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以及倖存者兩個遊戲的遊玩感受

        記得大概是23年的年末,自己花二十多塊買到了隕落的武士團。本來只是把星戰的大背景當成醋來下游戲這盤餃子,結果發現其實遊戲纔是醋,在已經入坑的現在看來真有種本末倒置的意味。

        不過,本文暫且不談星戰的其他內容,只記錄我對兩個遊戲的感受。

        隕落的武士團二十來塊的價格把我的期望降得很低,抱着玩低成本小製作的態度我開始了遊戲,卻在遊戲結束時驚爲天人。其流程雖短,但是質量非常之高。

        遊戲的美術風格細膩精緻,幾個地圖各有特色,達索米爾非常還原tcw中的風格,卡西克和博加諾的風景十分賞心悅目;整個遊戲的線性流程安排也十分合理,驚喜不斷,還能開ATAT;演出由於用了專業影視演員的緣故,表演效果極佳;配樂繼承了星戰的宏大交響樂風格,且出現了很有辨識度的幾首曲子。不過隕落的武士團作爲第一部試水作,在遊戲設計上的簡陋處也有不少。總的來說,作爲一款發售多年的“老遊戲”,其口碑早已被玩家公認,也無需多作評價了。

                              卡希克

遊戲中的達索米爾

        在結束隕落的武士團流程後,我等了整整一年半纔等到倖存者的新史低。

        拍照模式中的驚悚一幕

        遊戲在各個地圖上的畫面流暢度還是不錯的,在幾個線性地圖上幀數基本都在80到100之間浮動,單純以感官感受low幀也提高不少,卡頓不多。但是在寇博中心某幾個區域的流暢性問題依然存在,gpu佔用上不去的問題沒有徹底改善,據我粗略觀察,出現問題時新cpu的6個核心的負載都在60%或70%,兩個核心的負載在40%或50%徘徊。到此爲止可以確定遊戲有很嚴重的優化問題了,如果有人有和我一樣的情況,那建議你除了罵廠商優化外,也不要急着讓顯卡背鍋,搞不好是你的cpu不行。

        但拋開優化問題,公正地說,倖存者是一款非常優秀的遊戲,是前作的全面升級版。前作的一些問題,如流程短,缺乏支線內容,遊戲可選擇動作流派少,皮膚可選擇內容少,不能傳送導致跑圖費事,新遊戲+裏技能點收集品全部不能繼承等問題在本作得到了全面解決,遊戲體量較前作擴充到了基本合適的規模。關於絕地的設定也很好的融入進了遊戲的設計中,比如卡爾墮入黑暗面的設計,融入遊戲流程的形式非常巧妙,進入故事的時機很自然,玩起來很有趣。遊戲的美術效果隨着地圖體量的擴大也變得更加美麗和震撼,幾個大地圖簡直處處是壁紙,以塔納羅爾爲最。聲畫結合上也頗給人驚喜,一首fields of dusk配上卡爾和梅琳騎駱駝的畫面總讓我忘不了,在塔納羅爾最終的聖殿裏卡塔空靈的歌聲配上空曠的聖殿、肅殺的氛圍也十分有意境。

        總的來說,倖存者各方面的趣味性大大增加,比前作要有趣太多,在有些地方的表現力真稱得上是第九藝術的水準。

                             塔納羅爾

                            科洛桑

寇博

        話說回來,兩款遊戲畢竟冠着鼎鼎大名的星球大戰的名號,所以我對兩款遊戲的重點看法還是要落在劇情和人物上。

        兩作的劇情內容以線性遊戲的角度來看我認爲都不算長,以一些全過場動畫的剪輯視頻時長來看,兩作的過場演出內容基本都是三小時左右。但這個時長放在星戰的影視內容裏又顯然不短。

        兩作遊戲的劇情和星戰影視內容風格保持的十分一致,因爲主角是個絕地,所以主角內心活動的根本矛盾依舊聚焦於光明與黑暗、平靜與憤怒的對立統一上,同時,故事的風格也秉承了星戰太空歌劇的特點,換句話說就是還是那麼“幼稚”,但個人認爲這也不算是種貶低,只是一種特點描述。

