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虹 CVN B850I + 機械大師C24 小方糖短機身ITX裝機

械,Bro - 七彩虹 CVN B850I + 機械大師C24 小方糖短機身ITX主機裝機

最近日子可能是過得太消停了。沒有什麼波瀾,於是:

獎勵自己裝臺ITX。

開玩笑,其實是朋友家孩子高考完事,要弄一個假期去老人家長住和以後上學都能拎着走的機器。要求就是小一點,白色。預算:讓他爸咬咬牙。

正好着手準備時候是618,京東下單還有一個國補,喊了幾個朋友一塊幫忙下單,又找來點硬件,簡單組了一個ITX小鋼炮

CPU:AMD 銳龍 R5 9600X

主板:七彩虹 CVN B850I GAMING FROZEN V14 登陸艦主板

內存:阿斯加特 48GB DDR5 6000 吹雪聯名款II代

顯卡:藍寶石 RX 9060 XT 16G 極地

機箱:方糖機械大師 C24小方糖 極地白Air

電源:利民 TR-SFFX850-W 金牌全模組SFX電源

散熱:Thermalright Peerless Assassin 120 MINI WHITE 絕雙刺客 

CPU:AMD 銳龍 R5 9600X

6核12線程的9600X,沒選擇7500F的原因還是7000系在單核方面比較弱。

主板:七彩虹 CVN B850I GAMING FROZEN V14 登陸艦主板

七彩虹的主板在最近一段時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隱隱有起勢之姿,成爲國產的領軍人。而且在版型上也是覆蓋了ATX/MATX/ITX,(盒子上發黃的部分是我捆包的膠帶印……emmm)

這次裝機要用到的就是B850芯片組的ITX,隸屬於CVN系列的B850I Frozen V14登陸艦主板。配件比較簡單,SATA線、天線、說明書和M.2螺絲

170 x 170mm的ITX版型,從主板的顏色上來看,以鋁原色爲主,輔以黑色元素。

9+2+1相供電,採用60A DrMos的高規格,全部被“CVN寒霜”裝甲所覆蓋。

黑色部分是CVN傳統的CVN GAMING的反色設計,而作爲CVN系列的特色,橙色的85 B850I也出現了在了散熱裝甲的底部,起初還不理解,後來有一次恍然大悟。

可以說七彩虹的設計師師有股子浪漫在身上的。

上面一排除了常規的CPU 8Pin、5V ARGB、CPU_FAN、水泵插針、風扇插針之外,不常見的CLR COMS和SPEAK也設置在了上方,這就是ITX寸土寸金的含金量。

最大容量支持96G,最高頻率支持8000MHz OC的內存插槽按照七彩虹的說法是經過了特殊強化,這一邊主板24Pin一側安排了USB 2.0、USB 3.0 A口、10G Type-C口和兩個SATA接口,夠用。

金屬強化的PCIe 5.0 x16插槽邊上是瑞昱的ALC897音頻芯片和HDAUDIO接針,雖然沒有快拆結構,但是得益於M.2散熱片造型上的剋制和內存插槽靠上,實測即使是風冷,拆顯卡也不困難。

CPU直連的PCIe 5.0 x4 M.2接口,散熱裝甲的規模不小。兩邊螺絲做了防丟設計,擰不脫,針對雙面SSD,2280尺寸的硬盤槽還在底部的散熱底座上也貼了導熱貼,按需使用。

背板接口方面,七彩虹還是忘不了他的USB2.0,給了4個,此外還安排了USB 3.2 5G 兩個,USB 3.2 10G帶BIOS UPDATE一個,Type-C接口一個,8個U口給足了擴展性,視頻接口方面,給了一個HDMI和一個DP,網絡方面是2.5G網口和支持Wifi 6E的天線接口各一組,還有音頻接口3個,也是做到了面面俱到。

背部設計上,七彩虹也沒落下,填充了大量疑似航海元素。

其中最重要的肯定就是位於CPU下方的CPU直連的2280 PCIe 4.0 x4接口,給這塊ITX提供了容量擴展的機會。

內存:阿斯加特 48GB DDR5 6000 吹雪聯名款II代

這次裝機又選擇了阿斯加特 博拉琪2代版型的吹雪聯名款

M Die的24G版型兼具價格、容量優勢,而且在頻率優化上,雖然不及A Die的潛力,但是能做到28-36-36-72 1.4V 6000CL28,已經非常優秀了。

兩毫米厚度的側邊螺絲鎖死馬甲,一方面是提供更大的散熱面積,一方面是可以做出更多造型上的設計。

多層噴繪使之呈現出了獨特的層次感,在工藝上阿斯加特還是非常捨得投入,配上看似內斂、實則怒放的燈條,雖然沒有用在吹雪系列上,但是在雪白的背景下,效果同樣耐看,後面上機見真章。

