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主機插獨顯≈臺式機?銘凡NAB9 Plus+顯卡擴展塢全面評測

作爲一個資深的數碼玩家,從中學時代我就開始鼓搗電腦數碼,也玩過不少的臺式電腦、筆記本等產品。

在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了Intel的NUC迷你主機,給我留下了不小的震撼!原來電腦可以做成這麼小。當年,這種NUC迷你主機電腦主打穩定低功耗,性能釋放非常有限,適合用在工控設備上。

誰曾想經過多年的發展,迷你主機已經擁有了不輸高性能筆記本的性能釋放,CPU滿載45W、54W的迷你主機產品比比皆是,真的讓人感慨技術的進步。

不過,這類迷你主機始終繞不開一個問題:顯卡性能羸弱。它們在娛樂性、CUDA生產力等方面嚴重欠缺,無法承擔3A遊戲大作、影視編輯調色、側端AI大模型等依賴於GPU的應用。

而現如今,爲了解決這一問題,市面上各類顯卡擴展塢開始出現了,通過專用的OCuLink接口,實現了性能幾乎無損的顯卡擴展,讓高性能臺式機顯卡與迷你主機實現了“呂布騎狗”的搭配效果。

我桌上這一套組合就是這類產品裏的翹楚,銘凡NAB9 Plus 迷你主機+OCuLink顯卡擴展塢:

這款搭載了移動端旗艦級Intel Core i9-12900HK處理器,增加了一個支持臺式機獨顯無損連接的原生OCuLink接口,配合OCuLink顯卡擴展塢,讓這一套組合在CPU和GPU方面都有非常不俗的潛力,非常適合追求高性能GPU與便攜性平衡的玩家。

以上這一套,使用體驗究竟如何?一起來看:

萬物始於開箱

銘凡NAB9 Plus迷你主機使用了專業風格的小黑盒,而銘凡DEG1顯卡擴展塢使用的是工業牛皮紙包裝。

銘凡NAB9 Plus迷你主機開箱後,裏面的包裝保護性還是相當不錯的,上方是迷你主機本體。

不得不說,這巴掌大的體積是真的小巧啊!

包裝的下方是豐富的配件,包含120W電源適配器、HDMI線、VESA掛架、SSD散熱器、SATA轉接線、螺絲三包。

反正該有的都有了,連直接掛載在顯示器背後的套件都給,貼心!

另外,它的電源適配器是航嘉出品的,品質有保障啊!

而顯卡擴展塢這邊是這樣的:

擴展塢一個、OCuLink線一根、顯卡擋板支架一根、螺絲一包。

顯卡擋板支架是這麼裝的,先裝在電源上,再用螺絲將顯卡擋板與其固定。

外觀和接口

先看迷你主機

NAB9 Plus延續了銘凡EliteMini系列的金屬質感機身設計,顏值不俗、看起來也即爲幹練。

它的體積僅爲0.8L,重量約600g,放桌上是一點都不佔用空間,特別適合桌子較小的用戶。而且配合包裝內的掛架,還可輕鬆壁掛於顯示器後方。

雖然小巧,但在接口上卻毫不吝嗇。前方配備了兩個USB3.0、一個3.5mm音頻接口。

而後方更是奢侈的提供了DP、HDMI、USB4、兩個2.5G網口和一個支持PCIe 4.0直連的OCulink顯卡擴展塢接口,甚至還給了兩個USB2.0接口供2.4G無線鼠標鍵盤使用,以減少電磁干擾。

它給的DP、HDMI、USB4三個接口,最多可以接三臺4K顯示器,其中USB4接口還支持100W PD協議供電和40Gbps速率的數據傳輸,玩法更多咯~

它的頂蓋部分採用了非常有特色的“易開蓋”結構。

只需要在頂蓋的箭頭指示位置,輕輕按壓就可以彈開,無需任何工具輔助。這也是我見過的,拆機換裝內存和SSD最方便的機器了。

打開後,裏面有兩個內存條插槽、一個M.2接口的NVMe固態硬盤插槽、一個SATA硬盤插槽、以及一個可更換的MTK WiFi 6無線網卡。

其中SATA硬盤插槽,需要使用包裝內附帶的轉換頭,接一塊SATA硬盤並安裝在頂蓋上,就能擴容了,同樣也很方便。

將機器自帶的SSD散熱器裝在SSD上,把SSD和內存裝進去,即可開機安裝系統咯。

但在此之前,我想看看它的散熱結構:

