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去朋友的新家做客,發現對方在客廳安裝了一套迴音壁音響,於是便親身感受了下大屏電視搭配迴音壁的頂級家庭影院,也正是這次體驗,讓我產生了入手萬元級迴音壁的衝動。不同於傳統家庭影院音響設備,迴音壁對居家觀影效果有着前所未有的加成,能夠讓觀衆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家庭影院”,更是讓用戶產生身臨其境的浸入式體驗,代入感直接拉滿。
在決定購買回音壁後,我就對迴音壁市場進行了一番瞭解,最終將目標鎖定在JBL、索尼、三星這三個品牌上,不過我還是有些糾結該選擇哪臺產品;深思熟慮後我通過線下門店同時入手了三款設備,準備根據體驗效果來決定買下哪臺,所以今天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天的使用感受,希望可以對感興趣的朋友在挑選迴音壁時有所幫助。
首先介紹一下我準備斥巨資入手的三臺設備:JBL BAR1000、三星Q990C、索尼HT-A5000,都屬於萬元級別的產品,在配置方面絕對夠用。
JBL BAR1000在雙11期間入手價是7419元,並且還送一副669的同品牌無線耳機,優惠力度還是挺大的;現在雖然還送耳機,但價格提到了7999,這讓我感覺自己賺了。尤其是這款產品的顏值,要比傳統家庭影院音響好看太多了。
三星Q990C的價格是三臺產品中最低的了,當時入手價只有7119,不過沒有贈品也沒有分期免息活動,外觀方面沒那麼亮眼,稍微有點復古的感覺。
索尼HT-A5000相信有很多朋友感興趣,畢竟有着“索尼大法好”的印象加分,而且7330的價格真的不高。
對比來看的話,JBL的優惠力度算是最大的,不僅支持12期免息,贈送的耳機也挺值錢的,就算不準備自用,也可以拿來送人或者回血。讓人意外的是,送的耳機還挺好出手的,當然這是後話,關鍵還是哪臺迴音壁更好用,更值得入手。
外觀設計,各有千秋
價格方面確實差距不大,既然能花近萬元購買回音壁,那就不會糾結這幾百塊的差價。因此我們還是要從其他方面來進行對比,例如產品的外觀設計。既然都是迴音壁,那麼產品的外觀也有相似之處,都是條形音箱+低音炮+環繞音響的搭配組合;區別在於JBL BAR1000搭載了兩個磁吸式無線環繞音箱,可以連接到條形音箱兩端讓正面增加兩個天空聲道,並且還能直接進行充電,沒有線材的束縛明顯方便多了,也不會佔用更多的電源插口。
因爲是無線連接的設計,所以環繞音響可以擺放在客廳的任意位置,扁平式外觀更加穩定,電視櫃兩側或者沙發靠背兩側都是絕佳位置,從而實現大範圍的環繞音效,提升用戶臨場感。
落地式的300W低音炮,同樣是無線連接方案,可以擺放在任意一側;因爲功率是三款產品中最大的,所以JBL BAR1000的低音炮尺寸也是最大的,擁有震撼低音的同時空間佔用率要稍微多些,算是有所取捨吧。
三星Q990C在搭配組合方面與前者相似,只不過外形上顯得棱角分明,同樣的無線環繞音箱方案,相較而言這兩臺環繞音箱體積較大還是立式的,而且供電是直插設計,需要擺放在平穩並且有電源的位置,不能像JBL那樣隨意的擺放在沙發靠背上。
無線重低音炮採用了聲學透鏡設計,外形設計類似於電腦機箱,尺寸也相仿;與JBL BAR1000的低音炮有所不同,前者揚聲器朝向地面,導音孔在後側,低音通過地面進行反射會產生明顯的震撼效果。而三星Q990C的低音炮則是揚聲器朝向側面,雖然音效同樣震撼,但是聲場朝向決定其只能固定擺放在左側位置。
至於索尼HT-A5000的配置也是大同小異,只不過索尼的外觀上能看到些許傳統音響的痕跡,例如低音單元前後覆蓋的網布結構,不僅顯得復古,還很容易吸附灰塵,擺放在客廳的話需要勤擦拭,否則用不了幾天就會顯得很陳舊,給人的第一印象並不太好。
同樣的無線環繞音箱,同樣是直插式供電設計,只不過索尼要比三星尺寸小上一丟丟,但是比JBL大一些;我個人還是更喜歡JBL這種內置電池的無線連接方案,可以省去左右兩側的走線,擺放要隨意些,也更加的美觀自然。
聲道配置,難分伯仲
迴音壁最大的特點,就是豐富的聲道組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全景音效;除了低音炮,迴音壁的條形音箱是提升音效感染力的關鍵所在,JBL BAR1000採用了7.1.4聲道環繞系統,中間的條形音箱搭載了中置聲道、中置高音單元、左右聲道、左前右前聲道、左前右前聲道高音單元以及前置天空聲道,配合環繞音箱的後置天空聲道+左右環繞聲道,聲音在身體四周縈繞,讓觀衆融入聲音之中。
立體式的全景聲場,可以將整個客廳涵蓋其中,從而讓聲音從二維空間向着三維空間轉變,配合大屏觀影設備,將帶來更加震撼的影音體驗。呼嘯而過的列車、上空盤旋的飛機、影片中主人公的對話,包括風聲雨聲都能完美呈現。
