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電腦首秀,這可能是我用過最分裂的系統

熟悉的金屬機身、標誌性的HUAWEI LOGO,甚至連鍵盤手感都和上一代 Windows 版如出一轍。但當我看到 A 面頂部新增的HarmonyOS字樣時,才意識到這臺電腦的特殊性。

打開屏幕,系統啓動速度確實驚人,8秒完成從開機到進入桌面的全過程。底部居中的 Dock 欄、桌面的萬能卡片,這不是 macOS 的既視感嗎?不過鴻蒙還是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比如頂部的狀態欄和右側的控制中心,操作邏輯更接近手機端。


鴻蒙電腦提供了兩種桌面風格:一種是類似 macOS 的簡潔模式,另一種則更接近 Windows 的傳統佈局。這種雙模式設計似乎在向不同用戶羣體示好,鴻蒙到底想成爲誰?

鴻蒙電腦的交互體驗確實讓人眼前一亮。120Hz 刷新率的屏幕配合觸控板和觸屏操作,滑動流暢度遠超傳統 Windows 本。三指上滑清屏、懸停進入多任務界面等手勢操作,讓我一度以爲自己在使用平板。

但某些設計卻讓人摸不着頭腦。比如,系統默認將文件管理器的新建文件夾按鈕藏在三級菜單裏,而常用的複製粘貼快捷鍵居然和 macOS 一樣是Command+C/V,這讓習慣了Ctrl鍵的 Windows 用戶不是那麼適應。

鴻蒙電腦的跨設備協同功能是一大亮點。鼠標可以在電腦、平板、手機之間自由移動,文件拖拽無縫銜接,甚至能調用手機攝像頭作爲電腦的外接攝像頭。但在實際測試中,這些功能存在明顯的延遲和兼容性問題。比如,當我用平板作爲副屏時,刷新率從 120Hz 驟降至 60Hz,觸控延遲也增加了不少。

鴻蒙電腦目前已適配了300多款融合生態應用,包括 WPS、釘釘、飛書等主流辦公軟件。WPS 的適配尤爲出色,功能完整且與系統深度結合,甚至能通過小藝助手自動生成 PPT 大綱。但一些常用軟件如 QQ、微信仍未完成適配,而通過虛擬機運行的 Windows 應用又存在性能損耗。

鴻蒙電腦搭載的麒麟9020芯片性能表現不俗,Geekbench 6多核成績達11640分,接近英特爾 i7-13700H。實測中,運行《原神》60幀穩定,視頻渲染速度比同配置 Windows 本快25%。但在多任務處理時,CPU 溫度容易飆升至90℃以上,觸發降頻保護。

90Wh 電池配合鴻蒙系統的智能調度,續航時間可達18小時,遠超同配置 Windows 本。但無風扇設計在長時間高負載運行時顯得力不從心,機身發熱明顯。

它的交互設計、多設備協同和安全防護都展現了華爲的技術實力。但軟件生態的不完善、用戶習慣的遷移成本以及硬件性能的侷限,都讓它難以在短期內撼動 Windows 和 macOS 的地位。


如果你是華爲生態的忠實用戶,或者想爲國產系統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鴻蒙電腦值得一試。但如果你是普通消費者,尤其是依賴專業軟件或遊戲的用戶,建議再觀望一段時間。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