我們把它反過來,四個緩震腳墊內,藏了4顆螺絲,揭下腳墊即可拆卸。

打開後,巨大的散熱器成了機身內部最顯眼的部件。

它使用了雙熱管結構,配合PCM相變材料壓12900HK還是非常穩的。

而散熱鰭片的面積也很大,兩組散熱鰭片配合高密度扇葉風扇,整體的散熱效果和靜音還是可以的。

接下來,來看OCuLink顯卡擴展塢

整個擴展塢使用了開放式的平板設計,不限制顯卡長度,而且也沒有多餘的凸起,必須好評!

它使用的OCuLink接口支持PCIe 4.0 x8直連,理論帶寬高達64Gbps,外接RTX 4070級別顯卡時,性能損失非常非常小。而我的4080插上去表現也非常不錯,一會兒會說到。

它的供電需要一顆ATX或SFX標準的臺式機電源(PSU),我這裏用了一個艾湃電競GTR v2.0的750W白金電源,應對RTX 4080這樣的顯卡來說綽綽有餘了。

顯卡插好、電源裝好、連好線後,整體是這樣的:

擺桌子上後,視覺效果還是非常酷炫的,這下來我家的人,就都知道我有高端顯卡了,別人眼裏我的家庭地位+1

這裏需要說一句,我用的英偉達的公版RTX 4080,它的散熱規模非常誇張,日常風扇基本不轉,只有打遊戲的時候會有非常輕微的風扇噪音,基本也能被遊戲聲音掩蓋。

而且艾湃電競GTR v2.0這個白金電源噪音也非常小,只給顯卡供電的時候,負載很低,風扇也基本不轉,所以這一套放我桌上,對我工作和遊戲基本沒有什麼干擾。

它的機身左側有一顆開機鍵,但我基本不用,因爲連接好後,迷你主機和顯卡擴展塢會聯動,迷你主機一開機、顯卡也就跟着亮起來了,而迷你主機關機的時候,顯卡也會同步關閉,很靠譜!

來看配置

因爲我手裏的是準系統,所以就只聊聊它的核心配置吧:

銘凡NAB9 Plus迷你主機用的處理器是Intel Core i9-12900HK,它在當今市場上算是一款中高端處理器,擁有14核20線程,採用大小核混合構架設計,包括6個性能核(P核)和8個能效核(E核),實際的性能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

WiFi無線網卡方面,銘凡NAB9 Plus給了一個聯發科的MT7902,我用在距離路由器5米的位置時,steam或戰網下載速度可以達到60MB/s,性能足夠啦。

內存的話,準系統並沒有配備。它支持的是DDR4內存,最大3200MT/s,我選擇了金士頓。

固態硬盤的話,它支持PCIe4.0固態,按需選購即可~

裝好後,我忍不住先玩了一把暗黑4(最近剛開始玩),不得不說,有了高端顯卡後,迷你主機玩遊戲也真的爽了起來!實際體驗上,我感覺和我的臺式機沒有區別,至少感知不到。說明銘凡NAB9 Plus迷你主機的CPU性能足夠玩遊戲,只是被核顯拖累了,只要裝上獨顯就能爽玩。

先來看

迷你主機本身的性能測試

CPU-Z基準測試

搭載12900HK的銘凡NAB9 Plus在CPU-Z中,處理器單核跑分736,多核跑分6934.9。這個分數基本達到了12900HK的跑分極限(我見過的市面上最高跑分爲7100),與AMD的7840HS和8845HS處於同水平。

