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的路上和正在做家教的朋友閒聊,得知他現在正在教一對兄弟,哥哥是初中生弟弟正值小升初的節點(後面直接用哥哥和弟弟來代稱)。我朋友說是教學,其實也就是看着小朋友們寫作業,有不會的隨時問他。在執教前面的半個月可以說是很和平,沒什麼差池,但不知道是不是剛過完週末,弟弟對於背單詞表現得很是抗拒。我好奇的問朋友,弟弟不是小升初的年齡嗎,爲什麼要背單詞?
他和我說,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那時卷多了,那阿姨給弟弟定下了一天要背30個單詞的目標,還要在他姥姥那裏預科初中知識,每天還要抽查前一天的單詞背誦。而且每天早上九點到晚上五點除了預科之外都得在我同學的看護下學習。然後弟弟背單詞的時候背哭了,阿姨聽到後很是心煩,直接和弟弟說,要哭就出去哭別在家裏哭。那孩子就出去了,然後就沒回來了,出門以後就跑掉了。我同學就和那位阿姨在樓下找了弟弟很長時間,最後在六樓的平臺找到了,哥哥也很着急就和我朋友一起安慰弟弟。
但我同學畢竟是外人,也不敢私自減量,而且說的太多就會有種逾越的感覺,所以就讓兄弟倆去和阿姨好好聊聊,要是交流能解決家長和孩子的矛盾,那也不會有那麼多小孩被打上叛逆的標籤。弟弟直接被說跑了,哥哥也被家長說的很生氣,矛盾反而激化了。然後阿姨就讓我朋友先回家,具體什麼事第二天再說。
這讓我想到家裏親戚家的小孩,現在他們學校實行託管政策。放學之後不許回家全都去學校對面的寫字樓自習,老師也累學生也累但是家長很滿意。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的怪父母,他們那個年代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在他們那個年代高學歷是少數人的標籤,大部分人是非知識分子。他們接受的教育有很多是陳舊的,所以他們對於自己不瞭解的事情很嚮往,他們想把自己的目標強加於孩子身上,這也導致了現在孩子童年不一定會很快樂。
而我們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接受的教育是先進的,會追求自由,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不說別的特點,我們知道自己的童年缺少什麼,知道我們小時候想要什麼,我們也許不知道怎樣的童年是最有利於未來的,但我們一定知道怎樣的童年是最快樂的,人在小的時候想享受快樂不是理所應當的嗎。但隨着社會壓力的驟增,現在人們選擇生孩子的年齡也越來越大,甚至有一部分沒有要孩子的計劃。
我覺得這是沒問題的,如果自己不能給予孩子一個優秀的成長環境,不能讓他快樂的誕生,哪怕拼盡全力去養活了他再讓他獨自面對這個殘酷的社會,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公平嗎。我們也會爲了孩子而終其一生,這是我們自己想要的嗎。所以我一直的想法都是,在我有能力的情況下,我會要孩子,但要是在我只能勉強顧己的情況下,我是不會選擇讓我的孩子誕生然後把社會的壓力強加於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選擇沒有對錯,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真確答案。所以,身爲未來可以成爲完美家長的你,還會選擇成爲父母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