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衆所周知,老黃在2024年初就SHOW出了精湛刀法,帶來了RTX 4080 SUPER、RTX 4070 Ti SUPER以及RTX 4070 SUPER三塊顯卡,其中RTX 4070 Ti SUPER的命名是NVIDIA的第一次。那Ti+SUPER的雙重後綴加持是不是表示性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也就在最近我拿到了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下面就來個首發測試。
開箱+外觀:
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在外包裝上與整個RTX40星曜系列沒有太大的變化,僅僅是在下方型號的位置多了一個銀色底色的SUPER標識。
對比之前的影馳RTX4070 SUPER星曜OC顯卡的包裝對比,差異真的得就是後綴上的小小Ti。
開箱的內部也很一致,上方爲顯卡,下方爲配件,其中配件中有支持ARGB燈效的顯卡支架。
在配件方面,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顯卡基本上是與RTX4080一樣,比如ARGB燈光同步線,但配送的12VHPWR接口轉換線從之前的雙8pin,變成了三個8pin接口。也說明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顯卡的功耗表現增加了不少。
至於外觀,依然是星曜系列熟悉的白色導風罩配搭亞克力水晶外罩設計,同時還可以更換影馳官方定製的星耀孃的定製外殼,可以呈現更個性化的外觀表現。
反正對比之前影馳RTX4070 SUPER星曜OC顯卡,完全就可以用《木蘭詩》中的一句來形容: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都是搭載星卓Ⅲ新一代散熱器,使用了3個102mm超大風扇+5條6mm迴流焊工藝純銅鍍鎳熱管。並且每個風扇的都支持ARGB燈效,扇葉都採用11片靜霜扇葉,支持智能啓停,外觀和性能都非常不錯。
接口方面,雙方都標配了12VHPWR接口與ARB接口,都被放置在顯卡的側面中間部分;至於接口方面也是保持了3個DP1.4a以及1個HDMI 2.1接口
背面雙方都搭載了白色的金屬的背板,同樣也是在尾部採用了大面積的鏤空處理,提升散熱效率的同時也降低顯卡的重量。
不過仔細對比雙方還是有點區別的,主要是影馳RTX4070 SUPER星曜OC是雙卡槽設計,而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是三卡槽設計。簡單來說,就是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顯卡要厚一點。
裝機+點亮效果圖:
我使用的平臺爲最新的intel酷睿14代平臺,之前也測試了過RTX4070、RTX4070 SUPER、RTX4080等,所以數據表現上會直觀一些。
同時得益於MSI Center+ARGB燈光同步的設置,使得整塊顯卡點亮後的呈現出來的彩虹ARGB燈效非常炫酷。
性能實測:
有着雙重BUFF後綴加持的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究竟性能表現如何?我們來從其硬件基礎來說說。
首先RTX4070 Ti SUPER是基於AD103核心打造,而RTX4070\RTX4070 SUPER\RTX 4070 Ti都是基於AD104核心打造。所以,RTX4070 Ti SUPER在性能上是無限接近於RTX4080,如內部搭載的CUDA核心達到了8448個 ,對比之前的RTX4070 Ti提升了至少10%以上;同時,顯存位寬也比RTX 4070 Ti的192bit提升到了256bit,顯存規格更是達到了16GB GDDR6X。但是,在老黃精湛的刀法下,這顆AD103核心還是有閹割,比如光追核心數(RT Cores)與AI核心數(Tensor Cores)都有所降低等等。
至於頻率方面,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的基礎頻率達到了2340MHz,Boost加速頻率爲2670MHz,顯卡默認功耗達到了285W,最大功耗更是達到了360W。
接着來看看喜聞樂見的魯大師,跑分達到了858185分;作爲對比,RTX4070的分數爲66.5萬分左右,還有之前影馳RTX4070 SUPER星耀OC拿下了76.08萬分。
然後是3DMARK理論測試:
Time Spy分數爲22925,其中顯卡分數爲23108
Time Spy Extreme分數爲11640,其中顯卡分數爲11580。
Port Royal分數爲15199。
NVIDIA DLSS測試,關閉DLSS 4K分辨率下幀數爲33.08FPS,開啓DLSS 3.0後,幀數達到了110.15FPS。
AI渲染對比實測:之前我使用的AI關鍵詞,20組圖片,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耀OC用時最快29秒左右,對比之前RTX 4070 OC用時35秒。
遊戲實測:
《絕地求生》
4K分辨率+100%渲染+最高畫質,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耀OC的遊戲幀數基本上保持在120FPS以上。
