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到达毕业季了,有相当一部分哥们在人生前18年因为微机课被某些恶人给阉割掉导致对pc设备知识储备几乎为0,对电脑的了解只有自媒体口中的50系显卡。而大部分人进入大学自己的第一台电脑多是笔记本,铺天盖地的厂家宣传和黑心卡商口中的性能焦虑,让你盲目冲塔。
没有垃圾的产品,只有垃圾的价格。
选购电脑,不能看最强的地方,而是要看最弱的地方。
一台pc配置包含CPU 显卡两个最主要的硬件
其他硬件为 主板 硬盘 内存条 散热 电源 显示器
影响使用性能最大的肯定是cpu和显卡
而其余硬件的配置则会影响CPU和显卡的性能发挥。
这也是为什么好多cpu显卡同配置的笔记本,但是综合体验就是比不过另一款。
所以要综合选择,灌输硬知识会让人难以理解。
简单说则是
硬盘看读取速度和储存颗粒
内存条看内存颗粒,频率,时序通常越低越好,内存大小。
散热看噪音,风向流经,温度控制。
电源看供电稳定性和电源大小。
显示器看色域,刷新率,分辨率。
笔记本的缺点在于
同一厂商在供应商用材上同一批的产品缺陷会很统一,
比如,之前拯救者低温焊锡,高强度使用会掉主板焊点,减少硬件使用寿命,
或者天选的逆天色域屏幕,让你无条件体验动物眼中的色彩。甚至各方面单拎出来性能都不错的配置,也可能因为模具的使用导致影响某一硬件的使用。
而厂商供应商制作的成本也导致很难做出一台几乎没有缺陷的产品出来。
这些东西当你购买后是没办法像主机一样通过硬件替换升级去改善问题的。
所以一台笔记本到手后天生的缺陷存在你整个的使用生命期里。
如果真的做了一台使用寿命超长的机器出来,那么厂商还怎么卖新机。
笔电的好多缺陷确实是人为刻意制作出来的。
所以我们要保证在换代周期内,尽可能的让自己的体验变好。
现在大部分人受到自媒体影响,觉得有性能焦虑,看到各种网上80 90的卡就觉得什么60系和上代的卡用不了。
电子设备要以需求和预算为选购指南。
如果你不玩3A游戏,平时只玩网游。那么60系的显卡足够跑了。
甚至不用最新的5060,2060 3060都足够玩市面上绝大多数网游。
有设计需求专业的学生,要么选游戏本,要么无脑冲苹果。
因为ps pr一类adobe专业设计软件是需要显卡和cpu还有内存条的性能支持做为代价的
而把苹果提出是因为,苹果作为除游戏本外是唯一能做到流畅的专业办公体验。
对于软件在系统上的调教,苹果性能资源的利用在业界仅此一家。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但是游戏本办公的缺点在于沉的要死,而且走哪都要拖个电源,如果不用电源因为供电不足导致性能下降直接变成老年机。而苹果能保证在供电和不供电的使用体验是一致的。对办公需求量大的人来说几乎是完美选择。
屏幕上游戏本的配置是以高刷新率,高分辨率为前提的。对于设计专业来说最重要的色准很难保证,也就导致了出图和实际制作时看到的画面不一致。苹果的显示器在业内色彩调教是顶级,可以直接拿来当专业显示器用。
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笔记本的选用上
抛开性能配置之外,最重要的是关注显示器的色域色准。
而其他的办公本是个谎言,倒不如叫做轻便版MICROSOFT OFFICE启动器,除了打文档别的事情几乎都做不了。
显示屏
而这时候还有另一个问题,有人会发现,md为什么我俩配置一模一样,但是他的画面帧率就是比我要高呢。
这点是因为显卡作为输出图像设备是直接和分辨率挂钩的。
目前主流显示器分辨率是2k 也就是2560*1080p
而有些显示器很可能是1920*1080p
两者的像素点并不在一个数量级,问就是喜不喜欢我的1920大果冻颗粒。
两者之间的帧率差别大概会在30%左右。
你需要在游戏帧率和画面表现上做一个取舍。
而只需要臭打游戏的人。
死盯供电,内存,CPU。
摩尔定律已死的时期到了,性能过剩成为常态,而游戏画面的表现力暂时到达了一个瓶颈。
老黄的大力水手魔法就像能让霍金变刘翔。
但是供电不足就像刘翔跑步只给一只鞋穿一样。一步高一步低,那还能有好?
