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盤”新成員加入:WD Blue SN5000 NVMe SSD

01/ 關於WD Blue SN5000 NVMe SSD

去年西部數據的WD Blue系列(也就是俗稱的“藍盤”)正式跨入了“4.0”時代(WD Blue SN580 NVMe SSD),今年他們又帶來了一款速度更快,甚至容量上限更大的新品:WD Blue SN5000 NVMe SSD。

關於WD Blue SN5000 NVMe SSD 2TB

  • 速度再次升級:NVMe PCIe Gen4 SSD,高達5150MB/s的順序讀取速度

  • 西部數據自家主控(Polaris 3 A101-000171-A1)+112層3D TLC閃存顆粒(BiCS 5)+nCache 4.0

  • 單面M.2 2280規格:提供500GB, 1TB, 2TB多種容量型號

  • 4代DRAM-less架構 +低功耗架構+支援WD SSD Dashboard

  • 900TBW(2TB型號)5年保修

升級主控之後的WD Blue SN5000 NVMe SSD速度,其實已經跟4.0早期WD_BLACK系列性能相當,而依舊HMB無緩存技術的WD Blue SN5000溫度壓力還會更小。

甚至有4TB型號!!!

WD Blue SN5000 NVMe SSD其實海外版甚至已經有了4TB版,不過估計因爲國內市場對於QLC顆粒的接受度(限定4TB版纔是),以及4TB容量本身需求量不多,所以目前並沒有引入。

目前國內型號覆蓋是從500G到2TB的三款型號,採用的NAND閃充顆粒是已經經過市場驗證了的BiCS 5 112層3D TLC閃存顆粒(比如WD Blue SN580),依舊是全盤模擬SLC的HMB無緩存設計,主控則升級到了最新款的Polaris 3 A101-000171-A1(四通道),PCIe 4.0 x4 總線接口連接,所以這次順序讀取速度上限也突破了5000MB/s大關,而關鍵的實際緩外速度表現,後面也會詳細測試。

此外因爲散熱壓力小,所以WD Blue SN5000 NVMe SSD本體依舊沒有什麼額外的散熱輔助設計,日常使用正常安裝即可。

哪怕是4TB型號,依舊是誇張的單顆粒,感嘆科技現在常規的M.2 2280版WD Blue SN5000 NVMe SSD,因爲單面設定,所以也比較適合筆記本、移動SSD、Windows遊戲掌機等設備使用。

售後保障

WD Blue SN5000 NVMe SSD默認是提供5年保修,然後因爲容量不同,對應的耐久度(TBW)上限不同,比如500G是300TB、1T是翻倍600TB,而2T版則達到900TB

02/ 性能表現

實際性能部分我比較關注的就是WD Blue SN5000 NVMe SSD 順序讀寫速度、溫度表現跟緩外速度,速度的話主要就是對比之前型號提升,後面的點就是是否延續藍盤以往的優勢。

測試平臺

  • CPU:銳龍9 5950X

  • 主板:B550M

  • 內存:DDR4 3600 16G*2

  • 顯卡:AMD Radeon RX7600

  • SSD:WD Blue SN5000 NVMe SSD 2TB

產品信息

使用CrystalDiskInfo*可以看到支持PCle 4.0x4通道,NVMe 1.4標準,另外我這邊測試的是2TB的型號。

*Crystal Disk Info 是顯示存儲設備特性和運行狀況的工具,它顯示從溫度、設備已通電的小時數,甚至到通知您設備固件的程度等所有內容。

基準速度測試

首先的SSD本身的基準速度表現。WD Blue SN5000 NVMe SSD基本都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官方標稱的高達5150MB/s 最大讀取速度,而最大寫入速度也達到或超過4850MB/s,比SN580提升幅度確實比較明顯(參考:SN580 順序讀寫差不多 4250MB/s 和4100MB/s)。Crystal Disk Benchmark 用於通過對隨機數據進行採樣來測量讀寫性能,這些數據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壓縮的。

對比是CDM的1G和8G測試結果,速度變化不大。

關於緩外速度:WD Blue SN5000採用了動態回收SLC緩存策略,實際SLC緩存略約爲容量的30%左右(2T型號爲700G左右),在SLC緩存耗盡後到50%範圍(2T型號爲也就是1T左右)依舊可以維持較高的性能(依舊在4000MB/s),在50%後速度纔會有明顯下降,實際這個表現在HMB型號裏面算挺好的,日常使用基本也不用擔心緩存降速問題,畢竟除了測試,誰動不動寫入1T以上大文件。

TxBENCH*測試結果也是類似

TxBench 的工作方式與 Crystal DiskMark 大致相同,但具有其他一些功能。可以配置高級負載基準測試,以及通過安全擦除、增強安全擦除、TRIM 和覆蓋來擦除完整的驅動器信息和數據。