        目前絕地系列兩作的劇情,在我看來,在迪士尼接手後的劇集中也算是上游的存在,比《歐比旺》、 《波巴費特之書》還有後傳三部曲要好,沒有過分地以不合適的形式植入美式政治正確元素,沒有塞進讓人覺得低質的俗套套路劇情,就只是紮紮實實地塑造人物,講一段故事,這就很難能可貴。遊戲劇情節奏合理,氣氛的烘托、情緒的遞進非常到位,再加上玩家是在相當長的時間中扮演角色,使得遊戲比起影視劇更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在我看來這讓我和遊戲人物的聯繫以及對其命運的關心比起影視劇來更加深入。

        我想重點記錄我對各個人物的看法。

        首先,遊戲主角,玩家扮演的卡爾·凱斯提斯。

        在我看來,和我瞭解的絕地乃至於星戰中其他各類人物相比,卡爾其實很缺乏個人特點。他不是那種一下子就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絕地中或多或少有些叛逆的一脈:奎剛金、安納金、阿索卡;又如絕地外的一些代表人物韓索羅、萊婭公主等等。後面列舉的這些人物都有着強烈的個人特點,如叛逆、暴躁、狡猾、玩世不恭,也有着強烈的個人目標和明顯的角色弧線,可卡爾沒有。

        兩作遊戲玩下來,我認爲卡爾的個性並不鮮明,就是個典型的背景板式絕地。他在絕大部分劇情中都不叛逆、不暴躁;和異性角色沒有明顯的化學反應,很正派,在產生依戀上這一點上也沒發現他有什麼掙扎;個人目標也只有扳倒帝國,這個目標在兩作的故事中也沒有動搖過;對敵人基本上都是毫不猶豫痛下殺手,在這點上也沒什麼心結,尤其是在倖存者中,卡爾在誅殺各個boss時的冷靜表現簡直可以說是冷血;在目前的故事中他也只是陷入過形勢上的低谷,沒真正陷入過心態上的低谷(懷疑自己到完全擺爛的那種典型的主角低谷狀態)。

        我其實覺得這樣的人物是有點無趣的,有一種卡爾只是個供玩家沉浸故事的人形攝像頭的感覺,其弧線發展實在是缺乏看點。這個問題直到倖存者的結尾部分,卡爾終於因爲形勢的極端低谷墮入了黑暗面,這纔有所改觀,才讓我終於看到了這個角色內心翻起的波濤,讓我感受到了這個角色弧線的開始,頗有一種老實無趣的駱駝祥子終於被舊社會逼到墮落的既視感。不過上述問題我認爲是劇本的問題,卡梅隆莫納漢的表演還是十分專業的。

        瑟蕾,卡爾的第二個師父。

        與卡爾相比,希瑟給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她有着悲劇性的背景故事:自己害得徒弟被抓、被逼入邪途;在終於能挽救徒弟、自我救贖的時刻,又看着徒弟在眼前被殺。

        她有着鮮明的性格:嚴肅、堅定,有領導風範。

        她有着明確的個人使命:在前作是恢復絕地武士團,在後作是修復絕地文化。

        同時,在兩部遊戲中,瑟蕾均體現出了讓人印象深刻的絕地大師實力:她在第一部中的結尾關卡輕鬆寫意地擊殺了幾個卡爾不好打的清洗兵;在第二部中,玩家也能通過親自操作,感受到瑟蕾的破防能力、光劍傷害都遠在卡爾之上,也是因爲這些鋪墊,瑟蕾最後能和新正史中可以說是一人之下的達斯維達過兩招且不落下風也是合乎邏輯了。

        在這裏也要表揚倖存者對老人物出場的時機控制。在倖存者中,瑟蕾在遊戲進行了相當的時長後才登場,這確實讓經歷了各種陌生環境和人物的我心情小小的起伏了一番,看到瑟蕾出場心裏真的產生了一些欣慰的親切感。

