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Circaboy,近期爲了生產力,入了一臺華碩VivoBook S筆記本電腦,特此開個箱,再講一下我拆機加內存加硬盤的注意事項與教程。
本次我入的是華碩無雙筆記本,配置爲i5-12500H+16GB內存+512GB固態硬盤+集顯+15.6英寸OLED2k分辨率屏幕。基本上我要的點它都具備了:12代高性能處理器,可更換的內存,可更換的固態硬盤,高續航,高分辨率屏幕等等。
華碩無雙筆記本的外觀設計部分還是挺棒的,16:9的屏幕比例,2880x1800的分辨率,峯值亮度600nit,90Hz刷新率,DCI-P3色域。基本上能給的配置都拉到最好的那一檔了。
我選華碩無雙筆記本的一個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它現在的A面設計感還是很棒的,擺在桌面上,無論是商務場景還是玩樂場景,它都能很好地融入進去。
有線接口部分,華碩無雙筆記本右側提供了1×USB3.2,2×Thunderbolt4,1xHDMI,1x3.5mm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這倆Type-C接口都是兼容雷電4的全功能接口,也i就是說我可以放心用上外接顯卡了。
其實全功能Type-C接口的好處之一就是接便攜屏幕的時候非常方便,一根線就能解決信號與供電的問題。
外接便攜屏幕的好處在於它可以擴展筆記本電腦的顯示面積,進而增加我的使用效率。比如你看圖片選照片的時候,就不必多個窗口來回切換了,又或者你看文檔的時候,豎起來的便攜屏幕很明顯有更多的顯示面積。
因爲是輕薄本定位,所以華碩無雙筆記本左側部分只提供了散熱孔和一個USB接口。我很喜歡這個散熱在左邊的設計,因爲如果我需要高發熱的應用,我會給它額外添加一個抽風式散熱器。
抽風式散熱器放在筆記本側排出風口的時候能很好地提升它的散熱能力,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得放在左側,因爲大多數人是用右手操控鼠標。這個散熱器其實是跟我的外置顯卡搭配一起使用的,因爲當我需要剪視頻或者處理一些大文件的時候,十二代的i5處理器可以完全扛得住,但它長時間高負載工作時可能就會撞溫度牆了,沒辦法,這是輕薄本的必須要犧牲的地方。
其實華碩無雙筆記本的散熱部分設計還是能壓住i5-12500H的,雙加粗熱管加雙出風口。雖然i5-12500H是12核心16線程的高性能處理器,並且睿頻4.5GHz,能達到45W的TDP,但是這麼強的性能帶來的高發熱量還是能被這雙加粗熱管搭配大功率風扇壓得死死的。
i5-12500H這款U多強呢?相對於i7-1165G7提升了差不多3倍的樣子,相對於我的頂配SurfaceBook3搭配的i7-1065G7,我覺得可能提升了大概有4倍的樣子吧。要知道我的i7-1065G7三級緩存才8MB,i5-12500H的三級緩存就有18MB了,真的是飛躍一般的提升。
華碩其實在這個筆記本內部內置了一鍵切換性能的幾種模式,要安靜長續航的時候就選耳語模式,要高性能的時候就選高能模式。
選華碩無雙筆記本的另外一個理由就是它的屏幕很贊。我之前一直用Surface最大的理由就是surface的屏幕素質沒幾家能趕得上,但是華碩無雙筆記本的屏幕恰恰就是那幾個能趕得上的型號之一:2880x1620的分辨率,OLED材質,600nit峯值亮度,100% DCI-P3色域,10bit色深,支持原生-Display P3-DCI-P3-sRGB幾種色域模式切換,並且對比度做到了1000000:1。幾乎可以說是趕上了我手裏專業顯示器的效果了。
別的我不說,我就隨便放兩張圖展示一下它的顯示效果。因爲我的便攜屏幕也是LED材質的,所以黑色部分兩者都是純黑色效果,紅色與白色部分展現效果也都非常出色。
鍵盤部分,華碩無雙筆記本並沒有提供背光鍵盤,我覺得這是個遺憾。但是自帶數字小鍵盤這一點讓我感覺非常棒,數字小鍵盤在某些場景下非常實用。
很有必要提一句的是華碩無雙筆記本的音響有哈曼卡頓的認證,看個電影聽個歌什麼的還是夠用的。
華碩無雙筆記本的D面設計也是非常簡潔。D面設計了一條橡膠條以便於抬升高度,配合D面的進風口還能提升它的風道效率。
到手之後我第一時間就準備拆機。其實華碩無雙筆記本拆機倒是很簡單,把多用螺絲刀拿出來,然後選一個合適的刀頭,把我框框裏框出來的幾個螺絲全都拆下來對好位置就行了。
拆完螺絲之後,再拿一張廢舊塑料卡片從這個地方撬開一部分卡扣,然後順着往下劃開卡扣就行了。
