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阿单,一个随时有感而发的游戏杂食PO主
2010年左右,《Dota》成为了当时全国最为流行的游戏。800MB左右的客户端加上超越时代的玩法,成了那个年代的爆款。
《Dota》的火爆,让当时全世界的厂商都动了分一杯羹的心思:《英雄联盟》、《梦三国》、《起凡三国》、《300英雄》……甚至连《三国杀》的发行商都制作了一款游戏——《三国杀英雄传》
蒸!
当然,最成功的还是《英雄联盟》与《王者荣耀》。快节奏、易上手,再加上腾讯庞大的用户体量,这两款游戏几乎占据了中国类Dota游戏市场的半壁江山。
然而,在两者之间,曾经有过一款昙花一现的网游。
这款游戏,在《英雄联盟》与《Dota》这两个怪物存在的情况下,在国内占据着绝对老三的地位,让其他类似游戏望其项背;
这款游戏,曾经在全球级别的赛事中登场;
这款游戏,曾经有大量知名战队入驻——WE、EHOME……
没错,这款游戏就是网龙公司研发,2012年上线的页游——《英魂之刃》
什么?这和早期《英雄联盟》画质相同的游戏,竟然是页游?虽然《英魂之刃》并算不上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页游(如果想玩,还要先下载QQ游戏大厅或者微端,无法真正的在网页上运行)
有盒友要问了“这游戏要是有你说的那么厉害,怎么我没听说过啊排第三的话,也该榜上有名或者受众极多啊。”
根据笔者能够查询到的数据,《英魂之刃》曾经的最高在线人数是40万(有玩家说甚至能达到60万)。而二次元题材的《300英雄》最高为21万在线,《风暴英雄》由于暴雪迟迟不肯公布实际数据,仅能通过对比竞品与暴雪本身的用户量进行推测,因此无法参与排名。
如果用身边统计法计算的话,笔者那段时间在网吧和路人还组过这游戏的五黑
鼎盛时期的《英魂之刃》在工作日白天时段,尚能有10万人在线,对于一款页游而言,绝对是成功中的成功。然而,到了2016年,同时段的在线人数仅有1万。
当时的游戏官网,甚至出现了辟谣停运的公告
短短一年,玩家流失现象如此严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为什么会这样?是游戏不好玩了吗?还是有其他外在因素呢?
神农氏,笔者最喜欢的英雄之一,曾经创造过无数2打5的奇迹
笔者正式接触《英魂之刃》的时间约莫在2014年。当时上初中的表弟,用着颇有年代感的方块大头电脑,一脸坏笑的说:“哥,我家电脑也能打LOL。”
《英魂之刃》的玩家生力军,正是广大的中小学生。受限于家里电脑配置,受限于父母诸如“不准在电脑上下载游戏”的规定,受限于呆在学校机房时间,受限于网吧被越管越严,他们无法完整享受端游带来的快感。大多数时候,他们打个游戏都得心惊胆战的,和老师父母斗智斗勇,分散了绝大部分的精力。
如果,有这么一款游戏,它和那些知名游戏差不多的话……更重要的是,这游戏还能在老爸老妈打麻将、斗地主的游戏大厅上就能玩……
玩了两天,哎哟,挺不错的,赶紧告诉其他小伙伴,自己一个人单排太无聊了。于是乎,广大中小学生奔走相告、口口相传。其他的小伙伴一听,还有这种游戏?二话不说马上回家下载,甚至当着父母的面删掉其他游戏,表明认真学习,戒除网瘾的态度。
除了中小学生,成年人还是有的。这些人入坑理由也多是“没钱换电脑“、“上班摸鱼”等等。
“热血对战,即开即打”。这八个字的宣传语表明了《英魂之刃》主打的就是方便快捷。
根据官方开发团队的回忆,在2010年他们就有了《英魂之刃》的想法,早于现在的霸主游戏之一,也是官方后续大量”借鉴“的《英雄联盟》的上线时间。
团队的想法是这样的:“能否将《Dota》进行一些简化,加快节奏?”
笔者注:当时的《Dota》尚未被玩家开发完全,游戏节奏相对缓慢
游戏宣传阶段,官方着重强调“公平对决”、“首款网页类dota”、“国风”。前两个词语如字面意思,笔者更想解释的是“国风”。
彼时,国内的主流游戏画风,多是欧美风格或日韩风格,不像现在国风大行其道。包括网龙公司自己的当家产品——《魔域》也是西幻背景。
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游戏,大多是武侠、仙侠、三国等耳熟能详的类型。“国风”二字,对当时的玩家来说,无疑是新奇新颖的。
《英魂之刃》首个人民币英雄小龙女,在当时是很强的存在
内测阶段,官方团队诚意满满,推出了肝氪结合的战斗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玩家可以通过对局或者充钱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物品,本赛季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后,官方会奖励玩家一名强力英雄。积分也可以在商城购物,购买心仪商品。
肝氪结合的积分商城英雄
为了保证玩家的新鲜感,新英雄是必不可少的。官方推出的英雄可谓花样繁多:从蚩尤、金乌、嫦娥等东方神话,到波塞冬、宙斯等西方神话人物,再到项羽、诸葛亮等历史名人以及虚构背景的英雄,可谓是“古今中外大乱斗”……
等会儿,怎么听着那么像某爆款手游的人物设定啊?