Cinebench R23

Cinebench主要通過渲染場景的方式,來測試CPU的極限性能和穩定性。

搭載12900HK的NAB9 Plus,多核13706、單核1911的得分相當厲害,多核小超了Ultra 5 125H、單核超越了我測過的所有迷你主機的單核性能,包括7840HS、Ultra 7 155H和Ultra 5 125H。

Cinebench 2024

CPU部分的跑分數據如上,內置12900HK的銘凡NAB9 Plus獲得了多核797、單核111的分數,單核接近蘋果M1(112)、多核超過了蘋果M1 Max(791)。這樣的成績,在迷你主機裏算是相當不錯了。

Geekbench

Geekbench測試了CPU的運算能力分數和GPU的openCL分數,反映了各自的性能。

內置12900HK的銘凡NAB9 Plus在Geekbench CPU測試中,測得了單核1766、多核9799的分數。

它的核顯,在Geekbench GPU OpenCL跑分中,得分17094,這個成績是目前Ultra 7 155H核顯的1/2,單靠核顯玩遊戲比較困難,只能維持日常辦公和輕度的3D圖形處理需求。

我們接着看:

Blender 3D渲染

Blender軟件裏,官網提供的Car Demo用純CPU渲染。

銘凡NAB9 Plus耗時3分鐘(時間越短、性能越好)。

作爲對比,AMD桌面端旗艦CPU R9 7950x用時60秒(數據來自極客灣);

Ultra 5 125H的渲染用時3分6秒;

AMD 6900HX的渲染用時3分11秒;

在移動端處理器裏,銘凡NAB9 Plus使用的12900HK性能釋放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7-Zip基準測試

7-ZIP解壓縮軟件的基準測試功能,可以反映出電腦日常的辦公運行效率,對CPU和內存的性能非常敏感,僅供參考:

總體評分71.738GIPS,這個成績,約等於我14900K+48GB DDR5 8000臺式機的1/3了。已經很厲害了!

性能小結

以上的測試可能有點不嚴謹,但對於大家的購買決策也有足夠的參考性。

在實際的辦公和日常使用體驗上,銘凡NAB9 Plus 迷你主機幾乎沒有短板,即使不用顯卡擴展塢,這臺迷你主機也可以應對比較重的辦公項目拿來Ps/Illustrator作圖、office辦公、Excel操作巨型表格、製作PPT肯定沒問題,完全可以替代絕大多數臺式機了。

加裝顯卡擴展塢性能測試

理論性能實測

Cinebench 2024

還是之前的圖,這次注意看顯卡測試部分,銘凡擴展塢+4080顯卡獲得了26383的分數,比我在AMD 9700X臺式機上測得的:

這個分數——26547——僅僅少了一百多,在生產力渲染方面,顯卡插擴展塢、用在迷你主機上後,性能幾乎沒有損耗。

3D Mark理論性能測試

在3D Mark Speed Way測試項目中,銘凡NAB9 Plus迷你主機+顯卡拓展塢+4080顯卡得分7110分,與INTEL 14900K臺式機幾乎一致。

以下兩個3D Mark測試項目的總分是由CPU和GPU等因素共同決定的,而迷你主機的CPU肯定是不如臺式機的,所以以下測試結果中,只看GRAPHIC SCORE(圖形得分)。

在3D Mark Fire Strike中,銘凡NAB9 Plus迷你主機+顯卡拓展塢+4080顯卡在圖形得分中取得了58537分,比AMD 9700X臺式機少了6.7%。

在3D Mark Time Spy測試中,銘凡NAB9 Plus迷你主機+顯卡拓展塢+4080顯卡在圖形得分中取得了26867分,與AMD 9700X臺式機幾乎相當。

Geekbench GPU OpenCL

使用獨顯的時候,這一套在Geekbench GPU OpenCL跑分中,得分279949分!基本和我在臺式機裏跑出的數據是一致的。

遊戲實測

暗黑破壞神4

4K全高畫質,開啓幀生成、DLSS,平均幀數97,37分鐘的遊戲時間裏,大部分都在100幀以上,整體遊戲體驗非常絲滑,再也不用忍受Xbox上畫質和性能二選一了。

反恐精英2

1080P+中畫質,平均幀325.8,1%low幀140,顯然是CPU和內存頻率所限,幀數並不算特別高,但實際上玩起來絲滑度絕對OK,喫滿1080P 320Hz的電競顯示器毫無壓力~

極限競速地平線5

4K+默認極高畫質,可以達成115幀目標幀數!

