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5 8600G首發測評,一波告別低端獨顯

上一次桌面級的APU已經要追溯到古早的5600G,彼時的APU還是Vega核顯,爾後的6系7系APU更新都沒有桌面級的份,也算是am4平臺上的一大遺憾。而最近AMD終於發佈了基於鳳凰點構架的桌面級APU,並且更新了核顯構架,還在其中加入了AI加速的Ryzen NPU,作爲AM5平臺上的首秀

其中8700G規格更高,使用8c16t+12cu 780M的設計,具有極爲恐怖的實力,而8600G定位相對更中庸,6c12t+8cu 760M的設計也足以支撐其目前主流的絕大多數應用

雖說8600G看上去規格一般,也沒有8700G那麼大的派頭,但是這畢竟是使用鳳凰點構架並且有Ryzen AI加持的APU,要想碾壓前代或者同等級的CPU+入門獨顯想必也不是難事。所以,這次我就聚焦於8600G,來簡單給大家看看這個面向主流的APU實力究竟如何

開箱+簡介

R5 8600G的盒子和目前的AM5 CPU相差不大,但是上面很明顯地標明瞭8000系列處理器以及Ryzen AI,來表明其新一代APU的身份

內含物還是老三樣,散熱器,說明書,以及CPU本體,使用的散熱器從型號上看是rev.D,也就是在歷代APU和65W CPU中持續奉獻不輟的wraith stealth,解熱能力絕對滿足65W的標稱TDP

打開盒子可以看到APU本體,形狀和目前的AM5處理器完全一樣,型號爲AMD Ryzen 5 8600G

8600G使用的也是LGA1718接口,並且上蓋保持了一樣的架空設計,這就讓這顆APU的電容可以很好地保護在頂蓋下方不受外力影響,也避免在底部的電容被誤操作破壞,我覺得是不錯的設計。正反兩面都有一個銅色的小三角,雖然APU的PCB已經有防呆設計了,這個小三角還是能進一步明確安裝方向

本次測試使用的主板是華碩的B650-A GAMING WIFI,也就是爲人們所知的吹雪B650,這塊主板的各項配置都看齊X670,並且顏值在一堆黑色雙開門主板裏面顯得異常的高,我很喜歡

銀色的供電散熱非常精緻,內存插槽使用DDR5內存,是經過強化的單邊Qslot

三個m.2接口,從主板上的印刷來看,其中最上面的一個已經支持了PCIE5.0

主板芯片組爲B650,但是馬甲還是很闊氣,而且做工相當精緻,和目前strix以及ROG主板一樣,STRIX B650-A也使用了可以快速拆卸顯卡的Qrelease,我覺得是主板上一個不錯的設計進步

接口方面使用7個USB-A以及兩個type-C,支持WIFI6E以及有線的2.5G網卡,顯示接口有DP和HDMI,可以很好的滿足APU的顯示輸出功能,並且支持BiosFlashback

測試

首先是CPU和GPU信息,從CPUID上可以看到8600G所使用的已經是4nm的工藝了,結合包裝上的Zen4內核來看,單核性能應該不會差。8600G對內存的支持也是相當不錯的,得益於主板和內存加成,測試中8600G是可以直接使用7200MHz的DDR5內存的。而顯卡方面,760M雖然規格不及780M那麼龐大,但也有8組cu,總共512個流處理器,已經超過了很多老舊的獨顯,顯存頻率依賴內存,而8600G對內存較好的支持給了760M表現的基礎

除此之外,8600G中已經嵌入了最新的AMD NPU,也就是神經網絡加速計算單元,這項技術的目的是爲了在下游任務中增強處理器的AI能力,一方面是避免需要單獨配置硬件帶來更高複雜度,一方面也是爲了未來的微AI環境做準備。因爲明年Windows 12系統已經明確會有很多生產力與辦公相關的輕度AI應用,如果只是爲了這種微AI買一塊ai加速卡或者插卡式的npu就有點太繁瑣,所以8600G以及其他APU都提前備戰WIN12,先搞一個NPU,直接跟上AI生產力化浪潮

首先測試的是這塊APU的ai能力,畢竟Ryzen AI也是這一代APU的一大特點嘛。使用windows下的DirectML模式就能使用Stable Diffusion進行推理,512x512的圖像20輪迭代,從速度來看應該是有12it/min的,這個速度比CPU直接跑來說是快很多的,也能超過一般的核顯不少,但可能還不夠明顯

我還在Linux尚進行了AI的測試,安裝ROCM之後就能看到最新的760M版本號已經比7000系顯卡還要新,來到了GFX1103,使用方法和7000系顯卡的ROCM加速一樣。而此時使用基本一致的設置,Stable Diffusion的512x512的圖像20輪迭代速度可以達到1.8it/s,這個迭代速度已經追評了直接使用DirectML的很多獨顯,可謂是相當強悍了。而且APU的顯存和內存公用,也就是隻要你想,就能給它極大的發揮空間,用最大的SD預訓練模型跑出最好的繪畫結果

下面是GPU的理論測試,使用3DMark和AIDA64精度計算,從結果來看760M是可以超越GTX1650力壓GTX1050Ti的,同時在單精度方面也有幾乎翻倍的實力,8600G這個核顯的水準從後面測試看確實都能玩3A了,具有極其離譜的實力