        然而瑟蕾終於還是在倖存者中被獻祭了,遊戲在這一點上也秉承了星戰故事殺角色的傳統。在瑟蕾的最後時刻中,兩個徒弟的名字成了她最後的遺言,崔拉果然還是她心中放不下的遺憾。然後,終於,科爾多瓦、瑟蕾、崔拉,這一脈正統的絕地師徒都回歸了原力,只剩一個非正統的徒弟卡爾火種尚存。

        瑟蕾在倖存者中出場的戲份並不長,這有點讓我遺憾。但在這不算長的故事中,瑟蕾的故事線是完整的,形象是飽滿的,她的人物塑造很成功。

        崔拉,aka二姐。

        其實二姐出場的時間並不長,她的劇情過場時間加起來也就十幾分鍾。但就在這十幾分鍾之中二姐的魅力盡顯。可以說她是兩作裏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

        首先是人漂亮,雖說是反派但英姿颯爽。二姐的建模比較成功地復刻了演員的中南美洲風情美貌,一身判官服設計的乾淨利落,人穿着盤亮條順。

        其次是演出好。雖然二姐的演員名不見經傳,但是演出效果真的很棒,她成功地抓住了二姐這個人物的特質——捕殺絕地時的那種愉悅感、享受感和狂熱勁,在二姐作好戰鬥姿勢,低下頭,露出微笑的時候,你能直觀地感受到她散發出的反派魅力。再加上演員的臺詞表演,語調不慌不忙,外加故意爲之的口音,再配上電子變音,我甚至可以說是在享受二姐的每一句臺詞。

        最後就是故事了。二姐本就是個不幸被逼入邪途的絕地學徒,她因此對師父抱恨多年。等她正要回歸光明面的時候,生命卻也迎來了終結。二姐的故事就和希瑟一樣,雖然不長,但完整且人物有弧線,同時有着濃濃的悲劇意味,頗給人一種人在命運前的無力感。

        就在上述三個方面的加持下,二姐成了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她出場時間不長,但貫穿遊戲始終,戲份很重要,塑造效果極佳。《歐比旺》裏的三姐的塑造就是二姐的完全反面例子,她出場時間是二姐的數倍,但塑造效果連二姐的一個小指頭都達不到,既沒法讓人產生興趣,也沒法讓人喜歡。

        還有句題外話。應該說遊戲並沒有想這麼表現,就是卡爾和二姐之間有一種很典型的女上男下的氣氛,再加上二姐在遊戲中對卡爾的言辭舉止總有些挑逗的意味,以及對卡爾總有不下死手的表現,使人覺得他倆之間有一種可能是出於巧合,但又有些強烈的cp感。最後事實證明不光是我這麼想,很多shipper也是這麼想的,相當數量的同人作品證明了這一點。

        科爾多瓦,專注的學者派絕地。

        科爾多瓦可以說是兩作的靈魂人物。兩款遊戲的探險解密元素比重很大,而科爾多瓦和這些元素聯繫緊密,在前作中尤其如此。在故事中,科爾多瓦可以算得上是卡爾的另一個師父,這個形象親切的絕地老頭送給了卡爾最重要的夥伴BD-1,並且一路指引卡爾去尋找絕地古老的祕密。

        等到第二部,卡爾才終於見到了老頭的真容,真是個故事的驚喜。很可惜的是這個快樂和善的專注於絕地尋寶的老頭沒能經歷更多的故事就迎來了自己的終結。他沒有什麼弧線,但卻樹立了很鮮明的形象和風格,在故事中他沒有決定關鍵的轉折,但你卻能在故事中處處感受到他的影響。動人的、讓人印象深刻的隕落的武士團的標題界面音樂就是科爾多瓦的主題曲,你可以在曲子中感受到那種孤獨的探尋者的意境,這可能也預示了卡爾未來的命運。

        梅琳,故事欽定的卡爾的浪漫對象。

        首先得承認遊戲中的梅琳很可愛,性格也很鮮明,建模也還原了演員的美貌。但她的弧線尚不明顯,因爲她在兩部作品中的出場時長其實並不多。也正因爲這點,她和卡爾的浪漫進展其實在我看來有些欽定感,缺乏說服力。我認爲兩個角色間的化學反應和cp感是存在的,但是並不夠強烈。不過因爲星戰影視劇在浪漫方面的描繪一向剋制,考慮到星戰的這個特點,對上述問題我也不想多作評價。

