不嚇人吧,玩完之後,能讓你盯着天花板思考人生到凌晨三點,有人吐槽流程太短,但相信我,這濃縮的都是精華,比某些注水八十小時的開放世界值錢多了。最神奇的是,這遊戲明明講的是死亡,玩完卻讓人感到一種詭異的溫暖。它不像午夜兇鈴那樣嚇唬你“死定了”,而是告訴你“死就死吧,但死之前得活出點花樣”這種對死亡的浪漫化處理,讓遊戲更像是一首哲學詩,而不是恐怖片。
當然了暈3D的朋友慎入,畢竟這房子的構造堪比重慶魔幻立交橋。走着走着可能就暈在鍵盤上了。建議備好暈車藥和塑料袋再上上車,別怪我沒提醒你。
最後總結一下,爲啥說這遊戲是“第九藝術的標杆”因爲他做到了其他媒介做不到的事,電影沒法讓你親手推開門,小說沒法讓你一邊切魚一邊幻想加冕。
而《艾迪芬奇的記憶》遊戲獨特的交互性,讓你不是旁觀故事,而是成爲故事的一部分。玩完這款遊戲你可能會像我一樣盯着屏幕發呆半時,然後突然悟了所謂的家族詛咒,或許根本不是超自然力量,而是每個芬奇家的人都用極端的方式活出自我。有人爲了夢想飛向天空,有人爲了自由衝出牢籠,哪怕代價是生命。而分奇最後的選擇或許就是在告訴我們,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從來沒有真正活過。
所以說如果說你還沒玩過這款遊戲,趕緊找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戴上耳機,一口氣通關。相信我,這兩小時的體驗絕對比你刷一百個短視頻更有價值。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