作爲對比,我的14900K臺式機搭配4080顯卡,可以達成129幀目標幀數。在極限競速地平線5這款遊戲裏,4080顯卡使用顯卡擴展塢約有1成的性能損失。

賽博朋克2077

4K+光追超級預設,幀生成關閉,平均FPS 67.86。

相比14900K臺式機的平均FPS 84,4080顯卡使用顯卡擴展塢越有19%的性能損失,但依舊非常絲滑。

古墓麗影:暗影

4K+預設高畫質,關閉DLSS等功能,平均幀率139。

相比14900K臺式機的平均幀率148,4080顯卡使用顯卡擴展塢越有6%的性能損失。

性能小結

從上面的測試可以得出,使用銘凡這款顯卡擴展塢後,用迷你主機玩遊戲終於可以爽玩了,而且我的4080顯卡在理論性能上衰減很少,在大多數的遊戲和應用中,性能可以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只有少部分對CPU和內存頻率非常敏感的遊戲會有較大的性能損失,但整體仍舊可以爽玩。

而且在用了這臺迷你主機也可以完美替代中高端獨顯臺式機,使用Lightroom的AI功能、Pr剪映剪4K片子、即使3Ds Max、UE、Creo等3D建模渲染軟件也毫無壓力,畢竟CPU的性能很強、而GPU性能可以根據需求擴展,爽!

購買建議

銘凡NAB9 Plus這臺迷你主機性能強悍,而且接口風格、擴展性很高。

日常使用中,它輕巧不佔空間,一個小小的迷你主機放在顯示器下方,特別適合完美主義者。而且它低功耗+全接口的配置也帶來了更安靜、更節能環保的使用體驗,尤其是它能外接三臺顯示器,無論家用或辦公用都可以很好的提升娛樂性和工作效率。

而當它和銘凡的DEG1顯卡擴展塢結合後,更是可以完全釋放遊戲性能,非常兇猛!無論是3A大作或賽車競技遊戲,這個小小的迷你主機都能跑的動,真實的遊戲體驗與我的臺式機無誤,真的好牛!

最後 關於迷你主機和顯卡擴展塢的碎碎念

每當我在社交平臺分享迷你主機的測評時,總能看到這樣的疑問:諸如“爲何不買筆記本?”、“有這錢不如裝**顯主機?”等。

我是這麼理解的:個人電腦發展到現在這個時代,其實細分產品特別多,針對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在選購時有多重選擇:

空中飛人需要便攜移動辦公,行李箱裏躺着1kg的輕薄本,多一個充電器都覺得沉;

而大學生則需要兼顧遊戲娛樂和學習,他們精力一般都很旺盛,經常在宿舍、實驗室和教室之間來回跑,一臺習武之人專用的遊戲本則更合適;

如果是擁有專屬電競房的老玩家,需要極致遊戲性能、且伴侶不會指手畫腳的,那就搭一臺高配遊戲臺式電腦

而像銘凡NAB9 Plus迷你主機+顯卡擴展塢這樣的組合,巴掌大的金屬小方盒藏着澎湃動力,更適合桌面空間小、不想配笨重臺式機、追求靜音、想玩遊戲大作、且願意小小折騰一下的遊戲玩家和生產力用戶。

這一套,比臺式機更小更靜音省電,比筆記本有着更好的GPU性能和更豐富的接口,而且主機部分可以隨時拿下來帶去任何地方使用,在方寸間完成性能與優雅的平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