        我本來是能接受並且希望她和卡爾在續作中能深入發展浪漫關係的,作爲各自的“物種大滅絕“後的倖存者,作爲暗夜姐妹和絕地武士的差異身份,我認爲這是很容易發展出浪漫故事的設定。但是倖存者的官方前傳小說把我對梅琳和對這段關係的一點喜愛和期望基本上都打消了,甚至一度影響了我對遊戲的觀感,這真是次不幸的好奇害死貓的經歷,關於這點我會另寫篇文章記錄。

        格里茲,螳螂號船長和派盧恩沙龍店長。

        應該說是那種比較典型的角色模板,臨時家庭裏膽小、怕事、自私、好利,但又和主角感情深厚的人物,有點像銀河護衛隊裏的火箭浣熊。可以說這類人物已經有點俗套了,但卻是必須存在的,我認爲故事裏的格里茲的塑造效果可以接受。

        關於其他的人物,如波德、雷維思、達甘之類,我沒有太多想記錄的感想。但也得承認,作爲遊戲的反派,這幾個人物的形象也都很鮮明,呈現效果很好,讓我印象深刻。

        對了,怎麼能忘記機器人們呢。

        好兄弟,來個刺激劑!

        BD-1可以說是玩家在兩部遊戲中最重要的夥伴,以我個人的感覺,BD可能比其他角色,哪怕是梅琳都要重要。因爲在兩部遊戲的旅程中,卡爾在絕大部分的故事中都只有BD的陪伴,一人一機相處的時間其實遠比卡爾與其他角色相處的時間要長。不管卡爾身邊的人如何變幻,BD永遠都在。在倖存者的結尾,波德在與卡爾搏鬥的過程中一巴掌扇飛了BD,在那一刻我在屏幕外和卡爾一起驚叫了起來,這是少有的我和角色產生瞬間共鳴的時刻。也許BD纔是真愛,纔是卡爾在下一作中心灰意冷跌入低谷的關鍵,誰知道呢。

        倖存者中出現的另外兩個機器人,奇和蒙克,都是很可愛很讓人印象深刻的機器人,尤其是奇,像個女版C3PO,很有趣,希望在下一作中還能見到她。

        對遊戲人物的感想就記錄到這。

        展望一下下作,卡爾無疑也接到了星戰最近兩年風靡的帶娃劇本,從《曼達洛人》,到《異種小隊》、《歐比旺》,每個有機會接觸到娃的角色大概都逃不過這種命運。但經歷兩部遊戲的故事之後,卡爾的人生也確實該進入下一個階段了。我認爲,遊戲爲卡爾的心態轉變設計的理由在劇情中很有說服力——達甘因偏執而墮落的例子就擺在卡爾面前,卡爾選擇結束自己的絕地恐怖分子生涯也是順理成章的。只是由於星戰的正傳劇情已經框死,在正傳發生前卡爾必定不能反帝成功,也不能和正傳主角們會合,他的失敗是註定的。想來玩家唯一的可關心之處就是卡爾的結局如何,是死亡?還是歸隱?這就留待下作的設計了。

        而且除了帝國,卡爾也要面臨卡塔這個問題,畢竟卡塔的父親是在自己眼前被卡爾做掉的,就算卡塔在倖存者中表現得足夠通情達理,也不免讓人覺得卡塔會成爲一個爲報父仇而毀掉卡爾這個後爸的隱患。我真希望故事不要這樣發展,美國這種青少年叛逆弒父的故事真的太多太俗套了,如果再出現個凱洛倫那真是整爛活。

        如果這篇文章有幸被讀到,而讀者還沒玩過遊戲,那我建議去遊玩一下。這兩作遊戲哪怕在星戰圈子外也是精品,在星戰範圍內更是目前最好的存在,絕對值得一試。

        最後,隕落的武士團是我進入星戰世界的契機,因爲它,我才接觸到這個美國最出名的流行文化ip,領略到星戰故事的魅力。希望下一作可以爲卡爾帶來一個足夠傳奇的結局。

            願原力與卡爾和他的朋友們還有盒友們同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