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被舆论毁掉的国产恐游佳作《黑暗世界:因与果》究竟怎么样?

说起恐怖游戏,最近站在舆论封口浪尖上的就只有《黑暗世界:因与果》了。Demo的时候我曾上手体验过,感觉很不错,也在正式版出来后第一时间持续关注中。但这次的舆论节奏却让我感觉很陌生,我先阐述一下我对恐怖游戏的看法!

单人恐怖游戏按视角分为2D平面游戏和3D游戏,2D的恐怖游戏我基本玩起来不会害怕,但是3D恐怖游戏存在太多记路的环节,我很容易迷路,所以在追逐战的时候很容易反复去世。3D恐怖游戏又分以战斗解密为主、以追逐战解密为主、和以剧情解密为主三大类,第一类和第三类都是我可以畅玩的,但偏偏第二类是我认为最恐怖的,也最难以亲身体验的类别。这个观点我也和身边的游戏玩家沟通过,大多数人基本和我一样,尤其以《逃生1+2》两部作品躺在游戏库里从来没动过最为经典。

而《黑暗世界:因与果》恰恰是游戏性还算不错的剧情解密类恐怖游戏,这类游戏通常被戏称为“步行模拟器”,游戏会用世界观构筑,亲身体验受害人视角等艺术手法和视觉盛宴来让玩家不寒而栗。幸运的是,《因与果》中两种表现形式都有:比如本作中对类似1984世界观的构筑——无处不在的mother牌大眼睛盯着你,简直就是“老大哥在看着你”的翻版;

 

而从单个视角出发,从墙眼中窥见蕾切尔的生平,则是对亲身体验受害人视角的完美诠释。两者并不孤立,蕾切尔用尽半生逃出囚禁自己的家庭,遇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结果仍在幸福的彼岸投入到了社会的囚笼之中,这种永远无法逃脱的恐怖正是背后的大型社会控制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的佐证。

 

在游戏性上,我玩之前看到一些评论也以为游戏是纯播片+解密,但实际通关后来看,《因与果》的游戏性还算不错,有让我死过好几次的片段。其中玩法融合最好的是第二章,一开始的时间循环解密,再到后面类似《零》系列的拍照玩法——通过相机发现异世界的眼球和鬼妈妈,利用精准的焦距位置拍下照片对他们造成伤害,这段既有压迫感,又有艺术感!

其他部分比较广泛运用的是追逐战,不过《因与果》的追逐战多数是为了配合艺术效果而展现,比如突然狭小的地形,永远到不了门口,颜色变换的未知领域,这些都很好地将恐怖具象化,视觉化!

 

剧情方面也没有评论说的那么晦涩,虽然游戏剧情很有深度,但看个大概弄清主线剧情的难度并不高,我按照游戏的发展简单描述一下剧情。游戏的三个章节分别对应男主审问的三个嫌疑犯:肖恩、蕾切尔、丹尼尔。三者的关系是递进的,只有男主通过潜入前者大脑与记忆的方式才可以获悉后者的存在。在以监视社会大背景的构筑下,对三个家庭进行不同程度的回忆与剖析,得出三个家庭支离破碎的真相。“我”这个载体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逐渐成长的,对肖恩一家三口的凄惨下场有些不安、对蕾切尔夫妻短暂幸福的毁灭感到同情、对丹尼尔饱受折磨的现状感觉惭愧,进而主动去拯救他们,虽然“我”能力有限,但哪怕只救下一个人也是一种救赎。

 

游戏最棒的就是画面了,很难想象一个十几人的小团队竟然能开发出一款画质堪比大作的独立游戏。而且优化非常棒,除了一次追逐战失败后屏幕卡死和偶尔的卡顿外,我的游戏流程里基本没遇到其他恶性bug。游戏的英配非常出色,如果不是这场莫名奇妙的舆论战,估计很多人都看不出来这个作品竟然是国内制作组做的;不过很可惜,中配实在有些粗糙,被我放弃了,我直接选用英配录下的全流程。

 

这款游戏其实可以做很多解析,但我对恐怖片的阅历不多,就不班门弄斧了,感兴趣的玩家可以搜一搜“半支烟sama”的全流程全收集解说视频,他的讲解会帮你把剧情梳理的特别清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本作的剧情乱,相反,本作表面上的剧情非常简单易懂。不过我玩很多游戏都是一知半解,我更喜欢追逐理解我在游戏里能经历的一切,而不想详细了解我无法参与的背景设定以及大事件年表,所以很多游戏我自己通关一遍后会主动补一些其他主播的梳理资料。

 

总结

《黑暗世界:因与果》无疑是国产恐怖游戏的又一个高峰,让玩家知道中国的恐怖游戏不止有中式民俗恐怖这一条路可走。不过囿于恐怖游戏题材的限制,本作能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期待制作组的下一部作品还有机会再次相见。

优点:

1、一流的美术表现

2、还不错的游戏性,追逐战与艺术设计更为紧密,拍照战更像《零》系列的玩法

3、主线剧情简单易懂,但可以深入挖掘的内容非常多

4、音乐好听

缺点:

1、中配不太用心,可能是台词本身更适合英语的原因

评分:8.5/10  

(出于我对心理恐怖这一类型的喜爱,可以给到 9/10)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