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冷至尊誓要探索CPU散熱技術的未來,這從今年CES大會展出的產品中便可見一斑。全新亮相的風冷塔體“V8 3DVC”,標誌着闊別許久的“V8”產品線 與“3D均熱板”技術的同時迴歸。
十餘年前發佈的高端塔體“V8”,開創了這個延續至今的系列,但它幾乎是酷冷至尊的“黑歷史”了。這是一款外觀極爲獨特的“四塔體”散熱器,同時有着酷似引擎的外觀。
雖然塔體數量史無前例,但是酷冷至尊的設計卻不敢恭維——每個塔體的規模實在太小,風阻卻是十分之高。再配上性能羸弱的原裝單風扇,最終造就了“四塔<單塔”的業界笑談。
在隨後的“V8-GTS”塔體中,酷冷至尊痛定思痛。徹底拋棄了華而不實的“四塔”設計,並首次使用“均熱板”導熱技術。這款產品的性能終於有了明顯提升,一舉奪得了2013年的紅點大獎。可是誰料這竟已是巔峯,接下來便是長達十年的沉寂。
如今,酷冷至尊重拾V8產品序列,是否能一掃過去的陰霾、點亮前輩的榮光?至少,從先進技術的應用之上,我們能一窺酷冷至尊的決心。
V8系列的塔體數量不斷減少,設計也逐漸迴歸正軌。從最初的“四塔”“三塔”再到如今的“單塔”,佈局越發腳踏實地。
新款散熱器上配有兩把“莫比烏斯”風扇,然而葉輪直徑比塔體規模小了許多,有些格格不入。不過,這並不是技術的重點:新款產品所採用的“3D均熱板”技術,纔是真正吸引眼球的地方。
說到“3D均熱板”,一些新玩家們或許會有些陌生。這是一項很少在消費市場見到的導熱技術,但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行業的未來。
具體來說,扁平的均熱板接觸面積大,導熱方向也由原本的縱軸 轉變爲了整個熱源平面;而細長的熱管傳熱距離遠,可在路徑上連接更多鰭片。“3D均熱板”將兩種方式相互結合,同時兼顧了接觸面積、傳熱距離的雙重優勢,效率由此大爲提升。
這已不是業界第一次嘗試“3D均熱板”技術了,ID-COOLING早已將其量產。但彼時的處理器熱量十分有限,無法發揮出這項技術的潛能。實驗性的產品折戟沉沙,連同“3D均熱板”一道消失在了時光之中。
十年過去,處理器的功耗正愈演愈烈。動輒90℃與數百瓦的超高負荷,正在超出熱管的能力極限,“3D均熱板”終於迎來了久違的機會。酷冷至尊接下了探索的火炬,眼前這款散熱器上,或許正寄託着技術的未來。
作爲一款側重概念的產品,我們不必過多糾結於V8 3DVC的設計細節。外觀造型只是細枝末節,“技術創新”或許纔是酷冷至尊最想傳達的信息——V8 3DVC的到來,意味着“3D均熱板”的迴歸 正指日可待。
早在去年中期的ComputeX大展上,酷冷至尊便展示了“3DVC”的原型產品。如今亮相的塔體更爲完善,相信量產已爲時不遠。
縱觀“V8”系列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其產品側重的演變:由最初標新立異的設計風格,逐漸轉化爲腳踏實地的技術創新。酷冷至尊正在成熟與進步,我們也期待着“行業變革”的真正來臨。作爲一名消費者,你又如何看待這款最新亮相的“3D均熱板”散熱器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