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是一位资深网络小说爱好者,不可能不注意网络历史小说的独特发明创作——嫡庶神教,一个以荒诞的幻想为基础建立而来并在女频小说中大行其道的历史奇闻。虽然嫡庶神教因为过于魔怔而沦为笑料,并不停被史书记载拷打,但是呢,它也并非彻头彻尾的妄想产物。当我们把目光移向朝鲜半岛,猛然在半岛古人身上挖掘出嫡庶神教的真正历史原型,也就是所谓的两班制度。
雏形:文武两班
两班是朝鲜王朝的贵族阶层,在封建时期的半岛社会享有特权。两班制度萌芽于半岛的三国时代(即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争霸时期),并于高丽王朝时期初步形成。“两班”一词的原意,是朝廷举行仪式时出席的现任官员的总称。王氏高丽的的君主效仿我国历代皇帝,在仪式等场合朝南面对官员,文官向着国王的右侧,即列于东侧,而武官向着国王的左侧,列于西侧, 作为朝堂上的一种的惯例存在。“两班”中的“班”字是行列的意思,两班即是指两个行列,即文官所处的东班和武官所处的西班的总称。而我们所谈的两班制度,指的是朝鲜王朝时期产生的固化贵族阶级,"两班"一词虽出自高丽王朝,但当时不过指代的是文武官僚,与如今的嫡庶神教更是相去甚远。
两班一词原本是指文官和武官构成的官僚阶层,其地位并非自动世袭的身份。但到了15、16 世纪,两班逐渐开始获得身份的意义,17世纪以后,祖先中有官僚经历者,其子孙便具备两班的资格,可以说两班完成了身份化的过程。但即便两班出现了身份化的倾向,却始终没有在法律中得到法定地位的规定。整个朝鲜时代,法定的身份只有良、贱身份,不存在被称为两班的身份。因此,两班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身份,两班和非两班的区分依据情境是可变的。如果说我国古代的士大夫体现的是社会地位,不是出身即决定的身份,那么日本古代的公家武家则是严格的法定身份,而朝鲜的两班可以说具有处于两者中间的属性。
基础:尊儒抑佛
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朝鲜半岛素有儒教传统,但实际上,这种传统在朝鲜半岛真正形成的年代并不久远。无论是三国时期、统一新罗时期还是高丽王朝时期,朝鲜半岛的统治者都积极从中原引入儒学,但真正支配国民日常生活的却是佛教,影响力不能真正相提并论。直到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全新的朝鲜王朝,将高丽王族屠戮一空的同时,选择尊儒抑佛以巩固统治,一改半岛的佛国传统而选择新的意识形态。朱子学(即程朱理学)者们担任政府髙官,以朱子学理念为基础,全力整顿国家体制,两班阶层也是儒学全面兴盛下的产物。
在半岛上,主导接受朱子学的人,是被称为两班的阶层,而半岛上唯一有资格参加正统科举考试的也只有两班子弟。两班不从事农业生产与商业活动,他们是通过科举大科、小科考试的官员,是一种不可随意改变的贵族身份,其地位具有半世袭性,只有两班正室所生子女才可沿袭两班身份,如果三代以内出现过任意级别的官吏,就自动继承两班,如果三代以内没有出现过官吏,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两班家庭的婚姻联姻来维持两班身份,倘若两者都不能满足,那作为两班的地位则会降低。一般来说,文班的地位比武班高。
![]()
朝鲜王朝的两班子弟
认证:京地异途
两班分为两类,第一类世代居住于都城及其周边地区,第二类世代居住于地方农村地区,前者被称为在京两班或京班, 后者则被称为在地两班或乡班。 两班阶层中,在京两班有许多属于名门的家系。他们世代居住在都城,同时培养出了很多科举合格者,不少还担任了政府高层职务。在京两班阶层内部虽然存在着中央政府权力变动所带来的势力消长,但他们的家系出身明确,而且世代官僚辈出,因此在社会上很容易就被归为两班身份这一特权阶层。(首尔的爷就是爷,怎么,你不扶器?)与此相比,在地两班阶层的存在样态与在京两班阶层有很大不同。 一般需要满足下列条件,才会被视为在地两班。
(1)科举合格者,或即使科举不合格,也有当代的代表性著名学者被奉为祖先,而且与该祖先的系谱关系非常明确。
(2)几代人集体居住在同一个村落。这样的世代居住的地区被称为世居地,在世居地,一般由两班家族形成同族村落。
(3)保持两班的生活方式。所谓两班的生活方式, 是指郑重祭祀祖先和接待客人,平时致力于学问,积累自我修养。
(4)世代通婚对象,即姻族中,有符合(1) — (3) 条件的群体。
歧视:从母继承
朝鲜王朝事实上实行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将除王室之外的国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两班、中人、常民和贱民,两班、中人和常民为良籍,贱民即贱籍,中人之下可以通过科举杂科考试跃升中人,而两班之下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两班几乎不可能。
两班原则上只与两班通婚,而两班的子女也不一定为两班。在我国历有“母凭子贵”的说法,但在实行“从母法”的朝鲜王朝,往往以母亲的阶层来决定孩子的身份,哪怕是国王也不能避免,相传朝鲜英祖李昑乃婢女所生,即使位列国君之位,他的一生也因此自卑。除了“从母法”之外,还有“一贱则贱”的判定原则,只要父亲或母亲中任意有一方是贱民出身,其子女出生就是必定是贱民身份。 毕竟朝鲜半岛土地狭小、山地众多且气候严寒,在资源极其有限的环境下遏制贵族人口的膨胀,可谓是穷尽了半岛古人的智慧。
![]()
“在朝鲜,奴隶可不是人啊”
在财产的继承下,不同母亲身份的两班子女获得的份额同样也有差别。15世纪制定的朝鲜时代最基本的法典《经国大典》 规定,奴婢及田宅(耕地和宅地)的继承应如下进行: 嫡子女之间均分,承重子(指祭祀权继承者,通常是嫡长子)加给五分之一,良妾子女(母亲身份在良人以上的庶出子女)分得嫡子女的七分之一,贱妾子女(母亲是贱民身份的庶出子女)分得嫡子女的十分之一。所以两班子弟们不仅要拼爸,更要拼妈。
解构:人人两班
太祖王建虽然建立高丽王朝,终结了后三国时代的乱世,但依然受制于各地豪强,最初的文武两班往往是豪族出身,直到王朝中后期的政治动荡打破了身份壁垒,一些身份低下者也成功跻身两班之列。高丽王朝有武人**和蒙古入侵,那朝鲜王朝会有什么呢?“天下人”丰臣秀吉来了!朝鲜王朝后期武备极为松弛、政治更为腐朽不堪,无力抵御倭人的侵扰,于是两班身份也可以谈、也可以卖了,一些身份低下但却颇具财力与实力的人,可以堂堂正正不通过科举而是用财力为自己买得一个两班的身份。身份壁垒已经打破,那么两班以后也不会多么值钱了。
就如同我国明清盛行的民间族谱一样,身份是自己给的,既然我国古人可以给自己生造一个高贵的出身,朝鲜古人也当然会这么干。只要你觉得你是两班,你就是两班,朝鲜王朝的统治末期两班越来越不值钱,民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两班,而真正两班的生活也开始落魄。当日本侵占朝鲜,对朝鲜人开展人口普查,半岛人口自称两班之后的居然高达十之七八。可以说,如今的朝韩两国,几乎所有人都是两班贵族的后代。半岛人都自发打破了身份壁垒,然而从母法的幽灵却通过女频小说中的嫡庶神教在21世界的互联网上重现了,实在是令人唏嘘。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