平臺模擬應用測試

首先這邊使用PCMARK10*針對存儲的完整系統盤基準測試,測試項目包含一系列來自流行應用程序和常見任務的真實軌跡,以全面測試現今最快盤的性能。測試結果總分大概2654分,對比SN580有一定程度的提升(SN580大概2200左右)。

*PCMark 10 存儲基準測試會生成一個總分,作爲衡量硬盤性能的指標。比較設備就像比較分數一樣簡單。這些測試還測量和報告驅動器的帶寬和平均訪問時間性能。每個測試都使用在執行實際任務時記錄的跟蹤,例如啓動 Windows 10、啓動 Adobe Photoshop 和 Illustrator 等應用程序、使用 Microsoft Excel 和 PowerPoint 等應用程序以及複製多個大文件和許多小文件。

PCMARK 10 QUICK 系統存儲基準測試

Quick System Drive 基準測試是完整測試的子集,更能代表典型的日常使用情況,以展示混合 SSD 的日常性能預期。

這邊WD Blue SN5000 的分數已經超過3000,爲平均讀取時間也僅有39μs,實際已經超過不少PCIe4.0 SSD。

3DMark 存儲基準測試

3DMark 的存儲基準測試專爲遊戲玩家打造,專注於現實世界的遊戲性能。此基準測試中的每一輪都根據遊戲活動(包括加載遊戲、保存進度、安裝遊戲文件和錄製遊戲視頻流)對存儲進行強調。未來的遊戲基準測試將包含 DirectStorage,我們會盡可能提供詳細信息。

WD Blue SN5000 的分數也已經接近2800分,而同類測試參考的平均分就2200左右,已經超出不少。爲遊戲選SSD的用戶可以鎖定這個測試。

控溫表現

因爲這邊是要測試WD Blue SN5000原生控溫表現,所以測試過程並沒有加上任何輔助散熱措施,包含主板上的散熱片也是拆掉。

實際測試,日常使用讀寫SSD情況下,WD Blue SN5000軟顯溫度大概可以提升到77℃左右。溫度表現對比自家的WD Blue SN580有一定的提升,估計也是主控提速帶來的效果。

而長時間讀寫測試(持續超過半小時以上),升溫對速度的影響幾乎沒有,也延續了WD Blue 一貫表現。

03/ WD Blue家族必備軟件

數據/系統遷移:Acronis True Image for Western Digital

其實就是Acronis True Image西數授權版,可以提供系統、文件、全盤數據的複製備份及遷移,目前WD Blue SN5000系列用戶在購買之日起的五年保修期內,都可以免費使用。

另外同類中文軟件,個人推薦傲梅分區助手,也可以執行復制遷移工作。

日常監控維護:Western Digital 儀表板

自帶的桌面端管理軟件就是 「Western Digital 儀表板」。 通過「Western Digital 儀表板」,可以對固態硬盤的性能進行全方面的檢測和維護,比如很重要的固件升級,以及固態硬盤性能及狀態的查看/優化等,都可以通過它來搞定。

04/ 走量型選手:「藍盤」

放在自家產品線也不是很有速度優勢的「藍盤」,目前到底適合哪些用戶或者場景?

其實「藍盤」也就是WD Blue系列SSD,一直以來都是我裝機最常選用到的型號之一,甚至都是用戶自選了,他們主要考慮的因素有這幾點:

  • 性能夠用:比不上高端黑盤,但在4K性能沒代差的情況下,大部分場景體驗差距已經不大,SN5000目前的速度實際也提升到了早期“4.0黑盤”的水平;此外WD Blue系列SSD雖然目前基本都是無緩存方案,不過緩外速度也足夠滿足常規應用

  • 性價比跟定價:畢竟是走量型號,類似價格情況下,選「藍盤」要麼價格少一半,要麼容量可以翻倍

  • 可靠性高:WD Blue系列SSD這兩年的型號,基本沒有出現過什麼嚴重的可靠性問題,比如掉盤什麼的,溫,不少用戶在「可靠性」和「低價」之間,會更側重「可靠性」,畢竟數據無價

  • 單面盤和低功耗的友好性,這點其實是個人或者有些玩家會注意到的地方。這兩年的WD Blue系列SSD,因爲單面盤+低功耗(低溫),所以挺適合一些對SSD安裝環境可能有限制的地方,比如筆記本電腦、ITX電腦的背面盤(無輔助散熱)。

對比自家之前的的WD Blue SN580系列產品,新的WD Blue SN5000系列一方面升級了主控,然後速度更快,另外就是最大存儲容量型號也提升到了4TB版(依舊單面),甚至傳聞可能還有8TB版,後續應該會成爲「藍盤」家族的又一走量型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