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心脏起搏器问世 比米粒还小可降解被吸收

世界最小的心脏起搏器近日由美国西北大学领衔的国际团队,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等机构研发成功,其体积比米粒更小,且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这一突破性技术已在《自然》期刊发表,并被视为心血管治疗领域的重大革新。

该起搏器尺寸为1.8毫米×3.5毫米×1毫米,比传统起搏器小500倍,可通过微创技术,3毫米以下切口植入,甚至适用于新生儿。

全部组件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如镁、锌、三氧化钼等,植入后1-2.5年内逐渐降解,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极大降低感染和并发症风险。

装置利用体液作为电解液,通过镁或锌阳极与三氧化钼阴极的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实现自供电,无需外部电源或导线。这一创新设计由中国博士后张亚敏提出,是其核心突破之一。

通过近红外光远程无线控制起搏频率。当体外可穿戴皮肤贴片检测到心律异常时,自动发射近红外光激活起搏器,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实现精准调节。

已在小型动物,小鼠、大鼠、大型动物,猪、犬及离体人类心脏组织中验证有效性,可稳定控制心脏节律。

研究团队预计未来2-3年内启动首期人体试验,目标是将该技术转化为常规医疗工具。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