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信條2》體驗和A卡測試—自由度拉滿,2K野外6750 GER可流暢

前言

《龍之信條2》自發售以來爭議性就特別大,一來遊戲的自由度和深度在APRG領域確實是拉滿了,這其中也包含跑腿帶來的樂趣。二來按照官方的說法,在NPC衆多的區域會存在CPU優化問題,而且表明暫時是無解,這就導致目前STEAM好評率處於58%的原因吧。儘管如此,硬核還是把它收入囊中,個人玩遊戲的優先度是玩法、內容遠遠大於優化,只要不是特別特別玩不下去那種就可以。

本文主要是測試顯卡,在城內區域也會嘗試用主流CPU看看第一個更新補丁的效果,按照以往慣例,先針對A卡測試一下游戲的硬件需求到底是怎麼樣的,最後淺談一下個人前期遊戲進度的體驗感受。


硬件介紹和準備說明

第一款是來自旗艦級的藍寶石RX 7900 XTX白金版,外觀風格主要是採用紅線點綴更爲簡潔,也符合AMD主題色,擁有14層PCB、鋁製電容、六根鍍鎳熱管等高規格用料,4K玩家選擇它性價比挺高的。

第二款則是定位次旗艦的藍寶石RX 7900 XT超白金OC L,外觀採用銀灰色金屬導流罩+單側靈動島RGB燈條設計,擁有七根鍍鎳熱管、全銅底座、鋁鎂合金框架等豪華用料,是AMD高端非公版的代表之作。

第三款則是定位高端的藍寶石RX 7900 GRE超白金,外觀採用銀灰色金屬導流罩+單側靈動島RGB燈條設計,和XT不同的是規格——採用五根鍍鎳熱管壓制,其他配置合金框架、飛翼軸流快拆扇、加厚鰭片等配置一應俱全。

第四款是同樣次高端定位的藍寶石RX 7800 XT超白金,整體用料看齊上述的GRE,而RX 7000的超白金系列有兩大設計是非常不錯的,第一方面是外接輔助風扇接口,這並不是爲了提供更多接口,而是讓機箱風扇能更好聯動顯卡工作。第二方面是雙BIOS便捷切換,在系統軟件中也能切非常方便。

第五款則是中高端定位的藍寶石RX 7700 XT白金版,外觀還是採用白金版代表性的紅色元素進行點綴,大尺寸雙飛翼軸流扇的設計,也使之尺寸達到了280mm長,是一款精通2K分辨率的遊戲顯卡,4K分辨率尚可入門。

第六款則是定位中端的藍寶石RX 6750 GRE 12GB極地版,外觀採用完全純白的導流罩設計,加持刀刃式軸流扇、四熱管散熱系統,性能方面完全碾壓同價位的RTX 4060,至少能領先一個身段,是2K遊戲顯卡中相當不錯的性價比選手。

最後一款則是藍寶石RX 6750 GRE 10GB白金版,外觀採用純黑素雅設計,內部擁有三根鍍鎳熱管、10層PCB、加厚鰭片、雙滾珠軸承風扇,定位是偏向性價比非公的,相比12GB版本更便宜一些,也是多一個2K遊戲顯卡的選擇。

搭配本次測試的CPU是銳龍7 7700X,定位中端,這裏使用微星MAG 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帶它是綽綽有餘,主板外觀採用低調風格設計——純黑配上迫擊炮系列的高辨識度紋路,這款主板也是可以帶動銳龍全家桶的,因爲它採用12+2相供電,並且CPU VCORE部分最大通過電流可達到80A。

壓制CPU的水冷散熱器來自微星MEG CORELIQUID S360戰神,定位是自家旗艦級散熱器,整體外觀風格也是偏向低調——採用三枚高性能無光純黑冷排扇,冷頭部分搭載2.4英寸IPS顯示屏,能檢測硬件運行過程中的情況並顯示在屏幕上,也可以自定義其他圖片或者動畫,可玩性和性能兼得。

爲了滿足RX 7900 XTX這種旗艦顯卡的供電需求,這裏準備來自微星MPG A1000G PCIE5,第一眼看上去就是外觀設計感拉滿,採用斜紋以及雙拼配色打造,電源擁有原生12VHPWR接口,能滿足當下及未來標準的旗艦顯卡,也能很好支持3*8pin供電的旗艦顯卡,售後質保方面長達十年,一步到位高功率換配置就是不用換電源了。


遊戲選項、渲染模式、FSR畫質、光追效果和測試場景

本次測試安裝的是AMD Adrenalin 24.3.1最新版本顯卡驅動(爲《龍之信條2》提供性能優化),操作系統是Windows 11 23H2最新版本,設置處理器銳龍7 7700X開啓PBO技術,搭配兩根DDR5 6000C34 16GBX2組成雙通道內存,並在BIOS中開啓Resizable BAR技術提升一些顯卡性能。