三星Q990C採用的是第三代11.1.4CH全景聲道,由11個前置、後置以及環繞聲道,1個低音炮和4個天空聲道組成,讓人喫驚的是,僅正面的條形音箱上就同時搭載了12個單元;這個組合同樣形成了完整的立體聲聲場,帶給用戶不錯的臨場體驗。
索尼HT-A5000的配置有些許區別,7.1.2實體聲道設計,條形音箱由1個前置全頻揚聲器(中置)、左右內置低音炮、左右前置揚聲器、左右波束高頻揚聲器以及左右向上發聲全頻揚聲器所組成,一共9個單元,寬廣的聲場呈現出環繞效果,並且具備清晰細膩的聲音細節表現。
美中不足的是,索尼這套組合中的環繞音箱並未搭載天空聲場,而是由兩個高頻揚聲器和兩個全頻揚聲器組成,雖然能夠實現全場景環繞音效,但觀衆後方的立體聲場就顯得不夠完整了。
音效體驗,出人意料
因爲是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篩選的,所以三款設備的外觀和聲道配置大同小異,價格方面也差距不大;但綜合來看,在我心裏還是更喜歡JBL BAR1000一些,因爲JBL的充電式環繞音響確實更好用,而且這臺300W的大功率低音炮效果太震撼了。朝向地面的揚聲器音盆將低音通過地面回彈,聲波擴散的同時會讓低音更加沉穩凝重,這種效果堪比大型演唱會現場所感受到的地面顫感,帶給聽衆十分立體的低音效果。
JBL BAR1000的整體聲場也很有特點,因爲兩個環繞音箱所具備的隨意性,用戶可以根據家中客廳的實際環境進行調試擺放,沒有電源線的拘束,就算把環繞音箱擺放到窗戶下都沒問題。根據場景來調節聲場效果,當聲音流出的一瞬間,身臨其境的聽覺效果自然呈現出來。
爲了充分感受三款迴音壁的聲場效果,我分別播放了院線大片和音樂會現場表演,JBL BAR1000在爆炸時似乎能感受到明顯的聲波襲來,應該是歸功於那臺大功率低音炮;在戰鬥場景時,也能讓觀衆產生子彈擦肩而過的錯覺,仿若親臨其境。音樂方面也沒有讓人失望,DTS:X解碼配合杜比全景聲,在880W的超大功率加持下,呈現出栩栩如生、振人心魄的劇場級環繞音效,似乎自己就坐在音樂會觀衆臺上,感受衆多樂器對雙耳的洗禮。
三星Q990C的表現也不差,656W的總功率在聲音輸出方面同樣震撼;DTS:X解碼+杜比全景聲,解析能力是很強的,而且三星在低音炮揚聲器音盆正面加了一個蓋子,這就和JBL向地面發聲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低音得到加強並向四周擴散,形成明顯的震感,缺點是本應橫向散開的音波變成了豎向散開,降低了臨場真實感。
好在三星搭載的多項音頻技術,例如SpaceFit 2.0+、Q-交響樂第三代、自適應聲音2.0等,能夠對特定音源進行細緻處理,從而呈現出更爲真實的播放效果。影片中人物對話的場景彷彿就在身邊,交響樂的合奏也能讓人聽得汗毛立起,聲場還原度非常高。
索尼HT-A5000的表現就有些差強人意了,首先507W的輸出總功率在另外兩款產品面前顯得不夠看,而且環繞音箱竟然沒有天空聲道,這就導致觀衆兩側的聲場是直接朝向聽衆的,方向感過於明顯。雖然“索尼大法”在音頻解析方面頗有研究,並且同樣採用了DTS:X+杜比全景聲的方案,但其所謂的“360智能穹頂聲場”較另外兩款設備遜色不少。
在播放影片時,確實達到了沉浸式環繞聲體驗,飛機的轟鳴聲與人物對話的細微表現也都能呈現出來,但後側方的聲波總是會提醒觀衆,聲音是從這個位置傳遞過來的,個人感覺很容易出戏,沒有完美的代入感。
細節方面,三款音響都配套了一體化遙控器,並且支持AirPlay2和藍牙無線連接方式,JBL BAR1000還額外支持QPlay鏈接和專用APP調節功能。對於喜歡用音響聽歌的用戶來說,這些功能是非常實用的。平時休息時無須打開電視,只需要通過手機或其他無線設備,就能在迴音壁上享受到高品質的音樂。
通過一段時間的體驗和對比,這三款音響的表現確實符合其近萬元的定價,在性能方面算是各有所長,作爲非專業人士不能明確的指出哪款設備好,或者哪款產品不如其他產品。但對於我個人而言,還是能做出簡單判斷的,也就是最終決定留下哪臺設備。
相信不少朋友看到這裏也猜到了,沒錯,我最終選擇了JBL BAR1000,如果家中電視是三星的話,我或許還會考慮一下三星Q990C,因爲它有一個第三代Q-交響樂技術是隻能在三星電視上體驗的,說不定會有什麼驚豔的地方,但是在現有條件下我還是更願意選擇JBL,絕對不是因爲那個贈送的耳機呀(笑),主要是綜合性能上JBL的優勢更明顯些,不僅硬件性能要高出許多,用戶體驗也更好,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JBL BAR1000的臨場感特別加分,真的驚豔到我了,而且產品的顏值也很打動人,這正是我想要的家庭影院理想設備。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