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好久不見,這裏是拾貳。在很早之前個人也曾經購買過一次頭戴耳機,但是當時其並沒有帶給我好的印象,是的就是當時看着比伯的穿搭入手的beats,以至於我在後來的一段時間中都對頭戴耳機抱有一些不好的主觀印象。而在最近個人體驗了不少的入耳式耳機之後再次萌生了嘗試頭戴的念頭,而這次爲大家帶來的文章的主角就是來自弱水時砂的北森頭戴耳機,當然爲了對比,個人還自費購買了鐵三角的m20xbt和m50xbt2。資金告急,麻煩點點贊回回血!
一,遠超其價位的音質體驗:監聽風格,清晰乾淨;中高頻優秀,低頻適中
雖然這款耳機是調音風格,當時當你使用了一段時間再帶上m20xbt,你會很明顯的感覺到聲音變得幹。《非洲與中國鼓》鼓聲下潛還算不錯,小鼓鼓點清脆,回彈較快;《天外來物》人聲清澈,聲場表現優秀,但是這款耳機音質部分唯一遺憾的地方也表現出來,再高潮部分,樂器的分離度略有不足,這一問題在《卡門》序曲就更加明顯,樂器泛音控制的很好,但是管絃部分亮度有所欠缺;《如風》和《渡口》可以說是這款耳機的高光部分,甚至體驗隱隱超過了m50xbt2,得益於偏中上盤聲音走向,人聲表現十分的出色。如果你剛剛接觸耳機,想要買個頭戴,那麼不妨試試這款大耳,在45mm大動圈的加持之下音質表現確實十分出色。
二,優雅永不過時的精緻外觀,可惜有點壓耳朵
不得不說,這款頭戴的外觀是我手上四個頭戴耳機中最喜歡的(beats solo3、m20xbt、m50xbt2還有這款),它的設計幾乎完美的符合了我的審美,簡單的線條和色彩搭配配合上一些並不花哨的小字和品牌標誌,再加上上面的蛋白皮較細的頭梁主打一個顏值拉滿,同時噴漆工藝下雖然是塑料材質但是耳殼整體的質感還是非常不錯的,耳罩的材質是天鵝絨的,觸感非常的舒服。但是耳機的整體佩戴體驗並沒有想象中的好,耳罩中間的空間有點小會壓耳朵,十一檔的伸縮結構確實帶來了縱向的舒適性,但是橫向維度則沒有調整的空間。
三,兩種版本供玩家選擇
這款耳機是有着兩個版本供玩家選擇的,這兩個版本耳機的本體是沒有任何的差別的,其區別就在兩根線不同,電競版提供的是一個無氧銅帶麥線,可以通話,而hifi版提供的則是一個6N單晶銅線,hifi版電競版貴了100,個人比較推薦購買電競版,如果想要hifi版的線材,官方也有單獨的線材售賣。(購買還會送rz-200g)
四,使用體驗
首先個人相比於這種壓耳的耳機更喜歡包耳的耳機,這款耳機相對於m20x和m50x有點壓耳朵,說一下這款耳機的正確佩戴方式,這款耳機佩戴時頭梁不應該正好處於頭頂的,應該是向前傾斜一定角度的,同時先把耳朵塞入耳罩中,這樣子耳朵被壓的面積就會大大減小,耳機同樣沒有橫向調節的一個設計,這就導致使用的時候只能通過拉長伸縮頭梁部分來調整耳機和麪部的貼合,經常是調整完之後上面的頭梁是挨不到頭的,只能通過耳罩部分夾住耳朵。但是這款耳機在女朋友使用時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女生的耳朵比較小,體驗會優秀非常多。
簡單的開個箱
耳機的外包裝十分的簡潔,一個簡單的紙條加上和耳機色彩相呼應的外包裝。
打開之後就能看到耳機本體。
全家福:耳機裏的只有一根數據線、一個說明書和耳機本體,耳機外還贈送了一個轉接頭和一個立牌。
從耳機的頂部可以看到一個簡潔的弱水家的標誌和名稱。
耳機有着縱向的十一檔伸縮調節,可調範圍很大。
耳殼部分依舊有着一個簡約的品牌標誌和一些刻字。
測試工具:原裝的單晶銅線材以及一個四股鍍銀線,用的ifi zen dac推的。
對比耳機:鐵三角m20xbt、m50xbt2以及一個被閒置許久的beatssolo3。
總結
雖然是三百元價位的頭戴耳機,音質可以說不輸一些雙倍於其價位的大耳,佩戴上有些許壓耳朵,總體來說值得想要買個入門級大耳的用戶一試。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