《龍之信條2》繼續採用RE引擎進行開發,從圖形選項菜單就能察覺到了,預設方案僅分爲高和低兩種,並且調至高當位,部分選項還不是拉滿的,和以往相同的是保留了隔行掃描和漸進兩種渲染模式,支持光線追蹤(環境光遮蔽)。遊戲還支持AMD FSR 3和NVIDIA DLSS 3技術,建議大家使用畫質優先就好,不過這兩種提升技術實則都不沒有幀生成功能,或許是官方隱藏起來了。

漸進和隔行掃描這兩種渲染模式怎麼取捨?個人建議細節狂魔就要選擇前者,因爲漸進模式渲染出來的像素點是完整的,畫面並沒有強烈的鋸齒感,尤其是在草地部分尤爲突出。而隔行掃描則是走高效能的路線,渲染的像素點是重合的,畫質自然不會那麼好,至於怎麼取捨僅看個人了。

在《龍之信條2》這款遊戲的調教下,即便是4K環境下開啓FSR畫質優先,精細度還是不如原生TAA的,上述畫面中最明顯的體現之處就是人物頭髮細節少了很多,不過FSR畫質優先可以把畫面的鋸齒感完全柔和化,因爲這款遊戲就算在漸進模式下,鋸齒感還是會存在一丟丟,二來FSR好處當然是帶來不錯的幀數提升。

4K截取預設高畫質+光追關

4K截取預設高畫質+光追開

光追中的環境光遮蔽對於整體畫面觀感影響還是挺大的,簡單來說就是開啓後能呈現該有的真實光線質感,但它並非一定是很好看的,只能說看每個人對畫面不同區域的喜好程度來決定,這款遊戲的光追對於顯卡性能影響也不是特別大,CAPCOM這個光追選項相當理智。

本文的測試重點是顯卡,所以場景選擇在維倫沃斯城外的一個破房子處(旁邊就是篝火),具體方法也很簡單,帶着其他三名追隨者在森林道路中跑一圈,每一款顯卡均測試兩遍,取正常數據的平均成績,測試畫質爲預設最高、在基礎上開啓光追以及FSR三種測試情況,以上均是在漸進渲染模式下進行。

在測試顯卡之前,硬核也簡單對CPU相關方面進行測試,7700X無論是搭配RX 6750 GRE 10還是RX 7900 XTX,1080P分辨下在維倫沃斯城內幀數表現都是一致的,這就說明此時CPU是完全瓶頸狀態,1% LOW幀較低就說明一切,這種情況只能等待官方去優化修復,硬核已經試過最強的CPU差別不是特別大,尤其是1% LOW幀方面。


不同分辨率的高畫質和光追幀數表現及FSR建議

1080P分辨率,在野外場景RX 6750系列就能滿足平均60fps+,而高刷水平只需要RX 7800 XT就可達成,不過RX 7800 XT以上級別的顯卡幀數差別最大也只有10%,說明在野外CPU性能需求還是會有的,只是相比城內1% LOW幀表現真的好太多了。

2K分辨率,追求性價比優先推薦RX 6750 12GB,顯存充裕能跑到平均57fps,追求完美60fps往上挑RX 7700 XT即可。至於高刷就需要RX 7900 XT以上了,而RX 7900 GRE和RX 7800 XT在平均幀上差別較小,反映在1% LOW幀方面大一些。

4K分辨率,最低顯卡檔位體驗推薦RX 7800 XT,它的1% LOW幀能保持在45fps以上。而絕對滿足60fps+水平則需要RX 7900 XT或者XTX,撇除CPU的因素,其實4K分辨率對於顯卡要求也不算低,一般的3A都要這個水平。

FSR提升技術方面,其實會相應增加一些CPU負擔,在CPU不是旗艦級情況下,不同顯卡可以選擇對應合適的分辨率來開啓效果較好,RX 7900 XTX/XT就是屬於4K高刷檔位,而RX 7900 GRE和RX 7800 XT則是60fps完美流暢4K檔位,RX 7700 XT、RX 6750 GER 10/12GB均推薦2K環境使用FSR,三者都能獲得不錯的幀數表現。

光追方面,依舊是不同顯卡可以選擇對應合適的分辨率,RX 7900 XTX/XT屬於4K光追完美流暢檔,RX 7900 GRE和RX 7800 XT則屬於4K光追基本流暢檔,RX 7700 XT、RX 6750 GER 12GB建議可以在2K分辨下嚐鮮,至於RX 6750 GER 10GB因爲顯存不夠了選擇1080P開啓光追更理智。


