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被輿論毀掉的國產恐遊佳作《黑暗世界:因與果》究竟怎麼樣?

說起恐怖遊戲,最近站在輿論封口浪尖上的就只有《黑暗世界:因與果》了。Demo的時候我曾上手體驗過,感覺很不錯,也在正式版出來後第一時間持續關注中。但這次的輿論節奏卻讓我感覺很陌生,我先闡述一下我對恐怖遊戲的看法!

單人恐怖遊戲按視角分爲2D平面遊戲和3D遊戲,2D的恐怖遊戲我基本玩起來不會害怕,但是3D恐怖遊戲存在太多記路的環節,我很容易迷路,所以在追逐戰的時候很容易反覆去世。3D恐怖遊戲又分以戰鬥解密爲主、以追逐戰解密爲主、和以劇情解密爲主三大類,第一類和第三類都是我可以暢玩的,但偏偏第二類是我認爲最恐怖的,也最難以親身體驗的類別。這個觀點我也和身邊的遊戲玩家溝通過,大多數人基本和我一樣,尤其以《逃生1+2》兩部作品躺在遊戲庫裏從來沒動過最爲經典。

而《黑暗世界:因與果》恰恰是遊戲性還算不錯的劇情解密類恐怖遊戲,這類遊戲通常被戲稱爲“步行模擬器”,遊戲會用世界觀構築,親身體驗受害人視角等藝術手法和視覺盛宴來讓玩家不寒而慄。幸運的是,《因與果》中兩種表現形式都有:比如本作中對類似1984世界觀的構築——無處不在的mother牌大眼睛盯着你,簡直就是“老大哥在看着你”的翻版;

 

而從單個視角出發,從牆眼中窺見蕾切爾的生平,則是對親身體驗受害人視角的完美詮釋。兩者並不孤立,蕾切爾用盡半生逃出囚禁自己的家庭,遇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結果仍在幸福的彼岸投入到了社會的囚籠之中,這種永遠無法逃脫的恐怖正是背後的大型社會控制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的佐證。

 

在遊戲性上,我玩之前看到一些評論也以爲遊戲是純播片+解密,但實際通關後來看,《因與果》的遊戲性還算不錯,有讓我死過好幾次的片段。其中玩法融合最好的是第二章,一開始的時間循環解密,再到後面類似《零》系列的拍照玩法——通過相機發現異世界的眼球和鬼媽媽,利用精準的焦距位置拍下照片對他們造成傷害,這段既有壓迫感,又有藝術感!

其他部分比較廣泛運用的是追逐戰,不過《因與果》的追逐戰多數是爲了配合藝術效果而展現,比如突然狹小的地形,永遠到不了門口,顏色變換的未知領域,這些都很好地將恐怖具象化,視覺化!

 

劇情方面也沒有評論說的那麼晦澀,雖然遊戲劇情很有深度,但看個大概弄清主線劇情的難度並不高,我按照遊戲的發展簡單描述一下劇情。遊戲的三個章節分別對應男主審問的三個嫌疑犯:肖恩、蕾切爾、丹尼爾。三者的關係是遞進的,只有男主通過潛入前者大腦與記憶的方式纔可以獲悉後者的存在。在以監視社會大背景的構築下,對三個家庭進行不同程度的回憶與剖析,得出三個家庭支離破碎的真相。“我”這個載體在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中是逐漸成長的,對肖恩一家三口的悽慘下場有些不安、對蕾切爾夫妻短暫幸福的毀滅感到同情、對丹尼爾飽受折磨的現狀感覺慚愧,進而主動去拯救他們,雖然“我”能力有限,但哪怕只救下一個人也是一種救贖。

 

遊戲最棒的就是畫面了,很難想象一個十幾人的小團隊竟然能開發出一款畫質堪比大作的獨立遊戲。而且優化非常棒,除了一次追逐戰失敗後屏幕卡死和偶爾的卡頓外,我的遊戲流程裏基本沒遇到其他惡性bug。遊戲的英配非常出色,如果不是這場莫名奇妙的輿論戰,估計很多人都看不出來這個作品竟然是國內製作組做的;不過很可惜,中配實在有些粗糙,被我放棄了,我直接選用英配錄下的全流程。

 

這款遊戲其實可以做很多解析,但我對恐怖片的閱歷不多,就不班門弄斧了,感興趣的玩家可以搜一搜“半支菸sama”的全流程全收集解說視頻,他的講解會幫你把劇情梳理的特別清晰。不過這並不意味着本作的劇情亂,相反,本作表面上的劇情非常簡單易懂。不過我玩很多遊戲都是一知半解,我更喜歡追逐理解我在遊戲裏能經歷的一切,而不想詳細瞭解我無法參與的背景設定以及大事件年表,所以很多遊戲我自己通關一遍後會主動補一些其他主播的梳理資料。

 

總結

《黑暗世界:因與果》無疑是國產恐怖遊戲的又一個高峯,讓玩家知道中國的恐怖遊戲不止有中式民俗恐怖這一條路可走。不過囿於恐怖遊戲題材的限制,本作能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期待制作組的下一部作品還有機會再次相見。

優點:

1、一流的美術表現

2、還不錯的遊戲性,追逐戰與藝術設計更爲緊密,拍照戰更像《零》系列的玩法

3、主線劇情簡單易懂,但可以深入挖掘的內容非常多

4、音樂好聽

缺點:

1、中配不太用心,可能是臺詞本身更適合英語的原因

評分:8.5/10  

(出於我對心理恐怖這一類型的喜愛,可以給到 9/10)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