所以要根据配置的功率,选购前看一下笔记本的电源适配器的功率多少。基本上要比整体需求功率高出30-40%的盈余,才能保证供电稳定,因为不同品牌的主板使用时硬件的功率会变得不稳定,比如自动超频后供电需求量变大,而原有的功率不适配反而会导致帧率下降。
内存则是保证软件运行稳定性,内存不足或者频率不足会导致游戏卡帧,闪退等等问题。
而cpu是保证运行流畅度的,这个和显卡的画面流畅度是两个概念。
主要是看核数和线程数,还有单核频率和主频。cpu也确实可以分担一部分的显卡压力。
cpu的厂商分为AMD和因特尔。笔电上的cpu一般是笔电专用,如果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储备,想省一些预算可以选AMD,如果你想省心,就只想打游戏直接冲INTER。
硬盘
硬盘的选择上,读取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游戏的加载速度,举例子就是玩PUBG时候,有时候地图突然消失掉,人卡到地底,就是因为硬盘的加载速度太慢导致的。
而硬盘的大小现在默认是1t,其实对于会管理硬盘的人来说,1t完全够用,除非你有很大的剪辑需求,需要存储素材。但我仍然不建议你在购买时就选装硬盘,价格贵的要死,找个同型号的或同样读取速度的硬盘加装或替换即可。
分区的事情要说一下,现在的硬盘不像以前的机械硬盘要分DEF区分那么多,
因为以前的硬盘读取是按条针扫过区域去读取内容的。
而现在直接m2插槽完全没这个问题了。分这么多对硬盘管理不是好事。
1t标准容量是1024G,但是实际到手是950G左右。
唯一要分区的就是系统盘C盘。
个人建议分给系统盘150G左右的容量,这样后面几乎不会因为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C盘数据爆满天天惆怅怎么清理,转头一看其他几个盘分的乱七八糟整合还要格式化头疼
显卡
我把大部分人最关心的显卡配置放到最后说,其实还是想缓解现在各位的性能焦虑。
浪费掉自己需求以外的性能真的可以用可耻来形容,
因为这笔多余的钱完全可以花的更有意义,当然不差钱的除外。
比如你只玩网游,只看剧。完全没有必要上一个70的卡。
两者差价差不多在1500-2000左右。
剩下来的这笔钱,用在你的外设上体验绝对会更好。
60卡配置下 内存16g拉到32g解决你百分之70的问题。
购买配置里没有内存选项现在都有备用槽可以添加内存条,几百块钱解决。
性能焦虑一定上70,然后被奸商架着脖子看了看怎么70还16g内存买都买了要不上32g吧
一看32g选项cpu配置也换了。价格莫名其妙的多花了几千块。而原本你仅仅是想要让你的帧数能提升一些,但只提升了百分之20的性能,却多花了百分之40的钱。
多花的几千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足够买一台ps5,一台switch。或者一套wooting外设。
没人每天打开你的控制面板对着你的设备管理器中的配置疯狂夸赞。一句哦nb就拉倒了。
但是用一套2000块钱的外设可真是实打实的天天在你舍友眼前晃。
当年听着你舍友50块钱淘来的二手达尔优机械键盘疯狂敲击辱骂队友发出松垮的塑料音效时,你拿着wooting拿下五杀,感受着它细腻的触感,优雅的光效时,心里一定会窃喜没花钱给到那个糟显卡上。
总
好多人在拥有自己第一台电脑时的心情就像娶了老婆一样的傻小子,我希望每个人在使用自己电脑时都有良好的体验,进入大学后会遇到很多事情,可能你的爱情不靠谱,对象会跑路,考试挂科。但我希望你失恋时,被老师屌之后,逃课在宿舍打游戏的时候,心情糟的批爆时,你对着你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脸上能发自内心的笑。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