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箱中的“製冷壓縮機”!那些奇特散熱器們

“機箱”化作“冰箱”!

“壓縮機”是空調與冰箱的心臟,也是製冷效果的象徵。將它與臺式機箱相結合,通過壓縮機爲電腦硬件散熱,將是怎樣精彩的景象?

懷揣着“顛覆傳統”的技術野心,寄託着“散熱革命”的遠大理想。一套前所未有的冷卻方案,率先被Thermaltake化作現實。

Thermaltake(耀越)

Xpressar RCS100

“Xpressar RCS100”,冗長的名稱是整個項目的代號——涵蓋了機箱“Xaser VI”與冷卻系統“Xpressar”,它們的協作鑄就了傳奇。

初見機箱,映入眼簾的滿是設計張揚。作爲一款誕生自十五年前的產品,它的外表極盡乖張:“X”型的元素自然無處不在,佈滿了前面板與整個側板。形似引擎蓋的I/O面板之下,又一個“X”躍入眼中。

按下那藍光幽幽的“X”標誌,它同時是機箱的啓動按鈕。沉睡的Xpressar將被喚醒:伴隨着風扇與壓縮機的陣陣低吼,歡迎來到2008年!


僅僅是從外部看去,你或許不會察覺到RCS100系統的亮點所在。打開側板,觀察覈心,比外表更張揚的是其內芯——Tt表示,這是世上首款量產的“壓縮機制冷”PC散熱裝置,Thermaltake史無前例地將“冰箱”與“硬件散熱”相結合,名爲Xpressar的驚世之作,集中體現了耀越的瘋狂。

“相變製冷”,是Xpressar工作原理的核心。“氣化吸熱、液化放熱”,一切都源自於對這條規律的充分應用。

散熱器的冷媒管道中,填充的是工業標準的R134a製冷劑——或許正與你的車用空調相同!

液態的它將流過熾熱的處理器表面。CPU的熱量立刻將其蒸發,氣化吸熱由此進行——處理器的溫度被製冷劑帶走,隨着管道進入壓縮機。

壓縮機是製冷系統的工作核心,也是Xpressar最爲搶眼的部分。它負責提供冷媒流動所需的力量。

壓力迫使氣體在管道中流淌,並在隨後的冷凝器中重新冷卻。更大的壓強還能促進製冷劑液化,從而提升循環效能。

Xpressar的冷凝器隱藏在擋板之後。它的外觀形似水冷,而其原理也確實與之相近。盤旋的管路穿過層層鰭片,製冷劑的溫度由此大大降低。遇冷液化、放出熱量,風扇隨即將廢熱排出機箱。化爲液態的冷卻劑再度流過芯片,新一輪的循環至此開始。


氣相與液相的不斷轉換,便是“相變”的真正含義。得益於Xpressar那“有源器件”的工作特性,處理器得以突破環境溫度的桎梏。Thermaltake表示,整套系統的熱阻僅爲0.02,有着遠比風冷、水冷更出色的散熱效果,能夠讓系統的運行溫度下降20℃!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冰箱”

不僅如此,壓縮機的壽命也遠強於水泵,密閉的管路無需擔心維護——在2008年,Xpressar甚至比萌芽中的水冷更爲可靠。熱度的流向也受到嚴格限制,不會外泄到機箱之中,散熱的“武德”莫過於此。

設計的妥協

作爲一款探索性質的產品,Xpressar的設計仍有不少妥協:作爲“相變冷卻系統”的絕對核心,壓縮機的本體卻出乎意料地小巧。它的功率僅有49W,比大多數“有源製冷器件”都要更低。

一方面,這有助於避免過度冷卻所帶來的“冷凝”情況——2008年的控制芯片,可遠不像今天這般精確;在另一方面,也只有這樣迷你的壓縮系統,才能與其它電子元件共存。

將整個系統裝入機箱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爲此,它通常搭配Thermaltake的專用型號進行銷售,這便是“RCS100”項目的來歷。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將其裝入機箱,兼容性的挑戰並未終結:全金屬的冷媒管道不易彎折,還是大大影響了Xpressar的兼容能力。從公開的兼容列表中,我們不難窺見其中的侷限。

儘管有着魁梧的外在,Xpressar卻僅能配合十餘款主板工作。幾乎不兼容AMD平臺,顯卡的位置與尺寸也被嚴格限制,以免阻擋管道的路徑。

即便如此,作爲一套史無前例的散熱系統,低下的兼容性、狹窄的應用範圍,都不能阻擋發燒友們如火的熱情。空前絕後的銷售價格,或許是入手它的最後一道門檻:搭配Xpressar的RCS100系統,彼時的售價高達六千元!

後記

瘋狂的年代,催生瘋狂的產品。作爲“相變製冷”的驚鴻一瞥,Xpressar爲Thermaltake吸引了無數目光。在那個百花齊放的散熱時代,它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有源製冷”的熱潮不時興起,直到十餘年後仍揮之不去。

在處理器發熱逐年攀升的當下、芯片能耗動輒數百瓦的今天,這項瘋狂的散熱技術,又是否會重出江湖呢?——或許,時代又變回來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