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
189元 實際淘金幣抵扣約爲9元 到手180元
黑/米白/銀三色可選
支持ANC主動降噪/通透模式/普通模式
有線Hi Res小金標 藍牙5.3
今天要介紹的還是一款耳機,但和昨天寫的那個遊戲耳機不同,這一款是更適合日常出行或是通勤使用的耳機。其實這款耳機在年前我就已經收到,但因爲太好用我給帶回老家了一直沒時間寫。。知道最近回來纔有時間慢慢把這款耳機給寫出來。咳多的還是留到以後再說,來看看今天這款泥炭SPACE的測評:
開箱:
外包裝爲耳機側面的實拍圖,後面用LOGO進行點綴,右下角爲耳機的具體型號,整體還是比較簡約的。
配件:
- 說明書*1;
- 3.5mm耳機線*1;
- type-C數據線*1。
配件忘了丟哪了。。圖源:@中國GEEK 已獲授權
除了這些基礎的配件之外,還給了一張APP的指引說明書,沒想到吧,一款二百不到的熱機還配備了專門的驅動.
耳機本體:
文中這款爲銀白色款式,整體的風格我個人看來非常簡約,沒有太多花裏胡哨的裝飾。在頭梁處採用了灰色的拼色,整體即使是戴出去也沒有很大問題。
耳罩方面採用的是橢圓形的外觀,同時可以看到採用的是灰色的蛋白皮包裹,內部則是記憶海綿。雖然整體耳罩看起來較小,但實際上還是可以包裹住整個耳朵的。同時可以在內部看到印有左右分別的字符,可以讓用戶方便快捷的分辨左右。
耳罩調節處的設計我非常喜歡,除了常見方便收納的90°翻轉之外,還有進一步的微小角度的調節,可以更好的適應不同的佩戴姿勢。同時如果有進一步的收納需求的話,還可以直接將其摺疊起來,使空間利用最大化。
耳罩外邊則就是圓形的不完全的泥炭LOGO,包括周圍一圈的銀色裝飾環,均採用銀色的顏色進行裝飾,整體來說外觀我個人覺得還不錯。
兩個耳罩上所帶的實體按鍵都非常豐富,按照順序介紹。左邊耳罩上從左到右分別是指示燈、Type-C充電接口、模式切換按鍵.其中續航方面,根據官方數據約爲123小時,實際續航嘛。。從我年前充完電算上往返路程上基本一直開着降噪,到目前位置根據藍牙電量顯示還有80%左右。
而模式切換按鍵就非常簡潔明瞭了,可以在普通模式/ANC降噪模式以及通透模式下切換,其中在ANC降噪模式下可以達到-43dB的降噪水平,戴上後可以說直接隔絕了周圍大部分的噪音,這也是我標題中所說的出行/通勤好幫手的原因。通透模式不用多說,通過外側的麥克風拾音,隨後傳輸到內部揚聲器中,使周圍的聲音變大,可以更好的聽清周圍的聲音。
在右側的按鍵和左側差不多,分別是音量加減/電源鍵以及3.5mm耳機接口,其中長按音量鍵還可以起到切換上一首/下一首的效果。在沒電的時候也可以通過3.5mm接口連接手機,不過其中的降噪和通透模式貌似無法打開。
頭梁方面採用的使蛋白皮+編織布的工藝製成,內部同樣有海綿填充,整體佩戴的舒適程度還是很不錯的。
調節方面採用的是傳統的抽拉式,在外層有一層金屬片以保證整體的穩定性以及耐用程度,耳機整體的阻尼和刻度感都非常不錯。
音質方面,很遺憾在藍牙模式下沒有達到小金標認證,只支持SBC和AAC解編碼,不過在有線模式下可以達到Hi Res等級,也就是小金標認證。不過對於我這種木耳來說,即使是有損的AAC其實感知也不是很大,在細節方面能感覺到差一點。
有去掉支架的重量哦
作爲一款主打輕量化設計的耳機,在重量方面,裸機的重量達到了265.3g,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幾乎不會感覺這個耳機重,同時結合小巧的設計也不會覺得很笨重。
驅動:
主打方向並不是PC端的耳機,驅動方面無疑肯定不會在PC端。泥炭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一點就是,直接在各大品牌手機的應用市場中就可以搜到,而不是還要上官網或是什麼地方自行搜索下載。
要注意的一點是,目前APP僅支持藍牙模式連接使用,有線連接的時候APP是不會識別耳機的。
作爲驅動來說,整體的頁面非常簡潔,但基礎的功能卻非常齊全,整體頁面的設計也可以看出並不是公模硬套,而是用心設計了的。不過具體的功能方面,其實大部分都可以通過耳機本身自帶的按鍵進行調節,只有“均衡器”和“自適應EQ”是耳機本身所不具備的。以及相較於藍牙來說更準確的電量識別。
總結:
對於一款二百元不到的耳機來說,其實我一開始並沒有抱很大期待,但這個想法很快截止到我戴上他那一刻,給我此前從未親身聽過主動降噪的耳朵帶來了很大的震撼。在整個春節期間,這款耳機也陪我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家裏還是路上,都能夠有效隔絕大部分的噪音。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