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還是重見?談談TTC烈焰紅軸V2

去年10月TTC 推出了烈焰紅軸V2,距離21年7月推出的烈焰紅軸V1已經有兩年之久。升級的變化從宣傳口號可見一斑:

V1--更Q、更彈、更光彩;

V2--更Q、更彈、更耐用。

說明烈焰紅軸的核心特點Q、彈得以保留,這回V2是對軸體的其他方面進行了升級改動。

▲時隔2年,初看V2軸體,似乎跟印象中的V1無異,保持了經典的烈焰紅配色。

▲散軸的時候比較凌亂,看上去比較無感,裝上鍵盤後頓時覺得眼前一亮,彷彿鍵盤上竄出一朵朵小火苗,鍵盤在視覺上頓時充滿了衝擊力。

▲V2跟V1最明顯的不同是軸腳,從原來的3腳軸升級爲5腳軸,跟TTC近期的軸體一致,爲了可以提供更穩固的支撐和定位,不過對軸板的兼容性要求就更高了。

▲裝上鍵盤後能更敏銳的發現軸體聚光鏡變矮了,主要是爲了可以兼容更多的鍵帽,原先V1的聚光鏡比較高,最頂端能達到軸蓋平面,高尺寸能夠讓光線更爲聚攏,但是帶來的就是兼容性不夠好,有時網上閒逛時能看到網友說買回來的鍵帽用不了,軸體有卡鍵帽現象。犧牲一點點聚光,帶來更好的兼容性,我覺得是值得的。

▲拿兩種不同的燈位軸體來對比一下。在光線充足的時候,從燈位角度看過去,毫無疑問,聚光燈模式比搭橋式燈位更爲璀璨。

▲在夜間,聚光鏡模式無疑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光線更爲聚攏。搭橋式燈位的光線只能從底下靠着透明上蓋漫射而出。

▲不過在背燈位,烈焰紅軸則喫了大虧,由於紅色上蓋不透光,反而將燈源擋住,背光效果大打折扣。

▲從我們日常打字角度看過去,光線甚至被擋的死死的。要好看還是要背光,魚跟熊掌不可兼得。

▲除了上面肉眼可見的變化,軸體看上去整體還是油潤油潤,沒有那種堅硬光亮質感的感覺,實際上,上下蓋的材質有了變化,從V1的尼龍PA改爲改性POM材質,V2V1同時對比着摸倒是能感受到材質的不同。

▲軸體拆解。

▲烈焰紅軸V2非樂高式結構,組成比較的簡單,拆解徹底共分7個構件。金屬彈片這回採用了鍍銀的抗氧化工藝,可以讓軸體在頻繁的熱插拔中提高耐用性。

▲24mm的超長彈簧,能提供更小的觸底壓力和更大的回彈力,是烈焰紅軸核心特點Q彈的祕訣。

▲長彈簧技術雖然在之前TTC的軸體中就有應用,但是沒有像烈焰紅軸這麼徹底。

▲不過沒有鍍金,在顏值上差了一點。

▲軸芯有三點變化,第一是材質由POM改成了POK;第二是軸芯柱的觸底設計調整爲平面;第三正是由於第二點調整,讓軸芯柱末端多出一小塊,所以軸芯柱更長了。通過這三點,軸體噪聲更少,敲擊的聲音更爲集中。

▲這幾年接觸的軸體,除了講手感外,聲音也是繞不開的話題,什麼hifi音,雨滴音,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是噱頭,但是當我用回早幾年的軸體時,發現經過這些年一點點的改進,軸體聲音的變化是巨大的,以往的沙沙聲,彈簧雜聲基本聽不到,現在的軸體觸底聲音更爲純粹,更爲好聽。聽感的改變一定程度也也影響了手感。V2跟V1的參數基本保持不變,所以手感是基本一致的。我當年拿到烈焰紅軸V1,由於軸體較少,並沒有很充分的體會,這回V2在使用了兩個月後,發現軸體Q、彈的特點真的非常鮮明。雖然是線性軸,簡單的描述是直下直上手感,但是得益於24mm的長彈簧,讓軸體在簡單的行程往返中煥發出新的味道,繼續用簡單的描述就是直弱下直上上的手感。

▲烈焰紅軸V2軸體的觸發壓力跟紅軸一樣,爲45gf,但是在設計上觸底力比紅軸少了10gf,爲53gf,而回彈力又比紅軸多了10gf,爲30gf,這種落差就是Q彈的來源。加上總行程V2比V1少了0.4mm,讓烈焰紅軸V2在保留V1的特點外,更加的輕快迅速、勁道跟手,連續輸入時有種欲罷不能的暢快感。

從“更Q、更彈、更光彩”到“更Q、更彈、更耐用”,其實光彩從未消失,只是大家已經習慣了V1的驚豔,而Q、彈,則依舊保留,這個纔是烈焰紅軸能讓我長期使用下去的核心保障。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