顯卡:藍寶石 RX 9060 XT 16G 極地

得益於NAVI 44在能耗比上的長足進步,也是給我了在迷你卡的選擇範圍內選擇一張最新的9060XT的勇氣,畢竟功耗不足200W的9060XT 16G版本光柵遊戲性能還是3000元檔位的天花板。

純白的卡面搭配說明書,ARGB連接線就是包裝內的全部。

相較於其他越做越大的顯卡,9060XT 16G 極地則只有240x124x46.1的尺寸,甚至相較8G版本都要短4毫米。

罩體採用白色的一體式框架搭配一對飛翼軸流扇。

與三熱管+大鰭片設計的散熱器共同發力,確保熱量能夠被及時帶出,保證核心、顯存的穩定運行。

9060XT系列都採用8Pin的供電設計,16G版本的9060XT極地還帶有一個可接主板ARGB的亞克力透光中框。

ARGB接口可以自PCB尾端的背板鏤空中接至主板,也可以在系統中收到藍寶石TriXX軟件的控制。

極地作爲AMD白卡中顏值的佼佼者,在造型設計上還是可圈可點的。當然,與脈動等同模具的它,實力也同樣不俗。

9060XT 極地提供2個HDMI和1個DP口,最大支持同時輸出三屏。

機箱:方糖機械大師 C24小方糖 極地白Air

在機箱的選擇上,我是先選好了240mm的9060XT極地再研究的,最終挑來選去,終於選到了直達顯卡支持尺寸245mm的機械大師 C24 小方糖。

C24可以說是機械大師的經典機型了,光是我記得就有沒有C口、前面板等好幾個版本。

配件除了他家招牌的一把通喫螺絲刀和工具盒外,還提供帶有背膠的細密防塵網,但是我這次沒有選擇使用。

機身尺寸市非常極限的249x160x249mm,最大支持135mm風冷,理論上支持SFX和SFX-L電源,顯卡最大支持245x135x60mm的尺寸。

手擰螺絲是實質上最可靠的方案之一。如果用上撞珠,兩側則要進一步內縮,反而不一定能有這樣的極限尺寸。

前置IO包括開關鍵、10G C口和5G A口接口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前面板是兩層的結構。內部通過開孔的合理設計留出風扇位、電源槽位等。

Air版本就是在前面板斜切開孔的位置安裝了防塵網,提升進氣性能。

頂蓋在內層可以安裝雙8CM風扇的情況下,外層也留下了均勻的圓形開孔,值得注意的是,中間第5排的首尾兩端開孔位置可以用長螺絲來安裝提手,設計就是體現在細節裏。

兩層之間螺絲鎖死的情況下幾乎嚴絲合縫。實質上也是增加了機身的牢固程度。

背面也是一塊六角形鋼板,同樣靠4個螺絲固定,每個面基本都可以單獨拆下。正是這種特性,爲我的方案奠定了基礎。

爲輔助顯卡進氣,背板也做了圓孔。感覺可以更激進一點,用前面板的挖孔+防塵網效果會更好一些。

背部可以看到有3個槽位,進一步放寬顯卡的選擇,部分雙扇只要散熱器大小控制得當,都有機會裝進去。

AC延長線的位置比較獨特,在PCIE的上方。

頂部則是可調整安裝位置的9CM風扇安裝位,中間有機械大師的MM LOGO。

PCIE槽位還額外設計了蓋板,加強對顯卡等擴展設備的固定作用

底部同樣可以安裝雙8cm風扇或者單12cm風扇,標準雙槽卡的話,甚至可以裝12025規格的高性能扇。把手通過紮帶綁在機身內部。

底蓋的四個不鏽鋼腳墊也是通過螺絲與底板固定

擰下螺絲拆去紮帶即可拿出把手。

前面板的線材都是做了扁平線材設計,爲安裝提供了便利。延長線也同樣在機箱中。

SFX電源的安裝架需要擰掉外層前面板才能進行安裝。

就像這樣,實際上在安裝的過程中,已經將整個機箱完全拆散至兩塊主體並裝回,整個過程期間如果不是太熱了。還是非常療愈的。遺憾的就是沒有記錄下來。

散熱:Thermalright Peerless Assassin 120 MINI WHITE 絕雙刺客 

散熱這次選用了135MM限高之下的利民雙塔PA120 MINI -W

單扇小雙塔結構算是MINI ITX裝機的一個基本盤,最近也呈現百花齊放的架勢。PA120問世比較晚,有別於SS135,他有一個比較內斂的頂蓋設計,而不是熱管貫穿設計。