如果是將4K分辨率+100%渲染+三極致設置,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耀OC的遊戲幀數更是可以達到210FPS以上,簡單場景甚至能達到250FPS以上,整體流暢性非常不錯。
《永劫無間》
該遊戲開啓DLSS 3.0(插幀)幀數表現不是很穩定。
實測在4K分辨率+DLSS自動(開啓插幀)+最高畫質,遊戲幀數保持在150FPS以上,一些簡單場景甚至可以達到160FPS以上,不過一些戰鬥場景會下降到130FPS左右。
《無畏契約》
該遊戲的硬件需求很低,之前測試在4K分辨率下,很多顯卡都可以讓遊戲幀數保持在400FPS以上。這次的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耀OC也不例外,實測下來遊戲幀數基本上有450FPS以上。
《賽博朋克2077》
在4K分辨率+DLSS 3.5自動+光線追蹤:超速的畫質選項下(開啓光線重構),整體的遊戲幀數保持在85FPS以上,一些簡單場景幀數能直接打到90FPS以上。
然後將畫面設置爲4K分辨率+DLSS 3.5+光線追蹤:超級的畫質選項(關閉光線重構),遊戲幀數能達到110FPS以上。
如果想追求更高的幀數表現,則可以將DLSS開啓到超級性能模式,也就是4K分辨率+DLSS 3.5(超級性能)+光線追蹤:超級的畫質選項(關閉光線重構)的情況下,遊戲幀數可以達到140FPS以上。
測試成績彙總:
對比之前的RTX4070以及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
功耗溫度測試:
這裏提前說明一下:測試的時候江西正值暴雪天氣,而且我家空調剛好出現問題(老化霜不制熱),導致室溫溫度僅爲個位數,所以溫度測試顯得非常喜感。
使用FURMARK拷機實測,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顯卡拷機功耗爲280W左右,拷機實測GPU核心溫度僅爲50℃。不過根據小夥伴的表示,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顯卡的散熱確實給力。
測試平臺硬件介紹:
CPU:intel i7 14700K
主板:微星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
內存:影馳HOF PRO DDR5 7000MHz 16Gx2
硬盤:宏碁掠奪者GM7 4TB
顯卡: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
機箱:微星MPG氪金槍3
電源:微星MPG A1000G
顯示器:微星MPG321UR-QD
這套平臺是最新的intel酷睿14代,之前也測試過RTX4070 SUPER,其中i7-14700K可以說是14代中最不“擠牙膏”的,畢竟比上一代i3-13700K多了4個小核;主板方面也是用新一代Z790主板——微星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該主板主要是在硬件與功能上進行了更新,比如支持了新增支持Wi-Fi 7和PCIe5.0,並且內存超頻表現上更好。
比如這次內存方面,我用的是影馳HOF Pro 16GB*2 7000MHz,平時都是可以實現7800MHz過測,性能比起默認的XMP設置提升了很多。
散熱器方面,爲了壓制住i7-14700K,我用的是散熱器是微星MEG CORELIQUID S360,該水冷屬於微星的旗艦級水冷,主打就是極致性能。搭載了微星自家的MEG SILENT GALE P12 PWM降噪風扇,最大轉速爲2000RPM,最大風壓爲2.21mmH2O,最大風量56.2CFM。
同時,微星MEG CORELIQUID S360的水冷頭也是比較有創意的,內部除了一個6mm的下壓風扇,還搭載了一個2.4英寸屏幕,可以自定義圖片、視頻,還顯示CPU頻率、溫度等信息。
電源方面我用是微星的旗艦級電源——MPG A1000G PCIE5。該電源基於最新的ATX3.0標準打造,擁有最新的12VHPWR接口,單線支持最大600W功率輸出。該電源的+5V和+3.3V的直流輸出爲22A,聯合功率爲120W;而+12V的直流輸出爲83.5A,換算功率爲功率爲1000W。
機箱方面選用的是微星氪金槍3,該機箱是微星在2023年打造的中塔機箱(從價格來看應該定位中高端系列),爲此也擁有不少有趣的元素。比如爲了強化散熱,前面板採用鏤空設計的金屬防塵網+預裝ARGB風扇設計,內部還有一個支持ARGB燈效的顯卡支架(這也使得我也沒使用原廠的支架)。
總之微星氪金槍3機箱出廠就是滿配狀態(4個ARGB風扇+ARGB顯卡支架),喜歡光污染的小夥伴值得嘗試。
總結:
從測試的總體成績來看,NVIDIA的老黃再一次實現了精湛的刀法。個人的理解是將RTX4080一頓操作,降維成RTX4070 Ti SUPER去打拼中端市場,也對得起Ti+SUPER雙重後綴的BUFF加持。而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但外觀給力,性能表現也可圈可點;至於價格,影馳RTX4070 Ti SUPER星曜OC定價爲7299(預計很快會破發),將會比起RTX4080要便宜1000多,大家覺得競爭力如何?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