自由度給足,跑斷腿也是真的

由於時間有限這次體驗硬核只把盜賊玩到了20級,但已經可以在初期感受到《龍之信條2》自由度有多麼足,並且有不少玩法是相當創新。不過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遊戲中的跑腿環節起碼佔據一大半時間,在傳送道具極少情況下,也只提供牛車這種固定路線的交通工具,CAPCOM主導的就是要你慢下來,用徒步的方式探索整個地圖——藏着驚喜的地方多着呢,但這個設計確實並不適合所有人。

本作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換皮怪,在硬核體驗裏面,遇到獨眼巨人的次數比哥布林還要多,變種的方式通常就是增加護甲、更皮實耐打,真正稱得上是BOSS只有龍或者獅鷲纔算,但它們的出場方式不是劇情所需就是血掉一半就飛走,後來乾脆打着打着就爬上它背部,等待它飛回巢穴,不出所料驚喜就來了。另外遊戲中的豐富職業數量也可以玩出不同的戰鬥方式,個人覺得在早期就應該至少去熟悉兩個職業。

最大程度上還原物理特性和反饋也是《龍之信條2》的自由度體現,在體驗盜賊職業過程中,發現體力條是相當短缺,這也和人物的身高、體型以及負重有莫大關係,但並非說體型矮小就一定有優勢,這就是遊戲各方面平衡度處理得不錯之處。除此之外,像重力(高處打擊傷害更大)、元素相剋、人物和怪物的失衡這些通通都可體驗到。

除此之外,追隨者的智能化確實令人滿意,他們會更像你的真實隊友,戰鬥會更有配合,非戰鬥時又會爲你各種服務,每種性格都有不同的反饋情況,而且還涉及好感度和追隨者任務,重點是存在異界石機制的深度設計——可招募網絡上其他真實玩家的追隨者,這可是遊戲中最值得挖掘內容之一。

這些網絡上的追隨者會在其他玩家遊戲過程中積累經驗,當你再招募他的時候,往往就會反饋在指引任務目的地、揭示各種地標等行爲中,反過來你自己的追隨者也是如此。異界石其實就是一個玩家們資源共享的圈子,但它卻出現在一個單機遊戲上,這種把牽動單機玩家的獨特方式,和《艾爾登法環》的留言和其他玩家影子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龍之信條2》的任務系統也是值得好評,並且每個任務的設計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玩法,而且大部分時間都需要用到腦子思考,在完全不看攻略情況下,NPC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是引導任務進行的關鍵因素。同時有時候也能帶來一些驚喜——比如時常做着任務過程中又發現新的洞穴,又或者在假覺醒者之王任務中碰到盜賊職業大師給予新的技能,精妙之處是和任務本身看似毫無關聯,但盜賊和“假”字又產生了聯繫,相當合理。還有一點設計比較好,主線和支線並沒有非常明確規劃出來,給予玩家最大的自由探索度。

職業選擇方面,《龍之信條2》並沒有給予玩家升級後自由分配屬性的權利,而是採用一角色可用多職業的方式讓玩家進行深掘,毫無疑問這種切換不同職業的方式新鮮度是源源不斷的,並且這方面還涉及主要追隨者,再加上其他兩名追隨者,形成一個極其豐富的職業搭配生態系統。部分職業自然也不是一開始全就提供給你,而是通過一些支線慢慢去解鎖,並且還存在特殊職業,這些都可以大大增加玩家的探索慾望(跑腿BUSHI)

職業自由升級加點主要落在技能方面,怎麼去評價呢?自定義技能可以認爲是攻擊性或者主導性的,而普通技能通常可以起到輔助性作用,比如盜賊的蹬牆跳,在某些地形可以配合一些技能釋放,至於能力版塊就是相當於被動技能了,一般是在自定義和普通技能配搭以後,再決定用哪個被動技能。這些技能和能力可以在職業工會、篝火處隨時切換,玩法自然就豐富起來了。

最後一點,別忘了《龍之信條2》是一款ARPG遊戲,裝備和物品的豐富度是相當可以,並且存在嚴重懲罰的負重系統,這就導致玩家在探索過程中會有取捨,每一次撿到新物品硬核都要花費點時間去看看物品說明或者屬性。至於武具的強化之處也是相當有趣,分爲幾級並不稀奇,居然還分爲物理、魔法以及均衡三種方式,這對於龍信新玩家來說不得又鑽研一番?


結語

折騰下來,感受到《龍之信條2》承載太多玩家的期待,首發優化問題確實造成了困擾,不過幸虧遊戲內容和玩法並沒有令人產生失望,如果你很喜歡探索且慢熱節奏,這款遊戲ARPG的可玩性是相當高。至於配置方面,城內幀數目前基本無解,旗艦CPU只能保證不卡頓,但絕對不是很流暢的水平,當然7800X3D是個不錯的性價比之選,顯卡方面測下來RX 6750 GER 12GB表現很不錯,在1080P和2K野外幀數都挺流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