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龍5 8600G+微星B650M迫擊炮體驗,請丟掉入門獨顯並享有AI加速

銳龍5 8600G介紹和測試硬件

就在這個月初,AMD正式上架了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兩款最新的APU,前者無疑就是當今最強的APU方案,當然單U售價也超過兩千元了,對於想嚐鮮的玩家來說,退一步選擇千元區間的銳龍5 8600G未嘗不可,這篇文章就來上手體驗一下——銳龍5 8600G對於APU玩家來說夠用嗎?

對照規格來看,銳龍5 8600G的基礎Boost頻率和8700G僅相差0.1GHz,CPU規格主要差異還是在覈心數量方面,8600G內置的RDNA 3架構核顯是Radeon 760M,頻率達到2.8GHz,CU單元只有8組,差異化很明顯,超頻折騰情況下,但又給了8600G一些拉近的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8600G和8700G都擁有相同規格的NPU硬件(Ryzen AI引擎),在未來Windows 12的AI輕應用中,兩者理論上體驗是一致的。

銳龍5 8600G的包裝盒明顯是要小一號,風格沿用了銳龍家族的水泥灰背景+橙色線條修飾,左上角特意圈出了Ryzen AI引擎的標註區域,中間區域通過小窗體能看到CPU本體信息。

銳龍5 8600G標配了一個Wraith Stealth散熱器,屬於無LED設計,採用鋁擠塊+風扇下壓的結構,表面預塗了硅脂,不需要額外扣具可直接安裝,在不超頻和追求性價比情況下,壓制TDP 65W的處理器已經可大大滿足。

銳龍5 8600G本體,頂蓋部分呈現九個邊角切割設計,主流六核十二線程,基礎頻率爲4.3GHz,Boost頻率爲5.0GHz,L3緩存爲16MB,除了緩存小一些以外,咋看都挺像“無核顯銳龍5 7500F”的青春版。

主板方面,配合8600G測試使用的是微星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以下簡稱B650M迫擊炮),屬於主流的M-ATX規格,外觀主打一個純黑配色,配合一些迫擊炮系列元素,細節之處還有金屬拉絲質感處理,整體風格挺適合搭建無光裝機方案的,目前主板售價1399元,搭配銳龍7000和銳龍8000G全系都挺不錯的。

B650M迫擊炮繼承了系列用料紮實的優良傳統,它不但擁有雙8PIN CPU供電接口,而且採用了12+2相供電,核心Dr.Mos供電最大支持到80A電流,配合大面積散熱裝甲,哪怕搭配最高端的銳龍9 7950X也從容。

B650M迫擊炮標配四根DDR5內存插槽,其最大支持到192GB容量,最高可支持超頻至DDR5 7600MHz+,而且主板也支持High-Eiffciency Mode(內存高性能模式),一鍵就能提升內存性能很方便。對於高階APU玩家來說,高頻DDR5也能帶來顯著的核顯性能提升。

擴展方面,主板擁有一根金屬加固的顯卡插槽,可支持PCIe 4.0X16,往下看就是PCIe 3.0X1和PCIe 4.0X4插槽,可擴展其他第三方硬件。M.2插槽方面提供了兩組PCIe 4.0X4,並標配散熱裝甲。


測前準備、基準和創作性能

進入系統測試之前還得爲銳龍5 8600G設置一番,第一步自然是刷至最新BIOS,本次測試就是使用DDR5 6000MHz甜品頻率,開啓EXPO之後確保UCLK DIV1 MODE是1:1狀態(UCLK=MEMCLK),至於PBO一般是AUTO狀態,如果覺得不生效可以設置到Enable。

其次當然要爲銳龍5 8600G分配合理的顯存容量,不然默認就是512MB,對於目前主流的32GB DDR5容量,個人建議設置8GB足矣滿足,也符合Radeon 760M本身的定位,大於8GB實際意義其實並不大。

銳龍5 8600G的CPU-Z和GPU-Z參數,它採用了最爲先進的TSMC 4nm FinFET工藝,配合RDNA 3架構打造成擁有512個流處理器、GPU核心頻率能達到2800MHz的核顯,這規格對比上一代的VEGA核顯就是天差地別了。本次測試驅動使用AMD Adrenalin 24.2.1最新正式版和最新Windows 11 23H2操作系統。