根据笔者查到的公开资料,《王者荣耀》的前身《英雄战迹》在2015年7月17日面世,晚于《英魂之刃》
凭借着一个又一个的“国风”英雄,《英魂之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玩家人数水涨船高。除了玩家,《英魂之刃》不俗的表现,也吸引到了庞大的资本。
2014年,《英魂之刃》成为第一届WCA大赛的项目之一;
2015年,网龙公司与漫威达成合作协议;
2016年,EHOME与WE两大豪门收编部分战队选手,正式宣布进军《英魂之刃》……
如果在那个时候有人说《英魂之刃》会光速去世,谁信呢?
官方2015年宣布更换新LOGO(上图为老LOGO)。似乎是玄学,这一换,把游戏换没了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游戏火爆后,小团体天梯刷分、游戏挂机等现象屡禁不止,氪金项目越来越多,官方甚至推出了“养家糊口”的RPG玩法……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终于,崩盘开始了,因为一句话
某次比赛中,有选手投诉对方有违规行为,结果对方直接以“我女友是官方的,你们给我小心点”顶了回去,颇有“我爸是李刚”的风采。
本来官方就存在信任危机,这事儿一闹,彻底将玩家们的信任付之东流。
巅峰时期月度联赛每月15万奖金
2017年,《英魂之刃》元老玩家“蚩尤爸爸”宣布退役,好比公司的元老官宣辞职。股东、投资人看到这种情况,再结合前面的信任危机事件,能不多想吗?
原先风风火火的《英魂之刃》职业比赛的奖金,从百万元变成了两万元;EHOME、WE等战队宣布旗下《英魂之刃》分部解散;各类赛事停办,仅保留最基本的联赛……
情形急转直下,策划很着急。
策划:“游戏现在成了这副样子,一定是游戏本身出了问题。欸,听说有个叫《王者荣耀》的游戏,现在挺火的,要不借鉴借鉴?”
手游版《英魂之刃》
2016年12月29日,《英魂之刃》推出了手游版本。由于设备的原因以及手游本身的节奏特点,手游版本添加了新的装备,重做了部分端游英雄。随后这些在手游上的改动,又被移植回了端游。除此之外,端游上的原画、建模等等,纷纷向手游看齐。
这么做,标志着《英魂之刃》彻底变成了一款氪金手游的形状。氪金的BUG英雄越来越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官方希望用这种方式,筛选出稳定的“财源”玩家,可惜事与愿违。
骨王,英魂之刃首个325英雄
2019年,《英魂之刃》宣布联动人气动漫《overlord》,推出了一系列联动英雄与皮肤。其中,联动英雄全部需要325人民币才能购买。这帮英雄的战斗力属于一个追着五个打,选出来队友挂机都能赢。而距离上一个更新的不充钱可获取英雄,已经过去无数版本了。
免费玩家没有新英雄可玩,要被这些人民币英雄吊打,退游;
肝帝和小氪玩家手里的积分英雄也被人民币英雄吊打,退游;
氪金的吊打非氪金玩家后,发现手里的英雄被一刀砍到大动脉,又有新的氪金英雄吊打自己,退游……
一款竞技游戏,走上了国内网游的运营模式:退环境、无底洞、宰熟客……
(笔者没怎么玩过手游版本的,据说比端游割的还狠,欢迎有手游版本体验的盒友在评论区补充)
前段时间,笔者心血来潮,上了下游戏。
看着不停推出的送皮肤、送英雄的活动,看着一大堆从其他游戏搬运的机制,不由感慨了一句:“早该出的东西,最巅峰的时候怎么不做呢?”
《英魂之刃》的新英雄虞姬(为了避免麻烦改成了楚虞)
《英魂之刃》,本来有机会成为国产之光,因为一系列操作,游走于凉凉的边缘,从行业领头羊,变成了邯郸学步——越学越不像。
游戏稍有起色,小团体便忍不住飞扬跋扈;BUG一样的新英雄、眼花缭乱的新皮肤,一波又一波的砸了过来……
《中国式网游》这种玩梗性质的游戏,用夸张的手法,反应了现在国产网游的现状:着急变现,捞一票就走。
这种机制明显不利于游戏的发展。一款好的游戏,蒸蒸日上的时候,上面的压力也下来了:“项目这么好,能不能多赚点钱回来啊?”
诚然,低成本挣快钱对于企业而言是最稳妥的方式。现在的玩家也越来越适应这个节奏:反正钱够花,充进去爽爽,不就是咖啡钱、奶茶钱、饭钱嘛。
目前大部分国内氪金网游,直购礼包是氪金性价比最高的,因为只有这里的东西对于非氪金玩家来说才是最难获得的
笔者不反对企业“恰饭”,毕竟有的3A游戏公司起家是卖盗版光盘的,有的3A游戏公司也靠氪金手游和外部投资支撑巨作开发。但只会做“恰饭”产品,忽略了本身质量,亦或是毁掉了一款潜力无限的游戏,受伤的不仅是玩家,还有企业:玩家因为好游戏的失去而痛心疾首,企业看到别家的相同作品越发红火,捶胸顿足毫无办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果盒友们有更多的资料,或者也玩过这款游戏(不管端游还是手游),非常期待大家补充干货、故事和经验有了大家的评论,这篇文章才会完整,充满意义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