而且這個核顯還能光追......而且分還不低!以前某N喜歡用人無我有來彰顯自己的優勢,現在AMD的APU核顯在低端核顯面前也有了光追這個人無我有的優勢,何嘗不是一種未曾設想的道路

下面是一個理論測試,對比的是目前裝機挺多的13490F,在CPU多核性能上8600G並沒有落後多少,基本處於同一分段,完全達到了目前家用的性能水準,而這也主要是因爲13490F多了一些E核,在單核性能上8600G核13490F是相差無幾的

不過從烤雞測試來看,8600G反而具有一些優勢。使用默認boost策略,九州風神AK500s散熱,一樣的硅脂和室溫,8600G即使多加了一個核顯,最終烤雞溫度和功耗都低於13490F,4nm製程優勢確實非常明顯。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amd的tdp一直都標的很老實,tdp65W那就是65W,即使一開始boost會上90w(CPU+核顯),最後還是回穩定在65W這樣,但是13490F可以說是給陽光就燦爛的典型,從始至終就沒跑過基礎TDP65w

下面是一些遊戲測試,均是1080P下進行的測試,參與對比的有intel的Xe核顯,以及GTX1050Ti和GTX1650這兩個獨顯

首先是文明6的測試,8600G這個性能基本趕上GTX1650了,對1050Ti這種獨顯則能秒殺,至於intel核顯在其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在優化比較好的3A大作上,8600G仍然保持着力壓1050Ti的優勢,不過對於性能明顯更高的GTX1650就稍遜一些

在其他的3A遊戲表現上來看,8600G基本都保持了爆殺1050Ti的狀態,這也基本宣告着低端獨顯已經被APU的一般核顯給完全戰勝,已經沒有太多存在的必要了

最新的預覽版驅動也已經更新了APU的AFMF,有了這個功能就能實現所有遊戲和應用的插幀,對比一下連DLSS2都沒支持的低端獨顯,我只能說這代APU贏了太多。APU的AFMF打開方式和一般的顯卡一樣,都是遊戲分頁中打開顯卡選項,其中就有AMD Fluid Motions Frames,這個技術可以通過連續的兩幀來生成中間幀,從而提升總幀數。因爲技術特徵,這個特性也建議和Anti-Lag一起打開,這樣表現會更好。對比一下3A遊戲的性能就能看到,目前新的AFMF的性能提升得到了史詩級增強,而且因爲AFMF不是上採樣而是直接原分辨率的補幀,所以畫質基本是沒有損失的



總結

我的評價是:好活中的好活!這就是我想象中APU該有的樣子

8600G作爲AM5平臺上的第一代APU,出場性能就非常讓人滿意,不管是基於最新構架的CPU部分,還是比7000系顯卡還新的Navi+NPU形式,都很好地彰顯了這一序列的特點,那就是單中心多任務的完美解決方案。如果需要CPU,那麼8600G的6c12t新構架與高頻內存支持,讓它的性能絕對不拉垮;如果需要顯卡玩遊戲,8600G的760M有8cu,再加上DDR5內存的帶寬,這都不止能玩網遊了,3A都敢和獨顯碰一碰;如果需要AI,那新增的NPU在深度學習上也能加速,輔助AI繪畫也不成問題

我個人覺得8600G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這個合適的TDP下容納了完美滿足目前主流需求的性能,這個TDP你買不了喫虧買不了上當,能買一個面面俱到的65W APU,還送一個AMD信仰wraith stealth散熱器,豈不爽哉。同時,低端獨顯已經完全喪失了存在的價值,從此被歷史車輪狠狠壓過,碾入塵埃了,ZEN4的CPU已經能實現基本亮機,APU則是完成了這次歷史性的轉化,跑分性能雙爆殺,從此之後,過時性能級的硬件裏又多了諸如1050Ti這類玩意

參測硬件

下面是一些參測的硬件,首先是散熱,新買的九州風神AK500S,這個散熱做了全白處理,非常適合配白色的主板,我最近買的兩塊主板都是白色,所以也買了這散熱。標稱散熱240w,而且是全體白色沒有死角,確實很不錯

使用了映衆的1050Ti,狀態還不錯,三接口齊全,目前正在我的下載機上服役

13490F和華碩STRIX B760-G ,也就是常說的小吹雪,這塊主板基本能通喫13 14代的所有CPU默認狀態了,而且內存支持不錯。這塊主板也是基本全白的馬甲,而且吹雪這個版本還在一些細節上做了特化,更可愛了


13490F,這個CPU是目前裝機量很大的一塊intel cpu,感覺用來和8600G這種主流級的apu來相比是挺合的

使用的內存是金士頓的RENEGADE DDR5 7200MHz,這個頻率我感覺還挺不錯的,價格不算太貴,一般的CPU和主板也能跑上去,而且顏值絕佳

使用的測試盤是KC3000 2T,目前大容量ssd裏面比較便宜的高速盤就這個了

電源是海韻的GX-1000,最新的白色+12VHPWR的,而且還有純白的壓紋模組線,很適合搭配白色風格的主板和機箱來裝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