其他對比沿用銳龍7 8700G首測時的數據,對象就是Intel Core i5 13490F+NVIDIA GTX 1050 Ti 4GB的組合,主要看看Radeon 760M在遊戲和AI性能方面能不能取代GTX 1050 Ti 4GB,CPU部分本身定位不對等就沒必要了,而GTX 1650 D6 4GB會在AI性能測試中進行對比,遊戲部分不參與,畢竟它用銳龍7 8700G取代會更爲合適。

首先來看看權威CPU跑分軟件CINEBENCH R23,作爲生產力性能參考價值挺高的,銳龍5 8600G單核1781 pts,多核130806 pts,單核方面和銳龍7 8700G相差並不大,這符合兩者微小的頻率差距,多核性能8600G和7500F處於同一水平線,相同的核心數和架構,更大的L3緩存在這個項目中並不佔據優勢。

7-ZIP壓縮和解壓縮,銳龍5 8600G壓縮速度爲78192 KB/s,解壓縮爲1092833 KB/s,這個項目也是大部分主流玩家日常會涉及到的,壓縮性能通常關聯CPU和內存性能,8600G性能可以追着i5 13490F走,而解壓縮性能由於更看重CPU核心數和多線程,純大核規格的8600G會比i5 13490F領先不少的。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基準,該項目主要看重CPU單核性能,同時會涉及部分GPU性能,銳龍5 8600G得分爲947,分數說不上很高,和銳龍7 8700G差距有16%,但也能勝任大部分P圖流程了。

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基準,該項目則不同於Photoshop,Premiere Pro的CPU和顯卡性能佔比是50:50,並涉及軟件優化層面,銳龍5 8600G依賴OpenCL通用加速方式,最終得分爲425,理論上應付一些1080P分辨率視頻剪輯也足夠了。

CINEBENCH R23十分鐘多核項目烤機,銳龍5 8600G最終CPU二極管溫度爲69℃(本次使用百元級風冷),CPU核心電壓爲1.34V,MOS溫度僅27℃,非常溫和的表現,CPU頻率也能穩定4.8GHz左右(和銳龍7 8700G基本一致),CPU Package軟顯功耗僅75W,甚至和上一代銳龍7 5700G是一個水平,新工藝帶來的能耗比提升挺不錯的。


八款遊戲幀數對比測試

遊戲方面選擇了首測時的八款(其餘兩款由於遊戲更新無法對比),其中兩款屬於網遊競技類,六款屬於單機大作類,遊戲均來自Steam、Ubisoft Connect以及Epic Games平臺,所有遊戲均在1080P分辨率下進行測試,符合Radeon 760M和GTX 1050 Ti的性能定位,遊戲畫質設定和測試方法都標註在數據圖表區域。

以上8款遊戲幀數對比的結果,Radeon 760M 8GB遠勝GTX 1050 Ti 4GB的項目都是單機大作類,最大差距落在《賽博朋克2077》這個史詩級大作上,達到了41%領先幅度,8GB顯存是一方面的優勢,六款有優勢的遊戲平均領先幅度達到17%,相當於比GTX 1050 Ti 4GB高一個等級的入門獨顯。不過Radeon 760M 8GB仍在少數網遊項目存在劣勢,只是幀數表現還可以,並不影響流暢遊玩。

Radeon 760M 8GB屬於妥妥RDNA 3架構的產物,所以它是完美支持FSR 3和AFMF技術的,但FSR 3處於發展階段,目前能支持的遊戲較少,所以目前更推薦使用通用型的AFMF技術,其核心原理和FSR 3相同,只是它是基於驅動層面的,遊戲支持全屏模式就能開啓。值得注意的是,開啓AFMF技術後常規軟件是抓捕不到正確的幀數,需要使用驅動內置的記錄功能。

Radeon 760M 8GB開啓AFMF技術後,以上五款單機大作均得到明顯的幀數提升,其中像《賽博朋克2077》、《古墓麗影:暗影》這兩款大作提升幅度已經達到60%,尤其是前者本來幀數是不流暢的,藉助AFMF技術的幫助就能達到流暢爽玩的效果,這也是GTX 1050 Ti不能享有的技術福利。