拆完之後記得一定要把螺絲按照順序擺放好,這樣拆裝完之後不容易手忙腳亂去想螺絲對孔的問題。
華碩無雙筆記本的內部設計還是挺規整的。壞消息是隻有一個PCIe硬盤位,好消息是這個PCI-e硬盤位支持PCI-e4.0的固態。還有一個好消息是它支持內存條擴展,並且它的內存條是板載8G加內存條位8G的雙通道內存。這就意味着我可以自己更換大容量固態硬盤以及額外增加DDR4的內存了。
華碩無雙筆記本搭載的一根8G內存條還行,3200MHz的頻率,跟板載的8G 3200MHz組雙通道,還是挺爽的。旁邊的長條金屬條下面是2280長度的M.2固態硬盤,有金屬條磁屏蔽與散熱的雙重加成,這個固態硬盤的讀寫還是挺不錯的。
華碩無雙筆記本原配的內存條和512G固態硬盤我都換掉了。替換產品一個是金百達的DDR4 32G 3200MHz內存條,一個是金百達的1TB單面顆粒固態硬盤。
金百達這個固態硬盤是我特意挑出來的單面顆粒1TB固態硬盤,此處我不想說固態硬盤單面顆粒和雙面顆粒的性能區別,我只想說對於大部分輕薄本來說,單面顆粒的固態硬盤適配性更強。
因爲輕薄本的內部空間被擠佔了很多,所以連硬盤的厚度都會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畢竟寸土寸金的輕薄本內部空間要塞下各種高性能器件以及散熱組件。連風扇都要選用特殊的超薄葉片風扇。
華碩無雙筆記本的M.2硬盤位上設計了專門的金屬罩,提供一定的磁屏蔽防護功能加上一定的輔助散熱功能。
華碩無雙筆記本的硬盤拆除其實很簡單,就是把螺絲拆下來,然後把金屬罩拆下來就行。
拆完磁屏蔽罩之後直接把硬盤拔下來就行。
拔完硬盤之後就可以發現其實整個M.2的接口是直接焊在PCB板子上的,沒有預留空間給額外的固態硬盤顆粒。所以其實我們需要特別選購單面顆粒的固態硬盤才能完成它的擴容安裝。
華碩無雙筆記本的硬盤擴容就是這麼簡單,拆完原硬盤,把新硬盤插上去就行了。
換完新硬盤的硬盤位,再按照原來的順序把金屬罩卡回去,然後再把螺絲擰上就行了。
安裝金屬罩的流程,就像是安裝諾基亞手機電池一樣簡單,注意的是一定要對準螺絲孔。
換完硬盤之後再換內存條,因爲華碩無雙筆記本只提供了一個內存條插槽,所以我想換大一點的內存條的話,其實選擇面很窄,所以乾脆一步到位直接上單條32G內存條了,加上它板載的8G內存,可以做到總共40G的內存。
不同於硬盤,華碩無雙筆記本的內存條部分就不強制要求單面顆粒的內存條了,因爲預留了充足的空間,所以單面或者雙面顆粒的內存條都能兼容。
其實現在能選的單條32G的筆記本內存條還挺少的,尤其是3200MHz頻率的高頻筆記本內存條。要是再限制單面顆粒的內存條,我看你就直接放棄了。還好在我有限的預算下,金百達的這款32G 3200MHz DDR4筆記本內存條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拆完機器之後,再去安裝內存條,其實會方便很多,只需要把原內存條拆下,然後新的內存條對準空位插進去就行。一定要注意的是儘量插到底,這樣可以避免開機不認內存條的情況。
換完內存與硬盤之後,直接開機進系統看看認不認盤,很棒的是,它順利識別出來了,而且因爲都是3200MHz的內存條,所以也成功運行在了合適的頻率檔次上。
再上娛樂大師看看內存條,原裝的是三星內存條,新加的是金百達的內存條,全都完美識別運行。
再去娛樂大師裏面看看總體概覽,內存部分40G看得真是舒服,意味着我現在跑一些比較耗內存的服務都不必擔心它爆內存了。
再看看網卡部分,華碩無雙筆記本提供的是WiFi6E的網卡,速率非常棒。只可惜現在國內只有WiFi6的路由器賣。
顯示器部分,三星的OLED顯示器,2.8K分辨率,顯示效果一流,我就不重複介紹了。a
進我的GPU-Z和CPU-Z看看處理器。這個規格的處理器放在輕薄本上,完全是絕殺。
十二代的移動版處理器的三級緩存都做到了18MB,我是真的被驚到了。這意味着它處理性能根本不會受到緩存的影響了。
在華碩強悍的散熱條件下,華碩無雙筆記本的CPU待機溫度直接維持在了38°上。要是再上個抽風式散熱器,那我覺得可能會把CPU凍感冒。
結語
我入手華碩無雙筆記本的理由實在是太多:WiFi6E的網卡,12代高性能處理器,支持PCIe4.0固態硬盤,支持自己添加內存條,以及兩個雷電4的接口以便於擴展外接顯卡用。
加完內存換完固態之後,它就成了我擺在桌面上的一臺小型工作站了。#數碼大佬幫幫忙#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