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太多的海景房,這一陣兒似乎有點審美疲勞了。考慮到最近遊戲起來,CPU、GPU有點小高熱,就想換一款顏值另類、通風強勁的機箱。翻來翻去,安鈦克Performance1 FT最合我心意,到手之後也發現它蠻精緻的,今天就與小夥伴們一同分享下吧!
一、萬物始於開箱!
(一)先看外觀
這是一個普通的包裝箱,機箱的線條在上面交錯看起來蠻帥的。而在這裏面,卻是一個出廠預製了2組4個強力風扇的風冷小怪獸!
雖然不是“海景房”的大豪宅,可安鈦克初星還是蠻帥氣的。散熱格柵、隱隱約約的風扇,總給我一種跑車的感覺。機箱尺寸爲522x230x522mm,支持E-ATX、ATX、Micro-ATX及ITX主板,支持≤400mm長度的顯卡及長度≤245mm(有HDD架)/≤440mm(無HDD架)的電源,風冷限高爲175mm。
安鈦克的LOGO位於格柵一邊的居中位置。與格柵同色,還是挺有格調的。
格柵面板與機箱是磁吸連接的,拿去蓋板後,我們就能夠看到安鈦克的粗壯風扇。它們的規格爲140mm,厚度爲30mm,可以爲我們提供強勁的風力。
不過,這次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前臉外,還有雙側透的設計。它的左側,可以看到安裝主板、CPU、顯卡等硬件,屬於是常規設計。
而其背面的側透,真是能夠體驗出安鈦克工業之美的獨特之處啦(當然,也會考驗小夥伴們的動手能力)!兩塊整齊劃一的蓋板,凸顯了模塊化設計的靈動,也讓這個曾經無人直視的“盲區”變得優雅了起來,在我看來還是非常有檔次的。
玻璃蓋板與主機的連接也非常有安鈦克的特色,它採用了靠近背板處的扳手與球頭的設計。即便是我們搬開了玻璃蓋板,它也依舊會懸停在機箱之上。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意外的發生。
機箱的背面,也做了大規模的散熱設計,最上面是IO接口,右邊隱藏在散熱口後的是其附贈的風扇。中間是8個PICE接口,最下面是電源倉。
安鈦克初星的電源倉設計非常有意思,它需要我們將電源固定在支架上後再與機箱連接。對於喜歡折騰的小夥伴們來說,這種設計也方便我們隨時調整線纜。
機箱的頂部融合了一個顯示面板,它的後面依次排布着一個電源鍵、一個重啓鍵、一個耳機麥克接口、兩個USB3.2 TYPE-A,一個USB3.2 TYPE-C(且配備了防塵帽),還有一個配合顯示面板的TEMP鍵(通過它我們可以讀取CPU、GPU的實時溫度)。
安鈦克初星的頂部同樣採用了快拆設計,只需要去掉兩顆螺絲,我們就能夠逐層打開,中間一層是磁吸防塵網,最下面是駁接360水冷的位置。機箱的底部也有大面積的散熱口,中間附帶了抽拉式的防塵網,還是非常貼心的。
(二)再看細節
安鈦克初星內部設計也是非常用心的。右側預裝了140mm的3個反轉風扇,
左側預裝了一個正轉120mm風扇,
它的頂部可安360冷排,
電源倉頂部也預留了三個風扇位,可以說它這絕對是要把CPU、GPU凍感冒的節奏。
轉過機箱看背部,我們就能夠看到強迫症設計師的傑作了。左側及下蓋板可以遮蓋住絕大多數的線纜。右側有三個2.5寸硬盤位。
打開模組化的蓋板,我們就能夠看到其後面較大的理線空間及收納齊整的線纜啦。這種理線方式,太讚了!簡直是強迫症的最愛!
機箱的最底部還附帶了一個硬盤倉,可以供我們放置額外的2.5、3.5寸硬盤。
二、安鈦克初星裝機體驗
我們把已經安裝好CPU的主板輕柔地放入機箱內,並用9顆螺絲將主板牢固地固定在機箱上。由於螺絲柱孔位精確,整個安裝過程非常順利。
線束的整理過程也相對簡單,通過紮帶,我們能夠將大多數的線纜藏匿於蓋板之後,總體的感覺相當不錯。要求高的小夥伴們還可以使用定製的電源模組線,那樣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三、看一下整體的效果吧
這是一款自帶顏值的機箱,不論有沒有光效,它都有一種絕世而獨立的氣質。這是近45度角的樣子。
這是背面的樣子。
這是它在深夜時候的樣子,是不是賽博朋克味道滿滿。
四、Antec iUnity溫度一目瞭然
安裝Antec iUnity之後,我們就能夠通過它來了解硬件總體運行的情況。
它位於頂部的面板也將同時點亮,還是非常的賞心悅目!在強大的散熱加持下,CPU的溫度也在低功耗之下保持了較低的水平。通過TEMP按鍵的切換,我們還能夠實時看到顯卡溫度,非常方便。
五、跑分及總結!
這是本次裝機的硬件配置,供小夥伴們參考。
初星的散熱強悍也可以放心讓我們去折騰,用娛樂大師跑了一下分,它的綜合得分爲2367028,還是相當不錯的。
通過開箱及裝機實測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安鈦克Performance1 FT初星機箱確實不錯。雙側玻璃蓋板及背面的金屬擋板賦予了機箱獨特、大氣的外觀,四把高品質風扇也將散熱拿捏得很穩。配合着機箱頂部的顯示屏信息及霸氣的“前臉”,它確實顯得與衆不同,值得您去體驗!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