NPU硬件和AI性能測試

銳龍5 8600G的NPU硬件在未來的Windows 12系統中應用將會很廣泛,目前階段能派上用場的是遊戲加加(GamePP)這款遊戲玩家最愛的應用,官方最新軟件版本已適配NPU硬件,正確安裝後,就能在硬件監控模塊中找到NPU頻率和NPU佔用兩個選項。

NPU硬件目前在遊戲加加的核心作用就是超能時刻,也就是遊戲中常見的捕捉(錄製)精彩擊殺鏡頭,在以往的PC硬件中,錄製視頻可能會佔用CPU和顯卡資源,現今只要在軟件中啓用AMD Ryzen AI NPU模式,就可以直接調用NPU硬件來幫你自動錄製視頻,目前已經支持《永劫無間》、《無畏契約》以及《The Finals》三款遊戲。從這個例子中能發現NPU硬件的賣點——不少涉及AI層面的小功能都可以由它完成。

至於重度AI應用方面,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測試項目當然是Stable diffusion AI繪畫,它會直接調用顯卡來完成加速,這裏就對比一下Radeon 780M 8GB、GTX 1050 Ti 4GB和GTX 1650 D6 4GB三者的跑圖效率如何,具體參數設置下方可見,屬於默認狀態,A卡這邊是使用DirectML部署加速的,N卡則是常見的CUDA加速。

AbyssOrangeMix2深淵橙模型

正向提示詞:1girl,long hair,pink hair,game game cg,full body,best quality,masterpiece,realistic,8K wallpaper,beautiful and aesthetic,detailed background

反向提示詞:nsfw,ugly,low quality,low res,bad bad proportions,EasyNegative,missing arms,extra legs,too many fingers,extra arms and legs,text,username

分辨率設置:512X512

迭代步進:20

提示詞引導係數:7

生成批次、單批數量:1-1

Radeon 760M 8GB Stable diffusion AI繪畫時間爲49秒左右,可選SDXL中等顯存模式

GTX 1050 Ti 4GB Stable diffusion AI繪畫時間爲36秒左右,需要使用低顯存模式

GTX 1650 D6 4GB Stable diffusion AI繪畫時間爲46秒左右,同樣要使用低顯存模式

從測試結果來看,GTX 1650 D6 4GB僅僅比Radeon 760M 8GB快3秒,反而GTX 1050 Ti 4GB是最快的(查看網上參考數據、複測也是如此),對於初學者或者嚐鮮AI繪畫的玩家來說,Radeon 760M 8GB一分鐘不到的出圖效率已經可以基本滿足需求,要知道這只是核顯。當然,Radeon 760M甚至可以利用內存共享到16GB顯存,以便應付更復雜的參數輸出。

Radeon 760M 8GB輸入分辨率1080P,各項模型的跑分性能

GTX 1050 Ti 4GB輸入分辨率1080P,各項模型的跑分性能

GTX 1650 D6 4GB輸入分辨率1080P,各項模型的跑分性能

另外一項AI應用測試項目是Topaz Video AI的基準跑分,該應用可以修復一些低分辨率影片,從插幀和圖像增強的模型跑分效能來看,Radeon 760M 8GB是妥妥領先GTX 1050 Ti和GTX 1650 D6,領先幅度甚至達到好幾倍以上,明顯NVIDIA這兩款入門獨顯最大的劣勢是4GB顯存,8GB顯存的Radeon 760M在這方面就喫足了甜頭了。


結語

銳龍5 8600G它擁有三個維度的甜點,CPU部分基於Zen 4架構打造的高頻六核十二線程規格,已經滿足主流玩家大多數的使用場景。需要玩遊戲時,內置的Radeon 760M核顯性能比GTX 1050 Ti還要強些,足以應付1080P分辨率網遊和中低畫質的單機大作,搭配高頻DDR5內存還能釋放更大的核顯潛力。

而在面對AI應用時,顯卡和NPU硬件都能很好進行加速,戰未來的價值也有了,2024年註定是AI應用爆發元年,AI PC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而銳龍5 8600G(目前盒裝售價1699元)顯然是一個低成本優解方案,不知道喜歡APU裝機的你是否會心動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