採用六熱管+全鋁穿Fin鰭片的設計,兩側都做了底部收緊,避免安裝與內存產生干涉。這裏是知識點,後面會考。

“精工迴流焊微雕銅底”+全白噴塗抗氧化熱管。

搭配壓力扣具,能確保和CPU頂面的親密接觸。“忘記撕膜就完了。”

風扇是型號爲TL-D12W的1500轉PWM異形軸承扇。

安裝後高度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確保裝的進。

電源:利民 TR-SFFX850-W 金牌全模組SFX電源

電源用了一顆SFX尺寸的850W全模組電源。給這倆加一起不到400W的AMD兩兄弟留足餘量。

標配的壓紋線還是很方便理線的,原生12V 2-6線材也是600W規格。但是這裏我還是想提一嘴,就是利民這個比較迷惑的線材規格。

到底爲什麼要設計一拖二?Why,Baby,tell me why?

製造商還是老朋友東莞三仁,100-240V~;12V 70.8A;80PLUS金牌認證和其他多項認證。提供五年質保

開關位置的設置比較靠下,但是好在在安裝過程中沒有遇到麻煩。

100mm的機身,塞進個92mm的均衡扇,支持溫控啓停。

接口設計上,有3個8Pin接口、一個12V-2x6接口和3組SATA接口,感覺利民可以提供12V轉兩個顯卡8Pin的線材,可以大大提升易用性。

至此,萬事俱備,開工。

Worklog

我大致可以提供一個顯卡長度超過225mm之後的安裝思路:

首先,裝好CPU、內存、硬盤

吹雪條真好看,搭配黑白撞色設計的七彩虹B850I CVN也是很搭的感覺

然後,裝好了。

開個玩笑,散熱器都還沒裝好呢,這纔對嘛!

好吧。不開玩笑了。實際上這裏面還是比較非常需要耐心來慢慢安裝的,就像我上面說的,需要完全拆掉整體,才能在主板已經安裝進去的情況下,讓長度240mm的顯卡安裝入位。

實際安裝好後,是緊緊貼着開關的小板的,當然,此時還是可以安裝第二條硬盤。爲後期擴展留下便利。

然後剩下的部分就是按部就班的進行安裝,整體上來說還是很順利的,因爲四面都有鏤空,插線等環節都留下了容錯的機會。整體上對安裝的過程非常寬容。

可以從這裏看到顯卡和電源都抵到前面板上。

電源位的選擇上我放在靠外一側,電源、CPU散熱、背部的風扇呈現一種盈滿的感覺。

插電、開機。

順利點亮。博拉琪這個兩段式的燈條明顯是有高人指點,感覺第一次在內存上看到這麼明顯的“段落感”而且頂部收窄的感覺,總讓我感覺有點像。。。水銀體溫計。

RGB!

最後就是心滿意足的蓋上蓋板。

軟件和BIOS:

目前iGAME的完成度在主板軟件當中也算是比較不錯的。

Bios 簡易模式簡單易用

超頻也是簡單易用,可以保存多個超頻配置,方便讀取。

測試:(烤雞在最後)

Cinebench

內存測試:

GPU-Z

3DMARK

2K-超高遊戲預設遊戲測試:

CS2 FPS BENCHMARK 1080P低電競畫質

看完了測試結果,9060XT在遊戲光柵性能方面的優秀表現還是有目共睹的,那麼ITX主機最值得關注的溫度表現又怎麼樣呢。

在室溫31度左右的室內

單烤10分鐘,CPU供電持續穩定在110W左右,溫度95度,全核主頻在4.5GHz。這裏可見七彩虹CVN B850I的堆料也確實是用在了正地方,相信換個9700X/9800X3D,只要散熱得宜,也同樣沒問題。

在此基礎上開啓FURMAKR2 2K雙烤,一段時間(6分鐘+)以後

CPU功率回落到97W左右,主頻降至全核4.2G,GPU滿載,溫度69度,顯存84度,熱點87度,功耗170W左右。此時GPU風扇轉速2700轉左右,約爲滿速的75%

3DMARK SN 壓力測試也是順利通過

能明顯在尾部風扇處感覺到發熱,排熱效果還是比較明顯,也不存在過熱嚴重降頻的可能性,整體運行情況我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雙烤這種極限的功耗,一個大學生,應該暫時也遇不到。如果想在功耗和噪音上再改良,可以再在PBO選項當中做調整。

總結:

這次ITX裝機,預想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反而沒有出現,機械大師C24的設計之所以歷久彌新還是有他獨特的地方,而伴隨着9060XT的上市,NAVI 44這代核心在功耗上明顯優於上代的表現,以及在遊戲性能方面表現的強勢,我大膽預言,這可能是反攻迷你顯卡市場的一個良好契機,我也相信會有廠商從沉迷生產傻大黑粗的散熱器規模軍備競賽中儘快醒悟過來,推出更多尺寸適配更多裝機條件的90系顯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